機械畢業論文范文
機械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機械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
機械畢業論文范文1
論文題目: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精度設計研究
摘 要:現代的機械產品中,機械的精度計算是整個機械設計的完整度的判斷標準。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的精度設計作為整個機械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設計會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質量,對產品的制造成本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的精度設計也成為了 CAD 和 CAM 的核心技術之一,成為了影響設計和制造信息的集成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尺寸鏈的自動生成技術的相關研究,可以在AutoCAD 的基礎上對計算機輔助精度設計原型系統進行開發。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精度;設計
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精度的選擇,對整體的產品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機械制造的設計技術也在緊跟時代的腳步發展,但是總體來說,機械零件的精度設計還都處在初級階段。機械精度的設計是整個機械裝配的可靠程度的核心技術。通過對尺寸鏈和計算結果的分析,將分析情況做為提高機械研發能力的重要依據,解決研發周期長的問題。我們是將現階段的計算機輔助精度設計的生產程度的概念進行研究。
1、精度設計的概念
1.1、公差
公差指的是一個零件的尺寸與幾何參數之間的允許變動量,公差是機械精度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機械產品設計和制造的一個技術指標,公差還是機械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的要求與機械制造的經濟性之間的可協調的產物。公差是一個大的概念,主要分為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和形象,還包括機械本身的粗糙度等內容。對一個零件的整體特征的表面進行相對應的變動量的控制[1]。
1.2、尺寸鏈
尺寸鏈指的是一臺機器在裝配的過程中或者零件加工的過程中,出現的相互連接的尺寸之間形成的一個封閉的尺寸組,也可以叫公差鏈。其中的每個尺寸可以叫做也可以叫做尺寸鏈環,其中尺寸鏈環有三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他們是:封閉環、傳遞系數和組成環。每個概念的作用都不一樣,封閉環主要指的是在裝配的過程中或者加工完成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環,也是最后的尺寸環。根據整體的質量的指標進行換算得出尺寸。傳遞系數指的是各個組成環中對分封閉環影響的大小的變量。
通過傳遞系數質在整個分閉環上起到了變動量與變動量之比。組成環又分為增環和減環,整個尺寸鏈中對封閉環有影響的其他的環,都可以叫做組成環,在整體的工藝尺寸鏈中,他可以直接的保證加工時環的尺寸大小,在裝配的過程中,參與裝配的原始尺寸,在這些環中的某一環如果發生了變化,會造成整個封閉環的變動,所以,各個組成環之間的誤差都將集中到受到影響的封閉環中,造成了積累和綜合的現象[2]。
1.3、公差設計
公差設計作為機械中的重要環節,主要的任務是求解封閉環之間的基本尺寸和公差之間的關系有什么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對已知的組成環的尺寸和公差或者偏差,求封閉環的尺寸是多少,公差或者偏差也可以叫做校核計算、共查驗證、公差分析等都屬于公差控制,另一種是公差分配,就是對已知的封閉環尺寸和公差或者偏差進行分析,求每個組成環之間的尺寸和公差或者偏差,也可以叫這一過程為設計計算和公差綜合的過程。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公差的分配是公差控制的逆過程。
1.4、公差優化設計
對公差的優化設計實質上指的是一個以尺寸鏈的其中的零部件的制造能否化成最低成本為目標,通過先進的技術條件對預期的裝配進行有約束的數學規劃問題,也是隨機的變量優化問題,通過公差初值、公差分配、公差分析、優化公差、成本只計算、裝配成功率等一系列的過程我們得出一個機械的零件的制造過程與諸多因素有關系,受到了多方面的綜合影響。
2、系統設計的思想與原則
根據現階段國內外的計算機輔助機械零件的精度設計研究表明,其技術和發展與實際的聯系還需要進行設計思想與成本的優化原則。既機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加工所需要的總成本的占得比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設計過程中零件的公差越小就說明零件的功能要求越高,相對的零件的可裝配性就越高,這會從根本上導致加工時的高額加工費。設計者希望零件的公差越小越好,但是制造商確認為公差過小難度系數太高,成本也高,最佳的情況就是在滿足計算機輔助機械的零件的需要的條件下,計算出最合理的公差,制作最符合要求的零件,達到最好的效果,最低的成本,使整體成為計算機輔助機械的基本原則。
3、系統結構與功能劃分
通常來說,一個鏟平模型需要經過 CAD 的數據分析出優良的工藝方案,生成尺寸鏈,經過專家的系統分析進行公差的控制、參數的分配,達到生成優化目標,在公差的控制范圍內,得出分配結果,對產品進行輸出。
當然這一過程中設備資源,經驗數據和設計制造的標準,還有產品的生產成本的京都模型,公差計算的方法庫的利用,優化方法庫的使用,都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據每個部件不同的作用,按照計算機的使用特點進行數據分析,制造資源和知識選擇的相應的參數,進行個性化的設置,這一些都要根據精度的設計來檢驗其過程。
4、系統關鍵技術分析
為了使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便捷,在生產過程中達到最小的制作成本,通過對系統進行分析,主要的關鍵技術就是集中在尺寸鏈中的自動生成技術,并面向加工環境的公差的計算方式,優化產品產業的生產技術,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通過 CAD 和 CAM 應用進行工程設計中國零件的裝配體與公差之間額運算和分配,通過輔助進行尺寸鏈的查找,公差的控制和公差的分配的全過程。達到最精準的計算的生產前的預備工作。
5、結束語
通過實踐證明,計算機的輔助設計中的思路與方法。對于相關的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對尺寸鏈自動生成的技術的研究,探討了現階段我國最新的機械精度設計,以及對于相關的保證方法及如何控制質量的技術。對于上述問題給予詳細的設計方案和計算結果。結果要盡可能的保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在機械使用過程中方便操作。為計算機軟件的開發技術和更好的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龍紅能 . 大型發電設備制造工藝設計信息化平臺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D]. 成都:四川大學 ,20xx.
[2] 高東強 . 基于層合速凝原理的陶瓷件快速制造設備及材料成型研究 [D]. 西安:陜西科技大學 ,20xx.
機械畢業論文范文2
《機械工程材料教學實踐 》
【摘要】機械工程材料是機械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這門課的特點和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訓環節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取得了一定成績。
【關鍵詞】機械工程材料 教學改進 實踐教學
《機械工程材料》是機械工程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為后續學習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機械加工工藝等課程做鋪墊,是進行各種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加工制造,必要考慮的部分。可見,這門課十分重要。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方式體現培養學生“能力”,即不僅培養學生能熟練掌握理論知識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開展這門課理論和實踐教學,以達到“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1機械工程材料特點和教學現狀
這門課安排在第三學期上,是學生開始接觸到專業課階段。它涉及到機械、設計、材料和加工四方面。主要包括材料種類和性能,材料的微觀結構、凝固與變形,鐵碳合金相圖及應用,熱處理,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特性及選材。其知識面廣,內容多,專業術語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但邏輯聯系不強。學生們感覺內容頭緒太多、記憶多。由于專業學時調整,課時現削減為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僅為24學時,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學生接受難度大。加之,由于此門可前期沒有認知實習,而金工實習通常又在此課之后,學生沒有實踐經驗,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把它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實驗教學多為普通驗證性實驗,設備老舊數量少,5—6人用一臺,教學效果不好。因此,學生感覺學習空洞、乏味,興趣低,考試就死記硬背。沒有達到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目的,也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能力。
2機械工程材料的改革措施與實踐
2.1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機械工程材料,本科生培養目標是保證掌握材料科學基礎理論,運用它進行工程選材和幫助設計工藝流程等。因而教學內容設計,應與機械工程類緊密相連。對金屬學部分,基礎為材料的性能和結構,重點為材料成形的組織變化和性能,如鐵碳合金相圖。對熱處理部分,重點為熱處理的原理和工藝過程,改善材料的性能。對金屬材料部分,重點為常用的機械材料的牌號、性能、熱處理方式,及選材。而對于非金屬材料部分,可不作為重點,但要了解,可精選些前言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講解,如高分子復合材料、陶瓷材料等,開闊學生的眼界。壓縮材料組成和微觀結構,如晶體內部結構等內容。
2.2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聯系工程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源,僅是枯燥的理論,學生們很難有興趣。為了激發學習興趣,可采用多種生動的形式,如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把枯燥的理論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明白理論與生活密切相關,把抽象概念立體化、生動化,運用它可解決很多實際中難題。如在講解它碳素鋼時,含碳量對鋼性能的影響,可以啟發學生們思考:家中用的傳統菜刀和砍刀,為何菜刀不能砍骨頭,砍刀不能來切菜,原因是什么?若都用碳素鋼,具體成分有何不同?通過層層剖析,讓學生明白,含碳量大小影響材料的強度、硬度,從而影響用途。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抽象概念具體化,易理解。再者,也可以設立一題目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自行車外殼和車軸選材,哪些材料可以滿足要求?材料加工工藝路線是什么?學生們提出了20多種方案,令人打開眼界。然后,由老師指導,理清思路,同大家一起對方案討論,優劣對比,得出最佳方案。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好。
2.3改進實踐環節
實訓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近兩年,我系更換了一批老舊設備,增添了許多新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如高清晰的金相顯微鏡、維氏硬度計和金相試樣拋光機等,實驗硬件能力大大提升。可以開設一些新實驗,還可以把某些理論課放到實驗室進行。如講解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可讓每位學生自行動手實驗,觀察組織,總結材料性能,得出結論,老師僅從旁輔助。把原課堂難理解的知識放到實驗室講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同時,還增加了綜合實驗項目。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能學以致用。由指導老師設定題目,題目通常涉及到的零件是學生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如銼刀、鋸條、自行車鏈輪等。給出機械零件的工作條件和失效形式。接著,由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工藝流程方案;指導老師審閱、修改。然后,學生獨立自個動手完成實物操作,得出硬度分析和金相圖,完成實驗報告。最后,參加口試答辯,做為這課成績考核的重要部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能熟練操作硬度計、金相顯微鏡、電阻爐和金相試樣拋光機等儀器設備。像金相試樣制備難度較大,可能需要失敗多次,才能做出合格的試樣。若對設備和操作掌握不牢固,就需要花更過的時間,反復做實驗。而實驗教學一共才8學時,顯然不夠。可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實驗。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學生可根據自我情況安排實驗,避免因時間緊就應付了事。給失敗的同學再做機會,給有興趣的同學敢于嘗試創新的機會。實踐證明,綜合實驗項目,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另外,根據我系機械工程學生培養方案,機械工程材料和“金工實習”在同一學期,可讓兩者同時進行,而不是同期的一前一后。讓學生們在金工實習中,了解材料和加工工藝,增加感性認識,幫助材料理論知識掌握。如在車工實習中,實習指導教師可引入使用的各類刀具的材料,高速鋼和硬質合金區別;加工工藝中,零件的調質處理方式,就是熱處理的淬火和回火。實踐表明,學生提前有了感性認識,進行理論教學效時,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識。
3結論
通過對機械工程材料的教學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知識掌握更牢固、全面,動手能力加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鍛煉,創新能力得到激發。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夯實理論知識,能“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有強,羅樹麗,周嶺.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2:56-58.
[2]崔國明,李興霞.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的實踐教學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xx,5:72-73,77.
[3]楊大春,汪通悅.機械創新設計綜合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xx,3:183-185.
機械畢業論文范文3
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
現代農業是以農業機械化為物質技術基礎的農業。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國家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生物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實施和推廣的關鍵載體,對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逐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農業機械化與建設現代農業的關系
農業機械化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是農業生產力的重要要素。發展農業機械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的技術革命。農業機械裝備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的限制,機械作業實施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科學農藝要求,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力水平,為農場規模擴大,農產品品質提高,形成專業化、商品化生產提供了可能。
農業機械化過程將產生內生增長的良性循環效應,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農業現代化是農村工業化過程,其中包含農業機械化過程。從各國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內容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形式看,盡管各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和途徑,但共同點都要解決農業機械化問題。可以說,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由于農業機械化是對傳統農業改造的技術進步過程,農業機械化投入是農業生產方式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的新陳代謝過程。根據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農業機械化投資會引致知識的積累,農業機械投入與知識積累形成一種有形投入與內生增長相結合的復合資本品,又將加快技術進步的進程,技術進步又可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投資的效益,使農業經濟系統出現增長的良性循環,從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長期經濟增長,提高競爭能力。
農業機械化為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而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思想觀念不夠解放。農民傳統的耕種觀念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目前,許多農民對科技含量高的農業新機具、新技術的接受處在猶豫觀望狀態,一些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臉面,為了在人前抬起頭,這種思想與市場經濟的觀念是格格不入的。2、農業機械裝備結構不合理。大中型農機具較少,小型農機具居多,配套率過低,農機作業范圍狹窄,致使其整體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在種植業和農產品粗加丁領域,機械化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役畜生產,但機械多以小型為主,對農業增產增效的促進作用明顯減弱,從而影響了農業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生產的轉變。3、農戶經營規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機械大規模作業的矛盾突出。土地屬分散經營,大片作業受到限制。4、作業成本居高,農民熱情降低。由于油料漲價、機車空行程多、機車老化耗油增大等諸多因素,使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降低、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構成農機作業各項成本中,油料成本已變成主要成本。油料的價格變動對農機生產成本的影響最大,若成本過高,則農民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熱情急劇降低。5、農機化服務體系尚未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高,服務體系不健全。縣、鄉、村二級農機服務網絡缺乏服務手段,特別是在農機具作業過程小更顯得無所作為,使服務水平與農機現代化水平不相適應,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嚴重不適應市場化、國際化需要。
三、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農業機械化政策法規建設步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已正式實施。圍繞該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行業宏觀管理的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加大政策法規對農業機械化的支持保護力度。
進一步加大農業機械購置和使用補貼力度。從20xx年開始,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轉折期。我國已進入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進入反哺期和轉折期的省(市)和地區將繼續增加。因此,中央財政補貼應加大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力度,以增加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補貼、部分出資的政策扶持外,還可通過建立基金、提供優惠貸款等方式,積極引導農民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農業機械化,發揮政策調控功能,以調整、優化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適應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
依法對農業機械作業繼續執行免稅政策,對標準化、規模化機械作業實行一定補貼政策,以充分發揮農業機械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強農機經營主體的競爭力。
加大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國家應依法加大對有關科研機構和院校從事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應盡快建立農業機械科技開發專項基金,組織實施重大新型農業機械產品和配套機具的開發和生產。重點解決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科研開發總體滯后,不能滿足結構調整需求等問題。對市場需求大的短缺產品進行重點開發。通過政策扶持、科研開發和示范推廣,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部門、推廣部門參與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體系。
加強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結合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選擇有一定基礎、區域經濟明顯的市(縣),進行重點示范和扶持,提高農業機械裝備和機械化水平。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以試驗示范基地為依托,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通過加強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項目示范作用。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規定,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超級秘書網
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繼續實施農業機械化“走出去”戰略,加強政府間的農業機械化合作與交流,一方面加強農業機械標準化、質量監督等領域的交流,借鑒國外經驗,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另一方面擴大有競爭優勢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輸出和農業機械產品出口。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國內農業機械企業在境外投資辦廠,擴大我國農業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國外先進農機企業到我國合資或獨資辦廠,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和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加速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競爭能力和農業國際競爭力。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在建設現代農業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機械化可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和農民收入提高,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使農業經濟系統出現增長的良性循環,為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嚴重滯后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主要癥結,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設現代農業的戰略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因此,為更好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國家必須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財政投入力度,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依法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
機械畢業設計論文范文
機械畢業設計的論文也許就讓同學們很頭疼了,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為您介紹機械畢業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夠幫到您!
機械畢業設計論文范文一
公路隧道機電工程技術
1公路隧道機電工程技術發展的必要性和現狀
近幾年來,在公路建設中,尤其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由于隧道施工方案具有克服地形障礙、緩和高程變化、改善總體線形以及縮短行車里程等優點,廣受施工單位的青睞,其建設規模和建設里程不斷擴大。但是,公路施工方案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隧道空間較封閉,其光線變化較大,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其次,隧道環境較差,如:空氣污染、噪聲大等,大大增加了發生二次安全事故的機率。鑒于此,安全問題是隧道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應首要關注的問題。在此方面,機電工程技術的出現很好地彌補了隧道的缺陷,不僅滿足了隧道的安全性需要,而且為隧道的日常運行提供了便捷。公路隧道主要包括照明系統、交通控制系統、火災檢測報警與消防系統等,對公路隧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貴州省六盤水至鎮寧高速公路六盤水至六枝段的隧洞機電工程設計和布設為例,分析其技術要點,其基本情況如下:貴州省六盤水至鎮寧高速公路六盤水至六枝段,全線共13座隧道,設計時速80km/h。
2公路隧道機電工程設計方案
結合六盤水至鎮寧高速公路六盤水至六枝段隧道的特點和日常需求,決定采用如下設計方案:
(1)隧道監控設施。根據隧道交通工程等級合理設置監控外場設備。隧道監控系統的構成大致分為8個部分:中央控制系統(包括PLC控制系統和有線廣播系統)、交通檢測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通風檢測控制系統、照明檢測控制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緊急電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