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研究論文
會計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會計工作,二是指會計工作人員,會計工作是根據《會計法》、《預算法》、《統計法》核對記賬憑證、財務賬簿、財務報表,從事經濟核算和監督的過程,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會計工作人員是進行會計工作的人員,有會計主管、會計監督和核算、財產管理、出納等人員。
國際會計研究論文1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過程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過程可追溯到1996年9月。在經過了近24年的運作之后,IASC感到,要進一步發揮國際會計準則的作用,必須使各國會計準則“發散”的狀況得到“收斂”,必須提高國際會計準則的質量、透明度和可比性。為此,IASC于1997年批準設立了“策略規劃工作組”(Strat?egyWorkingParty,SWP),負責考察在完成與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達成的“核心準則項目”之后IASC應該具有的結構及策略。1998年12月,SWP發表了一份改組IASC的設想草稿,1999年4月至10月,又召集了各種會議對報告草稿提出的建議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最終報告,題為《關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未來規劃的建議》。IASC于1999年12月通過決議采納SWP的建議,并根據建議任命了一個提名委員會來推選首批受托人。20xx年3月,IASC執行委員會批準了新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章程;5月,IASC全體團體會員又一致通過了IASC的重組方案和新的章程,同時提名委員會宣布了首批受托人名單。
新章程中反映和采納了SWP的改組建議。新章程包括ABC三個部分。A部分闡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名稱、目標、成員以及基金會的設置。B部分規定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內部結構以及行政部門的具體安排和工作職能。C部分是從1992年10月的章程中選取的,其中的條款在B部分實施后將停止發揮作用。章程還規定了對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成員的要求,包括:在財務會計及報告方面具有權威的知識和技術;具有分析能力;具備溝通技巧;具有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了解財務報告環境;具有合作精神;誠實、客觀以及遵守規則;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使命以及公眾的利益承擔義務。
20xx年6月,受托人基金會推舉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大衛?特威迪為新的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主席。20xx年7月到12月,受托人基金會為新的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成員的確定而廣邀提名,最后將被提名者縮小到45人。受托人基金會在倫敦、紐約和東京對被提名者進行面試后最終確定了14名首屆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成員。新準則制定委員會于20xx年4月1日走馬上任,這標志著國際會計準則發展過程中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二、改組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結構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新章程規定了改組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結構。改組后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指導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和國際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
20xx年12月,IASC執行委員會在確定新的組織結構時,將原來負責準則制定的IASC執行委員會(Board)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作為非營利的獨立的法律實體,負責任命準則制定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的成員,監督這些機構的工作,并為其籌集資金。常設解釋委員會是從原結構中繼承過來的,指導委員會是為一些重要準則制定項目提供建議而由有關專家組成的專門委員會。咨詢委員會主要向基金會和準則制定委員會提供各種咨詢意見。
20xx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接收現有的國際會計準則和解釋書,若不發布正式文件修改或終止,這些準則和解釋書仍將有效,會議還商討了IASB的工作議程和一些其他問題。20xx年5月,IASB會見了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有正式聯系的國家的準則制
定機構的主席,這些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英國以及美國。_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試圖與這些國家的準則制定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并確定統一的發展目標。
三、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的原因和特點
1、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成為重要推動力
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促使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經濟發達國家資本輸出的擴大,金融市場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國際資本市場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許多國家的企業對資本的需求由原來主要由國內資本市場得到滿足轉向了主要依靠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
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長期證券市場的發展對國際會計準則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證券上市的企業分屬不同的國家,遵循不同的會計準則,因而提供的財務報告各不相同。為此,國際會計職業界力圖協調各國的會計準則,以期有利于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國際上協調財務報告要求的活動較早出現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美國有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公司進入該國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和融資。到美國上市的公司必須按美國的會計準則重新編制它們的財務報表。這樣的公司不斷增加,美國會計準則的影響也日益擴大。到其他國家證券市場籌資的公司也同樣遇到按該囯監管機構要求重新編報財務報表的問題。重新編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所以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感到了國際公認會計準則的重要性,由此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了IASC及其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為了能使國際會計準則得到國際金融證券界的認可和采用,它的制定機構的改組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日程。
2、國際支持達到新階段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是由一些國家的職業會計團體建立的,成立時除了得到這些會計團體的支持外,并不被國際社會所重視。但經過20年的努力,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逐步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一些重要的國際性組織的認可,它所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也漸漸獲得了“國際公認”會計準則的地位。
1993年,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提出應當為跨境融資和證券上市的企業規定一套合理完整的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若能修訂其國際會計準則,減少準則中'可供選擇的方法,增強財務信息的可比性,確定一套核心準則,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將在全球證券市場上認可和推薦國際會計準則。1995年7月,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公開宣布了它的這一政策,同時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就建立核心準則問題達成協議。
至1998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本完成了根據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提出的要求修訂和建立核心準則的工作。核心準則為會計工作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基礎,包含了一般經營活動的所有重要領域。核心準則的實施將提髙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1998年,七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要求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對國際會計核心準則及時進行評審。他們承諾,將盡力保證在他們各自國家的各類民間機構中遵循國際公認的最佳實務原則、準則和規范。并呼吁參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所有國家都承諾遵循這些國際公認的規范和準則。
歐盟委員會于20xx年6月制定了一項戰略,建議在歐盟范圍內消除證券交易中的障礙,其中之一就是要建立一套會計準則,以增強公司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創造一個統一的金融市場。歐盟委員會認為應采納國際會計準則,要求20xx年底以前所有歐盟上市公司都應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合并財務報表。20xx年以后這項要求則將成為強制性的。成員國也可以將該項要求擴大到非上市公司。
由此可見,國際會計準則得到的支持逐步增強,在20世紀末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必須進行改組,以回應國際社會的要求和期望。
3、提高準則質量的壓力驅動
IASC在其發展的前20年中,主要致力于讓世界認可或承認它所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為此它的準則在規定計量和披露要求時,往往給出多種選擇,包羅各種不同的會計實務,以使其適用面寬廣一些,能得到更大范圍的應用和支持。這種發展策略帶有普及推廣和爭取支持的成分,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被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國家認為不是質量最髙的會計準則。
既然IASC制定的不是最髙質量的會計準則,那么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國際組織來制定最髙質量的會計準則,滿足國際社會對最高質量會計準則的需求。這對現有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是一個威脅。SWP在其報告《關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未來規劃的建議》中指出了這一點:“IASC現在應該進行結構調整,以使其能夠滿足對一套高質量全球性會計準則的需求。如果IASC不能進行這種調整,那么為回應市場的要求和壓力,其他地區性或國際性組織就會應運而生來填補這一空缺,成為全球性或地區性準則制定者!笨梢,IASC不改組將有可能影響到它的生存,建立髙質量會計準則的要求驅使IASC不得不進行改組。
4、財務信息提供者的促進作用
公司在決定其證券在國外市場上市時,必須考慮市場對信息的要求。當有證券發行時,投資者不會投資于那些他們無法確定其質量的證券。各公司對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稀缺財務資源進行競爭,只有滿足了投資者及分析者的信息
期望的公司才能夠實現其籌資的目標。而在財務報告領域’各國間的要求是很不相同的。各國資本市場對這種不同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i)兩個國家的證券交易所相互認可對方國家公司的財務報告。這是對公司最為方便的方法,歐洲證券交易所之間采用這樣的方法。(2)附加信息。上市公司使用其所在國的報表,但是在P注中提供附加信息。(3)使用可以選擇的處理方法。上市公司在本國會計規則中選擇與國外證券市場要求一致的規則來編報財務報表。(4)采用不同的準則。如果以本國會計準則為基礎編制的年度報告不能通過上述幾種方法獲得上市國的認可,那么就必須按照上市國的會計準則重新編制財務報表。在這些方法中,完全不用改變的情況只有在采用了被國際上公認的準則時才能實現。許多進人國際資本市場的公司都有編制兩套財務報告的經歷。因此,從財務信息提供者的角度看,希望能有一套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來改變它們編制兩套財務報告的狀況。
四、對策思考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改組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如準則制定機構與會計職業界“脫鉤”、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的團體會員不再自動成為IASC的會員;IASC巳注冊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成員的選取以專業技術和知識水平為首要條件、以技術能力和財會知識等方面的8項條件為標準,國家的代表性因素不再重要;新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決定將其制定的準則更名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maticm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IFRS),等等。
面對國際會計準則制定領域的這種新發展,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中的委員主要來自經濟發達國家的問題。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制定者的水平必須是世界一流的。國際會計準則正在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中的游戲規則之一,應該承認,這種游戲規則制定的理論和實務在經濟發達國家具有較高的水平,參照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國際會計準則,將有助于國際會計準則達到高質量和高標準。因此,通過改組,使得國際會計準則質量水平確實得到了提高,我們就應當支持和認可。當然,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國際會計準則質量再髙也不可能全盤搬人中國。對于已制定和將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我們應該采取一種盡可能吸收、引進并使其為我所用的態度。
其次,我們應有一個采納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劃。此次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在短期內避免了多套國際會計準則的出現,新準則制定委員會若能按預期的那樣制定出高質量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則有可能被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資本市場所接受,相對統一、“收斂”和公認的國際會計準則有可能逐步達到。如果這種趨勢的估計是正確的,那么我們就應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為此應有一定的規劃,在對現有或即將制定的國際會計/財務報告準則進行深人研究的基礎上,使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建設與采納國際會計準則結合起來,并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水平的提高,逐步參與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去。
再者,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后注重吸納財務報告編制者、使用者和審計者等方面的代表進人準則制定委員會,為保證各方利益的協調提供了基礎。這對我們是有參考意義的。我國證券投資界已呼吁采納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他們是從財務報告編制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問題的,反映著這些群體的意見。若不能將各方利益相關者的意志集中起來,我國會計環境中多重報告要求和規則的“發散”狀況就可能會出現或擴大。在如何采納國際會計準則方面我們需要有統一的對策,而這種統一對策的形成是各相關利益集團相互協調的結果。
我國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建設正經歷著一場新的改革,繼新《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頒布實施后,《企業會計制度》和新一批具體會計準則又先后出臺。在會計改革中通過實施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策略,我國會計規則和會計實務與國際慣例的差異已大大縮小。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改組及其今后的動向值得我們關注,需要我們在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和協調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國際會計準則發展的脈搏和步伐,使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與國際會計慣例的發展相適應。
國際會計研究論文2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于 1972 年成立,負責制定國際會計準則公報(International AccountingStandards;IAS),其后逐漸地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重視,于 20xx 年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改組后其所制定之國際會計準則改稱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IASC共制定了 41 號 IAS,其中 34 號 IAS 現仍屬有效,IASB 成立迄今(20xx/06)則制定了 9 號 IFRS。
0前言
IFRS 是 IASB 所發布具權威性的文獻,其包含:
1. 由 IASB 所發布之 IFRS。
2. IASC 所發布之 IAS,及后續由 IASB 發布之修訂版。
3. 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解釋委員會(IFRIC)所研議,并由 IASB 通過后,所發布之 IFRS 及 IAS 解釋函。
4. 由 SIC 所研議,并由 IASB 或 IASC 通過后,所發布之 IAS 解釋函。
一、國際會計準則發展
在 20xx 年 12 月時, IASC 提出對于制定中小型企業國際會計準則需求的看法,并于 20xx 年初開始發展適合中小型企業會計準則的項目計劃,委員會設立了一個專門工作小組,對于所發布的公報提供有關的建議。有鑒于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用戶對財務信息的需求與上市柜公司有所不同,為減少非必要的信息揭露、根據企業規;砻庖恍﹫蟾嬉蠹昂喕瘜{稅款的計算。
IASB 預期適用這套準則的企業為:
(一) 不需負公眾責任,且須發布一般目的的財務報表予外部使用者。
(二) 需負公眾責任的企業如下:
1. 已上市、或正在申請上市的公司。
2. 企業以替外部社會大眾托管資產作為主要的營業活動。這類型的企業包括銀行、信合社、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商/交易商、共同基金及投資銀行等。
外部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包括企業的所有者、企業的供貨商及顧客、現有及潛在的債權人、債信評等機構,但不含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IASB 并不設定有關中小企業規模的標準,因為有超過 100 個國家使用此準則,要發展一套適用各國的劃分規模標準是不可能的,故 IASB 將此標準留給各國的法律制定當局以及準則制定者來決定。各國對于中小企業規模標準的設定,可以藉由一些量化的標準如員工人數、資產或資本總額、銷貨收入等來制定。雖然IASB 未設定中小型企業規模的標準,但實際上 IASB 在制訂準則時,主要是針對大約有 50 位員工的企業,對于該準則是否適用于微型企業(micros entities,可能只雇用1至3位員工的企業)存有一些爭論,但準則制定委員會仍認為在適用上應沒問題。
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組織架構與理論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現有 14 名成員,分別來自于不同的國家,擁有多元的文化與知識背景。委員會發展之理念是以公眾利益為依歸,并且致力于發展一套具有可比較性、透明度與全球適用的會計準則,以期望全球的會計準則趨于融合。
現行的架構,主要包含下列四個組織:
1.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IASC Foundation)IASC 基金會成員共計 19 名理事(Trustees),理事的主要職務為任命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解釋委員會(IFRIC)為準則咨詢委員會(SAC)成員,監督委員會工作成效及籌募基金事宜。
2.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
IASB 由 12 位全職委員及 2 位兼職委員所組成,委員的任期為五年改選一次,由 IASC 之理事委派任命且監督。IASB 之主要任務為制定及發布會計準則、草案及解釋。該等委員皆具有豐富的專業背景,有些委員同時負責與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進行連系以促進各國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整合。
3. 準則咨詢委員會(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SAC)準則咨詢委員會大約由 30 人(或更多)所組成,成員的任期三年一任,具有廣泛的地區和專業背景。SAC 的責任為針對 IASB 重大準則項目及議程之決定及工作優先級提供建議,于主要的會計準則項目,向 IASB 提出 SAC 之觀點。
4. 國際財務報導解釋委員會
解釋委員會由 12 名非專職成員所組成,任期三年,主要責任是針對 IASB 的觀念架構,對 IFRS 的應用進行解釋,并對現有準則中未規定的會計議題提供指引、發布解釋公報草案及公開征求意見。
三、各國采用國際會計準則之概況
目前世界各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之方式,可概分為 adoption 及 convergence兩種:adoption 方式為將國際會計準則逐字翻譯為當地國家文字或直接要求本國企業依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convergence 方式為參考國際會計準則之內容。
早期各國因已有當地自行訂定之會計準則,為了減輕對本國企業會計處理帳務調整成本負擔,大多以 convergence 方式與國際接軌。然而 convergence 方式因無法一步到位,且各國對國際會計準則差異之調整時間不一,造成投資人對依此方式所訂定會計準則而編制之財務報告,仍需花費許多成本及時間辨認與調整差異。
四、 推動 IFRS 接軌之必要性
大型企業考量國內資本市場規模,或意圖拓展國際知名度,通常會尋求海外募集資金。要進入不同國家的資本市場就必須遵守各國家的相關規范,目前企業于海外籌資時,必須準備多種版本的財務報表以遵循不同國家當地之會計準則。
1. 將財務報導政策標準化:IFRS 之全面采用可使當地法定財務報表及合并報表之會計政策一致,進而促進財務報表信息及稅務規劃之可比較性。因此,對企業本身、股東及分析師在作跨國企業間之投資決策及績效評估時提供直接有利的幫助。
2. 資源之更有效利用及取得:采用 IFRS 將可透過共享服務方式,提供發展集中會計帳務處理之機會,使資源能有效利用。此外,亦有助于發展標準化的人員訓練程序,消弭不兼容的會計系統,同時可節省依照地方法令編制報表所需支付之額外費用。甚者,有單一套的會計準則,企業可善用全球性的訓練及發展計畫來提升會計人員之能力。
3. 提升控制:許多企業其海外營運機構之當地法定報表是透過人工方式予以轉換,對于此種報告的質量,總機構由于對地法規不熟稔,而致未能完全掌握。
全面采用 IFRS 將對依地方法令編制之財務報表提供更多的控制,減少國外營運機構因會計法規未能遵循而導致受罰的風險。
4. 利于現金管理:子公司可發放現金股利通常是以當地法定財務報表為計算基礎。若當地會計準則與 IFRS 存在重大差異,由當地的會計準則調節至 IFRS 將對盈余產生極大的影響,致母公司無法先行合理進行現金股利之發放規劃。若海外子公司地法定財務報表及母公司合并報表皆采用 IFRS,在一致會計準則之下,將可以更為妥善的規劃現金流量。
五、總結
部分學者指出,市場機制終將驅使會計準則轉換至 IFRS。資本市場為了讓投資人在評估位于不同國家之相同產業公司營運績效時,得有相同之比較基礎,可能會要求同業主要競爭者依 IFRS 提供財務信息。隨著 IFRS 之采用,企業、會計師、主管機關及報表用戶對于財務報表編制之觀念亦將有所轉換,即必須投入更多的專業判斷、較少依賴細則及明確規范等。采用 IFRS 仍有許多優點與缺點,我國勢必將在無可避免之趨勢當中,發展出合理的因應之道。
國際會計研究論文3
摘要:自我國加入WTO后, 與國際間的經濟貿易活動愈發頻繁, 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特征愈發明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會計信息對于經濟貿易活動, 尤其是跨國范圍貿易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主要依靠會計準則實現, 但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差異, 如不能掌握這種差異, 就會導致貿易成本增加等問題。筆者從會計準則定義入手, 就我國與國際的會計準則差異進行了探討,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國內,差異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 我國國際性貿易行為愈發頻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 想要科學、客觀地對貿易風險做出評價評價, 就需要更加全面、真實、有效地掌握對方的財務信息, 故而提高了對于會計信息的實際需求。我國會計準則整體發展是參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的, 但并沒有全盤接受國際準則相關規定。因此, 加強我國及國際會計準則具體差異的分析及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準則基本內涵概述
會計準則是一種包含會計理論、會計程序以及會計方法的指導思想。從狹義的角度分析, 會計準則是指在對會計概念正確理解基礎上, 正確開展會計工作及處理各項會計事項的規范標準, 具體包括資產進行、權益計量、確認費用以及財務狀況報告等內容。
從會計準則發展的角度分析, 國外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發展時間較早, 我國會計建設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國內會計準則建設發展過程中, 借鑒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國際會計準則內容, 同時也存在具有我國經濟特色的規定內容。
二、國內及國際會計準則存在的主要差異分析
(一) 制定機構差異分析
制定機構差異主要是由于會計準則存在的會計環境差異, 導致其性質出現差異造成的。通常情況下, 會計準則具有兩種制定機構, 一類是政府部門主導的制定機構, 另一類則是民間組織的制定機構。1973年成立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簡稱IASC, 就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組織的制定機構, 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具有世界級的權威性。IASC于20xx年完成重組, 改名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簡稱IASB, 該組織主要負責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推廣。
(二) 制定程序差異分析
制定程序差異也會導致會計準則差異問題。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以下程序:
一, 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下屬所有成員提交相關參考材料至委員會, 對材料進行討論并確定專題, 隨后轉交至籌劃指導委員會;
二, 籌劃指導委員會在相關人員協助下, 對材料進行研究, 并就專題內容提出論點提綱;
三, 籌劃委員會在理事會建議評價基礎上, 制定準則初稿;
四, 理事會對初稿進行審查, 并交付于委員會所有成員評論;
五, 由籌劃指導委員會籌備一份會計準則修訂草案交由理事會投票表決, 獲得三分之二及以上支持后, 作為征求意見稿在全球范圍內公布, 并邀請相應的利益主體參與討論;
六, 通常情況下, 會設定六個月的意見征求期, 意見征求其結束后, 各方評論意見統一移交至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進行討論研究;
七, 由籌劃指導委員會提供一份會計準則修改稿并上交至理事會;
八, 準則正式簽發必須獲得四分之三及以上的支持, 之后會被翻譯和發表。
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以下程序:一, 征求社會上的建議和意見, 以提高會計準則制定透明度;
二, 由財政部會計司草擬會計準則;
三, 草擬階段, 會計準則分為討論稿、意見征求稿、草案以及送審稿;
四, 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立項、起草、公開征求意見以及發布四個階段;
五, 如需對已經發布實施的會計準則進行修訂, 且修訂程度重大, 具體修訂程序與如上程序相同;六, 會計準則生效時間與財政部發布時間相同。
(三) 公允價值運用差異
就會計政策選擇而言, 國際會計準則更加側重于公允價值計量, 而我國會計準則則選用了排斥的方法對待公允價值計價。從計量屬性分析, 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財務會計的發展方向, 其運用程度及范圍, 體現了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化程度。
三、結束語
本文從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制定程序以及公允價值的運用三方面, 分析探討了國內及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邱曉弢.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J].北方經貿, 20xx (11)
[2]朱娜.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差異分析[J].統計與管理, 20xx (02)
[3]張寧寧.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的差異分析[J].會計之友, 20xx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