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的畢業論文
建筑學是一門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建筑學所涉及的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以及作為實用藝術的建筑藝術所包括的美學的一面和實用的一面,它們雖有明確的不同但又密切聯系,并且其分量隨具體情況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畢業論文,按一門課程計,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高等?茖W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教育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對本專業學生集中進行科學研究訓練而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總結性獨立作業、撰寫的論文。
關于建筑的畢業論文1
【摘 要】當前的建筑領域要抓住對建筑經濟和企業管理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合理、規范、優化作為建筑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經濟核算;對建筑工程經濟學和建筑工程技術經濟學的基本應用。
【關鍵詞】質量管理;項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建筑施工中藥嚴格做好質量、項目和成本管理,給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現代建筑經營與管理概論
1.1.基本建設
固定資產: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為生產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務的物資資料。使用年限;單位價值。
基本建設:建筑、購置、安裝固定資產的活動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設程序
基本建設項目從醞釀、規劃、決策、設計、施工到建成投產所經歷的全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開展程序。編審項目建議書:輪廓設想和立項先導、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環保、外部協作條件等、編審設計任務書:進一步落實技術、經濟指標可靠性,建設條件等、編審設計文件: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工程標準;建設地址;總投資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總概算-修正總概算-施工圖預算。施工建設:施工準備;生產準備?⒐を炇眨汗潭ㄙY產移交-決算。
1.3建筑產品生產的技術經濟特點
生產的單件性:用途;材料、結構、藝術形式不斷發展、生產的流動性:產品固定;嚴格的施工順序;生產者及工具流動、生產過程具有綜合性:生產過程復雜,協作單位多、受氣候等條件影響大:露天操作;影響因素多:設計變更、資金、物資供應。生產過程不可間斷:合理組織,統籌安排;時間不間斷,空間不脫節、生產周期長:大量占用人、財、物;資金時間價值。
2.資金時間價值和等值的計算
資金的價值隨時間推移而變化。通貨膨脹;承擔風險;貨幣增值:投資,儲蓄。
2.1利息與利率
利息是因為占用資金而支付的費用,I;利率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單利:僅按本金計算利息,不把先期計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總額與借貸時間成正比。
P為本金,F為本利和,n為計息期數。
復利:在計息期內每一計息期計算一次利息,并把這一期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次計算利息的本金。
2.2現金流量圖
項目(方案)在壽命期內實際發生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線表示項目的壽命周期(時間坐標),時間可用計息期數或具體日期標記。垂直箭線表示現金流量大小,箭頭向上表示現金流入,箭頭向下表示現金流出,流量大小與線長成比例。對同一筆資金,借貸雙方現金流量相反。
3.建筑經濟項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質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質管制度規范,不斷完善質量保證體系
要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機制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讓管理機制落到實處,在施工中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達到監督施工質量的目的,最終保證建筑施工的質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質量保證體系的確立和完善。施工單位在施工時要確保質量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在工程的各個環節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調研、施工材料的選購、施工生產工藝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時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質量保證體系。
3.1.2PDCA循環的應用。PDCA循環,是確立質量管理和建立質量體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計劃,是確定為達到預期的各項質量目標,通過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編制,提出作業技術活動方案;D等于施工,即進行質量計劃目標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實相關條件并按質量計劃的目標所確定的程序和方法展開作業技術活動;C等于檢查,首先是檢查有沒有嚴格按照預定的施工方案認真執行,其次是檢查實際的施工結果是否達到預定的質量要求;A等于處理,即對檢驗中發現偏離目標值的糾偏及改正,包括應急措施、預防措施及持續改進途徑。
圖1PDCA循環上升圖
3.1.3確保施工材料的質量,選擇最優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檢測施工時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構件以及施工設備等的質量。質量是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物質基礎。國家《建筑法》明確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構配件、設備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嚴格把關,把緊材料的采購關,檢驗關以及使用關,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
3.2工程項目策劃
工程項目策劃是指項目業主或策劃人員根據業主投資設想與總目標要求,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對工程項目進行系統分析,對項目建設活動的整體策略進行運籌規劃,對工程建設活動的全過程作預先的考慮和設想。
3.2.1工程項目前期策劃的主要環節
投資機會研究、投資方案構思、目標設計、方案策劃、可行性研究。
圖2項目累計投資及其影響曲線
3.2.2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工作的重要性
項目前期策劃工作的意義:項目構思和項目目標的確立可解決項目的方向性問題。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響。
工程項目前期策劃的作用:構思工程項目系統框架、形成項目的競爭優勢、決策保證作用、項目計劃的依據、預測的作用、項目管理創新作用。
3.3建筑企業成本管理
3.3.1做好項目成本計劃
成本計劃是項目管理系統運行的基礎,可以根據內部承包合同確定目標的成本。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生產要素的配置等情況,做好每月、每季度的計劃,并計算出成本投入和利潤來作為控制施工過程中生產成本的依據。
3.3.2強全員成本管理意識,完善項目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造價成本管理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的事情,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全體人員參與。全員成本管理不僅要在思想上加強成本費用節約意識,而且要在制度上加以強化。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和培訓加強全員成本意識,另一方面是完善相關責任制度。要把項目的成本目標逐項分解到各項目班子、項目成本工作人員及全體職工中,讓每一單項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費用標準,每一項工作要制定費用標準,節獎超罰,用制度來培養和強化全員的成本管理意識。通過對全體員工的培訓教育和制度約束來達到人人具有經濟觀念、效益觀念,增強成本控制增長和促進成本降低的觀念。
3.3.3科學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是項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價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項目管理良好,可以適時的使用計算機軟件系統。隨著影響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斷增加,各部門要處理的信息就增加,運用計算機系統進行成本管理能夠使其方便快捷,同時工作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來適應項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業具體成本控制
(1)決策階段的成本
首先要對市場進行考察,對項目進行策劃、對可行性進行分析和探討,最終實現項目的最優化。雖然項目的決策階段所需投入費用很少,但對于整個建筑項目的成本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2)設計階段的成本
設計階段的成本包括項目方案設計成本、計劃成本、招投標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準備的成本。這階段對成本的影響很大,設計的項目直接影響房產項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階段的成本
施工階段的成本是房產開發項目建造過程所產生的費用,一般包括開工前準備費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驗收成本。該階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涉及到的方面多,影響廣泛,受市場和政策影響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房產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成本。
4.結語
建筑經濟與管理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發展好壞,關系到其市場競爭力,兩者密不可分,要不斷的做好建筑企業的質量、項目和成本管理工作,為建筑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申月紅.分析建設市場現狀 加強建設市場管理[J]建設經濟
[2]齊全新.成本費用控制之我見.市場研究,20xx年第10期
[3]殷衛星.加大監督力度.確保工程質量[J].中外建筑
關于建筑的畢業論文2
摘要:本文介紹了建筑面積的概念和作用,并對計算工程建筑面積的新《規范》與舊規則進行了比較。
關鍵詞: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規范;規則
1 建筑面積的概念
建筑面積亦稱建筑展開面積,是指建筑物各層面積之和。建筑面積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使用面積是指建筑物各層平面布置中,可直接為生產或生活使用的凈面積之和。居室凈面積在民用建筑中,亦稱“居住面積”。輔助面積,是指建筑物各層平面布置中為輔助生產或生活所占凈面積總和,使用面積與輔助面積的總和稱為“有效面積”。結構面積是指建筑物各層平面布置中的墻體、柱、垃圾道、通風道、附屬煙囪等結構所占面積的總和。
2 筑面積的作用
建筑面積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在國民經濟一定時期內完成建筑面積的多少,也標志著一個國家的工農業生產發展狀況、人民生活居住條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福利設施發展的程度。
建筑面積在編制工程建設概算時,是計算工程量的基礎,如計算出建筑面積之后,利用這個基數,就可以計算地面抹灰、室內填土、地面墊層平整場地等項目的工程量及其價值。
建筑面積作為結構工程量的計算基礎,不僅重要,而且也是一項需要認真對待和細心計算的工作,任何粗心大意都會造成計算上的錯誤,不但會造成結構工程量計算上的偏差,也會直接影響概預算造價的準確性,造成人力、物力和國家建設資金的浪費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積壓。
建筑面積與使用面積、輔助面積、結構面積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或結構設計時,都應在計算建筑面積的基礎上再分別計算出結構面積、有效面積及諸如平面系數、土地利用系數等技術經濟指標。有了建筑面積,才有可能計算單位建筑面積的技術經濟指標。如工程總價值除以總建筑面積,就是單位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技術經濟指標或稱單方造價(元/m2)。
建筑面積的計算對于建筑施工企業實行內部經濟承包責任制、投標報價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配備施工力量、成本核算及物資供應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3 建筑面積計算的規范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建設工程全面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已是大勢所趨。工程量清單計價屬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疇,其思路是“統一計算規則,有效控制數量,徹底放開價格,正確引導企業自主報價,市場有序競爭形成價格”。所以,有一個完善、合理的計算規則,對建筑市場規范、健康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以往的建筑面積計算規則,存在很多有爭議的地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編制了國家標準《建筑工程建設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xx)(以下簡稱《規范》),并規定自20xx年7月1日起執行,這充分標志著國家對規范建筑面積計算規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1建筑面積計算規范與規則的比較
3。1。1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計算
《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及以上者計算全面積,高度不足2。2m者計算1/2面積。利用坡屋頂內空間凈高超過2。1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m~2。1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
規則規定:單層建筑物不論其高度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筑面積按建筑物外墻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并未明確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規范比規則更加突出了高度在建筑面積計算中的控制作用(高度在2。2m以上者計算全面積;高度不足2。2m者計算1/2面積),還有很多部位的建筑面積均是依據其凈高分3類(凈高超過2。1m的部位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m~2。1m的部位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m時不計算面積)進行計算,如多層建筑坡屋頂內、場館看臺下等。
3。1。2多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計算
《規范》規定:多層建筑物首層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計算,二層及以上樓層應按其外墻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規則規定:多層建筑物建筑面積按各層建筑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按外墻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由比較可見,《規范》將多層建筑物按其層高,以2。2m為界分兩類進行計算,而規則并沒有突出層高高度在計算建筑面積中的作用。
3。1。3立體書庫和立體倉庫與立體車庫的計算
《規范》規定:立體書庫、立體車庫、立體倉庫,無結構層的應按一層計算,有結構層的應按其結構層面積分別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分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規則規定:書庫、立體倉庫設有結構層的,按結構層計算建筑面積;沒有結構層的,按承重書架層或貨架層計算建筑面積。
由比較可見:立體書庫、立體倉庫、立體車庫無結構層的計算建筑面積,《規范》與規則存在很大差別,一個是按一層計算,一個是按承重書架層或貨架層計算。
3。1。4陽臺的計算
《規范》規定:建筑物的陽臺(不論封閉與否)均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規則規定:封閉陽臺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筑面積;凹陽臺、挑陽臺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顯而易見,規范的此條規定解決了陽臺建筑面積在以往房屋買賣中出現的很多爭議。
3。1。5有永久性頂蓋的室外樓梯的計算
《規范》規定有永久性頂蓋的室外樓梯,應按建筑物自然層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而規則規定室外樓梯,按自然層投影面積之和計算建筑面積。
3。1。6有永久性頂蓋無圍護結構的車棚和貨棚等以及雨篷的計算
《規范》規定:有永久性頂蓋無圍護結構的車棚、貨棚、站臺、加油站、收費站、場館看臺等,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規范》規定:雨篷結構的外邊線至外墻結構外邊線的寬度超過2。1m者,應按雨篷結構板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規則規定:有柱的雨篷、車棚、貨棚、站臺等,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筑面積;獨立柱的雨篷、單排柱的車棚、貨棚、站臺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規范》計算建筑面積更加簡便,取消了有無柱的說明,改變為按頂蓋和結構板的水平投影面積考慮。
3。1。7建筑物通道的計算
《規范》明確規定建筑物的通道,指樓層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臨街樓房的底層和有道路穿過建筑空間的樓層,不計算建筑面積;而規則規定可計算建筑面積。
3。1。8其他
《規范》規定:建筑物外墻外側有保溫隔熱層的,應按保溫隔熱層外邊線計算建筑面積;而規則不計算保溫層厚度所占的建筑面積!兑幏丁吩黾恿艘阅粔閲o結構的建筑物,應按幕墻外邊線掛牌建筑面積。
3。2建筑面積計算規范的優點
。1)《規范》更加細化。例如,在計算單層建筑物和多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時,更多的地方都用到了層高高度或凈高,并分為3個界限:計算全部建筑面積;計算1/2建筑面積;不計算建筑面積。
。2)《規范》更加簡便、明確。例如:計算雨篷、車棚、貨棚、站臺等建筑面積時,取消了有柱與無柱的界限,使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3)《規范》更加合理。例如:陽臺的計算,不論其設置形式如何,一律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避免了以往的許多爭端。
4 結語
建筑面積的計算絕不是單純的計算工作,它不僅為編制概預算、撥款、與貸款提供指標,同時,對建筑面積的合理利用,合理進行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空間,不斷促進設計部門、施工企業及建設單位加強科學管理,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投資經濟效果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于建筑的畢業論文3
[建筑工程技術畢業論文] (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控制) 專 業: 建筑工程技術 I 摘 要 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而又難于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
本文從設計、材料、配合比、施工現場養護等方面對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的 一些裂縫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探討。針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結構 設計、混凝土材料選擇、配合比優化、以及施工現場的養護等方面提出了控制 裂縫發展的措施。
依據相關文獻,并總結了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表面處理法、填充法、 灌漿法、結構補強法、混凝土置換法、電化學防護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有些裂縫的繼續擴展可能危及結構安全,因為結構的最終破壞往往是從裂縫開 始的,成為結構的破壞的先兆,這主要是指荷載產生的裂縫;有些裂縫的出現 造成工程滲漏,影響正常使用,是鋼筋銹蝕,保護層剝落,降低混凝土強度, 嚴重損害工程耐久性,縮短工程使用壽命,這主要是指變形產生的裂縫;還有 耦合作用下的裂縫和堿骨料反應膨脹應力引起的裂縫及凍融引起的裂縫。同時 較大的結構裂縫,也為人的觀瞻難以接受,造成恐懼心理壓力,影響建筑美觀, 為裝修造成困難。由于產生裂縫的微觀與宏觀機理的復雜性、動態變化性,它 也是困擾工程技術人員一個技術難題。 1.2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 本論文研究混凝土裂縫成因分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研究:
1.設計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因. 4.施工及現場養護原因. 5.使用原因. 針對混凝土裂縫成因的分析以下幾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設計方面. 2.材料選擇. 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4.施工方面. 5.管理方面. 6.環境方面. 1.3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1 資料收集與調研方案 資料、數據整理,統計分析 運用相關理論與技術進 行分析 與相關實體工程結合, 進行分析研究 分析混凝土產生裂 縫具體原因 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措 施 在工程中應用并驗 證 成果總結,編制報告 圖 1.1 技術研究路線 2 第2章 裂縫的成因 裂縫產生的形式和種類很多,有設計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過程的 各種因素組合產生的,要根本解決混凝土中裂縫問題,還是需要從混凝土裂縫 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確判斷和分析混凝土裂縫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混凝 土裂縫產生的最有效的途徑。裂縫原因是設計、施工、材料、環境及管理等相 互影響的綜合性問題,解決裂縫控制問題應當采取綜合方法。由六項主要因素 組成的控制鏈見圖 2.1。 結構 材料 施工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鏈 地基 環境 裂縫處理 圖 2.1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鏈 2.1 設計原因 1.設計結構中的斷面突變而產生的應力集中所產生的構件裂縫。
2.設計中對構件施加預應力不當,造成構件的裂縫(偏心、應力過大等)。
3.設計中構造鋼筋配置過少或過粗等引起構件裂縫(如墻板、樓板)。
4.設計中未充分考慮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
5.設計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級過高,造成用灰量過大,對收縮不利。
6.菏載收縮,使用環境溫度變化,管線配置不當,保護層厚度不足,抗溫 度收縮配筋不足。 3 2.2 材料原因 1.粗細集料含泥量過大,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集料顆粒級配不良或采取 不恰當的間斷級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誘導裂縫的產生。
2.骨料粒徑越細、針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單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縮 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劑、摻和料選擇不當、或摻量不當,嚴重增加混凝土收縮。
4.水泥品種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收縮大、粉煤灰 及礬土水泥收縮值較小、快硬水泥收縮大。
5.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原因:水泥等級越高、細度越細、早強越高 對混凝土開裂影響很大;炷猎O計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開 裂。 2.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因 1.設計中水泥等級或品種選用不當。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膠比)過大。
3.單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現為水泥漿體積越大、坍落度越大, 收縮越大。
4.配合比設計中砂率、水灰比選擇不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導致混凝 土離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縮值。
5.配合比設計中混凝土膨脹劑摻量選擇不當。 2.4 施工及現場養護原因 1.現場澆搗混凝土時,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 均會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
2.拌和不均勻(特別是摻用摻合料的混凝土) ,攪拌時間不足或過長,拌和 后到澆筑時間間隔過長,易產生裂縫。
3.連續澆筑時間過長,接茬處理不當,易產生裂縫。
4.高空澆注混凝土,風速過大、烈日暴曬,混凝土收縮值大。
5.對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缺少兩次抹面,易產生表面收縮裂縫。
6.大體積混凝土澆注,對水化計算不準、現場混凝土降溫及保溫工作不到 4 位,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或內外溫差過大,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
7.現場養護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脫水,引起收縮裂縫。
8.現場模板拆除不當,引起拆模裂縫或拆模過早。
9.現場預應力張拉不當(超張、偏心),引起混凝土張拉裂縫。
這些因素都會造成砼較大的收縮,產生龜裂裂縫或疏松裂縫,致使砼微觀 裂縫迅速擴展,形成宏觀裂縫。養護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養護條件對 裂縫的出現有著關鍵的影響。在標準養護條件下,砼硬化正常,不會開裂,但 只適用于試塊或是工廠的預制件生產,現場施工中不可能擁有這種條件。但是 必須注意到,現場砼養護越接近標準條件,砼開裂可能性就越小。 2.5 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構筑物基礎不均勻沉降,產生沉降裂縫。
2.野蠻裝修,隨意拆除承重墻或鑿洞等,引起裂縫。
3.周圍環境影響,酸、堿、鹽等對構筑物的侵蝕,引起裂縫。
4.意外事件,火災、輕度地震等引起構筑物的裂縫。
5.使用中短期或長期超載。
6.結構構件各區域溫度、濕度差異過大。 5 第3章 3.1 設計方面 3.1.1 設計中的‘抗’與‘放’ 裂縫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設計中應處理好構件中‘抗’與‘放’的關系。所謂‘抗’就是處 于約束狀態下的結構,沒有足夠的變形余地時,為防止裂縫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而所謂‘放’就是結構完全處于自由變形無約束狀態下,有足夠變形余地時所 采取的措施。
設計人員應靈活地運用‘抗一放’結合、或以‘抗’為主、或以‘放’為 主的設計原則。來選擇結構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3.1.2 盡量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應力集中 如因結構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時,應充分考慮采用加強措施。
3.1.3 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 在常見的混凝土裂縫中,有相當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縮而造成的。要解 決由于收縮而產生的裂縫,可在混凝土中摻用膨脹劑來補償混凝土的收縮,實 踐證明,效果是很好的。
3.1.4 設計上要注意容易開裂部位 根據調查,各類結構的易裂部位如下:
1.框架機構和剪力墻結構房屋中的現澆混凝土樓板易裂部位 (1)房屋平面體形有較大凹凸時,在凹凸交接處的樓板; (2) 兩端陽角處及山墻處的樓板; (3) 房屋南面外墻設大面積玻璃窗時,與南向外墻相鄰的樓板; (4) 房屋頂層的屋面層 (5) 與周梁、柱、墻等構件整澆且受約束較強的樓板; (6) 樓板中有預埋管線時,洞的四角處; (7) 樓板開距形洞時,洞的四角處; (8) 設有后澆帶的樓板,沿后澆帶兩側部位。 6 2.框架結構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現裂縫 (1) 頂層縱向和橫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區域; (2) 長度較長的端部或中部縱向框架梁; (3) 橫向框架梁截面中部。
3.剪力墻結構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現裂縫 (1) 端山墻; (2) 開間內縱墻; (3) 頂層和底層墻體; (4) 長度較大(>10m)的墻。
4.當冬季停工春季再繼續施工時,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現裂縫 (1) 地下室頂板; (2) 地下室的窗上墻和窗下墻。
對以上易出現裂縫的部位,目前在設計中通常采用了“放” “抗”或“抗 、 放結合”的控制裂縫措施,工程經驗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 況下,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3.1.5 重視構造鋼筋 在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應重視對于構造鋼筋的配置,特別是于樓面、墻 板等薄壁構件更應注意構造鋼筋的直徑和數量的選擇。 3.2 材料選擇 1.根據結構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等級,盡量避 免采用早強高的水泥。
2.選用級配優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
3.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摻合料和外加劑目標已作為混凝土的 第五、六大組份,可以明顯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改善混凝土的 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確掌握好混凝土補償收縮技術的運用方法。對膨脹劑應充發考慮到不 同品種、不同摻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脹效果。應通過大量的試驗確定膨脹劑的最 佳摻量。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混凝土配合比除應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 的規定,根據 要求的強度等級、抗滲等級、耐久性及工作性等進行配合比設計外,其配制的 混凝土還應符合 4.3.2-4.3.10 的規定。
2.干縮率;炷 90d 的干縮率易小于 0.06%。
3.坍落度。在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采用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 礎、梁、樓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 120mm,柱、墻用的混凝土坍落度 宜小于 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時,高層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據泵送高度宜 控制在 180mm 左右,多層及高層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150mm。
4.用水量。不宜大于 170kg/m3。
5.水泥用量。普通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宜為 270-450 千克每立方米,高強混 凝土不宜大于 550 千克每立方米。
6.水膠比。應采用適當較小的水膠比;炷了z比不已大于 0.60。
7.砂率。在滿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應采用較小的砂率。
8.宜采用引氣劑或引氣減水劑。
9.配合比設計人員應深入施工現場,依據施工現場的澆搗工藝、操作水平、 構件截面等情況,合理選擇好混凝土的設計坍落度,針對現場的砂、石原材料 質量情況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協助現場搞好構件的養護工作。 3.4 施工方面 3.4.1 模板的安裝及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程序、 施工工具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 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自重、側壓力、施工過程中產生的 荷載,以及上層機構施工時產生的荷載。
2.安裝的模板須構造緊密、不漏漿、不滲水,不影響混凝土均勻性及強度 發展,并能保證構件形狀正確規整。
3.安裝模板時,為確保保護層厚度,應準確配置混凝土墊塊和鋼筋定位器 等。
4.模板的支撐立柱應置于堅實的地面上,并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 8 定性,間距適度,防止支撐沉陷,引起模板變形。上下層模板的支撐立柱應對 準。
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順序及相應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術方案時 應考慮周全。拆除模板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模板及支架應隨拆 隨清運,不得對樓層形成局部過大的施工荷載。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時混凝土結 構可能尚未形成設計要求的受力體系,必要時應加設臨時支撐。
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無設計要求時, 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 3.1 的規定。
7.后澆帶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視,由此常造成結構缺陷,應予以特別 注意,須嚴格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8.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方 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所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 必須經過核算并加設臨時支撐。 表 3.1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 構件類型 構件跨度/m ≤2 板 >2,≤8 >8 ≤8 >8 ― 達到設計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梁、拱、殼 懸臂構件 3.4.2 混凝土的制備 1.應優先采用預拌混凝土,其質量應符合《預拌混凝土》GB/T14902 的規定 進行外,對品質、種類相同的混凝土,原則上要在同一預拌混凝土廠訂貨。如 在兩家或兩家以上的預拌混凝土廠訂貨時,應保證各預拌混凝土廠所用主要材 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備工藝條件基本相同。
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關于混凝土制備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
3.4.3 混凝土的運輸 1.運輸混凝土時,應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不應產生分層離析現 9 象,運送容器應不漏漿,內壁關滑平整,具有防曬、防風、防雨雪、防寒設施, 并宜快速運輸。運送頻率,應保證混凝土施工的連續性。
2.運輸車在裝料前應將車內殘余混凝土及積水排盡。當需在卸料前補摻外 加劑調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時,外加劑摻入后運輸車應進行快速攪拌,攪 拌時間應由實驗確定。
3.運至澆搗地點混凝土的坍落應符合要求,當有離析時,應進行二次攪拌, 攪拌時間應由實驗確定。嚴禁向運輸到澆筑地點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由攪拌、運輸到澆筑入模當氣溫不高于 25℃時,持續時間不宜大于 90mi n,當氣溫高于 25℃時,持續時間不宜大于 60min。當混凝土中摻加外加劑或采 用快硬水泥時,持續時間應由實驗確定。
3.4.4 混凝土的澆筑 1. 為了獲得勻質密實的混凝土,澆筑時要考慮結構的澆筑區域、構件類別、鋼 筋配置狀況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質,選用適當機具與澆筑方法。
2. 澆筑之前要檢查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及保護層厚度、預埋件等的部位、尺寸, 確認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澆筑。同時,還應檢查對澆筑混凝土有無障礙, 必要時予以修正。
3. 制定施工方案時應考慮工程情況和實際工作能力,使各環節的施工能力應與 混凝土的一次澆筑量相適應,必要時混凝土的連續澆筑。
4. 對現場澆筑的混凝土要進行監控,運抵現場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滿足施工要求 時,可采取經實驗確認的可靠方法調整坍落度,嚴禁隨意加水。在降雨雪時 不宜在露天澆筑混凝土。
5. 澆筑墻、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筑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 超過 500m,搗平后再澆筑上層,澆筑時要注意振搗到位時混凝土充滿端頭角 落。
6. 當樓板、梁、墻、柱一起澆筑時,先澆筑墻、柱,待混凝土沉實后,再澆筑 梁和樓板。當樓板與梁一起澆筑時,先澆筑梁,再澆筑樓板。
7. 澆筑時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動和變形。
8. 澆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鋼筋、埋設物周圍及模板內各角落,要振搗密實,不 得漏振,也不得過振,更不得用振搗器拖趕混凝土。
9. 分層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使上下層混凝土一體化。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出凝 10 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須將振搗器插入下一層 混凝土 5cm 左右以便形成整體。
10.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移產生塑性收縮裂縫,此時應對混凝土表面 進行壓實抹光;在澆筑混凝土時,如遇高溫、太陽暴曬、大風天氣,澆筑后 應立即用塑料膜覆蓋,避免發生混凝土表面硬結。
11.對大體積混凝土,應控制澆筑后的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及其與表面的溫差、 混凝土表面與環境的溫差,內部最高溫度一般不高于 70℃,內外溫差不超過 25℃,混凝土表面與環境差不超過 15℃。
12.滑模施工時應保持模板平整光潔,并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與滑模速率 匹配,防止滑模時產生拉裂、塌陷。
13.板類混凝土面層澆筑完畢后,應在初凝前進行二次抹壓。
14.應按設計要求合理設置后澆帶,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 當無設計要求時,后澆帶易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 8 周后再行澆筑,且應加強 該處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15.施工縫初澆筑混凝土前,應將接茬處剔鑿干凈,澆水濕潤,并在接茬處鋪水 泥砂漿或涂混凝土界面劑,保證施工縫結合良好。
3.4.5 混凝土的養護 1. 養護是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的重要措施,必須充分重視,并制定養護方案, 派專人養護工作。
2. 混凝土澆注完畢,在混凝土凝結后即須進行妥善的保溫、保濕養護,盡量避 免急劇變化、振動以及外力的擾動。
3. 澆筑后采用覆蓋、曬水、噴霧或用薄膜保濕等養護措施;保溫、保濕養護時 間,對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 少于 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4. 底版和樓板等平面結構構件,混凝土澆筑收漿和抹壓后,用塑料薄膜覆蓋, 防止表面水份蒸發,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時,可揭去塑料薄膜,鋪上麻袋或 草簾,用水澆透,有條件時盡量蓄水養護。
5. 截面較大的柱子,宜用濕麻袋圍裹噴水養護,或用塑料膜圍裹自生養護,也 可涂刷養護液。
6. 墻體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1-3d)后,必須時應及時松動 11 兩側模板,離縫約 3-5mm,在墻體頂部架設淋水管,噴淋養護。拆除模板后, 應在墻兩側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避免陽光直照墻面,連續噴水養護時間 符合 5.6.3 條規定;地下室外墻宜盡早回填土。
7. 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澆水養護,應用塑料薄膜和保溫材料 進行保溫、保濕養護。保溫材料的厚度應經熱工計算確定。
8. 當混凝土外加劑對養護有特殊要求時,應嚴格按其要求進行養護。 3.5 管理方面 應當確定科學的控制裂縫標準,合理的選擇施工進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 中過分搶修工期,監督混凝土施工中制定的各項技術措施,必須嚴格執行。不 應當預先指定設計及施工方法,設計圖紙上不應指定施工單位采用尚不成熟的 外加劑。施工過程中及驗收后發現有少量的裂縫,應當采取化學灌漿方法和封 閉方法加以處理,輕微的收縮裂縫不應作為“事故”處理,不應降低工程質量 標準,采取適當措施以確保結構物的正常耐久使用,完全滿足設計要求。除非 承載力嚴重不足,不要輕易打掉重建,耗費巨資補強加固。注意到同一設計單 位設計,同一材料供應單位,同一施工單位施工,在相同環境中,裂縫程度卻 完全不同,這是常遇到的現象,其要害是“非均質性” ,裂縫控制的作用效應及 抗力都是高度離散性和隨機性的問題。 3.6 環境方面 注意施工的季節,環境的溫濕度及氣象變化對混凝土變形性能的影響,嚴 格控制現場坍落度、防風、及時和氣象站保持緊密聯系,應當盡可能在較低的 溫度環境中開始澆灌混凝土,中間特別注意急劇降溫、急劇干燥對混凝土的不 利影響。注意暴雨中不能澆灌混凝土。 12 第4章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4.1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4.1.1.表面處理法 表面涂抹和表面貼補法表面涂抹適用范圍是漿材難以灌入的細而淺的裂 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發絲裂縫,不漏水的縫,不伸縮的裂縫以及不再活 動的裂縫。表面貼補(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適用于大面積漏水(蜂窩麻面 等或不易確定具體漏水位置、變形縫)的防滲堵漏 4.1.2 填充法 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一般用來修補較寬的裂縫,作業簡單,費用低。
寬度小于 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用灌漿法很難達到效 果的裂縫、以及小規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采取開V型槽,然后作填充處理。
4.1.3 灌漿法 此法應用范圍廣,從細微裂縫到大裂縫均可適用,處理效果好。利用壓送 設備(壓力 0.2~0.4Mpa)將補縫漿液注入砼裂隙,達到閉塞的目的,該方法屬 傳統方法,效果很好。也可利用彈性補縫器將注縫膠注入裂縫,不用電力,十 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4.1.4.結構補強法 因超荷載產生的裂縫、裂縫長時 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 造成的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可采取結構補強法。包括斷面補強法、錨固補強法、 預應力法等混凝土裂縫處理效果的檢查包括修補材料試驗;鉆心取樣試驗;壓 水試驗;壓氣試驗等。
4.1.5 混凝土置換法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 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 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13 4.1.6 電化學防護法 電化學防腐是利用施加電場在介質中的電化學作用,改變混凝土或鋼筋混 凝土所處的環境狀態,鈍化鋼筋,以達到防腐的目的。陰極防護法、氯鹽提取 法、堿性復原法是化學防護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種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防 護方法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小,適用鋼筋、混凝土的長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 結構也可用于新建結構。
4.1.7 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種新的裂縫處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組織對受創傷部位自 動分泌某種物質,而使創傷部位得到愈合的機能,在混凝土的傳統組分中加入 某些特殊組分(如含粘結劑的液芯纖維或膠囊),在混凝土內部形成智能型仿生 自愈合神經網絡系統,當混凝土出現裂縫時分泌出部分液芯纖維可使裂縫重新 愈合[4]。 14 第5章 5.1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結論 設計方面存在斷面突變、施加預應力不當、鋼筋配置過少或過粗、未充分 考慮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混凝土等級過高、菏載收縮的原因。
材料選擇方面存在粗細集料含泥量過大、骨料粒徑太細、混凝土外加劑和 摻和料選擇不當、水泥品種原因、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面存在水泥等級或品種選用不當、水灰比過大、水泥 用量越大和用水量越高、砂率和水灰比選擇不當、混凝土膨脹劑摻量選擇不當。
施工及現場養護方面主要有混凝土振搗或插入不當、拌和不均勻、連續澆 筑時間過長、現場養護措施不到位、現場模板拆除和預應力張拉不當等原因。 5.2 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設計方面從設計中的抗與放相結合,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應力集中、采 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重視構造鋼筋等控制措施。
材料選擇從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等級和級配優良的砂、 石原材料,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等控制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從干縮率、坍落度、用水量、水泥用量、水膠比、砂率 的配制,采用引氣劑或引氣減水劑等控制措施。
施工方面從模板的安裝及拆除,混凝土的制備、運輸、澆筑和養護等進行 控制。
管理方面應當確定科學的控制裂縫標準,合理的選擇施工進度。并且在環 境方面應注意施工的季節,環境的溫濕度,嚴格控制現場坍落度、防風、及時 和氣象站保持緊密聯系。 15 5.3 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通過本文的研究,混凝土裂縫處理的方法主要有:表面處理法、填充法、 灌漿法、結構補強法、混凝土置換法、電化學防護法、仿生自愈合法。
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 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因此要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研 究、區別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 施來預防裂縫的出現和發展,保證建筑物和構件安全、穩定地工作。 16 致謝 感謝付 、沈 、楊老師的指導,使論文才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浙江建設職 業技術學院曾經為我授過課的老師,感謝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工系的全體 老師,是他們的言傳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長,學有所成;感謝我的朋友和同學, 兩年來對我學習、生活的關心和幫助。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 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 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 摯的謝意!
關于高職建筑工程頂崗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探究的論文
提出了符合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特點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相結合,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新模式。同時對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設置、規范化操作、系統化管 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其他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的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安排與實施提供參考與借鑒。
高職教育作為教育發展中的_種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 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 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專業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必修 課程,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頂崗實習因為工作 崗位的真實性、能很好地與就業對接。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 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開展科學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這兩個教學環節在高職教育 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研究高職教育的專家、學者對此 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張統華、龔娟等對高職實習頂崗實習的 意義及頂崗實習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進行了探討;張 雁平、劉曉剛、朱春瑜等人從學生、系部、學院以及實習基地四 個層面對頂崗實習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進行了研究;何輝、宋 萌勃等高職頂崗實習中學生的管理問題和頂崗實習的管理機 制進行了探討。羅長金、鄭永裕等人對高職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高職高專、如何加強畢業論文管理,提高畢業 論文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但是,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這兩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是 _個系統工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的安排、實訓基地 的長期有效運行機制、實踐教學的系統化管理、實踐效果的評 價等研究仍處在探索研究階段,系統性和規范性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論和思路進行理性指導。同時,對于不同的專業,頂崗 實習的要求和管理也不盡相同,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術專業頂崗實習質量更易受學生、指導老師、企業等諸多因 素的影響。目前各個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頂崗實習 與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上仍還存在不少問題。所以,為了 更好地保證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質量,保證高職教育的教學 效果,開展符合建筑工程專業的頂崗實習基地建設與頂崗實習 和畢業設計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論文從實訓基地的建 設,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進行 探討,為該實踐教學階段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于建筑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 Nor Berg-Schulz,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2. 楊·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 童林旭,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 劉曉暉、楊宇振,商業建筑[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6. 曾堅、陳嵐、陳志宏.,現代商業建筑的規劃與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7. 楊貴慶,城市社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8. 布恩(美),心理學原理和應用[M],知識出版社,1985;
9. 魏倫杰,張衛華,關注城市地下商業建筑的安全性與舒適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10. I. L. Mcharg,設計結合自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11. 高履泰,光環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照明工程學報 2000 (04);
12. 王紫雯、涂銀霞,城市居住環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環境調查為例,建筑學報,2002. 1. p40;
13. 韓晶,張宇星,城市流線空間連續性設計的方法.規劃師,2004, 09 : 90-93;
關于建筑設計畢業論文提綱格式
畢業設計(論文)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一個必要教學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關于建筑設計畢業論文提綱格式,歡迎參考借鑒!
關于建筑設計畢業論文提綱格式
一、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與意義
1、畢業設計(論文)的基本目標
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按照這一定位,畢業設計(論文)的基本目標是:
(1) 鞏固和擴展學生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融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于一體的工程意識。
(2) 培養學生正確的工程設計和技術研究思想、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3) 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方案設計、資料利用、實驗研究、理論計算、數據處理、
經濟
分析、外文資料的閱讀與翻譯、計算機使用、文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必須注意,對于具體的設計(論文)題目,可能偏重上述3條基本目標的某些方面,但3條基本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要避免只重視其中一些要求而忽略另一些要求。
2、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意義
畢業設計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總結知識、檢查教與學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提高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對事物能潛心考察。
2、培養學生嚴謹推理、實事求是、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全方位地考慮問題等學科技術人員應具有的素質。
關于建筑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Nor Berg-Schulz,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2. 楊·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 童林旭,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 劉曉暉、楊宇振,商業建筑[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6. 曾堅、陳嵐、陳志宏.,現代商業建筑的規劃與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7. 楊貴慶,城市社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8. 布恩(美),心理學原理和應用[M],知識出版社,1985;
9. 魏倫杰,張衛華,關注城市地下商業建筑的安全性與舒適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10. I. L. Mcharg,設計結合自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11. 高履泰,光環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照明工程學報 2000 (04);
12. 王紫雯、涂銀霞,城市居住環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環境調查為例,建筑學報,2002. 1. p40;
13. 韓晶,張宇星,城市流線空間連續性設計的方法.規劃師,2004, 09 : 90-93;
土木工程畢業論文-功能主義或精神氛圍-關于新的建筑審美標準
19世紀最有創造力的人沒有選擇建筑師這個職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本世紀多年來審美價值崩潰的現象,也同樣解釋了為什么最具有超前意識的工作如此頻繁地出自行外人之手。為什么出自工程師之手的原因在于這個世紀是一個唯物主義的世紀和由此而來的技術的世紀;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未曾見過這些領域所取得的進步。這種進步以犧牲欣然接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敏感人物的審美感受為條件。水晶宮取得了成功,而其中裝飾的敗筆也功成名就。建筑師的建筑與沙龍或學院派藝術殊途同歸,而工程師和探索者的建筑與探索者的藝術則分道揚鑣。 1914年,穆特修斯在科隆一次著名的會議上說過:“建筑和制造聯盟在整個建筑領域內的活動趨于標準化(Typisierung)……只有標準化能夠……再次引進一種普遍有效的、自信的趣味。”凡。德。維爾德回答道:“只要制造聯盟有藝術家……他們就會反對任何有關標準化準則的建議。藝術家就其本質而言,是偏執的個人主義者,是自由自在、恣意而行的創造者。他從來不會自愿遵從強加于他的任何原則、任何類型、任何準則。”這真是新藝術運動的悲劇,當藝術家們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新藝術的創造活動中時,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又一次被淘汰出局! ∥覀儸F在要談的是,藝術家在整個現代藝術史、現代建筑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多少顯得有點尷尬,他們的缺席或失職也許是現代建筑陷入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仡櫸鞣浆F代建筑所走過的,我們看到現代主義的成功也許并不意味著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當工程師、設計師們把功能定義為美時,藝術家們就已經注定無處容身。早在本世紀初,這個裂痕就已出現,而且日漸擴大,最終無可挽回。這個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媒裉斓难酃鈦砜,藝術家是一群特殊職業者,就像建筑師、工藝美術師一樣有著自己的“專業”,他們仍然繼續著浪漫主義運動所遺留的夢想,對現實滿腹牢騷。在強勢人物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群失意的個人主義者,是一群永遠都不懂得合作的局外人,在商人的眼中,他們又是一群容易上當受騙的“賺錢機器”,在攝影師、服裝設計師的眼中,他們也許是一些無害的合作伙伴,而在普通民眾的眼里,他們又變成了一群怪人或江湖騙子……。藝術家真的就是這樣一群游蕩于之外的精神流浪者嗎?藝術真的是這么重要嗎?為什么我們身邊的建筑卻總是難以沾上藝術的靈光? 這樣的問題真令人感慨萬千,米開朗基羅是畫家、雕刻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出色的建筑設計師,同樣,清人石濤在“搜盡奇峰打草稿”之余,不是也構思出了精巧奇絕的江南園林嗎?…… 如果追尋一下藝術一詞的古老含義,那我們會發現藝術一詞幾乎覆蓋了人類所有的技藝形式,覆蓋了所有的創造性活動。在今天,當有關“公共藝術”的討論又開始變成一個時髦話題時,我們的建筑師和藝術家是不是該有所感悟呢?順著這個思路,讓我們留下最后一句詰問:建筑師,你們為什么不想變成藝術家?或者:藝術家,你們為什么不是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