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防的論文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論文關鍵詞:防災教育防災訓練防災意識
論文摘要:防災教育對保證國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愈義。目前我國防災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扣防災意識不夠、防災應急機制不健全、防災知識宣傳不到位等。從防災教育的模式、內容和其體措施等方面,對我國的防災教育體系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對我國日后防災教育的開展有所啟示。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主要有地震、洪水、干早、泥石流等。我國自然災害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地域廣;造成損失大。特別是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國每年因各種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在20xx億元左右,受災人數為3億一4億人次。這些年來發生的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澇、20xx年重慶和四川特大干早、20xx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澇、20xx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這次四川漢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更是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防災減災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因我國災害預防和應對突發性災害的體制不夠完善,特別是防災教育方面還很薄弱,每年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仍然十分的嚴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防災教育對保證國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影響。
一、我國防災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的防災教育十分薄弱,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防災意識不夠,對預防災害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入,例如學校對防災教育工作不夠重視;
二是社會防災應急體制不夠健全,責任不夠明確,沒有建立完整的防災應急體系。社會各級和學校對防災應急預案缺乏了解,缺乏實際防災、減災的經驗,預案演練不夠。例如,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的劇場火災釀成的300多名兒童失去生命的慘案,如此嚴重的事故背后,逃生者擁堵逃生通道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逃生時沒有良好的秩序,沒有逃生的訓練,沒有臨危不亂、不懼、不搶的素質也是原因之一。
三是防災、減災的科普知識宜傳不夠,社會大眾,特別是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災、自救和互救常識。比如,20xx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與九江之間發生了5.7級地展,地震波及到了湖北省,導致湖北5縣市受災,造成1死81傷,其中81名傷者中78名是學生(其中多名學生受重傷),主要是在避震時擁擠、踩踏造成的。不是因地震本身,而是因地震恐慌造成的人身傷害,著實使人震驚[’〕。
四是各級學校的教學樓、宿舍等達不到規定的防災標準,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在墳川大地震中,有多所學校的教學樓垮塌,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學校的建筑達不到應有的防震級別,這是值得教育部門反思的。
二、防災教育的模式
(一)講座模式
講座是防災教育中比較簡便易行的模式。災害研究專家認為,要提高講座的效果,首先要促進災害高度關心人群和災害低度關心人群之間的互動。對災害關心度不高的人往往是沒有災害經歷,因此他們對災害的估計比較樂觀;而高關心度的人多是親歷、親見過災難場面,能夠較深刻地理解災害的破壞性和殺傷力,同時對于災害中的逃生和救助方法也比較熟悉。通過災害高度關心的人群對災害低度關心人群的講述、勸導和方法傳授等,可以使災害低度關心人群感同身受,教育效果更加明顯。因此在防災講座中,適當加人災害親歷者、救災人員等人講述或記錄,可以使聽講者通過這些重要的案例知識對某方面災害有更深刻的認識,再加之專家或教師的講解,使聽講者獲得比較全面的有關災害的知識。
(二)體臉模式
體驗模式可以分成假想體驗、模擬體驗和真實體驗三種形式。一般來說,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前兩種。假想體驗是讓受教育者想象災害發生的情景,可以是防災訓練人員口述,也可以是錄音、影像等教學資料,營造災害氣氛,讓受教育者去體會當時的感受,想象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可能采取的自救措施等,也可以讓受教育者觀看災害和自救的影像,讓他們通過觀察學習來豐富自己的逃生知識和技術。模擬體驗是模仿真實的災害現場,制作地震或火災等等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虛擬的場景,配以指導人員的說明和講解,讓學生親自使用滅火器等工具,實施模擬自救。這種體驗的方式較之講座具有生動、實用的特點,是比較理想的防災教育模式。但是體驗模式對設施的要求相對較高。比如,日本針對本國自然災害多發的特點,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大量的防災館、防災訓練中心等機構,接受社會各界人員來此學習如何應對火災,親身體驗地震發生的情景,學會在災難發生時如何自救。這種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社會大眾的防災意識和防災能力。
(三)綜合活動模式
綜合活動模式的方法比較多樣。防災教育機構可以讓受教育者自己確定題目,通過查閱資料和社會調查等方法了解災害的歷史、形成原因、預防方法和自救措施等,大家相互之間通過討論、相互交換意見或談感想等增加對有關災害的知識的了解;也可以通過組織與防災有關的游戲、運動、表演、遠足、夏令營等各種活動,增加防災體驗,習得逃生本領,觸發對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三、防災教育的內容
(一)一般防災教育的內容
一般防災教育主要是面向大眾的防災教育,主要包括對國民的防災教育和訓練,機關事業團體的專業性防災教育和訓練及其政府組織的綜合性防災教育、訓練和演習三大部分。
1.面向國民的防災教育和防災演習
在各地方消防部門應專門設立相應的防災教育中心,由專人負責到學校、單位講解消防知識,并指導各種防災訓練和演習。
學校應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防災教育和防災演習,包括災害的基本知識講解、災害時的避難演習等,同時還包括災害發生時如何將學生安全交接到家長手中等具體措施。消防員和交通警察則應分別到學校給學生開設消防安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自行車的交通安全,從小學開始進行防災教育和安全意識的普及。
社區的防災演習和防災知識的普及。各地方政府或社區居委會應定期組織居民進行防災演習,包括地區的災害特征介紹,自己所處位置(住所或工作場所)安全性檢查和確認,如房屋的抗展性的確認,所在地區屆時發生毀壞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火災延燒的概率等確定;所在地的避難場所的位置和路徑的確認,災害時如何安全避難,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如何急救,災害時家人安全狀況的確認方法等。
2.機關團體的防災訓練
各機關團體應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各種專業性的防災訓練和防災演習。通過對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災害進行預測,針對預測到的災害特點,進行相應的防災演習。如地震時指揮和疏導被困的地鐵乘客安全避難;防止火災延燒的消防演習等。例如,韓國地鐵火災事故后.日本地鐵公司除了全面檢查地鐵的防災系統外,還就地鐵在災害時的緊急停車,通過手動裝里打開車廂門,傷員的急救,并在地鐵司機的指揮下,沿著地鐵隧道進行安全避難等防災演習。
3.政府組織的防災訓練和演習
國家應制定災害應對基本法,規定國家防災訓練義務和國家的“防災日”和“防災周”,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和企業團體在每年的防災日舉行防災訓練。例如,日本就規定了每年的9月1日為全國的“防災日”,9月l日所在的周被定為“防災周”。所以每年的9月1日,日本政府都舉行大規模的綜合防災訓練和演習。同時,日本的中小學、機關團體以及地方自治體也都將舉行不同形式的防災訓練。政府通過這種防災訓練向國民提供必要的防災知識教育,以達到提高整體防災意識的目的。
(二)中小學防災教育的內容
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我救護的知識和能力,往往會成為自然災害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做好中小學防災教育對于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很重要的。對學生的防災教育,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和心理發育階段特點來進行。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狀況不同,對災害情況的估計和處理能力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我們在進行防災教育時,應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為原則,在教師和成人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學生的自我保護和救助能力。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事物的辨別能力相對較低,語言功能也不夠完善。他們往往不能意識到危險,或者即使知道危險也無法將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成人。因此應該比較早地通過圖片、聲音和錄像等讓孩子了解災害,訓練孩子在災害發生時按照保育員的指示快速行動,當孩子發現火災等危險隱患時,能及時告知教師或身邊的大人,以爭取撤離時間。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認識到災害的危險性,也能夠傳達災害警報,這一階段防災教育的重點是使小同學能夠在大人的指導下快速、正確地逃生;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能夠了解災害的危險性,并自行采取適當的自我保護措施;高年級的學生應了解對各種災害可能發生的情況,快速采取行動,不但要確保自己的安全,還應密切關注他人的情況,并采用適當的方式幫助他人。
初中階段,應該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災害的理解,不只是讓學生產生對災害的危機感,還要讓他們了解災害可能發生的情境,盡量減少災害可能給學生造成的傷害,使學生具有比較完備的應急技能,自制災害應急手冊,做好災害的日常的預防,在災害發生后能進行正確的避難活動。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應該深人理解防災、救災志愿者行動的意義。
高中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育都比較成熟,反應靈活,行動敏捷。與老年人、孕婦和殘障人員相比,他們已經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他們不但可以自救,而且他們中的部分人還可能成為救助他人的生力軍。因此高中階段的防災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在災難到來的時候,不但確保自己的安全,而且還要為朋友、家人、社區等其他人員的安全做貢獻,高中生應具有保護他人的態度和應急技能,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參加當地救災志愿者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處于困境中的他人提供幫助。
四、防災教育的其體措施
防災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僅包括災害前的預防,而且還有災害來臨時的逃生、自救和救助他人。
(一)宣傳防災知識,建立預警系統
防災知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應將“防災教育”的內容納人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教育部門應編寫危機應對和防災教育指導方面的教材;政府部門應通過電視、報刊雜志、影像資料、互聯網等途徑介紹防災知識,進行減災知識宜傳。另外,消費部門可以通過印制災害應對手冊,散發給居民,詳細介紹應對災害的各種知識;多種多樣的防災培訓和演練。個人更應積極配合,從自身做起,不僅要自身掌握防災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積極參與防災知識宣傳等公益活動。防災工作的首要環節是房屋建筑、設備器材、門窗等的安全性能,要對其抗震性、耐壓性、排水、逃生路徑等方面要進行全面的檢測和修繕,而且還要建立早期預警系統,預計各種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配置災害發生的警報裝置、臨時照明裝置、緊急對外聯絡裝置、必要的藥品和糧食等救災物質,提高對災害的反應速度,安排好災后生活。在許多發達國家,學校不但是學生的學習場所,還是大量市民災后的避難場所,因此加固學校的建筑,增加設備的安全性能,配備充足的救災物資等,對整個社區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授自救助人方法,建設防災教育基地
防災教育要根據各種災害的特點,傳授相應的應對方式。以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為例,地震中如何確定震級的大小和危險系數、哪些地方適于避難、什么時候需要撤離房間、需要采取怎樣的防護措施;發生火災如何使用滅火器,防止被煙熏倒,在逃生之后如何請求幫助等;在對待交通事故問題上,怎樣避免交通事故、在事故發生后通知警察、早期急救等都應該明確地告訴給學生。另外,建設防災訓練基地也是提高防災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例如,日本京都市政府在寸土寸金的市區出資興建了京都市民防災教育中心并且負擔80%的維持費用,用于市民及參觀者提供防災教育及培訓。中心最大特點是采用給參觀者以親身體驗和感受為主的教育培訓方式。
中心有多種體驗項目,如地震體驗及訓練屋、泥石流體驗屋、消防訓練室、風速體現室、煙霧躲避訓練室、緊急梯子逃生訓練等。地震體驗及訓練既讓參觀者體驗真實的地震發生過程,又培養了參觀者減少次生災害發生及自我保護的意識。泥石流體驗能使體驗者體驗到泥石流發生時的恐怖。消防訓練室主要訓練滅火器等消防設備使用。中心展示廳用各種圖片、文字向人們介紹日常各種防災知識。中心還開設面向公眾的各種減災培訓課程,有面向單位開設消防員培訓和向廣大市民開設外科醫護急救培訓等。中心只對單位收取一定培訓費用,對公眾參觀、體驗項目均為免費。防災訓練基地是模擬訓練模式的必備場所,可以達到防災演習的效果。
(三)進行逃生和避難訓練
在了解了防災和自救知識后,應有意識地對大眾進行實地的演習和訓練。政府機構、學校、企業團體應經常在各自的單位進行逃生線路、樓梯的使用、撤離的先后順序、到達安全地點后的站隊位置等方面的訓練,這些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演練,力求快而不亂,井然有序。逃生訓練可以是有準備、有組織的。當人們逐漸掌握和熟悉了逃生方法,也可以進行突擊訓練,增加人們的臨場感,更真實地體會災害現場的情境,并能夠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人們也需要了解避難場所的合理使用方法,因此可同時展開宿營地的選擇、救災物資的領取、水源清潔、個人衛生、疾病和瘟疫的預防、救護等訓練活動。墳川大地震的重災區的中安縣桑棗中學,從20xx年開始每學期組織逃生訓練,災情發生以后全校2200名學生和數百名教師在1分36秒內全部安全撤離,創造了墳川地展中全校幸存的奇跡。逃生和避難訓練是保證人們生命安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需要各級單位引起重視,常抓不懈。
(四)加強社會各界的合作
防災教育需要政府、專家、市民和學校的通力合作。專家的作用是總結和歸納災害發生的原因、抵御的方法、自救的方法等等,幫助各級單位構建防災教育的知識和技術支持體系,并且對各單位的防災教育活動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指導。市民不但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防災的學習和訓練,而且也應該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以形成全民參與、共同學習的氛圍。災害不會只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災害的偶發性使社區中的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受災對象,為了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每個人都應該成為防災教育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校應該成為市民的避難場所,并具有傳授和培訓防災知識和技術的重要職能,學校教授給學生的防災知識,還要通過學生傳達給其家長和鄰居等其他市民,從而增加學校防災教育的影響面和受益群體。政府要為以上三個部門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鼓勵和組織多方面的合作。防災教育需要政府、市民、專家和學校緊密聯系,以“尊重和珍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為中心理念,通過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和普通市民的防災意識、防災能力,以創建安全文明的社區和學校。
參考文俄:
[1]秦大河,孫鴻烈.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總論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xx.
[2]膝朝陽.恐慌之禍有甚于災害[N].南方日報,20xx.11.28.
[3]膝五曉,加藤孝明,小出治.日本災害對策體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
[4]鄭居煥,李翅莊.日本防災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啟示[J],基建優化,20x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