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論文
安全,通常指人沒有受到威脅、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的隱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安全是在人類生產過程中,將系統的運行狀態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環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當前的國家安全觀: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11種安全觀。
安全教育論文1
摘要:學校體育活動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兩個方面。文章指出,學校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確保在安全的條件下完成體育活動任務。
關鍵詞:學校體育活動 安全教育
學校體育活動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兩個方面。在體育活動時,因為主客觀的多種原因,往往會發生一些程度不同的損傷或病害事故。常見的急性運動傷害有擦傷、挫傷、扭傷、撕裂傷、拉傷、骨折、關節脫位、腦震蕩和溺水等,病害有運動中署、運動腹瀉、直立性休克、運動性肌肉痙攣等。有的傷害因嚴重或處理不及時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學校在進行體育括動時必須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確保在安全的條件下完成體育活動任務。
1、體育課。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田徑、球類、體操、游戲、身體素質練習、眼操、韻律活動和舞蹈等。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是以學生身體活動為主體來實現的。因此,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一定要注重安全教育。
1.1
教師要認真鉆研體育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材,吃透大綱精神,精心設計每一堂體育課。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首先要將安全教育工作考慮在前面,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
1.2 在進行田徑、球類和體操的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運動特點加強安全教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可以通過體育的室內課和課前導語進行;還可以通過黑板報、推薦有關書籍等方式進行,使學生了解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后果和預防措施。
1.3 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加強體育衛生監督,要指導學生掌握自我監督及預防傷害事故的方法.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同時,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情況,做到個別指導,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為相當一部分學校都未按健康狀況分組教學。
1.4 教師在進行球類和田徑等較強運動教學中要重視體育活動中的保護。體育活動中的保護是預防傷害事故的一項頭鍵性措施。做好保護可以使學生首先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緩解恐懼心理,提高練習的效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的能力。還要根據學生體質區別對待,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長跑、球類等劇烈體育活動。
1.5 教師為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即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準備活動可以使身體各運動器官、內臟和神經系統做好充分準備,避免且兒肉、韌帶拉傷或撕裂及其他損傷,是減少避免傷害事故的重要措施和環節。整理活動可以在神經的調節之下,各個系統的活動調節到之前的狀態,可以緩解疲勞,減少長時運動之后產生的協調性降低的問題。
1.6 教學活動中,教師備課上課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從實際出發,同時又要注意改善環境利條件。因為運動環境和條件不好,是導致傷害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兇之一。在學校體育活動場地條件差,特別是利用公路或其他公共場所進行活動時,更要注意周圍的環境。排除發生傷害事故的安全隱患。
1.7 最后,體育教師每一節課都必須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嚴格活動紀律和嚴密組織教學是預防傷害事故發生的重要保障。否則,既達不到教學目的要求,又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2、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是對體育課的延續和補充,對增強學生體質,鞏固運動技術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課外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安全隱患多,所以在組織活動時要特別注意安全教育工作。
3.1 開展課外活動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而工作。
3.1.1 提高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由于種種原因,有的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不感興趣或興趣過濃,活動不太認真或急于求成,精力不集中,故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要有意識地教育他們積極投入課外體育活動.自覺鍛煉身體。
3.1.2 合理的組織形式。課外體育活動應根據學校場地、器材、設備等各方面條件來組織。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認真搞活動,否則會發生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1.3 科學安排運動負荷。課外體育活動的鍛煉內容,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或是以鞏固教學所學的運動技術為主,要根據實際需要而決定。無論采取哪種練習形式,都要科學地制定練習的強度和密度。教師要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探索學生生理負荷多大為宣,且心中有數。運動量過小對肌體無刺激,達不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過大則對學生的生長發育反而不利,甚至會造成安全隱患及嚴重后果。
3.2 加強兩操的活動管理。
3.2.1 早操(或早練)。晨練的內容一般分兩大類,一是做操(廣播操、眼保健操等),二是早鍛煉(跑步、武術等);顒訒r,既要控制活動時問,又要控制運動量,還要強調安全紀律,確保上午能安全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3.2.2 課間操。課問操有分操和合操兩種。無論是分操還是合操,各班班主任和體育教師都必須到場巡回監督檢查,確保鍛煉目的和活動安全。
“兩操”的組織,無論采取何種形式,教師都必須注意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組織管理,確;顒影踩
3.3 體育競賽及登山、野營等課外體育活動要特別加強管理。
3.3.1 組織活動前應向班主任老師和學校有關負責人報告,做出活動安排,得到批準后方可實施,并制訂好嚴密的安全預案。
3.3.2 活動前要了解活動線路的地理條件,對學生進行相關常識教育.明確注意事項,確保安全第一。
3.3.3 安排學生互相結伴或分成小組,對體弱學生安全要專人照應,限制行走線路和爬山高度。身體不適參加者要堅決勸阻參加此類活動。
3.4 組織學生參加游泳活動,要特別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3.4.1 如果是天然游泳場,要對游泳場的水域進行調查。一般選用沙底、淺水、流速較慢、岸邊坡度較小的水域。水下有暗礁、淤泥、亂石、枯枝或水下雜草叢生及有急流、漩渦的水域不宜游泳活動:來往船只較多或靠近碼頭的地方、河流上游有水污染的水域切忌不能作為游泳場所.否則會帶來嚴重的不安全后果。
3.4.2 游泳場選好后,應按不同的深度和參加活動學生的游泳水平,分出不同的區域,嚴格控制初學者到較深的水域中游泳活動,以防萬一。
3.4.3 如果組織學生在游泳池游泳,應對水池的水深、池壁以及周圍環境有所了解,隨時注意學生活動情況,萬萬不可放松管理工作。
3.4.4 組織學生開展游泳活動要有領導、有組織地進行,要事先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出組織紀律方面的要求。要選擇有一定游泳技術的學生為組長,下水前規定必要的手勢、信號并提出練習要求。
3.4.5 游泳開始,游泳途中和游泳結求教師都要清查人數,救護人員隨時注意游泳人員的情況并經常向組織者報告情況。
總之,學校體育活動一定以安全為前提,活動中一定要加強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論文2
。备咝0踩逃闹饕獌热
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如下:
。ǎ保┬睦斫】到逃。高校學生成長是全面、系統的,擁有良好心智、健康品行是校園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個體成長的基礎,健康心理是學生個體心智健全、品行良好的前提,因而是最重要內容。屢發高校心理疾患誘因的悲劇案例,告誡我們應深刻認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緊迫性。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學生工作人員片面理解和認知心理健康教育,“心里有病”才應接受教育,而不認同心理疾患廣泛性長期特點。另一錯誤傾向認為心理教育應歸屬德育教育,無須單列,主觀忽視其重要性,當安全事故發生,慘劇悲人之際才悔之晚矣。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心理障礙的發生率上升趨勢明顯,表現形式多樣,如焦慮、恐懼、憂郁、冷漠、偏執、暴躁、消沉等,情緒色彩和偏激行為十分強烈。同時,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存在諸多問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空泛、教師缺乏必要的系統培訓、管理者和學工人員主觀上的輕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理教育效果。物欲橫流的社會,激烈如戰場的就業環境,各種學習、生活壓力,個人成長過程中不良因素導致的其它壓力等原因,使在校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趨勢近年來伴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提升在高校體現愈發明顯和突出。高校要特別重視學生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態和完整人格,具體的開展環境適應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挫折應對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真正做到打開心門,促進成長。
(2)法律知識教育。法是規則,是行為規范,貫穿個體成長、發展之漫長人生歷程。法也是保障人之基本權益的最好武器。高校學生擁有良好的法制意識和系統法律知識,對人身、財產權益的保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規范個體行為,維護校園秩序,創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生活學習環境同樣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對大學生開展法律知識教育,符合當今法制社會建設主流,符合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規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對未來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法律知識教育應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入手,例如:《憲法》、《選舉法》、《民法》、《刑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國防法》、《都撲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內容的法律知識教育。要充分發揮高校公共基礎課、法學基礎課及相關法制教育專題講座作用,堅持課堂教學和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結合,通過各種形式的專業實踐活動和法律實踐活動來推進法律教育,積極謀求與學校所在地公、檢、法機關建立關系,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多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
(3)安全知識教育。尊重生命,保障生命,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高校對在校學生的生命、人身財產安全有天然的責任、義務,高校管理者和學生工作者應該通過自己的工作實現為學生成長發展營造安全環境的目標。上海商學院火災案、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兇殺案等案例都是血的教訓,慘劇提醒我們,安全教育有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好技能、方法以規避傷害、保護自己?有無前期預防工作和避免傷害的發生的預案?安全知識是否欠缺?面對突發事件如何防范、處理?我們應該加強安全教育。通過安全理論知識教育增強學生防范意識。開展消防安全實操,進行地震疏散安全演練,進行交通出行安全教育,教授學生防火、防電安全技能,灌輸用水安全觀念,對學生進行防盜、禁毒、防雷、防騙、防人身傷害安全教育等等內容,形式可以多樣,但不能流于形式,內容可以漸進,但一定兼顧全面。
。布訌姼咝0踩逃ぷ鞯耐緩
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如下:
。ǎ保┥罨J識,形成齊抓共管氛圍。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目前高校管理體制下主要依靠高校黨、團組織、學生管理機構、學生工作者等各個部門,是一種從上自下,多層多面的齊抓共管格局。這要求高校各層級、機構都必須對高校安全教育重要性和高校安全教育意義有深刻認識,并在操作層面形成共識。在共識基礎上,加強行政管理,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高校各級各層齊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圍。
。ǎ玻┙踩逃\行機制。為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僅僅依靠保衛部門或者輔導員的工作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健全安全教育運行機制。首先應建立安全教育領導機構,確定內容,制定計劃,考評效果。其次是理順安全教育體制。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在教務部門指導下開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完善保證安全教育工作有效運行的系列制度。最后是明確安全教育基本載體,主要是系統足量的課堂教育與各種專題講座及安全教育活動相結合,從而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實。
(3)專業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高校應將安全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中去,在各專業系設置校園安全教育內容的課程可以考慮,有條件,可以下設教研室,具體負責安全教育課實施工作。將這一舉措納入教學評估,及時督促檢查落實情況,選派教師走出去進行有關培訓、學習、交流;開展安全教學研究,將成型成果進行推廣,進而推動安全教育課程實施。
。辰Y束語
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高校、社會、家庭的緊密配合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更需要高校內部部門的通力協作、齊抓共管。提高高校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增強高校學生安全防范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心智健全、品行良好,兼備法律意識、安全意識,行為嚴謹、人文素質高的高校畢業生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
作者:吳新明 工作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全教育論文3
摘 要:文章基于學校體育生命安全的視角,從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現狀出發,論述了學校體育對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維護、生命發展的“源本性、應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訴求;提出了學校體育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體育教育思想理念、組織管理機制、體育課程目標、體育課程內容等方面有機契合的措施,闡明學生在自然與社會雙重危機考驗下,學校生命安全與生存發展必須作為學生首要素質的基本體育活動能力發展,構建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細節,體驗健康人生的生活化、情境化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訴求;契合
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的本源就是為其生命存在、生命延續、生命傳承、生命安全、生命健康而產生發展的。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育都是以“體質教育”、“運動技能教”為目的的,這種“一維”體育思想觀可謂根深蒂固,20xx年體育課程改革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運動教育為基礎的“三維體育觀”得以體現。但縱觀學校體育的現實狀況,學校體育教育同樣沒有沖破“運動技能”的羈絆,學校體育迫切呼喚體育本質的回歸,訴求建立以運動為基礎,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的源自生存教育、生命安全、生活化體育的多維體育教育的實施,將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有機地契合,這是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向,也是我國學校亟待研究解決的新課題。
1 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學校體育推行生命教育是一個新的課題,國內眾多專家普遍認為學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幫助中小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創造生命價值,提高生存能力、生命質量的“化育人”教育活動。在國外,學者們將生命安全教育主要視為預防毒泛濫、艾滋病、暴力、自殺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從安全教育層面講,它的內涵與定義范圍更為廣泛,生命安全教育屬于安全類教育,二者是從屬關系,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與安全教育兩個方面。學校的安全教育是一個特殊教育群體,主要包括自然災害、學生傷害、交通消防、教學行為、場地設施、學生飲食、學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生命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在概念上比較相近,容易使人們產生混淆。從理論與實踐的視角分析,生命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既相同又有異,兩者相互聯系,各有側重。生命教育側重精神生命的覺醒與提升,注重生命意識的養成,而生命安全教育側重自然生命的健康與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養[2]。關于生命安全課程,應該是在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預防自然的、人為的安全問題的態度,認識生活環境中各種有害因素的知識和技能,對其進行防御的理論和實踐科學知識體系。
2 我國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的現狀特征
我國學校受傳統教育認識的影響偏差,過于偏重認知教育。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各類學校雖然也很重視安全工作,比如利用墻報、廣播向學生宣傳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識,但一般是純理論方面的內容。少數部分學校也會定期地組織1-2次流于形式的特殊自護避險、應急自救的安全演練。為確保學生安全,有的學校還實行了責任到人,學校與教師簽訂了安全責任書,對教學設施的維修,學生進校、離校秩序的維護實行值班制度,有專人負責。在一些相關節假日前后下發一份注意安全的通知,對學生教師進行安全提示,學校還有一些形同虛設的安全管理規則制度等等。應該承認,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正在起步,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更大部分的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是零散和隨意的,主要是“說教式、表演式、教條化、形式化”的教育方式,缺乏系統的安全教育工作預案,突出的問題是當中小學生遇到危險時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技能。在體育課程的生命安全教育方面,新課程標準中只是確定了“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目標。限定了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只是狹義的運動安全,即體育課堂的運動損傷預防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對生命的珍愛、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等根本沒有涉及,對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解和內涵過于狹隘。體育教學中的生命安全教育仍處于缺位和起步狀態,安全教育在體育課程中沒有相應的載體,安全教育本身存在著誤區,被學校、教師錯誤理解為安全管理,領導、老師唯恐發生安全事故造成麻煩承擔責任,教學中刪掉了認為不安全的課程內容。同時,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沒有建立起系統的生命安全教育大綱,體育教師對課程安全教材開發能力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教師角色轉換難以適應。體育課程中運動損傷難以避免,體育教師普遍感到安全是最為頭疼和棘手的問題,在法律方面也不盡完善。同時,體育教師本身對安全教育的技能缺乏,處理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能力和急救知識的能力亟待提高。
3 我國學校體育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訴求
3.1 學校體育對生命的源本性訴求――生命存在
新體育課程改革后,“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多功能體育教育思想得以體現并引導著體育教師,但學校體育依然沒有回歸學校體育的本質。有學者提出,要從哲學、教育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視角探討學校體育的運動教育價值。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需要或本能分為低級需要和本能、高級需要和心理潛能兩大類,其中一類是沿著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步變弱的需要或本能[3]。他的“需要五層次學說”提到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安全及其他本能)就是這一類。人類體育的產生發展正是源于對生命生存、生命安全的延續傳承和維護強化。在人類長期的進化中,祖先們將人類的行走、奔跑、跳躍、投擲、攀爬、游水、平衡等基本動作代代傳承,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人類基本生存活動能力。可以說人類體育之源、體育之本就是維持自身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繁衍的動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追根求源,學校體育運動教育回歸人類體育的本源訴求可謂返樸歸真。無論是自然的、社會的、人為安全事故,學校體育都應該首先以學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安全為前提,沒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是虛無的。
3.2 學校體育對生命的應急性訴求――生命安全 應激性是生物體對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應急避險是對突如其來的對生命帶來傷害的外界環境變化本能的躲避反應[4]。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文明進步,一方面強化著人的智商發展,使人類的智慧能力有了無限地延伸,也獲得了更多的精神需求層次方面的內涵。另一方面又弱化了人的體能,在無形的不注意中束縛著人的肢體、感官的能力,反在人的本能方面失去了許多。智慧的人跑不如馬,躍不如駒,跳不及豹,猛不如虎,目不如鷹,嗅不如狗,力不如熊,靈不及猴[5]。社會文明的發展弱化了人類對“急險”的本能反應,也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因素造成了極大隱患,人們對于中小學生在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和天災人禍面前的生命安全更是感到憂患,F在世界各國都將學校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素質擴展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工作,但我國將生命安全教育形而上學地理解為安全管理。學生不是物品而可以被封閉保存起來,要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訓練、體驗、積累生存的本能,這才是真正的安全之道。我國現階段的每個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學校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對社會、家庭都是極大傷害,“安全為天”、“安全第一”是學校體育對生命安全的應急性訴求。我們都不能祈求上天保護蒼生,在一片呵護中保求學生的平安,我們需要主動訓練學生的應急反應能力,訓練學生防御適應生存的能力才是根本途徑,也是體育教育的神圣職責。
3.3 學校體育對生命的生活化訴求――生命維護
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們一度尋找“體育教育生活化”的良方苦藥,但往往偏離了體育教育的本義,甚至出現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傾向[3]。當前,國際主流體育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以人為本”的草根體育,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體育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以國家和民族榮譽為指向的競技體育,形成了“體育=奧運=金牌”的偏執錯誤觀念,要充分意識到,體育本脫胎于生產與生活,學校體育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終極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而不是為了奪金牌或考高分。學校體育訴求生活化教育,訴求對學生生命維護的教育,體育可以結合人們對生活自然場景的預判,對應急救險能力的準備,對生存與生活的實際進行。例如生活中發生臺風、洪水、雷電、火災的安全,步行、穿越馬路時的交通安全,避免成為犯罪受害者的防范安全,還有網絡安全、運動安全等等,將這些生命安全內容融入體育教育中,設計創作為情景化、生活化的體育教材,改進“說教式”方式,脫離呆板的文本教條更是條理所當然,經常性在這種特定的空間里尋求生活經驗的整合與遷移,無疑對維護學生生命,提高學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大有好處。
3.4 學校體育對生命的健康性訴求――生命發展
20xx年在全國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透露:北京大學20xx級學生兩周軍訓期間,近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暈倒的學生眾多。大學生體質如此羸弱令人瞠目,但其根源并非肇始于大學,近些年我國中小學的“眼鏡生”、“胖墩生”人數持續攀高,學生體質指標不斷下降,令許多人士極為堪憂。今年的一場中韓兩校少年足球友誼賽上,僅35分鐘,中國少年隊便以0:6慘敗。賽后韓國隊學生有說有笑,輕松自如,而中國隊學生則氣喘吁吁,疲憊不堪。顯然,學生體質與健康如此之差,都是教育“應試體制”造的孽。有道是“少年強則中國強”,被甩掉的舊中國“東亞病夫”的帽子絕不能重新拾起。20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就下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但這些文件都是停留在紙面上、形式上,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等,風聲大,雨點小,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實,人們不僅要批評我國的教育體制,更要拷問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干預力度。生命與健康是一對相行的伙伴,學校體育對學生健康性的訴求,對于學生生命的發展十分迫切,我們務必順應時代,切實提高學生體質,保障學生健康水平。
4 我國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的契合
4.1 體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契合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與學校體育教育中倡導的健康性、休閑性、生活化體育的思想相契合!耙匀藶楸尽鄙逃砟畋厝灰髮W校體育教育喚醒、弘揚個體內在潛能的發展,是在體育教育過程中重視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論基礎。當前的學校體育功能低效主要在于學校體育缺乏對生命教育理念的認識,這不僅體現在體育教育內容上,也體現在體育教育觀念上沒有富于生命教育的真諦。傳統的學校體育教育無視學生內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將體育變成模式化的訓練,壓抑學生個性和生命發展的多樣性,使學校體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現在學校體育要回歸體育的本性,呼喚生命本質,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學校體育中來,這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也是學校體育功能的進一步深化。
4.2 組織管理機制的契合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學思考的原點。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6]! 體育教育具有鮮明的生命性,還有其社會性。當前,我國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系統的組織管理機構作為保障,有人認為安全教育屬保衛部門的事,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心理教育方面是學生管理部門的事,體育部門只負責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不出安全事故。由于對生命安全教育在認識上的狹隘與偏差,所以事實上形成了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統籌管理,各自為政,流于形式的“零散式”和不落實的局面。生命安全教育究竟由誰來具體負責?在我們的調查訪問中,大部分中小學校長和管理人員都不約而同的有個共識:體育教師。理由是他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特點又同屬戶外運動,體育課程的性質決定了體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有著明顯的學科優勢。教育的真諦與要義就在于它是獲得屬人的生命[7]。體育教育擔當生命安全教育責無旁貸,更為重要的還是學校各部門的整體契合。要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建立系統的全方位生命安全教育防范聯動機制,學校學生工作管理部門、教務部門、安全保衛部門、體育部門、心理咨詢部門、醫療部門需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科學制定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學方案,保障其生命安全教育的規范性、實效性、常態化。 4.3 體育課程目標的契合
如何踐行以生命安全教育為前提的學校體育現實和體育課程契合,首先應該強調統一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在課程目標上契合,建立一種科學化的課程生成機制,F行的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對生命安全教育的定義過于狹窄,應該盡快適時地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增加“生命安全”這一課程目標,在各個不同水平上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體目標與內容,使之分學段、分層次、有計劃的納入體育課程之中。要開拓相關的教材體系,形成新的生命安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大新課程目標。也可以探索性地“另起爐灶”,通過盡快在中小學校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中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大綱,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和中小學教育實際的行之有效教學方法,建立穩定的生命安全教育系統。
4.4 體育課程內容的契合
我國現行的教育,高考和中考成績仍將作為評價一所學校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唯分是舉”的教育“缺鈣”現象相當嚴重。在這樣一種現實狀況下,如何保障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態化,將生命安全教育內容與體育課程契合是最好的方案,畢竟體育課程能受到體育法規的保護,加上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學二者的目標和作用具有極其的相似性和統一性,也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大部分是為了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協調發展而安排的一系列身體活動,這與生命教育是相融合的。在體育課中不斷地強化生命教育,深化學校體育的生命教育功能,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能充分認識生命的內涵和價值。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開設了生命安全教育課程,雖然安全教育的名稱不同、形式手段不同,但所選擇的途徑與平臺高度一致,那就是體育課程共同的平臺。體育課程可以根據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視角,把體育課內容與生命安全教育的珍愛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運動安全等相契合。
5 結 語
在現代社會的現實生活中,事故與災難頻發,人類經受著自然與社會雙重危機考驗,以生命安全與生存發展為學生首要素質的基本體育活動能力曾經被忘卻和摒棄。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要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對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個人、社會、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多方契合。構建以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細節,體驗健康人生的本源化、生活化、情境化的學校體育內核與精髓,實現學校體育課程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目標,才是學校體育“多維”價值觀與學校體育現實的訴求與契合的成功標志。
參考文獻:
[1] 葉 進. 人文視野下教師教育的生命關懷[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60(8):103-105.
[2] 王子樸,李曉天. 我國學校體育實行生命安全教育的發展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xx,32(1):110-114.
[3] 王 帆,楊雪芹等. 生命安全訴求下學校體育運動教育的價值[J].體育學刊,20xx,19(1):78-81.
[4] 周波. 承擔應急避險教育是學校體育課程的義務[J]. 新課程研究,20xx(4):184-185.
[5] 李力研.體育的哲學宣言――“人的自然化”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4,9(1):27-35.
[6] 為“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創建而努力――葉瀾教授訪談錄[J].教育研究,20xx,(2):33-37.
[7] 魯 潔. 一本用生命打開的教育學[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