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古詩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古詩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前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實的奇思妙想與現實中的思想矛盾結合起來,體現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注釋】
、盘R涸~牌名。
、茀问鍧摚好篁,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的朋友。
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稘h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顏師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蘇軾《洞仙歌》詞:“金波淡,玉繩低轉”。
、蕊w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甘子布《光賦》:“銀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圓上魄,飛鏡流明”。李白《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蓨穑杭存隙,傳說中的月中仙女!痘茨献印び[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說,她后來“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⑹被白發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生”詩意。
、恕绊饺ァ比洌夯枚鸥Α兑话傥迨找箤υ隆吩娭小绊絽s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队详栯s俎》載:“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遂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翻譯】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耙惠喦镉稗D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無論是從它的藝術境界,還是從它的氣象和風格看,他都與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是一首富于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古詩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常建《塞下曲》賞析05-09
《觀獵》作品原文及對照翻譯古詩詞賞析11-25
工作中“潛陷阱”需注意07-07
《赤壁賦》原文及對照翻譯02-05
一年級古詩《村居》原文及翻譯賞析08-01
2016中考語文古詩詞的賞析方法08-06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反思07-27
中建辭職報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