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母親節的資料
中華母親節是近年來專家學者提議的、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念母愛而設立的節日,如中華圣誕節、中華感恩節、中華父親節等一樣屬于仍未正式確定的“節日”。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中華母親節的相關資料。
主要活動
“中華母親節”在鄒城、石家莊、煙臺等地先進行,取得良好效果后將擴大范圍。河南新鄉、山西太原、寧夏銀川、廣西柳州等10余個城市的教育部門都開始響應,在“中華母親節”到來之際,提倡每個學生為母親做一件好事或送一件自制禮品,寫一篇以“中華母親節”為主題的作文。
中華母親節促進會還將在中國選出百萬名學生,向他們免費發放《關愛母親行動計劃》,針對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設計了關愛母親的方式、方法,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同時,還計劃舉辦媽媽故事作文比賽等中國性比賽。
中國民眾針對“洋節”漸熱、民族節日漸冷的情況,采取了回歸傳統節日的行動,如舉辦“中國情人節”——“七夕文化節”、投入力量挖潛春節文化內涵等,創辦“中華母親節”延續了這種文化復興。
2007年5月13日是西方“母親節”,而當時一些中國儒學研究者和青少年倫理道德教育者也在拉開首屆民間“中華母親節”的序幕,倡導中國人用自己的方式感念母愛。
見賢思齊國學大講堂第三講:家國情懷與家風家教暨《中華母親》紀錄片座談會于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召開。
領導干部國學大講堂秘書長、《中華母親》紀錄片總制片人齊崇峰: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是非常重視親子之情和博愛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許多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形象。中華母親是民族的血脈,母愛有著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中華民族在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歷來注重對母親的孝道。正是有了這種以母親家庭為主的孝道,才有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吨腥A母親》紀錄片要以維系中華文化血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中華偉大母親及傳統孝道精神為宗旨,意在喚醒現代人能夠更加的尊重母親、關愛母親的強烈意識。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及文化自信,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倡議
2007年12月13日,母親節促進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舉行。會上發出了《創建中華母親節》倡議書,全文如下:
天下誰人無母親?天下誰人不受母愛?天下誰人不愛母?母愛,愛母,是人之天性,是愛心的起點和基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初始源泉。設計好中華母親節,讓天下父母心有一個得以彰顯、被用心體認的節日,讓天下子女心有一個受到喚醒、精致表達的節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這對于承傳中華美德,加強未成年人的教育,對于提高人母的素質、對于家庭的和諧、對于培育全社會的愛心和全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都是極好的平臺。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是非常重視親子之情和仁愛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許多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形象。我們理應有自己的中華母親節,一個充溢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的中華母親節,而不是外來的母親節,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仨腥A民族的歷史,孟子母親仉氏是最突出的中華賢母形象,在孟子三歲喪父后,她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從孩子成長的外部環境到學習的內部規律,她都注意到了,終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為教育子女的母親典范,被譽為“母教一人”,至今仍傳為懿范,孟母堪可作為中華母親節的形象代表,用以彰顯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激勵一代代母親,激發作為人子的愛心、孝德。
生兒育女是為人母之始,以孟母為旗幟的中華母親節選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為這一天仉氏才成為孟母。現在有些孩子過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樂,而在傳統美德中生日應當感激母恩,因此稱生日為“母難日”,或徑稱“母難”。把孟子的生日定為以孟母為形象代表的母親節,意味著在慶祝自己生日時應感激母恩、感謝母愛。
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有著歷代相傳的孟子生日紀念,而且在明萬歷本《三遷志》等文獻中有相應的依據。孟子的生日為周歷四月初二。以這個日子為中華母親節是較合適的。為推進中華母親節的確立和發展,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和社會工作者自愿組成“母親節促進會”,并依法開展工作。我們認為:美國的母親節是由費城一個地方先搞起來的,我們也不妨從孟子故里鄒城市等若干地方明年先運作起來,只要實踐證明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就會逐漸形成氣候,蔚為大節,將竭誠盡智為此而努力,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另有學者、辭賦作家薛剛撰文《母愛賦》,建議將中華女祖嫘祖誕辰設立為中華母親節。理由為: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正妻,是史書中確有記載的人文女祖,其文化根基更加厚重。賦文如下: [2]
燦燦無匹,北堂萱草挺秀;蓼蓼者莪,凱風綠滿野荒。和氣洽溢,人間秀麗;仁慈德澤,日月重光。谷神不死,坤育抱初為根;天地長存,親情懷樸永芳。春光駘蕩,不因烏云稍減;世事多磨,何阻關懷瘋長。母愛是本,繁育之福大來;童蒙乃勵,日新之益貞壯。
設立意義
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是人類情感世界中的一個奇葩,是真摯崇高而持久的愛。正是由于它的遺傳生息,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行;才有了愛—這個世界永恒的主題。母親的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勞,懷胎十月,為胎兒提供著給養;嬰孩吮吸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在孩提時代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少兒時期的培養教育,成年后的'婚姻、家庭、事業問題無一件不牽動著母親的心。古代孟母為了使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勞苦費神,多次遷居;在512汶川地震中,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拿身體擋住垮塌的房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她用行動向世人展現了母親的偉大,展示了母性的魅力。
“孝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歷來注重孝道。24孝圖中,記載了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的故事,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東漢時期河內人丁蘭因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供奉。身為國家副總理的陳毅就曾親手為染病的母親洗尿布;馮玉祥將軍視自己的生日為“母難日”,以絕食一天的方式紀念母親。蔣經國先生在生母被日本飛機炸死的房屋旁寫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明志為母親報仇。這些都體現了中國人對偉大母親的愛和孝。儒家經典中多有關于“孝”的論著:《孝經》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薄肮首蕴熳又劣谑,孝無始終,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薄墩撜Z》中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大學》中有,“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薄抖Y記》中有“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勸報親恩篇》中有:“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薄兜茏右帯分杏校骸笆仔€,次謹信!薄犊鬃蛹艺Z?弟子行》中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
設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有著重要的意義:
效仿榜樣,學會尊重父母、關愛母親。每個時代的風云人物,皆是注重孝道、尊重母親的典范。論語中有云:“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對于父母不僅要“養”,更重要的是要“敬”,否則與犬馬無別!睹献印分幸灿性,“孝子之至,莫大于尊親!焙芏鄬W生學習過一些知識后,書本知識直線上升,有的還往往超過了父母,因此覺得自己長大了,把父母的教誨當成“多此一舉”,易強詞奪理,有的甚至出言不遜,缺乏應有的尊敬與禮貌。以古今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尊重父母,在生活中更加的關心父母。
從身邊做起,學會感恩。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這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們應感謝這生命的賜予,這無怨無悔的付出,應該學會回報母親,懂得感恩。一個連對母親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么敢奢望會善待他的老師和朋友呢?國家有難,又怎么敢指望他為她拋頭顱、灑熱血呢?如果人人都是這么自私自利的話,社會哪里還會有溫情呢?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從關心父母做起,學會善待生命、感謝父母、感恩社會。
弘揚母愛,傳承孝道。孝心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這賦予了“孝”字更深刻的內涵,不僅要求我們對父母盡兒女之孝,還提倡我們尊老愛幼、扶弱濟貧,對社會有責任心以及懂得回報父母、老師、他人、社會和感恩之心,要求我們對祖國盡忠心。黃香為父溫床,陸績懷枯桔遺親,這些流傳久遠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孝親事親的真摯感情。然后,在當今部分青少年身上,卻很難看到這種美德的延續和發揚光大。有些學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動輒頂撞父母,自私任性,不孝不敬,這些影響了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在當代,應廣泛地弘揚母愛,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們的辛苦與不易,讓天下父母心有一個得以彰顯、被認真體會的節日,讓天下子女心有一個被喚醒、并精致表達的節日,以便中華孝道精神永久流傳。
綜上所述,要維系中華文化血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應設立自己的母親節,其體現中國母親的偉大及傳統的孝道精神,喚醒現代人能夠更加的尊重母親、關愛母親的意識,使他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回報父母、師長、他人、社會,對祖國盡忠盡孝。李漢秋和一些專家學者倡議把孟母生孟子的農歷四月初二定為“中華母親節”,可以作為首選;另外,農歷的“春分”含有生命復蘇、一片生機的涵義,也是不錯的選擇,值得推薦。母親節定在何日,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可在互聯網上由社會大眾投票決定,應順應民意。但設立中國自己的母親節卻勢在必行。
【中華母親節的資料】相關文章:
母親節的資料05-14
關于母親節的資料05-14
母親節的相關資料05-14
有關母親節的資料05-12
母親節的資料介紹05-12
母親節的英文資料05-11
愛我中華黑板報圖片資料09-14
交誼舞中華爾茲的詳細資料09-30
母親節有關資料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