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頭伏熱還是末伏熱
頭伏熱還是末伏熱?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屬“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
頭伏熱還是末伏熱
說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熱,就要提起民間一句俗話“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屬“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末伏過后天氣漸漸涼爽。
那么為什么在三伏里是中伏最熱呢?首先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而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養生各有側重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頭兩日氣溫極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點在于防中暑。此時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應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勿做劇烈運動,保證午睡。全天補充水分的策略應是少量、多次,還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
若出現頭暈、心悸、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體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兒中暑,則應立即送院搶救。
中伏防濕邪
伏天“濕熱交加”,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欲不振。進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中伏時候天氣最熱,食物是祛暑濕的好幫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濕之品熬粥,或者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均于祛濕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兇時。雖然暑熱天已經結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視,應注意預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雖然早晚較涼,但白天仍舊熱浪襲人,要特別注意補水,以免出現口干、鼻干、咽干、皮膚干燥等不適。另,由于熱擾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溫的同時,還應有意識避開不良情緒的干擾。
三伏天養生之飲食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4、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頭伏熱還是末伏熱】相關文章: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熱07-07
壽司吃冷的還是熱的好05-30
末伏短信08-16
末伏有什么習俗08-11
2017末伏具體時間08-28
關于頭伏寄語(精選55句)07-20
末伏是什么意思08-09
頭伏的問候語(精選60句)07-31
頭伏問候語(精選55句)08-01
關于末伏的諺語(通用60句)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