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節日。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呢?跟隨小編來了解看看吧!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之推。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是為了祭奠誰?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看不慣這樣的場面,悄然離開。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然而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里時,介子推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人上山搜索,結果還是沒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必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從之。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眾人上山才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準備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晉文公還命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以示紀念。
后來,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以祭奠介子推。
附:寒食節節日特色
寒食節還有“一百五”的別稱,這是由于寒食節時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蘇轍的一首詩《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堯臣《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風雨急,斜飄細濕春郊衣。”[4]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鉆木取火。唐代詩人韋莊的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寒食節源于春秋時,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后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變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由尊崇介子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并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寒食節時期有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樹、秋千、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賜宴、賞花、斗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鉆木取火、放風箏、斗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相關文章:
寒食節是紀念誰?06-30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10-19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07-20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07-21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呢07-21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07-03
努力是為了尊嚴03-18
寒食節日聯08-08
爭論不是為了贏05-30
當村干部是為了什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