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脾胃養生常識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雨水脾胃養生常識,歡迎閱讀!
雨水脾胃養生常識
“斗指壬為雨水,東鳳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天一生水,春屬木,木生于水,故立春之后繼之雨水。”這時,黃河流域一帶的降雪已不多見,雪開始變成雨水降落。雨水節氣,江淮地區盛行的天氣過程也發生顯著的變化,冷空氣影響前后,氣溫變化幅度加大,冷暖氣團交匯時,會出現連陰雨雪天氣。但此時北方處于春旱季節,“春雨貴如油”是其真實的寫照。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系到養生我們應著重強調“調養脾胃”的重要性。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決定著人之壽夭。
明代醫家張景岳說過:“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泵鞔t學家王文祿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梢姡⑽附⊥侨私】甸L壽的基礎。
按照傳統醫學與五行的關系,春之于肝木,怎么會與脾土有關系呢?
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脾(胃)屬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會使脾胃的運轉、消化功能受影響,這就勢必會引發精神抑郁、腹脹腹痛等。
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保鏆饣鸂I血是其基本功能。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營衛(營養物質)、氣血、津液、精髓等,又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是氣機上下調達的通路,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元氣是人身健康之本,脾胃貝!J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說過:“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彼凇镀⑽刚摗分兄赋:“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內傷脾胃,百病叢生”。
可見,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正因為此,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F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值得注意的是,養脾也要靜心。養生專家認為,養脾應以精神調攝為主。
首先,要保證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使脾胃安寧,讓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以達到健脾的目的。其次,靜心養氣,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耗心氣,使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
“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或藥物的調養,再堅持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健脾的功效才會更明顯。
【延伸閱讀】
草木蔭動雨水到
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雨水,表示兩層意思,其一是大氣降水的形態由冬季的固態水—降雪為主,轉為以液態水—降雨為主;其二是自“雨水”節氣以后,天氣回暖,南方暖濕氣流勢力漸強,降水量也逐漸增多了。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自然降水現象的節氣!对铝钇呤蚣狻氛f:“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草木的萌動是有條件的,即要有“水”作為基礎。按古代“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的水土“相生”之說,春屬于木,木生之于水。即要有后來萬木蔥郁的春天,必須有水作為先.導。所以,在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之后,“春分”之前,就一定會有一節氣冠名“雨水”。這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具體表現,現在看來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現代氣象科學觀測研究表明,“雨水”
過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已達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在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地區氣溫已超過10℃,但華北平原平均氣溫仍在O℃以下。所以說,在這樣的氣候背景下,黃淮平原及其以南地區自然降水多呈液態形式,而華北平原有時仍會雪花紛飛,但都預示著春天就要到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其《詠梅》詞中就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作為以耕作為主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抓住“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關鍵季節,進行春耕、春種、春管,實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愿望。
就大田來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相對較多。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應及時春灌,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即常說的“春雨(水)貴如油”。同時,在雨水期間,還要對那些沒有進行秋翻的土地,特別是谷茬、糜茬等硬茬子地,要趁著有凍未化的時機,抓緊用拉子把茬子拖一遍,或用碾子壓一壓,然后把茬子拖倒壓碎,這樣,既能保證播種質量,又可達到抗旱保墑的效果;春右阅系貐^,此時一般雨水較多,應做好農田清溝瀝水,中耕除草,預防濕害爛根。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工作已經開始,為防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秧苗的危害,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天氣,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另外,在南方,天氣雖很暖和了,但在早春也是多變的,雨水前后一定要管理好番茄苗、茄子苗和辣椒苗。主要管理措施有:
、偬鞖夂,要加強防凍保暖,但也要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悶壞秧苗。
②適當控制肥、水,防止秧苗徒長,但不能控制過分,否則會影響秧苗生長,出現瘦、小、黃的秧苗。
、勖绱埠蜖I養缽用的垃圾泥、欄肥、人糞等都要經過充分腐熟,不然會感染病害或引來蟲害或發熱燒苗根。苗床施肥不要施生肥、濃肥,使用化肥要特別注意濃度,適可而止。
雨水時節飲食要點
以平性為宜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又風多物燥,常常會出現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因此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的開始,陽氣發越的季節,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食物以平性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使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的開始,陽氣發越的季節,這時候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食物,但避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會克傷脾土。
另外,這個節氣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當然,廣東人的食療多以湯為主,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猴頭菇煲鮮雞湯、云苓淮山煲瘦豬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淮山北芪豬橫脷湯等,而健胃養脾的湯有冬蟲夏草燉水鴨、眉豆花生燉雞腳、杞子淮山燉豬尾肉等。
據介紹,用中藥材調養時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如用生發陽氣之法來調補脾胃,可選用西洋參、沙參、決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會隨著春季的陽氣而上升,所以更應特別注意肝氣的疏泄條達。
雨水養生小知識
1、春主肝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濕。
2、春時宜食粥
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提醒我們在春季應多喝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藥材后,還能治療一些慢性病,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祛濕佳品粥非薏苡仁黨參粥莫屬。
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妝品的主要成分就是從薏米中提取的',不過,與其涂在臉上不如吃到肚里,讓它由內到外都滋補。此外,薏苡仁還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3、養生忌寒食
除了薏苡仁黨參粥之外,能祛脾濕的食物還有很多,如茯苓、芡實、小米、胡蘿卜、冬瓜、萵筍、扁豆、蠶豆、鯽魚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多吃這類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濕,在炒菜時,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蘿卜等寒性或涼性的蔬菜時,可以適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時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運動:天人合一宜緩慢
1、早睡早起:
雨水過后,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會消耗津液、損傷陽氣、易受風寒。同時由于氣候仍然干燥,運動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2、陽氣養肝:
萬木吐翠的春天,也是是采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徑,舞拳弄劍于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游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3、老年人春練注意:
老年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后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睡眠:養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F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御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講究睡姿,睡時應‘臥如弓’,以右側臥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利于進入甜蜜的夢鄉。
防。褐敺篮疂裆仙
(1)勿過早減外衣!霸锖畠鋈,濕寒入骨!庇捎诖簹庥縿樱眢w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2)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干。洗頭淋浴后要及時吹干頭發和擦干身體,不然一則容易感冒,二則容易濕氣進入體內。
【雨水脾胃養生常識】相關文章:
雨水節氣養生常識11-04
雨水節氣前后養生常識12-03
養生常識:大雪養生常識11-22
雨水的習俗與養生10-25
養生常識11-18
2016立秋養脾胃常識大全08-30
2017年夏季脾胃養生保健食療11-09
冷飲傷脾胃中醫夏季養生201711-09
春季養生常識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