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在農歷幾月幾日
除夕在農歷幾月幾日呢?不少小伙伴對此有所疑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除夕到底是農歷什么時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除夕在農歷幾月幾日
除夕是農歷年臘月的最末一日,即農歷臘月二十九或農歷臘月三十。春節的前夜,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2017年除夕是幾月幾日
2017年1月27日 農歷 臘月三十 星期五
關于除夕的詩句
明陳天資在供職遼東都御史時,適逢除夕,他以樂景抒悲,寫下了《除夕》詩:
絕塞逢春歲欲新,天涯稚子轉相親。
千家未撤三城戍,孤枕猶羈一夜身。
北警頻來魂亦怒,南書未至淚交侵。
巡檐散步青云下,苦憶霜鬢守歲人。
陳天資經史子集融會貫通,詩詞歌賦博收廣采。這首詩是陳天資在邊塞度除夕的感受。正當邊塞除夕來臨,他遠離家鄉來到天涯,倍添對小兒子的牽掛和思念。又想到戍守未撤憂慮重重,加之孤身羈旅在外任職,自己又病魔纏身,更是憂上加憂。明時在宣府、大同、延綏三城設置敵臺,巡警東起清營,西抵飲馬池,長達1377里的地方鑿崖筑墻,屯兵戍守,以防蒙古俺達汗入侵,這就是“三城戍”之意,在除夕已至,千家萬戶的男兒仍然在邊塞三城戍守,詩人帶病同邊塞戰士一樣無法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北面不斷傳來蒙古俺達汗侵犯邊境的警報,南方的家書又未收到,更是淚水漣漣,悲憤交侵,只好苦悶地沿著衙府的屋檐,在云天下徘徊散步,沉吟中腦際浮現著自己家中白發雙親在燈下守歲思念遠方兒子的情景。這是一首思想意境較高的詩,表達了憂國、思親的雙重依戀與悲涼。
春節有什么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頭也都還能記得。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
還要祝福新的一年!!!
【除夕在農歷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冬至農歷是幾月幾日12-07
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歷12-04
冬至節是農歷幾月幾日12-08
圣誕節農歷是幾月幾日12-25
圣誕節是農歷幾月幾日12-25
國慶節在幾月幾日?01-07
平安夜在農歷幾月幾號12-12
今年國慶節在幾月幾日01-06
冬至一般在幾月幾日12-06
圣誕節的在幾月幾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