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放假嗎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大過年,敬神明、拜祖先、吃湯圓、做臘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冬至陽生,由于被認為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自古以來都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節氣。
從此日起大地陽氣開始增加,人體內的陽氣也適應大自然而漸復,漢族民間多于此日起至立春前進補以助陽。
冬至放假嗎
根據國務院假日通知表可知,2015年冬至不是法定節假日,今年冬至不放假!
2015年放假安排
經國務院批準,現將2015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1、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調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2、春節:2月18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3、清明節:4月4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補休。
4、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5、端午節: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補休。
6、勝利日:9月3日~9月5日,9月4日調休、9月6日(星期日)上班。
7、中秋節:9月27日放假。
8、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擴展閱讀
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逗鬂h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今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的風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后逐漸盛行開來,漢族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漢族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放假嗎】相關文章:
2021河北清明節放假嗎03-20
2021清明節放假要調休補班嗎03-16
國慶放假安排放假通知12-25
三八放假通知12-27
臺風放假通知12-22
香港圣誕放假12-28
2022年放假春節放假通知(通用15篇)01-09
幼兒園放假安排2022年放假通知12-19
【精】春節放假通知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