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的講究
祛暑防燥 處暑養生有講究
本周日將迎來處暑節氣。今年加長版的“三伏天”終于熬到了頭。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那么,處暑時節的養生有哪些講究呢?
吃:少食辛辣多清淡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介紹說,“秋燥”是指在秋季發現的以干燥為特征的病變,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癥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適、手腳心熱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同,這種具有明顯季節性的不適,主要與久晴少雨、秋陽暴烈的氣候有關。
因此,飲食上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潤為主。鮮藕、生梨、荸薺以及胡蘿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些;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
靜:睡覺別忘蓋薄被
處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爽。養生專家建議,處暑后要睡子午覺,“子”是指子時,夜間0-2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午”則是指11-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子午時分及時補眠,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尤其是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市民們適當增加睡午覺和晚上睡覺時間,至少每天多睡1小時。晚上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脾胃受涼。
為保證充足睡眠,可以在睡前用醋泡腳。每晚睡前將60℃左右的熱水約2500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雙腳(水溫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應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10分鐘即可。中醫認為用醋浸泡足部,能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解除疲勞,幫助入睡。
為達到祛暑防燥,還可以在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含氧量。
動:適量運動保陰氣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
專家建議,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會對膝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此外,處暑時節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易復發或加重。可加強自我保健預防疾病。如,采用捶背法可補養肺氣: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松,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先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按摩氣管兩側防哮喘:四指并攏與拇指相對應放置于頸部氣管兩側,自廉泉穴到天突穴,進行有節律性提捏,反復進行1-2分鐘。
【處暑養生的講究】相關文章:
有關處暑節氣的養生諺語12-10
立夏中醫養生有何講究11-13
中醫立夏養生有何講究11-12
談喝茶的講究11-10
中醫養生里的夏至養生08-15
講究衛生的標語11-19
茶藝講究的是過程11-10
講究友誼的名言名句11-20
新娘手腕花的講究10-04
婚禮常用鮮花的講究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