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怎么寫發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想賽龍舟,掛香包,包粽子。這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們會自己包粽子,過一個不同的端午節。
我們準備好了:浸泡糯米,粽子葉,線,填料和鍋。我們“全副武裝”來到同學家。
我們要展示我們的才華。先看媽媽們的示范:先把宗葉的粗頭包成漏斗狀,放一半糯米在里面,然后把自己喜歡的`餡料放在中間,再用糯米把餡料蓋好,然后把上面的宗葉掖下按住,再把多余的宗葉左右圈包起來,直到沒有宗葉,最后用線把粽子扎好!鞍,很簡單!蔽覀儺惪谕暤卣f,那就輪到我們了。我們趕緊去拿粽子葉。我用了很多糯米?吹街車瑢W的糯米比我的少。我又甩了一些。我用閃電般的速度包好粽子。近距離看我像粽子,遠處看我像“手榴彈”。我又看了看同學。有的成了迷你粽子,有的成了長粽子。、同學們,看著我。唉,粽子的制作步驟很少,但我們真的很難做出來。
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蒸,耐心地等待粽子的香味。終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煎熬,粽子出來了,糯米和粽子葉的香氣迎面撲來。我們趕著品嘗美味的粽子,吃著自己勞動的果實。味道真的很獨特。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我又要和同學說再見了。經過這一次包粽子的經歷,我對如何包粽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個端午節真的很開心,很不一樣。
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于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為了紀念中國著名詩人、愛國主義的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楚國雖然被強國包圍的情況下,卻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面對連年戰敗、割讓土地換取和平的局面,統治階級不顧國家的存亡,仍然過著紙迷金醉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對當時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他主張對國內進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這冒犯了一些老貴族,受到了詆毀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上。
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們提倡屈原熱愛自由與和平的精神,提倡他在危機面前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在權力面前不屈不饒的精神。
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和睦。在這個繁榮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面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
這些是我們父母那一代,甚至是我們祖父母那一代懷持愛國的理念。他們向往幸福安寧的生活,驅散了鴉片戰爭籠罩在中國人民心頭的陰霾,為我們獻出了自己的鮮血。
最后,借用屈原的一句話送給所有的同學們:“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為中國之崛起而學習,努力工作,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基礎,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按照原計劃,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今天要講的話題是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喜慶的話題,因為在大部分中國傳統節日里,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有吃有喝有玩,非常開心。但是,這幾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開心不起來,心里非常難受——四川地震了,傷亡慘重,損失慘重,死亡人數預計在5萬人以上,22萬多人受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親人、房子、財物頃刻間化為烏有……
地震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個星期,國務院宣布:從今天到21日,全國哀悼三天,火炬傳遞停止三天,所有娛樂活動停止三天……
但是,地震留給災區人民的悲痛何止三天!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吃不上粽子了,也聽不到大人們講屈原的故事了;在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很多孩子也不能夠坐在月光下,吃著月餅,聽爺爺奶奶講嫦娥的故事了;在明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許多孩子再也看不到花燈了;而明年四月五號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多少災區人民的眼淚灑在親人的墓碑上,所以今天我不想談節日,也不能談節日。
不談節日,但我們可以懷念,可以惦記一些東西,就像端午節我們懷念屈原一樣。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最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同樣,在地震災區中,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去讓我們永遠銘記。
5月13日,在北川廢墟里面,救援人員發現了一位母親,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他上身前傾,雙膝跪地,雙手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救援隊長忽然在她的懷中發現了一個嬰兒,大概三四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5月15日,在綿竹有位大媽已經在廢墟埋了三天,他的鄰居抱著她的小外孫女在外面等著她。她的女兒28歲,是一名教師,她在救了13個小孩子出來之后,再抱著兩個孩子從危房里跑出來,不幸被塌下來的大梁壓住犧牲了,而她抱著的其中有一個孩子還活著,這位女教師在最后一刻用身體護住了這個孩子。當這位大媽聽說女兒因為救了13個孩子犧牲了,她在廢墟里面哽咽地說了一句話:我很驕傲。
像大媽女兒這樣的教師還有很多,綿陽武都小學一些老師的尸體被挖出來時,手臂還緊緊地抱著學生。
還有一位水電工程師,他在廢墟中埋了80多個小時,而在這期間,他的.妻
子一直守在廢墟旁邊,為他唱歌,鼓勵他一定要堅持。那名工程師出來之后,說是妻子的歌聲讓自己活了下來,他還說,今年國慶節就是他們結婚10周年的紀念日,到時要好好地慶祝一番,我想,他們一定會為此感動一輩子,幸福一輩子。
映秀小學一位消防官兵把今年10歲的尚婷抱出來時,他被深深震撼了。尚婷的左眼已經被戳瞎,左手已經被壓斷,小姑娘身上壓著兩名死者,尸體已經完全腐爛,小婷的頭一直被壓在腐臭的尸體上……然而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這樣的環境中硬是堅持了100多個小時,就連小尚的媽媽劉順秋也不相信,女兒還能活著出來……。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被列為國家法定休假日。照例過節可以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本應非常愉快,然而今年舉國上下抗震救災,也就沒有好心情去細細品味粽子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我們特別思念四川地震災區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小伙伴們!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舉行了“情系災區、共過端午”的特殊的主題隊會。對于災區的小伙伴,我們有幾多思念幾多擔心:廢墟里長眠的小朋友,天堂里怎樣過端節?失去父母的`小伙伴,現在學習生活怎么樣?身體受傷的小伙伴,你們的傷情好些了嗎?真想手捧粽子插上翅膀,飛上災區去看望受苦受難的小伙伴,安慰小伙伴受傷的心。
隊活動中我們觀看了抗震救災中可歌可泣的一張張圖片,講述了動人心弦的一個個故事。我永遠忘不了九歲小男孩林浩逃離了教學樓,又返回去救別的同學的動人事跡,也忘不了三歲男孩朗錚被救出后躺在擔架上給救援隊的叔叔阿姨敬禮的感人場面。你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勇敢;在被援助后懂得感恩,這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地震震垮了災區的房屋,但它震不垮全國人民的意志,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隊員們紛紛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積攢的錢表達愛心,為救災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顒幼詈,我們手捧點燃的蠟燭,齊唱“明天會更好”,遙祝遠方的災區小朋友,在全國人們的幫助和支持下,盡早脫離災難,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健康,投入學習。衷心祈禱天堂的小伙伴們安息!祈盼災區的小伙伴們更加堅強,永遠幸福!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又稱午日節、端陽節、龍舟節等,它是中國第一個被世界博物館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在我國閩南地區有幾種風俗習慣,那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和在門前插艾草。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為此,我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人們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了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后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倍宋绻澾@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幾棵艾草,以此來驅魔避邪。星期二下午,弟弟從城關回來,他手上還系著一條五彩繩,這也是用來驅魔避邪的。
這就是我們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知道各位同學的家鄉又有什么風俗習慣呢?
謝謝。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7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鐘”命名。
在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的時候,據可靠消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組織宣布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并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與失,不僅僅是幾個慶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著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即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
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0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芭e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下周六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提到端午節大家會想到精彩的龍舟賽、吃美味的粽子吧。關于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生長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雖然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但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希望容山小學全體同學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難過,問端午節是否不再是最后一個名字。
不用說,這么多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習俗——、如今,滿足溫飽的人們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傳統節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我們保留了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當代有多少年輕人熟悉并會使用繁體字?連字都不懂怎么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紙。由于中國造紙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業喪失了。很多優質的宣紙只能在日本或者韓國買。它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子節,這是一個祈禱水稻移植后豐收的日子。
長期以來,中國人注重創新,但他們往往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個斷層會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國家的才是世界的。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外節日的繁榮與傳統節日的疲軟形成對比,凸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豐富,保存了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跡懷有敬畏之心,并予以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
同學們,不要忽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繁榮起來!
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你應該稍微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不過一個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今天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一節、初五節、艾節、端午節、重午日、午日、夏日。原本是消災消災的夏季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來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辟邪!爸袊宋绻潯笔菄曳ǘü澕偃罩,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詩詞歌賦等大量文學作品從古代流傳下來。
這種說法源于南朝梁朝的吳郡《續齊揩記》和南朝的宗舉《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河汨羅江后,當地人立即去劃船打撈,一路前往洞庭湖,但屈原的尸體一直沒有見到。當時正好是下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搶救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外出,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悼念,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人們怕河里的魚吃了他的尸體,就回家拿來湯圓丟到河里,免得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這后來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好像和紀念屈原有關,唐代有《端午》首文秀的'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辈还茉趺凑f,聽完我的介紹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著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墒,偏偏我們這里沒有。不是這里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里。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說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后。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F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凈化空氣,后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煉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粽子;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為有名?芍^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復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節帶著一絲露水在甜美的睡夢中到來了。我正做著吃粽子的美夢,媽媽親切的聲音卻將我拉回了現實:“起床啦!吃完早飯來包粽子!”一聽到粽子,我那固執的起床氣立刻煙消云散,隨即就從床上坐了起來,用腳把拖鞋一勾,飛奔著往廚房跑去。
到了廚房,我把早餐胡亂往嘴里一塞,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接著飛快地跑到媽媽旁邊坐下,看著媽媽熟練地抱著粽子。在媽媽的手下,一個個粽子像是一個個有靈性的小精靈,不一會兒就變成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粽子?粗鴭寢屇请p神奇的手,我躍躍欲試,也想創造奇跡。
于是,我拿起了粽葉,雙手往中間一拐,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的容器。我抓起一把糯米,往圓錐里放,可那糯米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偏偏不肯聽話,全跑回了盆里。我抬起粽葉一看,咦?怎么有個小洞?我再次把粽葉重新折一遍,把糯米放進去,可這些個小朋友還是不領我情,又往下鉆去。糯米到了媽媽的手上就乖乖聽話,一粒都不會漏。我仔細盯緊媽媽的手,生怕錯過一個細節。原來媽媽把粽葉卷成圓錐的同時還在底下折了一個角,這才不會漏米,我在心里默默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果然調皮的糯米們都安安靜靜地呆在里面了。就在這時,我聽見媽媽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包好了嗎?就差你這一個了!蔽殷@訝道:“媽媽你怎么包得這么快?”媽媽笑了笑,對我說:“因為我包得多了,熟能生巧呀!蔽一腥淮笪颍S后將手中的半成品交給了媽媽。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熟能生巧,無論做什么事,想把它做好,就得反復練習,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__x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國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
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1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___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國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關于端午節的發言稿2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們家的端午節可是充實溫馨的呦!
一大早,媽媽便對我們說:“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和哥哥異口同聲的`說:“好呀!好呀!”在奶奶做準備工作時,媽媽便嘰里呱啦講了一大堆要點。終于包粽子的材料端上來了!有糯米、粽葉、粽繩。媽媽說:“一定要把粽子包扎的嚴嚴實實,這樣才好吃!蔽夷闷鹨黄杖~,把它折成一個角,再在角里放上糯米,再放幾個蜜棗。哇嘎嘎,真是天助我也!快大功告成了!這點小事怎么能難道聰明的我呢?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娃娃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的往外跳,這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找奶奶幫忙嘛!在奶奶的幫助下終于把粽葉蓋好了!最后一步,扎粽繩,我把棕繩繞著粽子轉了幾圈,終于第一個粽子誕生了!我的心里頓時樂開了花,但是和媽媽的一比,真是天壤之別呀!媽媽包的有角有楞,猶如凱旋歸來的大將軍,而我包的不僅是一個三角形,而且肚子也扁扁的,想打了敗仗的士兵——無精打采!哎……包粽子還真是一門手藝活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的既開心又有意義,因為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我再次感受到了媽媽對家人濃濃的愛!
【端午節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我家的端午節_端午節日記02-15
端午節之中國的端午節11-26
端午節端午節里的見聞日記03-30
快樂的端午節_端午節周記03-24
端午節的英語范文:兒時的端午節11-03
端午節發言稿12-08
端午節發言稿07-20
端午節發言稿03-30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記憶中的端午節》11-10
關于端午節的詩句,描寫端午節的詩句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