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精選)
端午節的由來1
端午節,也叫浴蘭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故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陽節”。
《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此外,端午節還有“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和詩人節”等名稱。它的來歷,究竟是什么,自古以來就有多個傳說。
1.紀念屈原。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仍不見尸體。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亭子旁。當人們得知,大家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就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
后來,世人為了寄托哀思,緬懷屈原,便蕩舟江河之上,逐漸發展成為了龍舟競賽。
唐代文秀《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龍的節日。聞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兩本書中,提得到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部落舉行活動的日子。他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理由是:
一是競渡用的.就是龍舟。
二是競渡與古代吳越的淵源很深,現在百姓們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是至今吳越地區仍流傳“五彩絲系臂”的風俗,這是“以像龍子”紋身習俗的遺跡。
3.夏至。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認為端午節和夏至節有關,提出三個理由:
一是《荊楚歲時記》中未說五月初五吃粽子的風俗,卻寫在了夏至節中。隋代杜臺卿所作《玉燭寶典》中,把競渡劃為夏至節的娛樂活動。可見,均與屈原無關。
二是端午節風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活動,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三是《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應是夏至節。
千百年來,端午節的來歷還有別的傳說,唯獨以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故事,影響廣泛,早已深入人心。因此,端午節紀念屈原,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了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贊美、弘揚和傳承,更符合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更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端午節的由來2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后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先把它們放在鍋里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里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愿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由來3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 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并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 (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于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于龍頭上,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 ,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云。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于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 ,斯沼屈之義?梢妰珊貐^,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赡芮(及曹娥、伍子胥等) 逝去后,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 ,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節的由來4
端午節就快到了,你對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是否了解得很徹底呢?如果還沒有,就讓我來告訴你。
端午節的來歷有三個傳說:分別是紀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應該很了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曹娥,是因為她為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親不慎溺入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曹娥只有十四歲,無論白天、黑夜,她都沿著江邊找尋,嚎啕大哭。過了十七天了,還是不見尸體,于是她投入江中,這天是農歷五月五日,五日后人們找到了她父親的尸體。
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是因為他的愛國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國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殺害,于是出走楚國,投奔到了吳國,幫助吳國來攻打楚國。五次戰爭后,吳國攻占了楚國的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他掘開墳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體幾百下,以報復他的殺父兄之仇。吳王磕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打敗后越王勾踐請求和睦相處,夫差允許了。而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最后,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尸體丟進大江。吳國人舍不得賢臣順江離他們而去,許多人劃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后往江里扔粽子等,為紀念伍子胥。這天是農歷五月五日。
我國端午節的習俗由此而來。人們過節的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萺蒲……
其中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范圍最廣的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時間很久了,花樣繁多。粽子中的餡有的`用豬肉;有的用板栗、紅棗、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黃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在紀念他們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愛家的精神,并一代代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5
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到了,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都要掛艾葉,還可以吃香噴噴的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流動,非常熱鬧,端午節固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年齡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放逐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痛澈心脾,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在蒲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我家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提前包良多粽子,有白粽子,臘腸粽子,臘肉粽子,還有紅棗粽子,媽媽包完煮好后,就會分別給爺爺家,外公眾,姨媽家送去。吃著媽媽包的粽子,那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里,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要向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弘遠的理想和抱負,用心讀書,發憤圖強,學好本領長后大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由來6
《 端午節的由來》主要講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愛國、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愛戴,可是楚王卻聽信了其他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來楚國被秦國占領,他感到報國無門,在萬分悲憤之下,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當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涌到江邊去呼喚、打撈,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黃酒,希望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所傷害。后來,有人夢到屈原容顏消瘦,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食物用箬葉包起來,纏上紅絲線投入江中。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為了紀念屈原,都會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講這一課時,采用了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把兩課時的教學內容壓縮成了一課時,所以教學本課時時間顯得有點緊張,做后還拖了點堂。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有幾點值得反思:
一、自學提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我是這樣設計的,“默讀課文,思考: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后來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課文內容的銜接,忽略了課文的讀,F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只設計前兩個問題,從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入手,引出屈原的愛國,有才干,受人愛戴的人。從而一步步展開話題,從他幫助楚王變法,是國家強盛,被流放之后依然為國擔憂,國家滅亡,自己投江自盡等方面來體會他的愛國之情。從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內容中抓住重點句體會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
二、討論解疑上指導不夠。
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可是學生都
是從書上照搬,成了復讀課文內容,我本想引導一下或是我來說一下,讓學生知道怎么說,可是已經下課了,我只好匆匆結尾,使這里一帶而過。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一帶而過使課堂沒了重心。
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激發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是我準備不足所致,以后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節的由來7
今天是端午節,戴香包、系花繩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死后的屈原,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下面我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從前有一位國王他十分信任屈原,可是有兩個人在國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于是國王就不再信任屈原了,屈原十分氣憤就跳江死了,那個江叫汨羅江。
人們非常想念屈原,為了不叫魚蝦吃屈原的尸體,人們把雞蛋和包好的粽子仍到江里讓魚蝦吃
傳說江里有一條惡龍,它偷偷吃屈原的尸體。人們非常生氣,就把它撈上岸打死了!還抽出它的龍筋,人們把龍筋曬干就成了花花繩。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人們在這一天戴香包、系花繩、吃粽子、賽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8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在此
敬禮!
姓名:xx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端午節的由來9
一、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是古人向龍族祭祀的,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端午節里,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動,如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等。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是為了把屈原的尸體從河里撈出來,往水里扔粽子,這樣水里的生物就不吃屈原了,F在看來,端午節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色彩,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民族精神。
二、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后,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并形成了國際比賽。
船只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
分工:槳手 、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
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
帶頭:坐在船頭上,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
鼓手、鑼手: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
2、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最經典的習俗,粽子是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其形狀多樣,主要形狀是:尖三角、四角狀。
3、佩戴香囊:過端午節,小孩要佩帶香囊,具有驅蚊蟲避疫之作用,還是點綴的上佳之物。香囊中裝有朱砂、雄黃、香藥,并用絲布等物品縫制而成,外形可愛。
4、系五彩繩:端午節系五彩繩具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等,五彩繩源于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
5、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6、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
7、吃“十二紅”:十二道紅顏色的菜。
端午節的由來10
眼看著今年的端午節即將要來臨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天,老師為我們組織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的前兩天,老師就對我們說,端午節當天,請家長學校來包粽子,家長同學一起過端午節。聽了這個消息,我十分的`開心,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這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經過了兩個不眠之夜,我終于盼來了這個學期最期望的日子——端午節。上午,我們上完課之后,取出了特殊的“學習工具”,有電飯鍋、粽葉、糯米餡兒的,我們還別出心裁地帶了50個花繩的線。
等家長全部到齊后,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班主任武菁老師宣布活動開始,我們16個小組開始包粽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包粽子,不是掉米粒就是不會綁繩子,過了一會兒,連餡兒也掉了出來,我在思考:為什么?why,What?不過,沒一會兒,我們就都會了,因為有媽媽呀,媽媽手把手地教我,我由剛開始的手腦不協調,也能熟練地包了,而且,我還連包了五個呢!
二十分鐘后,放眼望去,每個小組已經包了不少粽子了,教室里彌漫著一股粽葉的味道。老師下令:“開火,蒸粽子。”我們挨個把粽子放進11個蒸鍋中,現在,我們就等著粽子熟了,大飽口福呢!
這時候,我們開始搓花繩,老師先為我們演示,用五根顏色不同的繩放在一起搓,搓好再打個結即可。然后,一個個“手工藝人”上崗了。
剛搓完,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哇,真香!是粽子熟了。我們每個人都分到了兩個粽子,粽子的香氣直往我鼻子鉆,再澆上一勺蜂蜜,我咬了一口,糯米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11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慶祝。端午節起源于遠古時期的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傳統。
端午節的由來有幾個不同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關于屈原的故事。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由于遭到誹謗和排擠,他投江自盡以自保尊嚴。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會劃龍舟下河搜尋他的`遺體,并且投食粽子以避惡鬼。
此外,在端午節還有人們穿插菖蒲、艾草等草藥以驅邪避瘟的習俗,人們相信草藥的氣味能夠辟邪護身。同時,在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活動,人們組成團隊蕩舟競渡,以紀念屈原和表示對他的追思和懷念。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外,還與農耕文化和自然崇拜有關。五月初五正是中國夏季的開始,人們在這一天也會祈求豐收和安康。此外,龍舟競渡也與崇拜龍神有關,人們希望通過劃龍舟來祈求風調雨順、水生萬物。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民眾歡聚的盛大節日。如今,端午節不僅在中國內地廣泛慶祝,也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得到了認可和傳播。這個節日通過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活動,讓人們緬懷歷史、傳承傳統,并且表達團結祈福的美好愿望。
端午節的由來1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一樣!抖宋纭分小拔濉弊峙c“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還有,端午之所以叫“端陽”,是因為中午是“陳陽”。x月x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吃粽子是某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姣姣”、“同宗”。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某國人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做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南方的`餡料很多,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某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播到了國外。
端午節的由來13
端午節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卻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驅逐出宮。他氣得跳汨羅江。當地漁民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稻谷撒在汨羅江下,送到屈原那里。后來大家把竹筒里的米改成粽子,把劃船改成了賽龍舟,以紀念屈原。大家每年過端午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很崇拜屈原,所以我們家每年都要過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媽媽,她包粽子的本事非常高。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粽子。媽媽常說:蘆葦的葉子最好吃。于是她用蘆葦的葉子做了粽子。包粽子前,她先做了準備:將蘆葦葉用水煮熟,將準備好的糯米、紅棗、花生分別洗凈。蘆葦葉涼后,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了三片葉子,兩片豎著放著,一片倒著放,夾在中間。她把三片葉子卷成圓圓的.野雞狀,里面放上糯米,夾著幾顆大棗,幾顆花生,最后用桑條扎起來,包了一個粽子。你看,又肥又大的粽子,活像老佛爺在睡覺。
她把粽子包好后,放在鍋里煮三個小時,然后拿出來,放在盛滿冷水的桶或鍋里,冷卻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好吃后再吃。媽媽包粽子的原料雖然極其簡單,但是媽媽包的粽子卻好吃極了。香到讓人一聞就食欲大開;只要你的桌子前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吃下去。所以,每次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我的口味,我不知道媽媽包粽子的秘訣是什么。她包的粽子每次都好吃,吊著人的胃口,讓人饞得要吃很多。
我愛吃粽子,我要過端午節,我要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讓先輩們的遺愿變成真實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長存,長存!
端午節的由來14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岸宋绻潯睘閲曳ǘü澕偃罩唬⒈涣腥胧澜绶俏镔|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種說法: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著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名篇。因被陷害多次免職,最后眼看國家無望,悲憤自沉汨羅江。屈原投江為五月五日,楚地原有“因想蒼梧郡,茲日祀東君”的傳統節日,后來就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并將他視為水神,立祠祭祀。這時,開始與競渡風俗結合,形成新的傳說,大約六朝以后與端午節相連,成為全國性的紀念活動!肚G楚紀事》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第二種說法:紀念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伍奢因諫阻平王奪子媳為妻之事遭滿門抄斬,其子伍子胥逃亡吳國,五年后發兵伐楚為父報仇。在吳與楚的戰爭中,因伍子胥讓人用黑豆粉與糯米做成城磚,在困境中救了眾人,最后取得勝利。蘇州至今仍有“一城門救了一城人”的美談。后來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被吳王殺害,拋尸于江中,化為“濤神”,相傳端午節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第三種說法:紀念勾踐水上操練水兵。春秋越國勾踐于五月五日操練水兵,宋高承《事物紀源》稱:“競渡起于越王勾踐”。
第四種說法:紀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晉國的著名大臣,輔助晉文公重耳復國。介子推曾割自己小腿肚的肉救了即將餓死的重耳,重耳掌權后,給所有的人封了官位,唯獨沒有介子推。后來重耳去請藏到深山中的介子推,他卻不肯出來,重耳想用火燒山的辦法把他逼出來,誰知不肯出山的介子推抱木而死。重耳很傷心,下令五月五日禁火。禁火也是五月五日的節俗,以前端午被稱為寒食日。
第五種說法:紀念古代“龍子節”。是古代龍圖騰團族的祭龍盛典。龍是虛擬的動物,在中國被認為是主宰一切的神靈,中國人素有龍的傳人、龍的后代之稱,每年祭祀,以龍圖像紋身。
第六種說法:紀念孝女曹娥。曹娥父親是浙江會嵇上虞人,巫歌手,漢安帝二年(公元前109年)在縣江邊彈奏唱歌迎波神,不幸溺死,不得尸骸。其女曹娥當時才十四歲,在江邊號哭,盡夜不絕聲,七天七夜,其父尸體浮出。也有說曹娥不得父投江而盡。
端午節的食物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劃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里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于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于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烹,鱔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多,鱔魚死后體內的組氨酸會轉變為有毒物質,故所加工的鱔魚必須是活的。黃鱔用開水焯燙,可以洗去外邊的粘膜,煮出的湯可減少腥味。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后,撈出來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極反復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后,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征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端午節的由來15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起源是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博學的官員屈原。 他本是德高望重的大臣,卻因為被嫉妒的大臣陷害,在朝堂上被皇帝冷落。 屈原得不到皇帝的.重視,郁郁不得志投汨羅江自盡。
出于對屈原的熱愛,汨羅江沿岸的居民紛紛劃船下河尋找屈原,并向汨羅江撒米,以平息汨羅江中的惡龍。 盡管當時他們沒有找到屈原,但直到今天端午節,他們的事跡仍被人們紀念。
端午節習俗
01龍舟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相傳源于古楚人依依不舍投江而死的賢臣屈原。 許多人劃著小船去追救他。 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就不見了。 此后,每年5月5日劃龍舟以示紀念。 用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吳、越、楚盛行賽馬。
0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項傳統習俗。 粽子,又稱“角粟”、“筒粽”。 歷史悠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 粽子通常是前一天包好,晚上煮熟,早上吃。
03 佩戴香囊
端午節孩子們佩帶的香包,據說有辟邪避瘟的寓意,但實際上是用來裝飾在衣襟上的。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香四溢,再用五色絲繩系成一串,形狀各異。 萬能工藝品。 在我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也用香包來表達深情。
04 掛艾草
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人們把艾、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將菖蒲、艾條插在門眉,掛在堂上。
05 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的習俗。 在江淮一帶,家家戶戶都掛鐘馗像,以驅邪鎮宅。
06 五色線
節日清晨,大人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和脖子上系上五色線。 系線時,禁止兒童說話。 五彩線不可隨意折斷或丟棄家庭教育,只能在夏季初下大雨或初浴時拋入河中。 據說小孩子戴上五色線,可以避免蛇蝎等毒蟲的危害;把它們扔進河里,意味著河水會洗去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們平安健康。
07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解百毒。 因此,端午節,陜西人會將雄黃酒泡在酒里,涂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腕、腳踝等處。據說這種做法可以殺死蚊子、蛇、蝎子、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都等不及了。
【端午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經典)端午節的由來12-05
端午節的由來11-28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04-06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04-06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06-26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04-07
端午節習俗及由來06-26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端午節傳說由來06-21
端午節的由來簡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