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很快就要到來了,估計還有一小部分的人還不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吧,不了解的伙伴們快來一起了解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屈子祠內新塑造的高達三米的屈原像(拍攝于1981年)。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江上,每年農歷五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紀念兩千年前在這里懷沙自沉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新華社記者王平攝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09-04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07-30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及詩句03-07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6-06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大全03-13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11-02
除夕的來歷和習俗07-03
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06-25
冬至節的來歷和習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