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人的春節習俗
梅州是世界客鄉,這里保存了許多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作為百節之首的春節來說也不例外。春節到來,家家戶戶掛起了大紅燈籠,貼起了對聯,殺雞宰豬,置辦年貨,平日里安靜村鎮充滿了熱鬧喜慶的氣氛。
客家地區過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農歷的十二月二十五到年三十,也是所謂的準備階段。農歷十二月二十五這一天俗稱“入年假”,也就是說過年實際是從這一天開始的。從這天開始人們不再下地干活,專門抽出時間來為過年做準備。打掃房屋擦洗桌凳,購買年貨浸米踏粄。此時家家都要對房屋進行一次大掃除,制作長竹掃把滿屋打掃,家中各個房間的被褥蚊帳都要拿來洗滌干凈,以便干干凈凈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當然,過年吃的是少不了的。在客家地區,除了常見的糖果餅干,雞鴨魚肉外,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年貨。比如在這個準備階段,客家人有俗稱“煎粄”的風俗,這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年糕,是用糯米粉加糖水混合后再放入油鍋里煎炸而成的,吃起來既香又甜,小孩特別喜歡?图胰诉有自家釀酒的習俗,家釀酒俗稱“黃酒”,是用糯米加白酒發酵釀制,因呈黃色而得名“黃酒”。
這種自家釀造的酒是客家人過年必備的食品,它的度數不高,甜中帶酸,香醇可口,到過年時無論是家里人一起吃團圓飯還是有客人來家里做客,人人的座位上都會擺上家釀黃酒,連平時不讓喝酒的小孩這時也有機會一飽口服。過年時臘肉是不可少的,這些食品一般會在農歷十二月初就開始準備,臘腸,臘豬肝,臘魚肉等等,每當看到哪家門口掛上了臘肉,就知道離過年不遠了。
除了打掃衛生準備食物,過年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祀了,在這個階段人們一般會祭拜“石伯公”,這些“石伯公”一般是建在路口的,人們用豐盛的祭品向“石伯公”祈福,保佑一家人來年出入平安。有些地方還保留了更古老的祭祀灶王的習俗。
做了那么多的`準備活動,接下來就是等大年三十的到來了。通常在這天白天人們會選一個吉利的時辰,然后全家人穿上新衣服,挑上放滿“三牲”、“齋盤”的竹籃,來到祖祠祭拜祖先。這是過年非常隆重的一項儀式,借此表達人們對先祖的緬懷之情。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后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后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初二是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路上人群熙來攘往很是熱鬧,婦女們手提雞臂、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娘家與父母兄弟姐妹歡聚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肴,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游樂活動到達高潮。
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后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后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梅州人的春節習俗】相關文章:
春節習俗的日記12-10
梅州創業政策11-07
梅州有什么特產12-18
春節習俗的日記10篇12-10
梅州旅游景點大全11-09
春節習俗征文1000字12-10
漢族春節的習俗手抄報08-20
家鄉的春節習俗手抄報01-24
有關春節習俗的手抄報01-23
關于春節習俗的手抄報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