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
舊時北京人們過年有逛廟會的習俗,這個春節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北京的地壇廟會十分盛大和熱鬧,每年都會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觀看。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春節逛廟會的由來,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的宗廟社郊制度——祭祀。在古代,人們為了祈求神靈保佑或感謝神靈賜福,會在特定的日子,如農歷新年、元宵節等,前往寺廟或神社舉行祭祀儀式,燒香拜佛,表達自己的虔誠和愿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寺廟周圍開始聚集小商小販,他們看到燒香拜佛的人眾多,便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販賣各種食品、玩具和工藝品等,形成了定期的集市,人們稱之為“廟市”或“節場”。這時的廟會不僅是宗教活動,還兼具經濟活動的性質。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逛廟會,小商小販們又增加了娛樂性活動,如雜技、皮影戲、相聲、魔術等,使得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成為人們歡樂的來源。在廟會上,人們可以品嘗到各地美食,欣賞精彩表演,購買心儀的物品,同時還可以結交朋友,增進感情。
逛廟會的習俗在中國歷史悠久,尤其在春節期間,逛廟會成為了人們傳統的重要活動之一。各地的廟會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當地居民前來參與。逛廟會不僅是體驗傳統文化的絕佳機會,更是人們在新春佳節期間放松心情、享受快樂的一種方式。
綜上所述,春節逛廟會的由來是遠古祭祀祈福的雛形,經過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集宗教、經濟、娛樂于一體的文化活動,成為了春節期間人們傳統的重要活動之一。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宗教多元文化的影響
廟會從建立之初就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而在秦漢之后隨著道教、佛教的傳播影響,廟會的形式也產生了變化,影響也越來越深遠。
春節廟會宗教儀式上除了祭神儀式外,還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而且許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隨喜添趣。為了爭取群眾,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廟觀的方式擴大影響。
而在現在,最受歡迎的廟會文化中,還包括祈子文化。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人祖廟會,其主要活動是祭拜人祖和“拴娃娃”。已婚未育的婦女,都要在廟會期間掏象征生育之門的“子孫窯”,并買回一些當地的泥玩具“泥泥狗”,以求早日得子。這些用黃土捏成的泥玩具,有造型各異的“人面猴”,當地人稱為“人祖猴”,也有各種怪異有趣的動物玩具如兜肚猴、猴頭燕、雙頭虎、牛、豬、馬、羊等。婦女們除了用它們供祭人祖外,還將它們拿回家給孩子們當玩具。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世俗民眾活動
在明清之后,春節廟會逐漸變成了更加大眾化的民間活動。各地也出現了專門的廟會會管等。他們敬祀關羽,立祠建廟,特別是建造戲樓等祭祀場所,使廟會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擴大化。
現在,廟會儼然已經變成了集旅游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春節習俗。人們在逛廟會的時候就可以觀看不同地方的民俗,感受中國鮮明的傳統民族文化,如花會、舞獅、民間手工藝展、秧歌、高蹺、耍中幡、京劇、雜技專場、數來寶、秦腔戲、相聲、雙簧、魔術等等。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遠古祭祀祈福雛形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
在遠古時代,祭祀是人們生活中一件經常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過程中,人們聚集在一起,集體開展一些活動,如進獻供品、演奏音樂、舉行儀式等,這種為祭祀神靈而產生的集會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間廟會的雛形。實際上,從“廟會”兩個漢字本身也可以看出這點,“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筑。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節日的集市貿易
廟會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于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現在春節廟會上,除了展示當地特產和美食之外,也能見識到各種平常難以接觸的民間玩具。在春節廟會中,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春節逛廟會的由來】相關文章:
春節由來02-05
春節的由來03-13
過年逛廟會日記06-02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01-31
春節的由來100字02-07
春節飲食習俗的由來02-01
春節由來日記09-22
春節由來100字11-23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