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芍藥。白芍是一種藥物,樣子看上去很像圓柱形的干燥根,那么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下面跟yjbys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芍藥、杭芍、毫芍、川芍。
來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多為人工栽培。
產地:
杭白芍,主產于浙江省東陽、臨安、余姚等地。
毫白芍,主產于安徽省毫縣、渦陽等地。
川白芍,主產于四川省中江、渠縣、墊江等地。
此外湖南、山東、河南、河北、湖北、陜西、貴州、云南、甘肅等地均有生產。
主要成分:含白芍素,即芍藥甙,又含興奮子宮的成分,此外尚含苯甲酸、β-固甾醇、鞣質、揮發油、脂肪油。
功效與作用:養血、緩急止痛,其作用為:
1、解痙鎮痛。對實驗家兔的離體腸管和大鼠在體胃子宮的平滑肌,有降低肌張力和抑制運動的作用。
2、鎮靜。芍藥甙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3、抗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有較顯著的抑菌作用。
4、抗真菌。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實驗還初步證明,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預防大鼠應激性潰瘍病的發生;臨床觀察白芍還有止汗、利尿等作用。
炮制:橫切三毫米片。分清炒、土炒、炒焦、醋炙、酒炙。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脾、肺三經。
功能:補血斂陰,平肝止痛。
主治:頭暈目眩,胸腹脅肋疼痛、四肢孿急、瀉痢腹痛,虛汗不止,月經不調等癥。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柔肝止痛,養血補陰。
1、用于治療腹痛,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氣郁滯引起的腹痛(如潰瘍病、腸胃炎時的腸胃痙孿痛,以及肝炎時的肝區疼痛等),白芍能解痙而緩和肝氣之“剛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前人稱這一作用為“柔肝”,有熱者配柴胡清肝解郁,鎮痛效果更好,方如四逆散。
對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檳榔等以理氣解痙,再加黃芩、川連等藥加強抑菌作用以清熱燥濕,方如芍藥湯。
2、用于治療月經不調、崩漏而有小腹不適或疼痛,取其有養血和鎮痛作用,配當歸、熟地等,對治療經痛效果更好。臨床上在治療經痛的方劑中,白芍常不可少。
3、用于治療由血虛引起的四肢肌肉痙孿抽搐,尤其小腿腓肌痙孿,能緩急解痙而鎮痛,常配甘草同用,方如芍藥甘草湯(實驗證明,白芍和甘草的有效成分配合后,有相互增強的協同作用。)
4、用于治療肝陰不足引起的眩暈、耳鳴等。前人稱白芍為“養肝陰之主藥”,廣泛用于由肝陰不足引起的眩暈、耳鳴、眼花、肢體麻木、肌肉蠕動、舌質淡、脈弦細或弦勁(多見于慢性肝炎、貧血、高血壓、動脈硬化),常配其他養陰補血藥如麥冬、當歸、熟地等,方如補肝湯。
5、用于熱病后,陰液耗損、小便不利。白芍有利尿作用,故常用。又陰虛汗多者也可用白芍。
附:
1、前人有謂產后忌用白芍(因產后宜溫,而白芍味苦酸而微寒),但實際上,只要對證,白芍仍可用。例如產后積熱,用張完素之芍藥湯(白芍、茯苓、黃芩),產后肝火熱盛用加味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加當歸、白芍、梔子、龍膽草);
2、當歸、白芍配伍后,能加強補血養陰,在補氣方劑中,如欲兼顧補血養陰,常加配當歸、白芍,方如歸芍六君湯、歸芍異功散等。
用量:9~12g,利尿需重用。大劑可用至30~45g,但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處方舉例:1、四逆散《傷寒論》:柴胡4.5g、白芍9g、枳實4.5g、炙甘草3g,水煎服。
3、芍藥湯《傷寒論》:白芍18g、黃芩9g、川連4.5g、大黃6g(后下)、木香6g(后下)、檳榔6g、當歸9g、肉桂1.5g(焗)、甘草3g,水煎服。
4、芍藥甘草湯(張潔古):白芍、甘草各12g,水煎服。
注:除上述三種白芍外,陜西省寶雞地區在人工栽培白芍供應緊缺時,曾發展過野生白芍的生產,緩和了市場的情況。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大量引種白芍,現野生白芍商品少見。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相關文章: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07-17
藥學知識必考點:白芍的功效與作用09-27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08-30
桃花的功效與作用10-07
蜂蜜的功效與作用05-31
檸檬的功效與作用02-15
茶多酚的功效與作用07-18
葛根的功效及作用08-06
紫河車的功效與作用08-18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