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煎中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你知道煎中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有哪些嗎?你對煎中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煎中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選好藥鍋
據傳說,三國時候,有一個叫陸矜的人,久混江湖,識得一些醫家的驗方。到處行醫賣藥。有一年,他來到許昌,聽說曹操患偏頭疼,正到處查訪名醫。陸矜一 聽,認為這是升官發財的良機,便決定邀功獻技。他兼程趕到軍營,許下“包治”的諾言。粗略切脈后他便開出處方,取來一銅器為曹操煎藥。 藥熬好后,他親自捧給曹操,不料曹操服藥后病情反而更加嚴重。這時,隨軍醫生告訴曹操:“銅器煎藥乃醫家大忌”。曹操聽罷,連呼:“庸醫害我也!”盛怒之下,讓士兵推出陸矜斬了。
這個故事說明,選擇好煎藥工具是煎藥的首要環節。煎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鍋。目前有人選用鋁鍋,嚴格說來也不符合標準。不宜使用鐵鍋煎藥。大多數中草藥中都含有一種叫鞣酸的化學物質,它遇到鐵和其它重金屬會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鹽。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此外,煎藥用鍋必須清潔,每次煎藥完畢最好立即去渣洗凈。鍋內若殘存一些藥渣,將會影響再次煎藥的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劑藥,應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則無端地延長藥物煎熬時間,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效,況且藥汁太多,病員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藥前先將藥物浸泡20-30分鐘,一般煎藥時水面以高出藥面1-2橫指為宜。當然,用水的多寡也應根據藥物種類來確定。一般屬于滋補一類的藥物煎頭汁需水約300毫升,二汁約300毫升;解表藥,頭汁約300毫升,二汁約100毫升:一般藥,頭汁約200毫升,二汁約200毫升。
還應當根據各位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即藥味的多少)來確定。有時醫生開出某些預防流感或流腦、以及治肝炎及癌癥的處方,用大劑量、超常配伍,一劑藥多達二十味以上;再如考慮到一些藥物吸水性強、體積大的特點。常可選下列加水法:①煎藥代水法。將一劑藥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熬,棄渣取湯,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 藥。②分煎合汁法。將需水量大與需水量小的藥物分煎,各濾其汁,再混合煎熬濃縮。③多汁濃縮法。將藥合在一起煎,煎上二、三次,將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 右的藥汁濾掉雜質混合在一起續煎,濃縮至400毫升左右服用。前二種方法適宜于一個處方中只有少數幾味大劑量藥的情況,后一種方法則適用于普遍都是大劑量藥物的方劑。
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這不利于藥物的分解。若藥物吸水膨脹,水被吸盡,可酌情加點開水。煎熬需水量較大的草藥,最好事先有準備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對煎藥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學家沈括曾說:“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也。”若用火過急,會使湯液沸騰外溢,造成浪費;另外,藥汁也會很快熬干,藥效不能充分煎取出來,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則費工費時。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辦法。一般感冒藥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補藥則宜小火久煎慢煨。中醫外科煉制丹藥,尤其強調掌握好武火(急火、大火),文火(慢火、小火)。
四、注意時間
藥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藥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藥效的。因此,把握好藥物的煎熬時間亦極為重要,它們常根據藥物的質地和功用來確定。
1.滋補類藥物:俗稱“補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根莖、果實;動物的甲、角、殼等,質地堅硬厚實,難于溶解,煎藥前常須搗碎,并適當延長煎藥時間。一般頭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時至一小時;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時左右。個別的須燜煮數小時以上。
2.解表發汗類藥物:俗稱“清熱解毒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葉,其質地輕揚,氣味辛香,富含揮發油,煎熬太久則易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揮發逸去,降低藥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鐘即可。
3.一般性藥:即普通治療藥,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視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時即可。
五、幾種特殊的煎藥方法。
1.先煎:有時,醫生開完處方,會告訴你其中一味或數味應當先煎。這是因為,一個處方中,不同的藥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時間長短不一。有些藥在短時間內即 可獲得有效成分,有些藥則未必。礦石類及有殼的果實類藥物應先煎,有毒的藥物如附于、川烏,草烏等則更應先下久煎,以減輕毒性。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氣味,久煎易失效的一類藥物。另外,有一些藥,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黃等。
3.包煎:多是帶有絨毛或質地輕 體積小的顆粒種子以及易粘、易被煎糊的藥物。絨毛在藥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劇咳。質地輕的種子浮于水面,藥汁沸騰時易溢出鍋外,所以最好包煎
4.另煎或沖服:多是一些比較貴重的藥物,如人參、羚羊角片等。若將之與眾多藥物混煎并作為藥渣棄去,則太浪費,故應先煎好再兌入藥汁服用。還有一些藥,根本用不著水煎,只須加熱溶化或磨汁兌進藥液沖服,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
一劑藥煎成后,若由于某些原因暫時不吃,應及時將藥倒出,不宜久留罐中,藥液在罐中若放置時間太久,發生凝集,影響藥效,在夏天還會加速藥汁的腐壞變質。
六、服法
中藥分頭煎二煎,服法以分開服用為好,這樣可使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兩煎以相隔4—6小時為宜,煎好后的中藥不宜保存,宜當天煎當天服用。
服藥期間忌口即此時不宜食用某種食物,否則容易產生副作用或降低藥效。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鱉甲忌莧菜;地黃忌蘿卜;黃連忌豬肉;麥冬忌鯽魚;仙茅忌牛奶:首烏忌蔥麻;柿霜忌螃蟹:茯苓忌米醋:人參忌茶葉。另有傳統說法:甘草、桔梗、烏梅忌豬肉;麥芽忌鯽魚;人參忌蘿卜;茯苓忌醋。還有要忌生冷、熱 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樣有利于藥物的吸收。
七、服用中藥的溫度
國醫學對服用中藥的溫度非常講究,素來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具體地說,就是分熱服、溫服和冷服三種。
(1)、熱服:核寒藥,外感風寒或治療頭痛、關節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中藥。
(2)、溫服:一般治療各種炎癥或者發汗解表藥、滋補藥。
(3)、冷服:清熱、解毒、止吐的中藥。
八、注意服用時間
空腹服:易于使藥效發揮;一般多屬補益藥。
飯后服:適用于身體上部疾病;一般常為作用峻猛,以攻逐病邪為主的藥物。
頓服:病情急重者,煎好藥立即服下。
睡時服:一般安神藥和治療遺尿的常采取此法。
一、中藥煎煮的基本原理
中藥煎煮的基本原理是將中藥材加水煎煮,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一般來說,中藥的有效成分都是一些復雜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煎煮過程中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釋放出來。因此,中藥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藥性和療效。
二、常用的中藥煎煮方法
1.水煎法
水煎法是中藥煎煮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步驟如下:
。1)將中藥材洗凈,切成小塊或碎末;
。2)將中藥放入煮鍋中,加入足量的水;
(3)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后轉小火慢煎;
(4)根據中藥的不同,一般煎煮時間為20-30分鐘,或者更長;
。5)將煎好的中藥藥汁濾出,加入足量的水或其他藥材進行調配。
2.煲湯法
煲湯法是中藥煎煮的另一種常用方法,其步驟如下:
(1)將中藥材洗凈,切成小塊或碎末;
。2)將中藥放入煲湯鍋中,加入足量的水;
。3)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后轉小火煲湯;
。4)根據中藥的不同,一般煮2-3小時,或者更長;
(5)將煮好的中藥湯濾出,加入足量的水或其他藥材進行調配。
三、中藥煎煮的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煎煮器具
選擇合適的煎煮器具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煮鍋或煲湯鍋可能會對中藥的藥性產生影響。一般來說,最好選擇陶瓷煲或者不銹鋼煮鍋,這些器具能夠保持中藥煎煮過程中的恒溫,并且不會釋放有害物質。
2.水量控制
中藥的水量非常關鍵,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中藥的藥性和療效。一般來說,每次煎煮中藥時,應該根據中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水量。一般來說,水煎法中藥的水量應該是藥材的3-10倍,而煲湯法中藥的水量應該是藥材的10-20倍。
3.火候控制
中藥的火候控制也非常重要,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中藥的藥性和療效。一般來說,煮中藥的火候應該是小火慢煎,不要讓水過于沸騰。如果使用煲湯法煮中藥,則應該使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后轉小火慢煮。
4.藥材的準備
在煎煮中藥之前,需要將中藥材洗凈,切成小塊或碎末,以便于中藥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和釋放。此外,對于一些有毒的中藥,需要事先進行炮制或熬制,以減輕毒性。
5.不同中藥的煎煮時間
不同的中藥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時間,一般來說,需要根據中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煎煮時間。一些藥材需要煎煮1-2小時,而另一些藥材則需要煎煮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在煎煮中藥時,應該根據中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煎煮時間。
總之,中藥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項非常多,需要仔細掌握。正確的煎煮方法不僅能夠保證中藥的藥性和療效,還能夠保護人們的健康。因此,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中藥的煎煮方法,避免因錯誤的煎煮方法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選擇正規的中藥材和合法的中藥店也非常重要,以確保中藥的質量和安全性。
【煎中藥的技巧與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中藥應該如何煎08-22
煎中藥的詳細流程及方法12-23
中藥煎糊了還能喝嗎08-28
煎中藥為何當街倒藥渣05-16
煎取中藥湯劑的正確方法02-20
煎中藥湯汁要全部喝完嗎08-28
為何煎中藥的碗底湯液不宜棄10-12
小升初的面試技巧與注意事項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