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點:流行性出血熱
出血熱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一、病原學:
病毒感染(布尼亞病毒),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學
1、主要傳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區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熱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接觸傳播,呼吸道,消化道,蟲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節性和周期性。以青壯年為主。
三、發病機制和病理
1、病機:
出血原因:發熱期血管壁受損,血小板減少,休克期發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礙,繼發性纖溶亢進和內臟微血栓形成
腎損害原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和缺血性腎小管變性、壞死。
低血壓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外滲。
2、病理:小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變性、壞死,管腔內微血栓形成,周圍組織水腫和出血。
四、臨床表現
特征:發熱、出血、低血壓、腎損害
分期:
1、發熱期:弛張熱及稽留熱。三痛癥(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紅征(顏面、頸、上胸潮紅)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及小血管中毒性損害的表現。
2、低血壓休克期:熱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為中毒性內失血漿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現
3、少尿期:常有低血壓。伴高血容量綜合征。出血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發生電解紊亂(低鉀低鈉)及繼發感染、休克
5、恢復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檢查:
外周血早期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減少,尿蛋白于短期內急劇增加,如見膜狀物及包涵體可明確診斷。
血清特異性抗體IgM陽性
血或尿標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陽性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點:流行性出血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