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
《朗讀者》這檔節目真的很值得看,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也是《朗讀者》最有大的魅力。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朗讀者第五期的200字觀后感,歡迎閱讀。
【1】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
之所以,《朗讀者》一推出便備受推崇,客觀因素它接棒了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的一個填空;主觀揣測,《朗讀者》讓我們很多人找了一個“理由”敦促自己去讀書,我們終日被繁多的信息干擾、支配,但終希望自己能跳出紛紛擾擾、熙熙攘攘好好讀一章書。
是的,哪怕只是一章一段,認真地,入心入腦地讀一次。如今,我們每日過目的文字何止上萬,但能夠記住的又有幾字?我們好奇地翻看朋友圈里的信息,看旁人曬美食美景,曬聚會秀恩愛……除了帶著獵奇和窺探的心理估計很少是關懷和向往。我想我平日里發朋友圈的狀態,炫耀?抱怨?記錄?又或者是無意識地喃喃自語?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會像我一樣,十天半個月不更新朋友圈會怕別人認為過得不痛快。
我總要發一些東西或轉發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是積極生活著的……有時倒想關閉朋友圈或許會輕松些。
真正想想,自己認真讀書———是認真地念一段文字,不是愁眉苦對的公文,是放開心思的一段華美的靜謐的安寧的文字。或許,人的成長階段都會去懷疑一切,懷疑文字背后的.純粹,總想去考究文字后的丑,這樣,我們就能說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失敗與頹廢都是理所當然。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羞于表達自己,羞于表達自己的感情、意見、觀點……甚至,羞于在人前,念一段自己喜歡的文字,高聲地朗誦,屬于小學生時期的早讀堂,搖頭晃腦,津津有味。
看《朗讀者》,不僅僅是聽朗讀者的故事,不僅僅看優雅的主持人,不僅僅看名人,而是感受他們念那段文字時的動情。張梓琳念到“愿你有好運,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有許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正是因為她成為了母親,所以會抱以更真切的希望。
而柳傳志的“有理想而不理想化”,讓我不由得反省自己。
至于許淵沖老先生那“一樣的月光/一樣的隔山燈火”時的動情,我仿佛能從屏幕中感受到那纏綿了半個世紀的惆悵和相思。
看這個節目,會讓人有拿起一本書大聲誦讀的欲望。
我們,看過那么多的書,讀過那么多的文章,有哪一篇是你想要念給別人聽的?
【2】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
《朗讀者》是央視2017年出品的一檔閱讀類節目,在滿屏充滿了當紅小鮮肉、小花旦的電視熒幕中,它就是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節目的序幕就透著濃厚的文藝氣息,舞臺上的布景、燈光色調都透著文學獨有的清冷和優雅。這檔節目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關注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定一個主題,打開一本書,節選一段文字,把它朗讀出來?此坪唵蔚.形式,卻包含無窮的故事。
朗讀的人,有名人,比如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世界小姐”張織琳,著名演員濮存晰……但也請來了不少普通人,他們有的曾遠赴阿富汗,冒著戰火做一名無國界醫生;有的人為了一個愛的承諾,離開繁華的都市,隱居偏僻小鎮開辟鮮花谷……
朗讀者,均是有過經歷的,具有正真底蘊的,正真“有故事”的人。一個人,一段文,緩緩地、動情地朗讀著屬于自己的文字,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而我們遇見《朗讀者》,便遇見了最美好的遇見。請我們用清醒的所有時間去充實自己,尋覓那段會影響我們生命的獨有的文字,遇見更好的自己。
【3】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
如果說遇見是生命中最奇妙的緣分,那么陪伴就是生命中最溫情的摯愛。
如約而至,我又走進了今晚的《朗讀者》,傾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所擁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讀者》的主題是陪伴,看完了心里卻久久難以平靜。
陪伴,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很多類。今晚的陪伴,豐富、飽滿、深情、純粹、溫馨,每一段都閃閃發光打動人心。父親鄭洪升陪伴鄭淵潔一路寫作,母親陶艷波陪伴兒子楊乃斌求學十六年,蔣雯麗作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銘五年時間獨自陪伴受傷野生動物,妻子唐國妹陪伴丈夫喬榛共抗惡魔。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故事,每一種陪伴,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而我想說的是這位母親的陪伴。
楊乃斌八個月大的是失去了聽力,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母親陶艷波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絕孩子上聾啞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帶著小凳子成為兒子的同桌,陪著兒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練,終于讓兒子成為有用人才,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細膩、深沉、無私、堅韌。
這一段陪伴,看得我無法抑制地淚流不止,內心的感動和震撼無以言表。楊乃斌的朗讀《不為什么》詮釋了母親十六年陪讀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聽了,無聲的世界里他該是多么的寂寞?墒,這個孩子又是幸運的,他有那么一位偉大堅強智慧的媽媽,作為他的耳朵讓他聽到了聲音,讓他學會了正常的表達,過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成長,充滿了坎坎坷坷艱辛磨難;成長,又有多少驚喜和欣慰。十六年來的種種滋味,也只有這對母子心里知道。
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是同時擁有了菩薩心腸金剛之身,陶艷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她會讓多少人肅然起敬慚愧不已呢?
當媽媽的要不斷學習,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反思,陪著孩子成長需要耐心和細心,也需要智慧和修養。我想,今后的我還得提高自身修養,因為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總想當媽不容易,但要努力當好。現在,我認識到了,僅僅是盡我所能還不夠,而是要竭盡全力。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綻放了,自己的那一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欲陽光風雨。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也不要著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朗讀者》這檔節目真的很值得看,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也是《朗讀者》最有大的魅力
【4】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
之所以,《朗讀者》一推出便備受推崇,客觀因素它接棒了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的一個填空;主觀揣測,《朗讀者》讓我們很多人找了一個“理由”敦促自己去讀書,我們終日被繁多的信息干擾、支配,但終希望自己能跳出紛紛擾擾、熙熙攘攘好好讀一章書。
是的,哪怕只是一章一段,認真地,入心入腦地讀一次。如今,我們每日過目的文字何止上萬,但能夠記住的又有幾字?我們好奇地翻看朋友圈里的信息,看旁人曬美食美景,曬聚會秀恩愛……除了帶著獵奇和窺探的心理估計很少是關懷和向往。我想我平日里發朋友圈的狀態,炫耀?抱怨?記錄?又或者是無意識地喃喃自語?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會像我一樣,十天半個月不更新朋友圈會怕別人認為過得不痛快。
我總要發一些東西或轉發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是積極生活著的……有時倒想關閉朋友圈或許會輕松些。
真正想想,自己認真讀書———是認真地念一段文字,不是愁眉苦對的公文,是放開心思的一段華美的靜謐的安寧的'文字。或許,人的成長階段都會去懷疑一切,懷疑文字背后的純粹,總想去考究文字后的丑,這樣,我們就能說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失敗與頹廢都是理所當然。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羞于表達自己,羞于表達自己的感情、意見、觀點……甚至,羞于在人前,念一段自己喜歡的文字,高聲地朗誦,屬于小學生時期的早讀堂,搖頭晃腦,津津有味。
看《朗讀者》,不僅僅是聽朗讀者的故事,不僅僅看優雅的主持人,不僅僅看名人,而是感受他們念那段文字時的動情。張梓琳念到“愿你有好運,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有許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正是因為她成為了母親,所以會抱以更真切的希望。
而柳傳志的“有理想而不理想化”,讓我不由得反省自己。
至于許淵沖老先生那“一樣的月光/一樣的隔山燈火”時的動情,我仿佛能從屏幕中感受到那纏綿了半個世紀的惆悵和相思。
看這個節目,會讓人有拿起一本書大聲誦讀的欲望。
我們,看過那么多的書,讀過那么多的文章,有哪一篇是你想要念給別人聽的?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200字】相關文章: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觀后感600字10-14
央視第五期朗讀者董卿觀后感07-09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后感07-14
2017年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800字07-28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四期觀后感700字05-22
朗讀者開場白第五期10-14
《朗讀者》第五期楊利偉觀后感08-26
中學生綜藝節目朗讀者觀后感09-29
2017央視朗讀者觀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