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
央視一檔最新的節目《朗讀者》引發網友好奇,據悉這檔由董卿擔任制片人的節目還沒有開播就已經人氣十足,網曝胡歌、姜文、徐靜蕾等大咖都會加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1】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
文學作品“最正確的打開方式”,莫過于朗讀。通過聲音——這種語言最原始的表現方式,聆聽字句背后作者的情感表達,這樣才最真切動人。在信息爆炸時代,巨量信息流沖擊下,人們變得無暇朗讀,“碎片化”、“讀圖”等信息獲取方式擠壓著朗讀的存在空間。以至于我們一度忘卻了最后一次朗讀文章是在何時。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今春電視節目“朗讀者”亮相銀屏,頗受關注。受邀嘉賓帶來自己的故事與選擇的文章,登臺動情朗讀,分享自己的獨特經歷,喚醒觀眾的朗讀記憶,同時又將觀眾帶入各自情感世界,與其同哭同笑。
熱度背后,不乏熱捧:觀眾們通過這檔節目找到久違的朗讀體驗,將其視作文化精品。但面對日益萎縮的朗讀生活和國人并不高漲的讀書熱情,一檔電視節目,能夠拯救我們日漸遠去的朗讀嗎?或者,這樣一次文化嘗試,又能帶來怎樣的思考呢?朗讀者在繼續,朗讀的故事也在繼續。
不能忽視的朗讀危機
只有瀕危物種,才會受到保護;只有將近滅絕的動物,才屢次在銀屏亮相。人們不會關注一只麻雀的生死,也不會顧及一只牛羊的情感,往往因為其數量龐大,而且尋?梢!袄首x者”出現,透露著一個事實——我們已經與朗讀漸行漸遠,一旦走出校園,可能終生也不會朗讀一篇文章。
2016年讀書日期間,2015年度國民閱讀調查的數據公布:當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54.76期(份)和4.91期(份),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與2014年相比,紙質圖書和電子書閱讀量略有上升,紙質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4月將發布2016年相關數據,預計數字不會有太大波動。在閱讀已經不甚興旺的時代,聲情并茂,生動悅耳的朗讀更彌足珍貴。
朗讀不會滅絕,只會與我們漸行漸遠,直至我們想不起來最后一次捧起書本,高聲朗讀的記憶。隨著這種文學審美方式的落寞,以朗誦為代表的嚴肅文學閱讀難免相應縮減,加重了讀者與嚴肅文學間無形的隔閡。面對現狀,以電視節目面貌出現的“朗讀者”能做些什么呢?
難以抹去的綜藝印記
濮存昕作為首位嘉賓來到“朗讀者”舞臺,他回憶起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他因跛腳被同學冠以“濮瘸子”的綽號,直到他遇到了一位醫生,幫他扔掉了拐杖,重拾信心。濮存昕說:“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濮存昕。”生命的奇妙之處在于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幸運的是相遇后發生的美好故事。因而他選擇朗讀老舍的《宗月大師》。在宗月大師幫助下,老舍開始上學讀書,改寫人生軌跡。作為表演大師,濮存昕的朗讀溫暖而平和,動情之處也不露聲色。
其后,柳傳志朗讀了《寫給兒子的信》,演員王千x選擇朗讀《老人與海》,紅絲帶校長郭小平、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等依次登場……特別是徐靜蕾在朗讀史鐵生作品《奶奶的星星》時,情深之處,淚流滿面,一度哽咽,很多觀眾為之動容。濮存昕式的溫暖平和愈加稀少,而徐靜蕾式的“淚流哽咽”的動情故事逐漸增多。
不能否認的是,“朗讀者”策劃團隊賦予其最初的屬性是“文化情感類節目”,這個基本定位決定其第一功用是情感溝通,而非單純地朗讀文學經典。其最直接的目的是給諸位“朗讀者”提供表達情感的舞臺,而非在舞臺上賞析文學作品。因而,濮存昕的朗讀,表達的是自己的感恩,徐靜蕾的朗讀完成自己的追思,與老舍、史鐵生并無關聯。因而,那些催人淚下的場景,泣不成聲的字句,究竟是真情流露,還是舞臺表演,就無足重要了。
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人們推崇這種完全沉浸式的閱讀,沒有過多情感附加其中,朗讀者享受純粹的讀書樂趣。朗讀帶來的第一感受應是快樂,而非眼淚。
朗讀動機與文化使命
“朗讀者”文化情感類節目的屬性判斷,決定了它不能承擔過多文化使命,至于“老舍”的“舍”字到底讀上聲還是去聲,《奶奶的星星》里是否能加入襯字,并不是一檔電視節目要解決的。與其寄希望于電視節目的文化意義,不如大膽肯定電視節目的文化視野,畢竟,承擔文化責任的,是臺下與電視機前每一位觀眾,書前每位讀者。幸運的是,“朗讀者”拋給我們這樣的問題:究竟我們為什么要朗讀?
不經意間,一些朗讀者們透露出最初的朗讀動機:王千x提起出演《鋼的琴》的故事,人活著是為了精神;紅絲帶學校的校長郭小平登臺,為33個艾滋患兒朗讀……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最為直白且切中要害,談到自己一直以來在翻譯上的堅持,他激動地說“這個樂趣是別人奪不走的”,所以他每天為了翻譯仍舊堅持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2007年曾被診斷為直腸癌,“被判”只有7年壽命。他笑呵呵地說:“人的壽命是可以掌握的,喜歡什么就做什么。”所以,他朗讀、翻譯、高齡帶病工作,并不為誰,只是喜歡這樣去做。純粹的朗讀,并不需要完整、復雜的動機與聲光電舞臺效果,也不需故事陪襯與情感烘托,樂趣是最佳的朗讀動機與需求。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惫糯膶W者為了提升自己的素養,而今日學者追求別人的評價。何兆武先生也有相似的一段話:“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沒有任何目的,讀書本身就是目的,過程本身就是最大價值,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睂⑷藶楦郊拥墓τ谩⒁饬x、情感摒除,剩余的成分是最純粹的朗讀。
2016年3月,“全民閱讀”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同年12月,《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發布,今后5年,全民閱讀將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全國范圍內長期深入推廣。閱讀的“復興”或能帶來朗讀熱度!袄首x者”或許不是最佳解決方式,但它卻不失為解決并改進的有益嘗試,不失為嚴肅閱讀與文學朗誦的一次復興契機。與守在電視前觀看別人朗讀相比,我們是否更該去高校走走,到中學轉轉,聽聽最稚嫩的聲音朗誦,是否該翻出一本壓在柜中的書籍,大聲朗讀出來呢?
【2】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
在最新一期《朗讀者》中,李亞鵬不僅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兒成長的故事,還朗誦了朱自清的《背影》,聽之讓人動容;而昔日“央視一姐”倪萍則講述了她多年為子求醫的心路歷程,并朗讀了自己寫的《姥姥語錄》,她飽含深情的聲音直抵人心!白屛覀円黄鹑ダ首x吧!”主持人董卿的這句話,把人們帶入一個久違的場景,也讓億萬觀眾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朗讀的“引力”。繼《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朗讀者》,該節目在央視一套黃金檔一經開播,迅速爆紅,受到觀眾熱情追捧,在新春伊始就讓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當下,文化生態越來越多樣化,觀眾不僅需要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正如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與董卿的訪談中講的一句話:“人生就是要創造美,享受美!毕嘈旁S老這句話,將成為更多人的共識。明晚,《朗讀者》第五期將在央視一套八點檔播出。
節目籌備一年多
《朗讀者》力求高而不冷
事實上,文化類節目并不是初次進入觀眾視野,從2013年至今,《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三個“大會類”節目的大受歡迎,為《朗讀者》的面世做了足夠鋪墊。
首當制片人就推出了一個爆款,在董卿看來,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大的時代背景在呼喚著更有文化品質的節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們這個節目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怎樣把文化類節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睋澞拷M介紹,每次的臺本都有將近100頁,都是董卿跟導演們凌晨4點左右收工,上午9點開始開工磨出來的。
不少人形容《朗讀者》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有些專家認為,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這也正是節目火爆的文化密碼。
形式上,《朗讀者》每期設置一個主題,首先會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后再朗讀一篇文字。這些文字是嘉賓一段人生經歷的投射,而不會顯得是兩張皮:故事是故事,朗讀是朗讀。兩者之間選擇一個很巧妙的切入點,這也是《朗讀者》的核心策劃所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點評:“《朗讀者》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眱热萆,朗讀者既有濮存昕、柳傳志這樣的名人,也有蔣勵、成都鮮花谷夫婦這樣的普通人,至于讀什么,策劃之一的劉震云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鳴。執行總導演夏歡歡回憶說:“我們確定要請成都鮮花谷的'夫婦,但讓他們讀什么呢?董卿聽了他們的故事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寫給妻子的《醒來覺得甚是愛你》!边@期節目播出后,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朗讀被網友譽為最美麗的“遇見”之一,網友評價:“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不懂什么朗讀技巧,但是他們那蘊含著感情的聲音卻不停地撞擊著我的心靈。”
真情實感引發共鳴
文化類節目成為風向標
熒屏上,《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異軍突起,激起了不少觀眾對詩詞、書信、朗讀等傳統文化方式的熱愛。這也呼應了董卿做《朗讀者》的初衷:“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類的一種共鳴,去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
《朗讀者》在帶領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藝術之美的同時,更滿足了不少觀眾的審美需求。當下,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時代主流,大眾迫切需要這方面的精神食糧。從朗讀的層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讀者都能展現出專業高水準,但真正打動人的,是朗讀者結合個人獨特經歷所傳達的真情實感,與觀眾產生了精神上的共鳴。濮存昕那句“記住幫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回應了人們內心對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長大》中,初為人母的張梓琳寄語孩子的“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所傳達的,則是人們內心對安靜平和的向往。“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
不過董卿也說,這一小高潮的到來,并不能樂觀地視為文化類節目就迎來了春天。業內專家也表示,相較于娛樂類節目,文化類節目確實有一定的準入門檻,需要更精心的設計,也需要觀眾多一些耐心,多一點思考。但這起碼是個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永遠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隨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這種精神文化需求還會有更強勁的表現。如果我們表現出高度的文化智慧,還會出現更多現象級文化類節目。
【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相關文章:
CCTV朗讀者第五期完整版觀后感03-28
CCTV朗讀者青春觀后感03-03
2017年CCTV朗讀者禮物觀后感03-27
CCTV朗讀者十二期青春觀后感03-03
CCTV朗讀者十二期觀后感青春03-03
CCTV朗讀者觀后感600字201703-27
CCTV朗讀者最后一期觀后感青春03-03
2017CCTV朗讀者十一期青春觀后感03-03
朗讀者王源完整版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