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預測試題及答案
預測試題一:
1、獨立性使得內部審計師能夠做出不偏不倚的判斷。實現獨立性的最好方式是通過:
A.個人的知識和技能。
B.組織的地位和客觀性。
C.組織內部的監督。
D.組織的知識和技能。
【正確答案】:B
2、以下哪一項是以減少或控制風險為目的的期貨交易活動
A.保險
B.套利
C.賣空
D.保理
【正確答案】:B
3、風險為基礎的審計工作的首要目標是評價:
A.控制措施的經濟性;
B.對控制措施的遵守情況;
C.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D.控制措施的效率。
【正確答案】:C
4、交流技能對內部審計師十分重要。根據《標準》的規定,內部審計師應當有效地將以下信息傳達給被審計單位,但不包括:
A.為某特定可審計實體設計的審計具體目標。
B.基于某可審計實體的初步調查之上的審計評價。
C.在選擇審計調查領域時使用的風險評估。
D.所作出的對某一特定可審計實體的建議。
【正確答案】:C
5、在對金庫管理的確認審計業務中,內部審計師應考慮如下因素,除了:
A.審計委員會要求確認金庫部門遵守了已作為財務管理手段的一項新政策。
B.金庫管理部門還沒有制定任何的風險管理政策。
C.由于某分部的近期銷售,金庫部門所管理的現金和有價證券已增加了350%
D.外部審計師指出在獲取賬戶函證方面存在一些困難。
【正確答案】:D
6、以下哪項關于風險評估過程的說法是正確的?
A.風險評估過程不應該包括道德氛圍,因為這種因素無法得到定量評估;
B.風險評估過程可能需要應用一個以上的風險因子才能保證風險評估的綜合性;
C.風險評估過程應該對所有風險因子一視同仁,以減少產生偏見的可能性;
D.風險評估過程應該至少每三年開展一次。
【正確答案】:B
7、一個新確定的內部審計活動正在實施一項初始風險評估。發現組織并沒有風險管理流程。按照IIA專業實務框架,下列哪種行為是恰當的反應?
A.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認識到建立一套風險管理政策是管理層的責任而不是內部審計活動的職責范圍。
B.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向法律顧問咨詢關于違反治理風險的監管規定。
C.內部審計活動應該向管理層提出諸如建立流程的管理建議。
D.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考慮因缺乏風險管理而導致的舞弊信號并列出管理層舞弊審計業務的日程表。
【正確答案】:C
8、在制定基于風險的有效計劃以確定審計重點時,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從何處著手?
A.確認公司業務所面臨的風險;
B.觀察并分析控制措施;
C.對已知風險進行優先排序;
D.審查公司目標。
【正確答案】:A
9、根據《專業實務框架》,針對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的外部質量評估應該涉及對《標準》、《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職業道德規范》以及以下哪項內容的遵守情況?
A.開展評價工作的人員的獨立性;
B.內部審計部門所用的工具和技術;
C.內部審計部門上一年開展的審計次數;
D.審計委員會與外部審計師之間的專業關系。
【正確答案】:B
10、制定危機管理計劃的第一步是?
A.制定應急計劃
B.開展風險分析
C.創建危機管理小組
D.練習對危機的反應
【正確答案】:B
預測試題二:
1、以下哪項程序能提供有關信用批準部門有效性的最佳證據?
A、實地觀察其業務處理程序
B、審查應收賬款壞帳趨勢
C、向信用部用經理詢問該部門的有效性
D、抽取客戶訂單樣本,檢查信用批準的證據。
答案:B
解題思路:A、不正確。實地觀察只能提供在觀察當時信用部門人員是否按程序工作的證據。然而,由于他們知道被觀察,因此,很可能按照要求而不是按平時的做法操作。
B、正確。設置信用批準部門的目的是為使壞帳損失最小化的同時接受能夠收回貨款的銷售業務。審查壞帳傾向可為壞帳損失的最小化提供一些參考。
C、不正確。信用經理的回答缺乏客觀性,因為他是當事人。
D、不正確。信用限額可能設置得過高、或未及時進行適當調整。批準的存在不能發現這些問題。
2、以下活動中由內部審計部門實施較為妥當的是:
A、設計控制制度
B、起草控制制度的程序
C、在執行之前審查控制制度
D、安裝控制系統
答案:C
解題思路:A、不正確。設計控制系統被認為會削弱審計的客觀性。
B、不正確。為控制系統起草程序被認為會削弱審計的獨立性。
C、正確。根據實務公告1130A1-1.4,即使是在執行之前檢查控制系統,也是一項適合由內部審計部門完成而不會削弱客觀性。
D、不正確。安裝控制系統被認為會削弱審計的獨立性。
3、以下關于防止舞弊的陳述正確的是:
I、防止舞弊最基本的方法是由最高管理階層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
II、內部審計師有責任通過審查和評價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來協助防止舞弊的發生。
III、內部審計師應當確認是否溝通渠道能為管理當局提供控制制度有效性和異常業務發生的充分可靠的信息。
A、只有I
B、只有I、II
C、只有II
D、I、II、III都對
答案:D
解題思路:I、正確。參見實務公告1210.A2-1.4
II、正確。參見實務公告1210.A2-1.5
III、正確。參見實務公告1210.A2-1.5
4、某報紙的頭版報道某國際性非盈利機構的總經理一直為私人目的而花費該機構的資金。基于正在對該機構進行審計,某內部審計師有足夠證據證明文章中的報道。該報社的一位記者想證實此事而采訪他。這位內部審計師最適當的反應是:
A、和盤托出,因為內部審計師講的是與總經理個人有關的事,與該機構無關。
B、將這一要求交由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處理。
C、提供有關資料但不標明出處,使文章不能明確指出信息的來源。
D、以調查不全面而推托。
答案:B
解題思路:A、不正確。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負有監督職能,是回答媒體詢問的適當機構。
B、正確。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負有監督職能,是回答媒體詢問的合適職能機構。此外,內部審計師協會《職業道德規范》規定如下保密原則:內部審計師尊重其收到信息的價值和所有權,除非是在合法或有職責的情況下,不經過適當授權不披露信息。
C、不正確。正確的反應應該來自該機構的監督職能部門。
D、不正確。即便調查尚未結束,內部審計師也應直接將該請求交由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處理。
5、以下哪些項目是內部審計師協會《職業道德規范》所允許的?
A、根據法庭傳喚,內部審計師出庭披露可能對本機構不利的機密的、與審計相關的信息。
B、內部審計師運用與審計相關的信息決定購買雇主公司發行的股票。
C、內部審計師接受某雇員的一份禮物,因為審計師在最近一份審計報告中稱贊過該雇員。
D、內部審計師未向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報告有關非法行為的重大發現,因為管理當局已經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
答案:A
解題思路:A、正確。內部審計師應對本機構忠誠,但不能成為任何非法活動的參與者。因而,內部審計師必須聽從法庭的要求。
B、不正確。行為規則3.2禁止內部審計師為個人獲利而利用審計信息。
C、不正確。行為規則2.2禁止內部審計師接受可能被認為妨礙其職業判斷的東西。
D、不正確。行為規則1.3禁止內部審計師故意參與任何非法或不正當活動。實務公告1210.A2-1.10規定,有關非法活動的重大發現應報告審計委員會。
6、根據專業實務框架,內部審計活動的獨立性通過以下哪項來獲得?
A、人員配備和監督
B、持續的專業發展和應有的職業審慎
C、人際關系和溝通
D、機構狀況和客觀性
答案:D
解題思路:A、不正確。人員配備和監督與內部審計活動的專業熟練性相關。
B、不正確。持續的職業發展和應有的職業審慎與內部審計師的專業熟練性相關。
C、不正確。人際關系和溝通與內部審計師的專業熟練性相關。
D、正確。根據實務公告1100-1.1,機構狀況和客觀性可使內部審計師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判斷意見,這對審計工作的恰當開展是必不可少的。
7、以下哪一項最有可能被認為是舞弊的征兆?
A、管理人員在不友好地被更換之后又復職
B、財務主管的頻繁更換
C、向新市場的迅速擴張
D、 政府對機構的納稅申報的審計
答案:B
解題思路:A、不正確。這并不罕見,而且這本身也不是舞弊可能存在的跡象。
B、正確。這被認為是預示著可能存在舞弊的“紅旗”標志。
C、不正確。這并不罕見,而且這本身也不是舞弊可能存在的跡象。
D、不正確。這并不罕見,而且這本身也不是舞弊可能存在的跡象。
8、假設舞弊者向內部審計師承認了其舞弊行為,那么內部審計師應該:
A、要求舞弊者在內部審計師制作的供認書上簽字并將其存入審計工作底稿,向高級管理當局詳細報告,請示下一步的行動。
B、不在工作底稿中進行記錄,因為它是主觀的、敏感的,而且可能會成為法律證據,但要向管理當局詳細報告,由他們請求法律顧問來對供認制作文件。
C、向管理當局口頭報告該供認,并建議他們將其報告給執法機關,因為涉嫌犯罪,但不必制成文件記錄。
D、告知舞弊者他們的權利,將他們的供認制成磁帶并向執法機關報告犯罪。
答案:A
解題思路:A、正確。當舞弊者承認舞弊后,根據《標準》有關規定,舞弊者應該在供認書上簽字,并將供認書存入審計工作底稿。內部審計師應該向高級管理者匯報,以決定下一步的審計活動。
B、不正確。見題解a。
C、不正確。見題解a。
D、不正確。“告知舞弊者他們的權利,將他們的供認制成磁帶并向執法機關報告犯罪。”不是內部審計師的職責。
9、下列可審計活動中,代表了合并后生產型公司的最大風險,因此最應該進行審計的是:
A、預付款資金的合并情況
B、采購職責的合并情況
C、法律職責的合并情況
D、市場職責的合并情況
答案:B
解題思路:A、不正確。見題解b。
B、正確。根據審計對象的特點(生產性),采購職責涉及的金額最大,可能性損失也最大,并且損失的概率也最高。因此最應進行審計。
C、不正確。見題解b。
D、不正確。見題解b。
10、作為招聘新雇員的程序之一,人事部門職員打電話向申請者的上一任雇主詢問其任職情況,并填寫工作申請表。確定該程序被一貫地執行的最有效果和效率的測試是從最近雇傭的員工中抽取樣本,并:
A、與每位申請者的上任雇主聯系,確認他們是否已經受到詢問。
B、證實人事部門職員已經填寫了每一張申請表。
C、與每位申請者的上任雇主聯系證明申請者以前的任職情況。
D、通過檢查人事部門職員打電話情況的電腦記錄來確定是否給每位申請者的上任雇主打過電話。
答案:D
解題思路:A、不正確。這一測試沒有效率,因為需要打很多電話;也沒有效果,因為它假設被訪問者知道并能記起先前誰打過電話。事實上重新打電話來證實該問題是不可能的。
B、不正確。這種測試沒有效果,因為可能有的人事部門職員不打電話就填寫申請表。
C、不正確。除非是申請者說謊,這可證明“以前任職情況”記錄的正確性,卻不能查出是否人事部門職員已經證實過。而且這種測試比檢查電話清單成本高。
D、正確。打電話情況的電腦記錄能夠證明人事部門已經證實新雇員任職情況。
【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預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試題及答案06-21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預測題及答案06-20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專業相關知識》精選試題及答案08-11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考試題及答案06-21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重點試題及答案08-12
2017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專業相關知識》模擬試題及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