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之企業戰略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在總結歷史經驗,調查現狀,預測未來的基礎上,為謀求生存和發展而作出的企業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之企業戰略,歡迎閱讀。
一、企業戰略的制定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本身的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隨之而來的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企業戰略的要求愈來愈高。
具體的制定:
典型考題:
【例1單選題】下列關于企業管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企業戰略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
B.企業戰略管理的最高任務是實現企業使命
C.企業戰略管理的客體是“做什么”和“如何做”
D.企業戰略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者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戰略管理的相關內容。企業戰略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實現特定階段的戰略目標。所以選項A說法錯誤。
【例2多選題】下列關于企業愿景、使命與戰略目標的表述正確的有( )
A.企業愿景包括核心信仰和未來前景兩部分
B.企業愿景只專屬于企業高層管理者
C.戰略目標一般可分為盈利、服務、員工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
D.企業愿景回答的是“我是誰”的問題,企業使命回答的是“企業的業務是什么”的問題
E.企業使命是要說明企業的根本性質與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宗旨、哲學、信念、原則
【答案】ACDE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愿景、使命與戰略目標的相關表述。企業愿景不只專屬于企業高層管理者,企內部每一位員工都應參與構思制定愿景。
二、企業戰略實施的模式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本身的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隨之而來的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企業戰略的要求愈來愈高。
具體實施的模式:
【例1單選題】企業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深入宣傳發動、使所有人員都參與并且支持企業的目標和戰略,這是( )戰略實施模式。
A.指揮型
B.變革型
C.合作型
D.文化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戰略的實施模式。文化型模式是把合作型的參與成分擴大到企業的較低層次,力圖使整個企業人員都支持企業的目標和戰略。
【例2單選題】在企業戰略實施的模式中,( )模式的特點是企業高層領導考慮的是如何制定一個最佳戰略。
A.增長型
B.指揮型
C.文化型
D.變革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戰略的實施模式。指揮型模式的特點是企業高層領導考慮的是如何制定一個最佳戰略。
三、企業戰略控制的原則和流程
戰略控制,是指企業戰略管理者及參與戰略的實施者根據戰略目標和行動方案,對戰略的實施狀況進行全面的評審,及時發現偏差并糾正偏差的活動。
1.戰略控制的原則
1.1確保目標原則:達成企業目標。
1.2適度控制原則:嚴格但不乏彈性。
1.3適時控制原則:選擇適當時機。
1.4適應性原則:適應不同情況。
2戰略控制流程
戰略控制的目標就是使企業戰略的實際實施效果盡量符合戰略的預期目標。戰略控制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掌握),即制定績效標準、衡量實際績效、審查結果以及采取糾偏措施。是一個不斷地肯定與否定的循環過程。
2.1制定績效標準:控制標準或測評標準是在戰略計劃指導下建立的。
2.2衡量實際績效:將企業的實際績效與控制標準進行比較。
2.3審查結果:找出實際活動成效與評價標準的差距及其產生的原因。
2.4采取糾偏措施:采取糾偏措施最終是控制過程的重點。
【單選題】戰略實施流程的第一步驟為( )。
A.戰略方案的分解與實施
B.戰略變化分析
C.組織結構調整
D.戰略實施的考核與獎勵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戰略的實施。包括三個步驟:戰略變化分析、戰略方案分解與實施、戰略實施的考核和激勵。
四、戰略控制的方法
1杜邦分析法:(該財務控制系統特別適用于產品多樣化的大型企業)
杜邦分析法中的幾種主要的財務指標關系為:
1.1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總權益
1.2公式1分子分母同時乘以總資產得到: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總權益)×(總資產/總資產)
=(凈收益/總資產)×(總資產/總權益)=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1.3公式2分子分母同時乘以銷售收入得到: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總權益)=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1÷(1-資產負債率)]
2平衡記分卡
平衡記分卡的設計包括四個方面: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經營流程、學習與成長。
3利潤計劃輪盤
由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學教授羅伯特·西蒙斯(RobertSimons)1998年在《利潤計劃要訣》一文中提出的一種基于企業戰略的業績評價模式。
利潤計劃輪盤由利潤輪盤、現金輪盤和凈資產收益率輪盤三部分組成。
3.1第一層次是利潤輪盤。利潤計劃概括了某個未來的會計期間內預期的收入流入和費用流出,利潤輪盤是利潤計劃輪盤的基礎。
3.2第二層次是現金輪盤。在利潤計劃被認可之前,管理者必須預測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支持營運,如果不能滿足這些約束條件,則必須重新調整利潤計劃。
3.3第三層次是凈資產收益率輪盤。如果凈資產收益率預測值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預期要求,管理者就要重新考慮利潤計劃,增加利潤或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例1單選題】企業通常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控制方法進行戰略控制。運用杜邦分析法旨在進行( )。
A.質量控制
B.進度控制
C.財務控制
D.工藝控制
【答案】C
【解析】運用杜邦分析法,企業通過設立產品事業部,并設立投資中心,就可以對企業的戰略實施狀況進行財務控制。
【例2多選題】平衡計分卡將組織的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平衡計分卡的設計包括( )。
A.財務層面
B.顧客層面
C.生產層面
D.內部經營流程層面
E.學習與成長層面
【答案】ABDE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演變歷程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間經歷了繁榮、衰落和重振的階段;逐漸成為企業管理學中的重要名詞和重要的研究方向。20世紀初,企業管理的重點是偏差控制與復雜管理,管理的形式是預算控制;50年代,管理的重點是預測與復雜性管理,管理的形式是長期計劃;在60年代,管理的重點是戰略推進與能力變革,管理的形式是戰略計劃;70年代中期起,管理的重點轉向戰略的突變與適時反應,管理的形式也轉向了戰略管理。
西方學者對于戰略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代表作是美國彼得.F.德魯克的《管理實踐》。該書在戰術性決策和戰略性決策之間作了區分,書中將戰略性的決策定義為“為企業目標及其實現方法所進行的所有的決策”。
60年代,由于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比較簡單,競爭不激烈,經濟處于自然增長階段,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集中在提高生產效率,不重視企業發展的戰略性問題。但一些管理學專家已經開始了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認為戰略、環境、組織之間必須相互適應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即研究戰略與環境的關系。將戰略內容區分為制定與實施兩大部分,并提出SWOT分析法,認為戰略應自上而下由高層領導構思設計推行。即研究戰略的設計制定過程。把戰略區分為公司級戰略和經營級戰略&即研究戰略的實施過程。
70年代,企業經營環境劇烈動蕩&對企業的長期目標的管理成為重點,因此形成了戰略管理的熱潮。此時的著作所關注的主要問題是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與80年代的著作相比,它們更多地假設企業處在競爭性的環境中,并以此為基礎來考慮企業戰略。但70年代的戰略熱中,企業尚未準確領會戰略的深刻內涵,片面地注重財務方面的戰略改進,而不是從環境與企業的相互作用中去發掘新的戰略機會。由于缺少遠見卓識的氣魄和運籌全局的能力,一些企業錯失了許多有利的商業機遇。這個時代的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視野更加開闊,方法更加多樣,致力于企業戰略管理研究的學者與日俱增這個時,企業不僅僅重視計劃制定!而且注重計劃制定#實施和控制整個過程的管理。
進入80年代,美國管理界掀起了“管理軟化”的熱潮,企業紛紛重視起企業文化,管理作風等軟性因素的作用,而把戰略、制度、組織等硬性因素的重要性拋在一邊。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管理理論異常活躍,涌現了“經驗學派”、“社會學派”、“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等諸多學派,這一時期戰略管理研究者在行業競爭狀況和企業競爭分析方面獲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并對公司戰略的執行問題有新的看法。
進入90年代,隨著企業的規模日益壯大,管理層次來越多,管理幅度越來越大,使大企業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問題變得非常重要。企業能否靈活有效地綜合利用內部資源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該時期的主要著作涵蓋了對靈活性、全球聯盟與全球網絡、技術#技能和學習的研究。耐爾森與溫特的《經濟變革的進化理論》和派爾與賽伯的《第二次工業劃分》最先提出了這些觀點。該時期企業戰略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應變以及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制定和實施企業經營戰略,從而使企業在險惡的環境中不迷失方向并健康發展。特別是在出現戰略脫節的情況下,戰略思維和戰略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企業戰略管理理論新趨勢
隨著市場環境變化節奏的日益加快,市場競爭得不斷加劇,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時已經不能只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把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來思考和做決策,企業也不能僅僅只最求適應環境,更要創造環境,抓住未來。戰略管理理論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這些最新發展的戰略理論包括邊緣競爭戰略理論、和諧戰略管理理論、戰略生態理論、柔性戰略理論等。
1、邊緣競爭戰略理論
布朗(ShonaL.Brown)與艾森哈特(KathleenM.Eisenhardt)于xxxx年合作出版了《邊緣競爭》一書,提出邊緣競爭戰略的理論觀點。該理論的前提條件是:企業所處的環境是高速變化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組織變化的能力是公司績效的關鍵因素。這時企業受到的戰略挑戰是:對變革做出必要的反應;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可能地預測變革,并在合適的時機促進和領導變革。邊緣競爭方法將綜合戰略方法的兩個方面的內容,并不斷地尋找新的戰略目標以及實現戰略目標的方法。要使得這種戰略充分顯示出業績的關鍵動力就是應變能力。衡量成功的標志是生存的能力和應變能力,而最終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改造企業的能力。該戰略的核心在于利用變革的動態本質構建一系列的競爭優勢,力圖捕捉無序平衡的邊緣狀態,使得企業在無序和有序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狀態。
2、和諧戰略管理理論
和諧管理理論緊密依賴于環境,圍繞和諧主題解決上述戰略難題,其中主要是指特定時間里,環境與戰略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妨礙企業目標實現的問題。和諧機制由“和則”及“諧則”共同構成!昂蛣t”用來應對人的永恒不確定性,“諧則”的著眼點在于確定性中的效率問題。當環境趨于穩定時,即不確定性較低時,“和則”的作用相對減弱,在戰略形成與實施中,主要依靠“諧則”的力量發揮作用。當環境趨于復雜多變時,又無法在事前預設、預測出所有的因素,則需要通過“和則”的作用來消減不確定性。雖然不確定性不可能完全消減,但可以通過及時的調整體適應不確定性。因此,通過“和則”與“諧則”的交互作用進行協調,以及時應變,從而使不確定性相對降低。和諧戰略是傳統戰略的揚棄,保證了戰略的相對穩定性。
3、戰略生態理論
戰略問題的生態實質及特性從生態學的角度看,企業競爭環境也是一種生態系統,它具有一般自然生態系統基本的特征,即企業與戰略競爭環境的相互作用。企業生活在這個戰略生態系統中,就像生物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企業與生物都有生命周期,企業就是一個生命體,企業生命周期的長短依賴于其自身對戰略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協同進化能力。只有當企業通過自身變異或進化能適應戰略生態環境的進化規律時,企業才能生存。因此,可以說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過程就是企業與戰略生態環境協同進化過程,即企業的使命就是謀求與戰略生態的和諧共生關系。通過全面考察戰略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戰略生態環境、自組織機制、核心競爭力及其擴張性、生態系統的競爭與合作、生態系統的評價與診斷等方面,為企業提供適應新現實環境的新的戰略邏輯和戰略視角。生態學為企業戰略理論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更為開闊的視野。戰略生態研究有助于企業經營管理者擺脫戰略“近視”,以生態思維指導企業的戰略競爭行為,使企業從有限的焦點到廣闊的視野,促進企業與戰略生態系統之間生態共同體的構建與協同進化,對發展企業戰略管理與競爭手段具有重要價值。
4、柔性戰略理論
任何環境的變化都對參與競爭的企業提供著機會和威脅,而且往往這些變化更多地來自競爭企業自身。如何研究環境變化的混沌性和不可預見性,事物發展的非線性,研究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資源來主動利用變化,甚至制造變化來控制未來,增強戰略的“預見力”和應變能力,從而建立競爭優勢是新一代戰略研究的問題。汪應洛等根據競爭環境的變化在國內最早對柔性戰略的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他們針對國內外研究者對戰略柔性的提法只是更多考慮適應性的特點,強調不僅要適應環境變化,而且要主動利用變化和制造變化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他們提出所謂柔性戰略,是指企業為更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在動態的環境下,主動適應變化,利用變化和制造變化以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而制定的一組可選擇的行動規則及相應方案,并從競爭的要素角度提出柔性戰略包括資源柔性、能力柔性、組織柔性、生產柔性和文化柔性。在此基礎上,演繹出動態能力的形成機理與企業柔性戰略的框架結構,歸納出基于動態能力觀的企業柔性戰略模型,并進一步討論了動態能力與柔性戰略相互作用的過程。
【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之企業戰略】相關文章:
中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資源》高頻考點:雇主組織的作用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