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拉好小提琴的技巧分享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小提琴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拉小提琴需要用正確的發音方法,使琴弦得以充分自然地震動,好聽的聲音應該是圓潤悅耳、實而不僵、弱而不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拉好小提琴的技巧分享,歡迎閱讀與收藏。
拉好小提琴的技巧
拉小提琴需要用正確的發音方法,使琴弦得以充分自然地震動,好聽的聲音應該是圓潤悅耳、實而不僵、弱而不虛。從小提琴的發音原理來說,弓毛上布滿了一個個小鉤子,運弓時這些鉤子在不斷地勾動琴弦使其震動,用力壓弦運弓阻礙了琴弦的震動就會發出噪音,過于松懈就會使這些小鉤子勾不住弦,聲音發虛,要使鉤子恰當地勾動琴弦,放松是關鍵。放松拉琴先要從正確握弓做起。握弓的關鍵是拇指,錯誤的方法往往是拇指捏住弓桿,小指也用力頂住弓桿,造成整個手僵硬。
我教琴時讓學生用拇指尖的內側托住弓桿,用中指第一關節包住弓桿,先就用這兩個手指握弓,在中弓位置運弓,找到拇指放松的感覺后再相繼放上食指和無名指,使握弓得以穩定,最后把小指尖虛放在弓桿的內側,運弓時要保持這種放松的感覺。如果不用力壓弦運弓,哪怕學生上第一節課也不會發出刺耳的噪音。學會放松拉琴是小提琴愛好者的幸運,但需要長期訓練才會掌握。小提琴的基本姿勢和動作要正確規范,但不同的人拉琴放松的方法不盡相同,要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學琴初期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弓拉直和音量平均就行了,不要過分強調怎么用力。此外,好聽的聲音還需要左手正確的按弦和揉弦等方法配合。
小提琴是歌唱性的樂器,要在內心把一首曲子的感情唱出來才會拉出感情,在此我重點講一下小提琴的呼吸。唱歌在該換氣時不呼吸就會沒有感情,而不該換氣時呼吸又會讓人感覺上氣不接下氣。拉琴和唱歌一樣,要分析樂句,每一句結束需要自然地呼吸,但拉琴的呼吸和唱歌不完全相同。唱歌呼吸時音是斷掉的,而小提琴的呼吸是把聲音弱下去,再緩緩地進入下一句。
業余拉琴者把弓放在琴弦上,發出的第一個音往往都是噪音。我讓學生這樣訓練第一個音的發音,在弓根處先提住弓,拉動時再輕輕地放到琴弦上緩緩進入,拉到弓尖處時像飛機起飛離開跑道一樣使弓緩緩地離開琴弦,然后迅速回到弓根重新開始,反復幾次下弓練習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從弓尖開始訓練上弓。連續運弓時的呼吸就用這種第一個音發音的方法,該呼吸時弓就像飛機要起飛一樣,但在飛機剛要離開地面時又緩緩地著陸了。學會呼吸就把拉琴的感情掌握了一大半。此外,拉琴和書法類似,根據不同的風格,落筆收筆輕重不同,但拉琴的輕起輕收是基礎,要在此基礎上再加以發展。
小提琴技巧提升的方法
一、干枯練習法
這是在對某一首樂曲做過了多次通盤練習、運用過足夠的感情、對音樂處理的布局安排也反復考慮定奪,一切對自己來說有一種飽和感,可能再繼續通盤練,再投入感情的練則會失去新鮮感的一種調整性練習。
在做干枯練習法的時候,不要投入感情,而要純理性地、有分析地、解剖式地、更深入地、要求更高地一段段進行藝術加工。
二、各個擊破蠶食練習法
把要解剖的問題羅列出來,這些問題可能是比較難背的一段樂譜可能是幾句難拉準的雙音,可能是一些別別扭扭的組合,可能是一種弓法技巧。最有效而不煩心的練習方法是利用零碎時間分次練這些項目,可以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地試練,找到感覺,加強適應能力。有時一些所謂的難點,不一定真有多難,只是自己不習慣,只要在心理消除緊張,多接觸幾次,自會生效。雖然做這些練習不一定每次都能很快見效,但可以肯定的是:每練一次印象加深一次,感覺上適應力增強一次,當這些難點都被“啃過”之后,再通練樂曲時銜接前后一起練就容易多了,如掃路,先搬走幾塊石頭,扔掉幾個瓶子,然后再掃地就順當多了。
三、交替練習法
為了合理使用大腦,減輕疲勞感,可以分類交替練,音樂部分與技術部分交替練,在重點解決左手的問題后轉移到右手的練習,已熟悉的與生疏的輪流練,看譜背譜交替練。
總之,交替的目的是為了轉換大腦的興奮點,做到有勞有逸地安排不同的使用部位。
四、加強運動量練習法
把所要演奏的樂曲連續通練幾遍后間或出現的問題在一塊結束后稍作加工練習,然后緊接著再來一遍。在力度上、表情上、速度上也可有意加大、夸張、加快。這種練習是一種超負荷鍛煉和強迫發揮能力的方法。
五、分類練習法
將形式不同但本質上類同的項目放在一起練。例如,可將揉弦、顫音、收支變化組合練習、雙音練習等等放在一個時間里練,通過這樣集中的練習之后,可以讓手從各方面充分得到鍛煉,借助于這些項目互相的促進作用,加強它們的能力。而練習右手時可將跳弓、擊弓、頓弓、拋弓、連頓弓等放在一塊時間里練,其功效也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會整體得到加強。
六、輕松練習法
演奏小提琴的“演奏”一詞(play),在英語里是玩的意思,字面上直譯過來可叫“玩小提琴”。
從這個意義上看,拉小提琴不應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聽一些演奏家拉琴是那么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像在“玩”(如克萊斯勒·海菲茲等等),這種易如反掌的感覺不僅僅體現在技術的操作上,還體現在音樂表現的即興性。體現在音樂處理的不刻意的舒緩力度上,聲音是那樣的富有個性與魅力!我們這些小提琴學習者是否也應該在踏實、艱苦、枯燥的練習戰役中找一找輕松感覺呢?是不是也應該試一試有朝一日“金蟬脫殼”、“苦盡甘來”那般把演奏小提琴練得得心應手呢?千萬不能忘記我們練習小提琴的目的是什么?絕不是做永無止境的研練,永遠出不了師!我曾經聽到一位觀眾評價一位演奏者:“聽他演奏很勞累,因為看他很勞累,我們的心也變得勞累了……”我們的練習必須要分為兩步走:一是腳踏實地地仔細練。二是放開腳步瀟灑溜。絕不能永遠像裹足女人,如履薄冰,再做“瀟灑溜”時,也許有些細節顧不過來,不管它,慢慢改進。
七、慢練
慢練是必要的練琴方法之一它可以將模糊整理得清晰,可以加深每一句的印象,可以仔細檢查練出良好的音準,可以平靜心態等。
但是我不贊成太多的慢練,不贊成過于強調慢練,過多的慢練會形成一種不良習慣——那就是拖拖拉拉地不起來。還有就是對自己的演奏吹毛求疵,似乎臉不洗得干干凈凈就不能見人,而學練小提琴的過程也就是臉不洗干凈也要出去見人。因為對小提琴的掌握是從一個由粗到精的過程,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八、變節奏練
這是一種經常運用的練習法。
由于各個收支的能力不一樣(有的平日用得多能力就強,有的用得少,能力就弱,比如小指),為了使各指具有同等的靈敏度,這就要經過訓練。在訓練時不僅要發展指力,還要注意各指離弦的高度也要相近。手指有長短,若呈自然狀態,他們離弦的高度是不一樣的,這樣落弦的速度也許不齊,這就要注意手型的問題。雖然不可能做到讓各指整齊劃一地守候在弦附近,可是應當大致保持這種狀態。加強了手指靈活程度還不夠,還要能適應各種變化運用,單是按常規程度練是不能奏效的,要通過變節奏來促進。在做手指力量和靈敏度的練習時,一定要一鼓作氣練到很累才休息,活動量一定要到位,不然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九、無琴練習法
如不方便在琴上練習時,可以做一些徒手練習或心練。徒手練習的方法很多,活動手指、手指在桌面上敲敲打打等等。要掌握一種技藝,應在某個時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然就很難獲得真知,很難獲得“特異功能”。關于心練,就是思索、背譜、默臉、設想……?梢栽谙胂笾羞M行聯系,仿佛琴就在手中,自己看另一個“影像”中的“我”在奏一首樂曲,一邊“看”,一邊進行審查,思索一下什么是熟練得不夠的,什么是沒解決的問題,對某一樂句如何處理為最佳?總體布局應該怎么樣?對照他人的演奏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這種默想的練習很多人都沒耐心做,大多數人是琴拿在手上才開始想練琴的事,這是不夠的,這樣造成的時間利用率不高是可惜的。雖然各個能力不同,但是在心目中要懂得怎樣地演奏是理想境界,不要害怕被人被為“好高騖遠”,只有眼高手低,手才知道要往上抓,才能力爭前進。“眼高手低”原是形容一個人的不切實際,但是在這里,我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和運用它。有時我們因感冒生病或肢體受傷不能練琴,但是對于一個有心的學習者,如果有一點執著追求的精神,他們是不會讓這些時間心安理得地浪費掉的。
小提琴的入門教學
一、生理與心理的分析
就生理方面來說,兒童處于發育的階段,骨骼尚未發育成熟,可塑性強,因此,手指的彈性和靈活性較易于訓練;而成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都發育得較為成熟,因此身體各個器官的靈活性與柔韌性較差,所以,通常成人學習小提琴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姿勢僵硬,容易造成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將很難進行。 就心理方面來說,兒童的理解、認知等能力都處于發展的狀態,許多知識還未觸及,尚需積累。注意力較容易分散,持續時間不長,情緒波動大,較難反復練習同一簡單枯燥的動作,但在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有較好的優勢;而成年人在心理水平方面處于成熟狀態,理解力、邏輯能力等方面較強,并且自控能力好,可以自覺地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 因此,從上述生理與心理的差異不難看出,雖然同樣是入門的教學,針對成人與兒童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持弓教學法
關于持弓,筆者總結出了一套較為有效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一方法在成人和兒童身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方法共分為五步,過程如下:
1、將右手手掌朝上,五個手指自然伸張;
2、弓毛朝上,弓尖在左,弓尾在右,將馬尾庫和弓桿交界處的凹處(觸桿點)放置于中指的第二關節;
3、小指頂住弓尾;四、拇指彎曲,將指肚偏右處斜頂觸桿點;五、食指、中指、無名指朝左彎曲,順貼弓桿,中指和無名指需斜放于馬尾庫,最后將琴弓翻轉,手掌朝下,握弓姿勢完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拇指不能呈彎曲放松狀態,甚至造成拇指關節塌陷,當然,過分彎曲也是不可取的,同樣也是緊張所造成的問題。之所以會造成緊張,是由于初學者不熟悉這一動作。任何知識在熟練掌握之前都需要有磨合的過程,“萬事開頭難”說的也是這一道理,因此,教師必須客觀認識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鼓勵,萬不能急于求成,缺乏耐心。針對拇指不能放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將拇指放于馬尾庫處適應一段時間,使拇指得到放松,學生熟悉這一動作后,再將拇指放回原處。 小指塌陷僵硬也是初學者的常見問題之一,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采取輔助的練習方法,筆者將這一方法稱之為“翻轉”練習。所謂的“翻轉”練習既可握弓完成,也可采用鉛筆等其他工具。這一練習的目的是訓練食指和小指的獨立性和力量。初學者正是由于食指和小指的獨立性和力量不夠才造成僵硬緊張的問題。具體方法如下:手掌朝下的握弓姿勢完成后,拇指與中指、無名指相對的力量形成重心,食指與小指放松,小指彎曲頂住弓桿,通過杠桿原理對弓桿施加壓力將琴弓翻轉180°,形成弓毛朝上的姿勢;接著放松小指,通過食指發力,將琴弓翻轉至開始狀態。經過反復的訓練,小指與食指的獨立性及力量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另外,趙薇老師推薦的“猴子爬桿”游戲,也是訓練右手手指靈活性和協調性的一種好方法。
三、運弓教學法
小提琴演奏是通過弓毛與琴弦產生摩擦使琴弦和共鳴箱發生振動而發音的,因此,掌握正確的運弓方法是形成良好音色的前提條件。要使小提琴形成良好的共鳴與干凈的音色,在運弓過程中琴弓與琴弦應該始終形成90°角,即琴弓垂直于琴弦運行。同時,運弓時手臂和弓桿應再同一平面上進行,而不能出現上下搖擺的動作。 由于成人與兒童的生理與心理都存在著差異,因此,針對成人較強的理解力及理性思維能力,運弓的教學可以進行分步講解:
運弓大致可以分為三段:下半弓、中弓和上半弓,不同弓段由不同的肢體參與。 上半弓下弓的運行,大臂基本不動,應該以小臂和手腕的動作為主。下弓時上臂稍往前伸,但是手臂不能完全呈直線,仍需保留一定的弧度。手腕隨著下弓略下凹。上弓時小臂做向上推的動作,手腕由下凹的姿勢逐漸放平,大臂仍保持不動。 在演奏中弓時,上臂不動,小臂和、手腕及手指參與其動作,由小臂發力,手腕和手指被動地配合做同一平面的運弓動作。 在下半弓的運弓動作中,整個手臂都要參與到其中。上弓時由大臂主動上推,手腕放松,隨著同一平面的運弓方向略微上拱,手指彎曲做出“抓”的動作;下弓時上臂稍向后退,手腕由上拱的姿勢逐漸放平,手指呈“放”的感覺。 上述運弓動作的分析對兒童來說較難理解、接受,因此,對兒童主要采取接觸、模仿、鼓勵、重復、增加、改進和完善的步驟,通過肢體觸摸,反復引導兒童從肢體上感受正確的運弓動作。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采用直弓器等輔助工具來固定出正確的姿勢。
四、左手手指的技能練習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論是對成人還是兒童來說,基本功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左手的靈活性和獨立性是良好技能的基礎,因此針對左手的入門練習,筆者總結了出以下訓練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左手的手指操訓練。左手輕握拳,拇指在外,從食指開始,每個手指彎曲獨立做抬指的動作。應注意的是: 無名指的訓練必須帶上小指,即與小指同時進行。這一練習的目的是鍛煉指根發力及每個手指的獨立性。
2、琴身上的抬指練習。夾琴動作準備好,左手手臂往右,即往“里”翻轉,左手虎口包住右邊琴身,其余四指彎曲在琴身上“站”好,每個手指單獨做抬指的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用指肚敲擊琴面,每個手指如同一把小錘子,可發出清脆的敲擊聲。
3、指板上的抬指練習。做好持琴動作后,與第二步驟的方法一樣,在指板上進行抬指的練習,這一步驟需要保留指。同時,跟著節拍器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速度從慢到快,一拍一下或者兩下,再逐漸增加至四下。
對注意力較難集中的兒童來說,以上方法在時間安排上盡量用較短的時間,貴在堅持,可將這些練習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例如可利用看電視的時間進行手指操的訓練。或讓家長也參與到其中來,讓孩子產生競爭意識,從而使兒童在游戲中完成較為枯燥的機能訓練。而成人則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在進入更為復雜的學習之前,通過這些簡單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使手指的機能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萬事開頭難”,不少人在學習小提琴的入門階段因為各種因素養成許多不良習慣。要想在日后的學習中改正“壞毛病”,將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有些教師認為,業余的小提琴學習只要讓學生學會拉一些曲子,保持興趣就好,于是忽略的入門的各項基本功訓練。而在筆者看來,保持興趣固然重要,但是正確的持琴、持弓、運弓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試想,一個連站姿都不正確的學生能演奏出多好的音樂?因此,每個優秀的教師都應重視小提琴入門階段的教學,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掃清不必要的障礙。
小提琴教學法
身體姿勢
姿勢的真實含義,是變化著的動作。姿勢產生于動作:由于要演奏便必須動作,由動作的需要而產生姿勢;姿勢又為動作服務;好的姿勢使動作方便,演奏有效。正確姿勢是保證學生的演奏水平高度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
學習演奏小提琴,在初學階段,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如果演奏姿勢不正確,會直接影響到運弓發音、音色以及演奏技巧的正常發揮。小提琴可以采用坐和站兩種演奏姿勢。
坐姿是重奏、合奏時采用的姿勢。要求要坐端正,腰挺直,身體不能靠在椅背上來(最好坐在椅子靠前部分)。要選擇高一點的椅子,使右膝部分稍能伸展,這樣,在演奏E弦上半弓時不致碰到右大腿。(年齡較小的學生,為了減少身體疲勞,每次練琴也可用小部分時間坐著練習)。
站姿是獨奏和練習時采用的姿勢。要求身體自然直立、放松,雙腳左右分開(與肩寬一致)
成八字形,全身的重心平放在兩腳上。在演奏時,可隨著樂曲的思想感情和由此而引起的內心激動而適當地自然擺動身體。但要避免演奏時過份的身體動作,因為過份的動作不僅看上去不舒服,而且還要不斷地調整弓與琴的關系,這會給演奏中帶來很多的不利因素。
夾琴
、儆沂帜闷鹎(大拇指在琴的面板上,其他四個手指在琴的背面)。
、谀闷饋矸旁谧蠹缟(手仍拿住琴,頭在自然的位置,用琴的腮墊和左腮挨近)。
、塾孟骂和左肩夾住琴(琴身與人的肩膀構成45度角,琴面稍向右傾斜,琴的方向稍偏左)。夾琴的角度(稍向左或右移動),取決于左右手臂的長短,一般以弓尖部分在琴弦上的位置與琴馬平行,與琴弦成十字為佳。
④左手單獨的做成持琴的彎曲(這時琴可以放在一旁)。
、葑笫质持傅闹父颓兕i接觸,大拇指和琴頸接觸(做這一動作可以先用右手拿住琴,然后再放在肩上)。
⑥左手手掌向內彎曲呈半園型。(使手指前后排列和指板方向一致,腕部和小臂基本保持平直)。
⑦左手四個手指擺好四度的位置。
持弓和運弓
首先,拿的不是弓,而是一枝鉛筆。
1. 右手手心朝上自然的平放在桌子上。
2. 把一枝鉛筆放在手上,一端放在小指的頂端,一端放在食指的第二關處。
3. 大拇指微的彎曲著用指尖(稍偏右那部分)放在中指和鉛筆接觸的位置上面。
4. 四個手指彎攏起來輕輕的抱住鉛筆,同時大拇指也隨著拱起一些來。
5. 手如上面已做好的樣子,然后翻轉過來手心朝下,手指關節上、下活動自如。
6. 小指不能僵直,而應松弛,自然彎曲地立在弓桿上,以抵消支點另一端弓的重量。
如果每一個動作都做得很準確的話,當翻轉過來我們便發現已經成了一個很美好的握弓姿勢(當然手里拿的還是一枝鉛筆)。接下來可以用同樣的步驟在提琴弓上操練,為了減少學生心理上的緊張和小指的驟然負擔過重,可以先在弓的其他部位開始做(例如在弓的中間)。
手部正確的持弓有很大的意義,弓法的正確與否和持弓的方法關系很大,好的持弓在外形上看來沒任何一個關節是突出的、生硬的,而是柔軟的、舒坦的,如果發現那一個指節是繃緊或是手指僵硬的,這便會很大的影響發音的自如和弓技弓法方面技術的發展。
如何開始運弓
握好弓后即可學習運弓。先從中弓開始,理由是,小臂的動作比起大臂來要容易一些,中弓是小臂的動作,手腕的配合動作容易作而且會比較正常的發展不會造成任何造作的現象,從中弓開始再逐漸的向兩端伸展會使學生拉奏出寬闊的音,這三個優點都是以上、下半弓或全弓開始練習難于具備的。用全弓開始是手腕大臂小臂全面配合很復雜的動作,這對剛開始學琴的學生是困難的;從上半弓開始看來容易,但是由于拉上半弓弓尖時手腕很突出的下塌陷,會在開始時造成不自然;拉下半弓主要動作在大臂,這當然是很吃力的,同時小指在握弓時也很吃力。所以從中弓部分開始運弓是理想的。
運弓的七個平面
小提琴有四根弦,運弓時,它的接觸面有四個單音和三個雙音共七個平面;學習小提琴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首先應掌握好這七個平面的拉奏。在拉奏單音時,不能碰鄰近的弦或有其它任何雜音;在拉奏雙音時,弓毛同時摩擦在一個雙音的平面上,使兩根弦同時發音,不能一會單音一會雙音。在練習過程中,要非常仔細、認真,調整右臂在每個平面位置上的高度,這樣才會發出平穩、均勻、流暢而又干凈悅耳的聲音。
運弓右手各部位動作配合
1. 大臂由肩關節起的水平動作。(這種運弓動作,是用在下三分一弓奏出;如果用弓根快速演奏分弓時,才用腕部動作代替大臂的水平動作。)
2. 小臂由肘關節起的水平動作。(這種運弓動作,常用以上半弓拉的分弓弓法演奏;如果快速演奏分弓時,只需部分或全部用腕部動作代替小臂的水平動作。)
3. 大臂由肩關節起向上抬起的動作。(這種運弓動作,主要用在上半弓換弦;如果需在弓尖快速換弦,才能用腕部的動作代替肩關節的動作。)
4. 小臂由肘關節起的轉動動作。(這種運弓動作,主要用在弓根換弦;特指在弓根急速換弦時,這微小的轉動動作能起到非常好的音樂效果。)
5. 手指運弓動作。(這種運弓動作,主要由手指動作和腕部垂直動作聯合運用,將獲得不間斷、連貫和極圓滑的換弓效果。)
6. 腕部運弓動作。(這種運弓動作只有以下情況才運用:a. 當用以代替大臂垂直動作,在弓根用快速拉奏分弓時。b. 當用以代替小臂水平動作,在上半弓拉奏快速分弓、碎弓或跳弓時。c. 當用以代替大臂轉動動作,在上半弓快速換弦時。d. 在弓根迅速換弦時。)
由此可見運弓的基本原理就是右手臂手和手指采用的自然動作,使得整個右手臂的技巧建立在一個 “ 彈簧系統 ” 上。若自然彈簧工作得不順(指拇指、手指、手、手臂的關節),又無彈性;使用彈性非常好的弓子,發出的聲音會硬、難聽、笨拙并失去控制,所以,整個右手臂從肩到手指尖,都應具備象 “ 機械彈簧 ” 那種超彈力性能和極高的敏捷度,把它運用到各種運弓當中,使所有的彈簧系統都能互相影響、互相配合地自由工作,這樣定能獲得飽滿圓潤和美妙的聲音。
弓位的分配
一般把弓分成五個部位:上半弓、下半弓、弓尖、弓中、弓根,但實際上通用的有八個部位,即上述五個部位外再加弓尖1/3、弓中1/3、弓根1/3。
上半弓:從弓中到弓尖這一段,練習時要打開右肘關節,隨后肘稍向前送出;啟動小臂帶動大臂運弓至弓尖,腕部開始下垂,手臂伸直,右拇指斜指向下方,小指稍彎曲自然展開,下弓這一動作結束時,上行運弓開始前,應馬上預感上弓這一動作,肩部和肩胛骨隨著向后下沉,后背放松,手腕略微抬起,由小臂帶動大臂推弓。
下半弓:從弓根到弓中這一段。練習時從弓根收攏的姿勢開始,打開右肩關節,靠大臂和肩胛骨向后下沉帶動被動的小臂運弓到弓中部位,此時手背、手腕和小臂幾乎在一條線上。由弓中往弓根上行運弓之前,馬上預感上弓這一動作,是靠大臂提供推力;到弓根時,右拇指斜指向上方,小指自然彎曲,并能輕松自如活動和頂住弓桿,以平衡另一端弓的重量,使弓與弦在運行中走直線。
弓根:當弓子在弓根部位時,樂器和手臂形成一個 “ 三角形 ” 形狀,手腕形成稍彎曲的一個支點。
弓中:當弓子放在弓中部位時,手臂從肩部自然下垂,手背、手腕和小臂向乎在一條直線上,弓子中部與樂器、身體的位置成 “ 方形 ” 形狀
弓尖:當弓在弓尖的部位時,整個右手臂幾乎伸直,肘部稍微向內翻,肘部所形成的角度幾乎是個 “ 平角 ” 。這一運弓動作是用小臂伸直帶動大臂推弓來做的。
小提琴的知識
小提琴的基本構造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小提琴的音質基本上取決于它的木質和相應的結構,取決于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優質琴能把發出的每個聲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樣靈敏地傳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為羊腸制的裸弦,約從18世紀起,低音G弦常包以銀絲,使其反應靈敏,F代則將G、D、A3根弦用纏金屬絲的羊腸弦或鋼絲纏弦,晚近也用尼龍弦。E弦改用鋼絲弦,使其在高音區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現代這種樣式,并非完全從形態美觀出發,而是有其音響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鳴良好,發音洪亮;琴的腰身狹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條,除防止木板開裂外,對琴的音質也起一定作用。面板與背板中間有音柱支撐,其位置變化對小提琴音色影響明顯。面板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響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軟,或漆得不勻,都會有損于音質。當琴弓與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動時,通過琴馬引起面板振動,又通過音柱使背板振動,E弦振動較少,而G弦振動較大,從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動,并造成共鳴箱振動。能否使琴聲得以充分發揮,取決于琴弦及其張力、琴馬質量、運弓的壓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種音質都表達出來,還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彈弦等演奏技巧。
琴弓作為樂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現在拜占庭帝國時代,但其價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與彈撥方法所產生的聲音相比,運弓生成的音質實在是太弱。到11世紀伊斯蘭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時,把琴弓帶到了歐洲,不到100年的時間即為西歐社會所熟悉,并被廣泛使用。
小提琴的器樂分類
小提琴分電子小提琴和木琴兩種,兩者發聲原理迥乎不同。
電子小提琴與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區別是電子小提琴不用共鳴箱,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樣通過音柱帶動共鳴箱內的空氣振動發聲,所以弦的震動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幾個磁拾音器(就像電吉他的一樣)拾取,然后通過音響放大。也可以使用耳機,在練習時可以不影響他人。所以電子小提琴的共鳴箱只是個擺設。電小提琴不插電也能拉響,但那個聲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聲音極小,就像蚊子叫。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賣電子小提琴,一種是有自己的共鳴體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過多了一個拾音器,類似于吉他家族中的箱琴;還有一種是電子調音共鳴的,沒有共鳴體,看上去是“樓空”的那種,通過電子電路對微弱的振動進行拾取放大及調音。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小提琴屬于歌唱性的旋律樂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發出歌唱般的豐滿、動聽的聲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來說,有以下各種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須緊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執住弓桿,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軟的彎曲。弓桿位于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末節中(即指端),拇指恰與中指相對,小指的指尖,輕松的放在弓桿上,使易于適應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動(上弓時向前移動,下弓時向后移動)。四指之間,略須靠攏,不可單獨分開,否則顯得笨拙而不雅觀。
運弓
優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發出千變萬化的聲音,就運弓而言,取決于運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壓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觸點這3種因素的不同結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俜止阂还葑嘁粋音,音要拉的干凈,清楚;
、谶B弓:一弓演奏許多音,在很多樂曲中都會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
、垲D弓:音與音之間斷開;
、芴汗x開琴弦。
這4類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紀中期,連頓弓,即在一弓中連續快速演奏許多音與音之間是斷開的音,被人視為絕技,隨后又出現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聽起來或看起來像跳弓一樣。所以人們把小提琴演奏藝術稱之為“運弓的藝術”。
音準
歌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稱為音準。有些樂器在制造或調音時就有音準要求。歌唱和樂器演奏過程中,隨時都要通過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來解決音準。音準的取得,有賴于敏銳的聽覺、優良的樂器、精湛的技巧與適宜的演出環境。樂器的形體結構、音孔位置、張力變化以及空氣濕度,包括琴的各個部件的配合.都與音準有關。就弦樂器講,長時間演奏及氣溫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樂器音準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矯正偏低。就管樂器講,雖然氣溫上升使管體略微伸長,但同時氣壓降低,聲速提高,頻率也隨之增高(據實測,氣溫每升10℃可使管樂器發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樂器音準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矯正偏高。歌唱及弦樂器、管樂器的音準,當有鋼琴伴奏時,都以平均律為準則;但由于平均律的許多音程聽起來并不嚴格協和,所以在獨唱、獨奏、重唱、重奏時,常常需要偏離平均律而趨近純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達到音準要求。
音級
具有七個唱名(do、re、mi、fa、sol、la、si)或音名(C、D、E、F、G、A、B)中任何一個名稱的音,每一音級有數種不同的 音高,用變化音記號區別,各音級之間的相互關系為音樂中一切音高關系的基礎。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樂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現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樂句適當的地方加上適當的揉弦,會比沒有揉弦的樂句在聲音上要生動的多。
揉弦是一個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現力的技巧,用它可以來表現不同風格和特征的每一個音或每一個樂段。揉弦的要點是怎樣找到手的最佳動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寬窄來演奏出每一個樂段獨特的風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兩者都要練習。以能夠表現出最好的音樂特征,來選擇揉弦的速度和寬窄。
在手腕前后揉動時,帶動手指的關節,手指的觸弦點不能隨著手腕的揉動而移位。在練習手腕揉弦時,可先從三指開始。因為用三指揉動可以使動作更為寬松,然后再練習二指和一指。而練習四指時,還可將三指緊靠四指幫助揉動。這樣的練習會使顫動的效果更為自如。在手腕揉弦練習的基礎上也可逐漸學習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豐富演奏上的表現力,適應于各種力度和情緒變化的需要。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稱之為把位?拷兕^的把位為低把,靠近琴馬的為高把。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把位,稱為換把。換把位的方法有多種,例如空弦換把,同指換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換把等。換把時產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訓練不足的標志。部分情況下,滑音可以使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富于變化,增加一個優美的過度。特別是結合換把使用滑音,是一種富于表現力的演奏手段。
雙手技巧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階、雙音、換把、揉弦、泛音、左手撥弦。
右手技巧有:連弓、分弓、頓弓、連頓弓、跳弓、波弓、擊弓、碎弓、右手撥弦。
注:在不拉小提琴的時候,一定要把琴弓松開。長期緊繃會縮短使用壽命。
【拉好小提琴的技巧分享】相關文章:
小提琴演奏怎樣拉好泛音05-24
拉小提琴的技巧06-11
小提琴演奏技巧01-15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08-10
小提琴拉弓技巧09-18
小提琴訓練技巧10-10
淺談小提琴演奏技巧10-16
小提琴考級攻略技巧05-18
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09-11
少兒學小提琴的技巧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