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架子鼓的初級知識
架子鼓 : 又稱“爵士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無音高打擊樂器 ,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一個軍鼓、二個以上嗵嗵鼓 、一個或兩個吊镲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組成。鼓手用鼓錘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錘有兩種,一種是木制的鼓棒 ,另外一種是由鋼絲制成的鋼絲刷。下面是架子鼓的初級知識,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組成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 小軍鼓 、桶子鼓( 3-7 個)、吊镲( 2-4 面)所組成。
低音大鼓: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松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的過高,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镲:用左腳,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腳掌下腳跟上,腳跟腳掌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可抬的過高或動作緩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
手镲:用右手,在踩镲上采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镲:用右手,是代替手镲演奏各種節奏,采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镲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镲的邊沿處。大鼓 (BD) 小鼓 (SD) 低嗵鼓 (FT) 耳鼓 (TT) 踩釵 (HH) 大中立釵 (CC) 。
二、演奏基本方法
( 1 )小鼓擊奏法:
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松。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于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并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在鼓面后,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于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 ,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厘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后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 2 )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松,槌頭擊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后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 3 )踩釵踏奏法:
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 4 )嗵鼓擊奏法:
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
三、 架子鼓 - 樂器地位
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狀態,比如 " 切奏 " 時鼓手的干凈利落就在其中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另外在爵士樂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體現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架子鼓的出現,讓音樂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一個好的鼓段編配,能夠讓音樂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滿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獨奏的形式表現音樂,所以就音樂而言,架子鼓是一種越來越不可忽略的器樂之一。
【架子鼓的初級知識】相關文章:
架子鼓的基本知識:鼓槌09-22
初級英語單詞知識03-29
器樂知識之西洋樂器架子鼓介紹11-18
鋼管舞初級動作技巧知識03-25
初級太極拳基本知識11-19
架子鼓如何調音10-15
架子鼓的握棒手法07-29
初級護師考試《基礎知識》參考答案02-26
初級經濟師考試基礎知識考點:領導職能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