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學小提琴的問題與解答
小提琴是所有樂器之中技巧性最高的。雖然它的聲音非常優美,但沒有十年以上的功夫,絕少人能達到這種境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自學小提琴的問題與解答,一起來看一下吧。
第一,關于自學小提琴問題。
很多成年朋友都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小提琴可不可以自學?我在網上看到過幾位自稱完全自學小提琴并取得很好成效的朋友,但我不了解實際情況,不敢輕易評價。從我自己學琴的經歷來說,我一開始就沒想過完全自學,因而就在藝校拜了一位60多歲的老師。我只是隨隨便便地以提問題的方式上了4堂課,總共時間加一起不到一個小時。當我感到我已知道按著五線譜怎樣拉琴,只是缺乏練習時,我才走上自學的路子。后來我和這位老師成了朋友,偶爾打電話請教一兩個問題,也請他吃過幾次飯,在席間他與我交流式地教過我一些東西。
我一點也不后悔一開始拜了一位老師,而且也感到從這位老師那里學到了小提琴很多的東西,甚至是全部基本知識。如果沒有這位老師,全靠我自學,不知會怎樣,但肯定會在黑暗里摸索很長時間而且也不一定能像現在這樣很自信走下去。
我沒學過教育學,但我偏激地認為,學習小提琴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客體是小提琴,老師和書本只是手段,目的是獲取小提琴知識和技巧。因而學習的本質是自學,而不是被教育。自學這個本質還表現在這種知識和技能歸根結底來源于你自己拉琴的實踐和獨自捉摸。任何人不能替代你。自學肯定是要看書(包括音像資料)的,這一點毫無疑問。有疑問的是要不要有個老師指點。我還是提倡一開始要有個老師,有個老師會學得更正確,更快捷,更廣泛。
關鍵在于怎樣向老師學習。我認為主要在于樹立自己這個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學為主,先看教材,然后對不懂得和把握不準的地方向老師提問,毫不臉紅地在老師面前拉琴,讓老師指正。也就是我以前提到過的,讓老師圍著自己轉,而不是跟在老師的屁股后面爬。這是成年人學琴的特點和優勢,必須把握這一點,才能在老師那里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成年人有和老師溝通的能力,因而要爭取和他們作平等的朋友。我和你老師差的只是我不會拉小提琴,而我懂的東西,你也未必內行。另外學小提琴再難,也不會比研究量子力學難。小提琴不過是和唱歌、跳舞、打球、游泳一樣的游戲,我們成年人會玩兒就行了,根本就不想成為專家,也不認為會拉琴的人有什么了不得,除非他是林耀基或呂思清。
第二,關于進度問題。
我們一起練琴的約定和《三年練琴規劃》,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也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指點。在一些論壇上,大家的評論也多種多樣。對于那些不理解、冷嘲熱諷的,我的態度是"不爭論,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昨天一位網友在論壇上委婉地提出質疑,我一反長時間的沉默就回敬了幾句。我想我說的話并不只是對他而言。
他說"暈~我拉了10多年,還沒碰帕格尼尼呢"。我回貼說:我也有點暈,拉了10年琴,像帕格尼尼隨想曲13、20這樣的曲子也不敢碰,可能嗎?也許小提琴的教學有獨特的規律,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成人愛好者。但我想假如一個大學英文系的學生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學指定的教材和參考書,連莎士比亞全集的原版都不讓看,自己連翻翻都不敢,這合適嗎?請各位好心的朋友看清楚,我說的是"比較完整拿下中外最著名的這兩首樂曲。能拉就贏了,不期求你拉好。"注意"比較完整"、"能拉就贏"、"不期求拉好"這幾個詞。我知道要真正能拉這些曲子,沒有個8、9年功夫是達不到的;要拉好,可能大多數人(包括專業的學生)一輩子也不行。那么有人可能會說,笨笨磕磕地拉下來,又有什么用?我想成年人學琴肯定有時間、精力和身心方面的局限性,但成年人在三年時間內不會像孩子一樣滿足于可以拉出幾個好聽的曲子,我們還要知道這個領域里到底還有些什么東西,我們不期望去完全掌握,但我們想知道。因而選擇去拉這兩首曲子的目的就是"打破小提琴的神秘感,同時不失敬畏心"。
在此,想進一步說明,三年后我們到底能把原版的《梁!、《流浪者》拉到什么水平。我想舉個例子,在約定和大家一起練琴的朋友中,有位叫clarezoe的,是位大三的學生,它的博客是《與您相約》。一個月前她對小提琴根本不懂,然而她經受了繁忙的考試壓力,超進度提前把《大海啊,故鄉》這個曲子拉了下來。她的博客上有錄音。雖然拉得還不熟練,但已經基本像個樣子了,反正比我剛開始學的時候拉得好。我也非常欣賞她的做法,錄下來大大方方地給大家聽,給自己聽。這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敢于面對自己和大家,才能有自己的實際進步。這也是一種非?少F的人生態度。我相信,如果她能堅持,那么三年后她肯定能把原版的《梁!、《流浪者》也拉到這個程度,并且能對自己將來的拉琴有個很好的方向和定位。那時候她再拉那些有一定難度的樂曲將會是游刃有余,而這第一個錄音,將成為她一生中永遠美好的回憶。
舉clarezoe這個例子,還有個目的就是想說,我們的進度整體上已經是屬于速成的了。如果在各階段自己再加快進度,那可能就有些欲速則不達了。我觀察clarezoe的速度就有些快了,她實際練琴時間加一起根本就不到一個月。另外,在練琴中還有這樣的客觀現象,那就是如果我們連續3天沒練琴,往往需要重頭再來。沒有必要趕規劃中的時間進度,那只是個參考。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扎扎實實地把訓練內容練好。大家也許看到了,今年上半年把換把練完,整個下半年全是復習。因為我認為上半年的內容完成,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已經屬于會拉琴的了,而且程度也不低。很多人可能走到這里也就滿足了,因而為了鞏固這個程度的技能,我設計增加半年時間復習。攢足了勁,再往前走。
第三,關于傾聽問題。
音樂是用來聽的,提高音樂修養就一個字"聽",然而好多朋友更愿意去研究。比如在聽一首樂曲前,先找到相關資料看看人家對樂曲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帶著別人的耳朵去聽,最后自己得出個結論是,"好像真是人家說的那么回事!"我不反對在聽音樂的同時看些相關介紹,但我想還是自己先去聽,聽過之后再看別人怎么說,不能剝奪自己對音樂的新鮮獨特的感受。你在吃一個蘋果時,會讓別人先咬一口,給你介紹一下營養和口味再吃嗎?
音樂給人的主要是一種感受,而不是說教。大凡有說教意味的作品,藝術性可能就差一些?赡芤徊孔髌穼Υ蠖嗳四墚a生共識,但每個人因自身的遺產基因和后天經歷的不同,對一部作品的感受也會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人,你有著你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受。套句老話說,有一百個聽眾,就有一百首《流浪者之歌》。
關于音樂的雅俗之分,我實在不愿意多想。因為我聽不出古典音樂有多雅,流行音樂有多俗。我聽了很多古典音樂,但我感到自己還是聽流行音樂最多。關于流行音樂,我和網友星聲說過這樣一段話:"《詩經》其實就是當時孔子編的各地流行歌曲集,可惜我們只能看到歌詞,不知怎么唱的了,F在只有個當代人演繹的《在水一方》還是不錯的。《詩經》的語言是何等地影響了古漢語的發展,然而今天我們不也是聽到少男少女們在用流行歌詞談情說愛嗎?古典音樂又何曾不是《詩經》呢?因而,還真不能小看了流行歌曲,也許今天的流行歌曲,就是明天的《詩經》呢!"
不過以巴赫為代表的古典音樂還是應得到我們的足夠重視。古典音樂其實在當時更多的是音樂的創新,它一點也不保守,相反流行音樂卻在總體上墨守陳規的多。關鍵是古典音樂給人一種簡潔干凈的感受,能讓我們返樸歸真,崇尚生活的簡單,使我們作人更真實。當然在所謂的流行音樂里也不乏這樣的作品。
第四,關于偶像問題。
初學小提琴的成年人心目中要不要有個偶像?我想從激勵自己進步的實用角度講,有個偶像是不錯的,雖然在人生觀念上偶像是應該被摧毀的。那么選擇誰作為我們的偶像?我看一般來說還是別選帕格尼尼、海菲絲那樣的大人物,因為對于剛剛涉足小提琴領域的人來說,他們太偉大了,偉大到使你對小提琴望而卻步。
歌德在談到莎士比亞對他的影響時說過大致這樣的話:幸虧自己不是出生在英國,否則一定會被莎士比亞壓得喘不過氣來,而自己也不會再去考慮寫作。因而我想如果一定要有個偶像的話,莫不如找個名不見經傳的、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作榜樣,這個人也可能是自己身邊一個普通的會拉小提琴人。我們有時聽網上學琴的朋友拉琴錄音,可能比聽大師完美的錄音還激動。我想只有能激動你的人,才是你最好的榜樣,因為它能調動你練琴的內驅力,使你有一個很現實的超越的方向。
【自學小提琴的問題與解答】相關文章:
2016自學考試常見問題解答02-23
2016年廣東自學考試常見問題解答02-25
2024年山東省自學考試相關問題解答06-26
美國CPA的相關問題及其解答03-28
造價管理預算問題知識解答01-21
陰瑜伽問題解答03-26
IBM認證問題解答03-22
常見的cad問題解答03-30
司法考試相關問題與解答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