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修練太極拳八大特點
太極拳不僅在外形上是獨特的,而且在內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練太極拳時,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極拳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則是神氣鼓蕩運動,也就是說既要練意,又要練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修練太極拳八大特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第一特點 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
拳譜規定:
1)“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2)“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3)“心為令,氣為旗”,“氣以直養而無害”;
4)“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從上列四項規定可以看出,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也是行氣練氣的拳。但練拳時,要“以心行氣”:心為發令者,氣為奉令而行的“傳旗”;一舉一動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動而后形動,這樣才能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動作才能沉著,久練之后才能收斂入骨,達到“行氣”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說太極拳是一種意氣運動!耙孕男袣狻、“以氣運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極拳的第一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練拳時,意識要貫注在動作上,以意行氣,不可只顧默想內氣如何運行。
(2)練拳時動作要順遂、沉著,勁運到終點時要表現出勁別來,這是使意氣得到鼓蕩的三個措施。
(3)緊緊掌握外顯的神氣鼓蕩,以便做到不癡不呆,并反過來促進內在的意氣運動。
(4)善于運用其它七個特點,以便配合著來提高意氣運動。
第二特點 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
拳譜規定:
(1)“需領頂勁,氣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3)“松腰圓鐺,開胯屈膝”;
(4)“神聚氣斂,身手放長”。
從上列四項規定可以看出,需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是身軀放長,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長;沉肩墜肘是手臂放長;松腰圓鐺和開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圓活旋轉,是腿部在這種特定的姿勢下放長的結果。所以太極拳的步法必須在圓鐺松腰和開胯屈膝的姿勢下用旋踝轉腿來倒換虛實。外表看,是腿的纏絲勁的表現,其實內部促進了腿的放長。這一系列的放長,又促進了全身的放長;使身肢不特產生了彈性,形成棚勁,而且因全身放長,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因此,只要具備了放長的姿勢,就不容易發生努責鼓勁(拙力)的毛病,為自然的松開和身手放長提供了條件。所以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就成了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太極拳主要是練習棚勁, 棚勁生于彈性,彈性則生于身肢的放長,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長。
(2)身軀及上部的放長,必須是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3)手足的放長,必須是沉肩墜肘、松腰圓襠和開胯屈膝的旋轉。
(4)練習棚勁時,先求綿軟以去掉舊力(拙力),同時放長以生長彈性的新勁。
(5)只有神聚氣斂地練拳,才是加強繃勁的內在因素。
第三特點 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拳譜規定:
(1)“運勁如抽絲”;
(2)“運勁如纏絲”;
(3)“任君開展與收斂,千萬不可離太極”;
(4)“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
從上列四項規定中可以看出,太極拳運動必須如抽絲的形狀。抽絲是旋轉著抽出來的,因為直抽于旋轉之中,自然就形成一種螺旋的形狀,這是曲直對立面的統一。至于纏絲勁或抽絲勁都是指這個意思。因為在纏的過程中伸縮其四肢同樣會產生一種螺旋的形象,所以拳論說,不論開展的大動作或緊湊的小動作,千萬不可離開這種對立統一的太極勁。練純熟之后,這種纏絲圈就越練越小,達到有圈不見圈的境界,到那時就純以意知了,所以順逆纏絲對立統一的螺旋運動就成為太極拳的第三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纏絲勁為太極拳命名的由來,沒有纏絲勁就不能使勁環繞著身肢節節上升,達到完整一氣。
(2)須知“貫串”的要求,不僅是運動須通過關節部分,而且還須使它通過整個關節上下的肌肉部分,這是螺旋纏絲的作用。
(3)太極拳有一對基本纏絲和五對方位纏絲是教和學太極拳的最好的工具。
(4)運勁如纏絲,只有在輕靈貫串條件下才能實現;同時,神氣方面必須鼓蕩和內斂。
(5)纏絲勁的運用不可產生缺陷、凹凸和斷續等三個缺點。
第四特點 立身中正、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
拳譜規定:
(1)“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2)“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一實”。
(3)“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上下相隨人難侵”。
(4)“尾閭正中神貫頂”,“上下一條線”。
上列四項規定可以說明,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動作能分清虛實地轉換,就可耐久不疲,這是最經濟的一種動力活動。因此,練太極拳時雙手要有虛實,雙足也要有虛實,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隨地分清虛實,也就是說,左手實則左足應虛,右手虛則右足應實。這是調節內勁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環節。此外,形成落點的虛中有實,實中要有虛,從而處處總有此一虛一實,使內勁處處達到中正不偏。初學時,動作可以大實大虛,以后逐步練成小虛小實,最后達到內有虛實而外面不見有虛實的境界,這是調整虛實的最深功夫。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分清主要的三個虛實,即腳的虛實、手的虛實和一手一腳的虛實。
(2)注意調整左手左足和右手右足——手與腳的虛實,這是“上下相隨人難侵”的主要關鍵。
(3)要根據輕重浮沉的原則,經常檢查自己劃分虛實中的缺點。
(4)要做到雙輕、雙沉和半輕半重這三個無病的虛實,這要刻刻留心,久久鍛煉才能養成。
(5)推手時不要忘卻“隅手對待隅手”的原則。四正手與四隅手要相互轉換,兩者具練。
第五特點 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串運動
拳譜規定:
(1)“腰脊為第一主宰,一動無有不動”;
(2)“周身節節貫串,毋使絲毫間斷”;
(3)“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
(4)“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從以上四項規定可以看出,為了達到一動全動,必須以腰脊為中心,因為腰是左右平行轉動的中軸,脊是上下彎曲的根基。太極拳動作既要一動全動,那么在運動線路上就不能單純地左右平旋,也不能專在上下、前后做彎曲動作,而必須將腰脊聯合起來,使運動的路線形成一條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間曲線,以建立一動全動的基礎。這就是說,只有通過腰脊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九個主要的運動關節(頸、脊、腰、胯、膝、踝、肩、肘和腕)依次貫串起來。此外,還要做到周身無缺陷,貫串如九曲圓珠,這樣功夫才可以進展到周身一家的地步。所以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串運動,就成了太極拳的第五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腰脊聯合作中軸,手臂動作要有傾斜度(45度左右);
(2)由中軸而產生的“動分”和“靜合”,是運用離心力達到貫串的中心關鍵;
(3)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是節節貫串和旋轉自如的具體表現;
(4)發勁的節節貫串是加強運勁貫串的手段;
(5)減小腕關節的動度,為提高身法作用的必要手段。
第六特點 相連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
拳譜規定:
(1)“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
(2)“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3)“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
(4)“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一氣呵成”。
從上列四項規定可以看出,太極拳不以一動全動為滿足,還要求在練全趟架子時能夠進一步做到一氣呵成,內勁不斷。這是加大運動量的又一方法。其具體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復時,要嵌進折迭;在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嵌以轉換;在開合、收放時,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當然,這個特點同特點五一樣,是在螺旋式纏絲運動的輔助下來實現的。如果在發勁之后出現了斷勁現象,就要將這種發勁的余意接續下去。萬一意也斷了,就要運用意、勁的余神接續下去。為了做到這點,勁要有折迭轉換,動作要用意不用力,借使收放統一的身法如同長江水滔滔不絕,中間無卸勁的余地,亦無意馳的時候,這樣就自然可以達到一氣呵成的要求。因此,相連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就可作為太極拳的第六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遇到動作有往復時,必須嵌有折迭--這是在手法上做到相連不斷的必要措施。
(2)遇到身體有進退時,必須嵌有轉換--這是在步法上做到相連不斷的必要措施。
(3)勁斷了,要有意在,意不到時,要有神在,這是補救斷勁的方法。
(4)能神氣鼓蕩地走架子,就可證明已將意貫注于動作中了。意在,為內勁不斷的標志。
(5)太極勁的方圓相生,是從“呼為開展、為方”和“吸為緊湊、為圓”中產生出來的。
第七特點 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
拳譜規定:
(1)“運勁如百練鋼,何堅不摧”,“極柔軟,然后極堅剛”。
(2)“外操柔軟,內含堅剛,常求柔軟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內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
(3)“太極拳決不可失之綿軟。周身往復,以精神意氣為本,用久自然貫通焉”。
(4)“運勁之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后練柔成剛。極其至也,亦柔亦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從上列四項規定可以看出,太極拳的學習,首先要摧毀人們動作中原有的堅硬勁,使它化為柔軟,這是化柔的時期,這個時期愈長,則愈可把僵硬摧毀得徹底。此時的要點是仍須不失綿軟,在柔軟之下,向著更有彈性的堅剛上邁進。這個剛,不是從努責和鼓勁而產生的“生鐵”的剛,而是由松開和放長而產生的彈性的剛。因為身肢放長,并不斷螺旋式地絞來絞去,就可產生這種彈性。因此,又可名為“棚勁剛”。只有這種具有彈性的剛,才能達到“外操柔軟,內含堅剛”的要求。這種剛柔的變換是由精神意氣的隱顯來掌握的。所謂“隱則柔”、“顯則剛”,就是這個道理。功夫精進后,勁可內隱得極深,使外形顯得極柔,使人感到好象又回復到柔上去了,其實內在的質量卻更加剛了。因此,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就成為太極拳的第七個特點。
練拳要領概括如下:
(1)初期要化去原有的僵硬勁,越柔軟越好;這段時間也是愈長愈好,一般要一、二年的時間。
(2)全身練到綿軟后,即可進而具體地練習全身的放長,以練習剛勁。
(3)行氣用柔,落點用剛,是太極拳劃分剛柔的界限。
(4)心意結合神氣的忽隱忽顯和呼吸,是太極拳對于剛柔變換的法則。
(5)剛柔同樣達到高級水平,是太極拳妙手稱號的標準。
陳鑫《總論發明》說:“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惟有五陰并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边@是陳式對于太極拳剛柔度的標準。
第八特點 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
拳譜規定:
(1)“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2)“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3)“初學宜慢,慢不可癡呆;習而后快,快不可錯亂”;
(4)“形抗五岳,勢壓三峰,由徐入疾,由淺入深”。
練好太極拳須掌握三大技術要領
一、太極拳必須掌握的使用法
太極拳使用法,就是太極拳每一個招式的攻防技擊的含義。太極拳使用法是太極拳的核心內容。
學習太極拳使用法,首先要系統掌握太極拳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ㄒ唬╆P于掤勁。掤為八法之首。
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以下簡稱《體用全書》)中是這樣論述的,“掤法向外,架御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掤字,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掤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
1、掤的基本方法。一手橫架于自己的胸前,約尺左右,另一手附于前手的小臂下,以助掤勢。掤手勁點在小臂近腕處。掤手不可距胸太近,“近了叫貼墻,造成勢被挨打”。遇到按勁就走了。掤手也不可太遠,遠了叫太過,很容易被敵捋采而受制。
2、掤勁含有問勁。意思是說以掤勁來問勁。雙人搭手為掤,雙手臂接觸點以沾粘勁而非頂抗和丟。為了試探對方勁力的大小、方向及勁路,或者引出對方勁力,往往我加大掤勁,以沾粘點聽出對方反應,如對方硬撐對抗,可變捋采;如對方變捋采,可打擠。這就是掤勁含有問勁。“搭手遇掤問剛柔”。意思是說,當接住勁后,要能聽出對方沉浮、剛柔、滯活及內勁大小等,這就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從而制定攻防的戰略。
3、掤勁不丟。練拳時要做到掤勁不丟,中正圓滿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要領。只有中正圓滿,才可能掤勁不丟。如攬雀尾的捋勢。如向自己身上捋回而沒有掤勁,那么敵就順勢擠靠,如做到掤勁不丟,向我一側捋回,敵就無招可使了。“練拳要練掤架”,是很重要的。
4、掤變捋。在雙人推手時,破掤必須用捋。其實,這也是掤的功用的含義!暗没瘎湃囖D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就是掤不可板滯和遲重。否則成了頂抗之勁,違背太極拳的原理。對方掤,變捋,一轉腰,螺旋化解;對方抽身時,跟隨而粘逼。這樣久久練習掤勁。就可生出自身的彈簧力,掤手可成功了。
(二)“捋者,連著彼之肘與腕。
“捋者,連著彼之肘與腕,不抗不丟。因彼伸臂襲,順其勢而取之,是收回之意,謂之捋”。
1、首先,我們要掌握捋的方法。對方向我擊來,順式粘彼腕與肘部,借力捋回。捋回時要轉腰坐胯,重心后移偏向側后方引化,敵勁落空。要注意的是,不要捋向自己的身體,否則敵進入中門;同時,也不可直撥,直撥為頂。兩力夾角在90-135度為頂。頂為病手,“兩力相頂,放人不遠”。拳譜曰“捋在掌中”是指勁點,“捋要輕”是講捋的手法,重了敵就發覺了。
2、捋破掤。雙人搭手為掤。當對方掤勁好,無法進招時,轉而用捋。按上述捋的方法,這就叫作捋破掤。“搭手捋開撐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是說在捋時,后手要撐掤住對方肘部。敵“上步防采捋”的擠靠之勁就很難奏效。
3、欲后先前,借力發力。雙方對持時,要先給對方一個力以引發對方反彈之力,再施以捋勁。這叫欲捋先掤,以造勢順,發人遠旦省力!稗奂词菕,掤即是捋,掤捋不離,發人省力”。《太極拳論》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在實際演練中有上捋、下捋、采捋、捋擠等混合勁,都要施之于欲后先前之理,發出之勁方為太極勁。
4、捋生擠。捋生擠是說欲擠先捋,捋敵是虛招,當敵被捋抽身時。速發擠勁,是實招。48式、42式太極拳的捋擠式即為捋為虛,擠為實。
做到以上三點,懂得了太極拳使用法,并堅持長期練習。就可以把身法方面勁力的要求調整到最佳太極拳狀態,就可以懂得和做到“無人若有人”和“用意不用力”的技術要點。
太極拳使用法要有老師指點講解,學習書籍以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為主。學習以后還要細心領悟,才會有收獲。
二、太極拳須掌握三大技術要領
三大技術要領就是“虛靈頂勁”、“松腰松胯”、“分清虛實”。
虛靈頂勁這個技術要領在十大技術要領中擺在第一位。如果練拳時低頭貓腰,或者搖頭晃腦,則精神萎靡,神意渙散,那就不利于培養人的精氣神。不說練功夫,健身養生也沒有希望。所以,掌握虛靈頂勁要領是一大關口。
首先,太極拳強調“虛領頂勁”,就是要求頭虛虛地領起來,這樣就能有利于動作的規范,有利于“立身中正”;同時,做到“虛領頂勁”,還能夠把人的精神提起來,表現出人的精神、氣質和武術的韻味。楊式太極拳85勢要求,打拳時頭上仿佛有繩子系著。
其次,做到“虛領頂勁”有利于陰陽平衡。很多練太極拳的人都重視“氣沉丹田”,都講究“氣宜鼓蕩,神宜內斂”,而“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重視“氣沉丹田”,沒有向上的“虛領頂勁”,那么,陰陽就不能平衡。沉和領是相反的,生理上講有利于脊柱的抻拉,有力的推動氣血運行。
最后,做到“虛領頂勁”有利于提高生命質量!疤擃I頂勁”鍛煉了人的精氣神。俗話說:“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頭頂百會穴是人體經絡諸陽之匯,練習太極拳能夠涵養人的精氣神,其中的關鍵就是“虛領頂勁”這個要領。練習太極拳注重眼神,要眼領手隨。而做到眼領手隨,就要求“虛領頂勁”,把精神提起來。中醫講:神聚則生,神散則亡!疤擃I頂勁”有利于神意的鍛煉。所以,太極拳能夠養生,除了鍛煉肢體、有氧運動,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人的精氣神。而鍛煉精氣神的關鍵是“虛領頂勁”一一精神領起來了,人就精足神聚,自然能長壽。
三、練習太極拳要以手領腰,以腰帶領手。
楊式太極拳十分注意練習太極拳以腰帶手技術要領的關口,這是一個大的關口。舉幾個例子予以說明。
1、云手。先把重心移到左腿,再向左轉動腰胯,再帶動左肩左手。
2、白鶴亮翅。雙手下采、上步合抱、重心坐到右腿,腰右轉,再把右手按出。
3、摟膝拗步。先轉腰在上步,先轉腰再摟膝按掌。
這樣以腰帶手長期練習會收到好的效果:一是按摩內臟;二是穩定重心;三是疏通氣血;四是形成逆腹式呼吸從而培植內功。
以腰帶手我們稱之為腰功。王宗岳在《太極拳十三勢歌》里說,“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張三豐《太極拳經》指出“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練習腰功,第一,基本功纏絲功法等功法都是練習腰功;第二,打拳意注丹田,配合開合呼吸,以腰帶動;第三,練習太極拳推手,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修練太極拳八大特點】相關文章:
太極拳的修練方法10-10
太極拳內功修練方法10-19
練太極拳的益處08-06
練太極拳的意義10-17
太極拳的特點05-25
練太極拳的正確姿勢09-08
太極拳怎么練有效07-22
夜練太極拳的好處07-18
正確練太極拳的方法08-01
太極拳慢練的好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