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泥蛇的養殖技術
泥蛇養殖一直是很尷尬的問題,無冬眠養殖難突破、種苗來源受到限制,不能像其他蛇類那樣,一次性搞到批量的蛇苗來放養,需要自己蛇場慢慢捕捉野生泥蛇馴養產子,然后繁育擴群,來達到蛇場所需要的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泥蛇的養殖技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泥蛇的養殖技術
種苗培育
可以直接從野外捕種蛇,或收購個體色澤好、母蛇腹大的作種。放入3-10平方米的繁育池內,公母比例1:3。
繁育池保持淤深30厘米,水深30厘米,并適量放入干稻草或其他干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晰便于觀察,繁殖期間保持種蛇食源豐富,一旦產仔應在半天內分離,投入過渡池培養。幼蛇以熟蛋黃黃稀飯、紅蟲等飼喂。
商品蛇養殖
1)建池以100平方米為宜,挖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池面積1/4加鋪干稻草或干草10厘米,在池塘周圍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墻。
放養
泥蛇從過渡池撈出后,按大小強弱分開放養入池,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0條,池內可加放繁殖快的小型魚類伴泥蛇共同生長。
飼喂
泥蛇食性雜,個體小進多喂些黃粉蟲、蚯蚓、明蟲和甲魚料、鰻魚料,大蛇可飼喂各種動物下腳料、死動物、魚蝦等。也可裝黑光燈誘蟲喂蛇。
管理
堤埂可種植各種瓜果菜,但不能使用農藥,池周圍可適量栽種茭白或深水稻。高溫季節、常換水降溫,低溫季節加投干草入水保溫,上市規格150-500克,泥蛇病害比較少,一旦發現泥蛇有異可用魚愛的新等藥物防治,個別體表病用新潔爾來清洗消毒。不能讓農藥入水。
養殖場地周圍做好防鼠工作。一旦人被蛇咬傷應立即取出毒芽,用水生油草與清水擦洗傷口并到醫院治療。
外形特征
中國水蛇背面土黃色,散以略成縱行的黑點,兩側第一行背鱗黑色,第二、三行背鱗白色,腹面黃色,每一腹鱗的前緣有黑斑。軀千圓柱形,尾較短。鼻間鱗單枚,左右鼻鱗相切,鼻孔背位;眼小,眶前鱗1枚,眶后鱗2枚,顳鱗1~2枚;上唇鱗7(8、9)枚,呈3-1-3(4、5)式。背鱗平滑,23(25)-23(25)-19行,腹鱗139~155枚;肛鱗二分;尾下鱗38~51對。[1]
分布范圍
在國內分布于江蘇(南京)、浙江(溫州、瑞安、慶元、龍泉)、安徽(祁門、東至)、福建、臺灣(臺北、淡水)、江西(南昌、九江廬山、湖口、鉛山、貴溪、宜春、進賢、吉安、永豐、安福、贛州、瑞金、尋烏、全南)、湖北(宜昌)、湖南(長沙、湘陰、新寧、黔陽)、廣東(廣州、江門、鼎湖山、連縣、徐聞、紫金、高要、德慶)、海南(?凇偤、儋縣、白沙、吊羅山)、廣西(柳州地區、桂林地區、河池地區、玉林地區、欽州地區)。國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其生存海拔上限為320米。[1]
生活習性
中國水蛇棲息于稻田、溝渠或池壙等水域及其附近,白天及晚上均見活動,以魚蛙為食物。卵胎生,8~9月產仔蛇3~13條,初生仔蛇全長0.1~0.15米。
藥用價值
泥蛇四季可食,冬季是最佳的藥用滋補季節,該蛇與枸杞、淮山藥同燉,可治糖尿病,與粳米同煮,有利尿消腫、排毒養顏功效,與豬蹄同熬,可治初產后少乳和無乳,此蛇與農家雞清燉,有增強體質、保健益腦、增加免疫力的作用,與純糧白酒同泡,有祛濕止癢的功效,若再加入一顆東北人參,即可達到補血存益,加強睡眠的作用,是一種集藥用和保健的滋補參蛇酒,很受北方老百姓的歡迎。
該蛇為微毒性蛇類,對個別敏感皮膚有紅腫和斑點奇癢的病癥,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膽可入藥,對小兒百日咳和慢性胃炎患者,其效更是顯著。因其體小肉鮮,有燉湯習慣的家庭主婦,不妨時常熬上一鍋讓家人常保健康。
【泥蛇的養殖技術】相關文章:
鯽魚的養殖技術08-07
山羊的養殖技術05-29
斗雞的養殖技術08-24
草魚的養殖技術08-09
螃蟹的養殖技術07-28
肉鴿的養殖技術08-31
青蛙的養殖技術10-17
鳊魚的養殖技術07-17
水貂的養殖技術08-29
青魚的養殖技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