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發球的規則介紹
導語:發球在乒乓球競賽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發球技術對提高運動水平和取得優異的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在訓練中由于種種的因素,發球技術的研究未能跟上形勢的發展,成了最薄弱的環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乒乓球發球的規則介紹以及相關的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乒乓球發球的規則介紹
1、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
⑴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
⑵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2、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球,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3、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
⑵是左手還是右手;
⑶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
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
⑸是反膠還是正膠;
⑹是近臺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
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4、注意發球的力量:
談到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5、注意為發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6、注意發球的旋轉: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擊球和磨擦球,發出不同旋轉的球。如用拍面下側與拍面上側擊球和磨擦球,就可以發出相應時的轉與不轉球;
⑵用螺旋線引拍,如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向擊球和磨擦球,會產生不同旋轉。下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下螺旋;上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發力方式不同,產生不同的旋轉:如果是彈擊發力,則不太轉,如果是上螺旋線形摩擦發力,則是上螺旋式旋轉;
⑷適當增加海綿厚度,增強球拍粘性,可以增強乒乓球的旋轉。特別是在使用大球以后,這個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時間和距離:如在發加轉螺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右側的部位摩擦球;如在發不轉螺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左側的部位摩擦球;
⑹動作適當加大,加快擺速,并切得薄:這樣在擺速方向遠離球心的條件下,擺速越快,擊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轉就得到加強;
7、注意發球的變化:
發球變化莫測,常使對方不知所措。但是我們常會看到:在比賽中,包括一些大賽中,有些運動員,從頭到尾,只用一種或二種發球。發球單調,落點也單調,常使對方較快就適應,而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多準備幾套發球,如正手、反手、側身發球、上螺旋、下螺旋、長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發揮發球階段主動時機,努力做到:六結合+組合,并在發球時就準備好幾套發球搶攻的路線,常會使我們處于不敗之地!
8、注意發球的創新:
不斷提高發球質量,不斷創造新的發球,是乒乓球運動發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運動富有生命活力的體現。在一種高質量新的發球面前,由于對方對它陌生,頭腦中尚未建立條件反射。因此在擊球時,感到不協調、不順手,甚至束手無策,這樣就導致發球直接得分,或間接得分,這就充分顯示了新發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筆者研究發一種“左爆沖側上螺旋球”,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從本方左中端線,發到對方左邊線,在對付橫拍,特別是對付直拍和直拍長膠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乒乓球發球技術及訓練方法
發球在乒乓球競賽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發球技術對提高運動水平和取得優異的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在訓練中由于種種的因素,發球技術的研究未能跟上形勢的發展,成了最薄弱的環節。在訓練中注重運動員發球和接發球的訓練,在了解發球技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要求,不斷提高發球和接發球的能力,合理的掌握所有的技術,運用到比賽中,是迅速提高比賽實踐能力的關鍵。
一、發球技術要領和基本要求
(一)制造旋轉的重要因素是球拍觸球的部位
用正手發球時,球拍接觸球的部位應是球拍的左側(也就是球拍的中下部)因為接觸球拍的右側(也就是球拍的中上部)制造球的旋轉很難,一定發不出下旋球,因此,優秀的運動員利用這些原理,用同樣的動作,隨著觸球的部位不同,旋轉就會發生變化。
(二)加強摩擦是制造旋轉的關鍵
初學者及中等水平的選手發下旋球時,應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轉動,這樣球在球拍上“吃球”時間會加長,旋轉也會增加,練習時首先要加強摩擦球的意識,以肘關節為中心,前臂向上彎曲后向前下方用力,而初練發球時,肘關節和手腕不能用力太多,先注意肩和上肢的用力,然后練好摩擦球,漸漸把速度發出來,最后注意在接觸球的瞬間,利用手腕與身體的協調用力把旋轉速度發出來。
(三)發球三大要素的配合,是發球質量的保證
發球的三大要素是觸球時的拍型角度、球拍的用力方向觸球時的瞬間速度,為了發出高質量的球,這三大要素之間的配合非常重要,如果這三者不配合好,發球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其中,接觸球時的拍型角度是根據自己想發的旋轉來決定。例如發下旋球時,球拍與球接觸時摩擦球要薄,方向幾乎平行,用力時要有爆發力,也就是突然性。
二、如何提高乒乓球發球質量
(一)提高球的速度
乒乓球的運動速度分為移動速度快慢和移動方向,擊球力量越大,旋轉越強,速度越快。根據德國科學家馬格魯斯效應原理可知:旋轉強度越大,偏移越大,發出的球的質量越高。要想加大擊球時摩擦力量,必須有一定的揮臂時間。具備了一定的拋球高度,才能充分發揮上臂、前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揮拍速度,訓練中除出提高加大擊球力量的專門訓練以外,還要注意加強運動員拋球后的時間感和空間感的訓練。
(二)加強球旋轉的變化
乒乓球的旋轉,在現代乒乓球技術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球旋轉的不斷增大,對球加轉和不加轉動作越來越隱蔽,利用同一手法發出旋轉性質不同的球。在訓練中教練員必須通過講解、示范多種手段讓練習者了解各種不同性質旋轉的發球方法。從一般旋轉到加力旋轉,通過U型揮拍擊球手法,發出單一旋轉到不同旋轉性質的球。熟悉發球各項基本動作要領,通過多種手段對運動員進行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訓練。
(三)控制球的落點
控制發球落點變化是發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發球落點長短結合、輕重結合、左右結合,要做到同一手法發出不同落點和旋轉性質的球,在訓練中先練習發長球、不定點球,掌握后再練習發定點球,教練員應指導練習者通過人與球桌的距離,控制擊球上桌時落點的變化,人與桌面位置變化等手段,達到調整球落點的目的。如劃區域定量練習,將桌面劃出均等區域,規定練習者利用同一手法將不同旋轉性質的球發到各個區域,練習時注意對質和量的要求。
三、發球技術的訓練方法
(一)科學看待發球技術在比賽中的重要性
比賽中發球能否直接得分或創造搶攻、搶沖機會,能否打開和控制比賽的局面獲得優勢,都與發球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特別是比賽雙方技術水平相當時,誰的發球略勝一籌,誰就能占上風。
(二)熟悉發球技術的動作特點,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
球臺上的多球練習:節省了撿球時間,可把旋轉、速度、落點結合練習。有對手接的發球練習:對方練習接發球,發球者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發球的效果,亦可將戰術意識結合到技術訓練中去。綜合全面練習:不限制發球的種類、落點,對接發球亦無限制,可鍛煉與考查發球搶攻的實戰能力,有戰術意識地先控制一板不擅攻,然后爭取下板再搶攻,此在比賽中很有實際意義
(三)注重發球套路和發球技術的創新
發球套路主要指發球時用一種手法在同一位置將旋轉落點、速度、線路、技戰術的變化和比賽中臨場的需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運用,最大限度是增加對方接發球的難度,那么在教學中,根據每個學生的技術特點與技、戰術結合的較緊的發球套路,進行各種發球技巧的訓練,使運動員的水平有所提高,對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貫徹對發球技術不斷的創新與發展。
四、小結
旋轉、落點、速度這三者在乒乓球運動中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單獨強調某一點而忽視其它方面。練習時可采用正、反手發轉不轉的球。要求首先要能發的轉,盡量增加發球旋轉的強度;轉與不轉動作要一樣,出球時間一樣,弧線一樣,球觸臺后速度近似;掩護動作要好。用正、反手高低拋發側上旋和側下旋的球。要求動作相似,手腕和前臂主動發力;旋轉強度大、質量高,側上、側下巧妙。在加強旋轉變化的基礎上一定要注意與落點、速度變化的協調配合。
發球技術的關鍵點
發球技術一般由拋球、揮拍觸球兩部分組成。
總結各類發球技術,他們的關鍵點有如下9點:
1、拋球要穩定,包括拋球的高度和拋球后球上升與回落的線路要穩定。
2、觸球點的高度要適當,發急長球時觸球點要低些,發近網短球時觸球點要高些。
3、球在本方臺面第一跳的著臺點要適當,發長球時第一跳要在球臺的端線附近,發短球時則在臺中位置。
4、握拍時虎口不宜過死,以保證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性。
5、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動作要充分。
6、手臂和手腕向前、向下的發力要講究技巧,使球既不致下網也不致彈跳過高或出界。
7、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準確,盡量用相似的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
8、以前臂、手腕發力為主,但應注意腰部的協調配合,以提高發球的質量。以右手持拍為例,正手發球時,身體重心通常從右腳移至左腳,反手發球時則相反。
9、每次觸球之后,手臂都應順勢揮動,并迅速還原。發球時傳統的準備姿勢(以右手持拍為例)為:正手發球,左腳稍前,身體略向右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右側;反手發球,右腳稍前,身體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左側。
【乒乓球發球的規則介紹】相關文章:
乒乓球的發球規則介紹08-29
乒乓球比賽發球規則介紹05-22
乒乓球比賽發球規則的介紹05-28
乒乓球發球規則08-13
乒乓球的發球規則08-28
乒乓球發球的規則05-27
乒乓球比賽發球規則08-13
乒乓球發球規則教程06-10
乒乓球混雙發球規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