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醫內科疾病癥狀學要點

        時間:2024-10-13 19:05:53 內科主治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內科疾病癥狀學要點

          中醫內科是內科的一種,中醫內科疾病的通過一些癥狀就可以看出來。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內科疾病癥狀學要點。歡迎閱讀。

          (一)發熱

          發熱是他覺或自覺體溫升高的一種癥狀,是內科疾病中常見癥狀之一,是機體正氣與邪氣相爭,陰陽失調的一種病理反應。一般來說,有“陽盛則熱”和“陰虛發熱”兩種基本病機。發熱能耗氣傷津,損害機體,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發熱的病因有外感和內傷;發熱方式有急性發熱、慢性發熱;熱勢有微熱、低熱、高熱、灼熱等。發熱的主要類型有如下幾種:

          急性發熱:發熱起病急,病程較短,通常熱勢較甚或伴惡寒,多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發熱:發熱起病緩,病程較長,低熱多見,亦有高熱者,以內傷發熱最多。

          發熱惡寒:發熱與惡寒同時存在,為外感表證的表現。.

          寒熱往來: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為邪在少陽,樞機不利的表現。

          身熱夜甚:發熱以夜間為甚,若伴舌紅絳,為營分發熱或陰虛發熱;若舌有瘀點瘀斑,多為瘀血發熱。.

          潮熱:每于午后或夜間發熱,如潮汛之準時,多為陰虛發熱或濕溫發熱的表現。

          高熱:又稱壯熱、蒸蒸發熱,表現為肌膚灼熱,體溫多在39℃以上,多為外感發熱,陽明經證的特點。

          低熱:一般體溫在37.2℃-38℃之間,多為氣血陰虧,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內傷發熱。

          五心煩熱:表現為手心、腳心發熱和心煩,多為自覺發熱,體溫不一定升高,或時伴烘熱感,多為陰虛發熱或肝郁發熱的表現。

          (二)咳嗽

          咳嗽是肺氣急促上逆,奔迫于聲門發出“咳”樣聲響,常伴咯痰勺特征的一種癥狀,古有咳謂無痰而有聲,嗽謂無聲而有痰之分,實際難以截然劃分?人允欠蜗导膊〉闹饕Y狀,由肺氣不清,失于宣肅,肺氣上逆所致。其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肺氣上逆也可出現咳嗽。咳嗽日久,也能耗損氣津,損害機體,劇咳還會造成不良后果?人缘牟∫蛴型飧小葌;咳嗽的發作有急性咳嗽、慢性咳嗽。臨證時應了解咳嗽的時間、節律、性質、聲音、伴隨癥狀以及加重的有關因素。還需注意痰的有無和痰的色、質、量、氣味。咳嗽有下列臨床表現。

          急性咳嗽,伴寒熱癥狀者,多為外感所致,有風寒、風熱、燥邪等病因。

          慢性咳嗽,伴喘促、心悸、脅痛等癥狀者,多為內傷所致,由肺或其他臟腑病變所引起。

          晝咳甚:咳嗽白天多于夜間,咳而急劇,多為外感咳嗽。

          晨咳甚: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

          夜咳甚:黃昏或夜間咳嗽加劇,單聲咳者,多為陰虛咳嗽;若咳嗽伴白色泡沫痰或粉紅色痰,心悸氣喘者,多為水飲凌心射肺所致。

          咳聲響亮,為實證咳嗽;咳聲低怯,為虛證咳嗽;咳聲重濁,為風寒或痰濁咳嗽。

          咳聲嘶。翰菁倍〕潭陶,為外寒內熱即寒包火;病勢緩而病程長者,為陰虛或氣虛。

          干咳少痰,多屬燥熱或陰虛;咳而痰多,多屬痰濕或虛寒。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咳痰黃而稠者屬熱;咳痰白而粘者屬陰虛、屬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樣者屬氣虛、屬寒;咳嗽喉癢,痰為泡沫狀者,屬風痰咳嗽;咳痰粉紅呈泡沫樣者屬陽虛血瘀絡傷;咳吐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或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絡傷;咯吐膿血腥臭痰,則為熱壅血瘀之肺癰。

          (三)氣喘

          氣喘又稱喘息、喘逆,是呼吸氣息急促,呼吸困難的一種臨床癥狀,可出現于多種內科疾病過程中,其基本病機是各種原因導致肺氣上逆、腎氣失納,病變涉及肺、腎和心、肝等臟腑,病理性質有虛、實、寒、熱的不同。臨床應了解呼吸氣息的深淺、病程經過、年齡、體質、伴發癥及舌脈特征等。

          年輕體壯病氣喘多為實喘;年老體虛病氣喘多為虛喘。

          新病過程中氣喘,多實喘;久病過程中氣喘,多虛喘。

          熱病過程中氣喘,多實喘;大失血或大汗、大吐、大下后突然出現氣喘,多屬虛喘,甚至是元氣敗絕的危候。

          喘而氣盛息粗,呼吸深長,脈浮大滑數有力者為實喘;喘而氣弱息微,呼吸淺表,慌張氣怯,脈微弱或浮大中空者為虛喘。

          喘而汗出,腹滿身熱,脈洪大有力者,為實熱證;喘而汗出,汗出如油,面青肢冷,六脈似無,為元氣欲脫之危候。

          喘而痰嗽,為痰熱或痰濕壅肺;喘而痰涌,喉中如拽鋸,神昏厥逆者,為痰閉或肺失治節,百脈瘀阻的重癥。;

          喘而以呼出為快,多病在肺;喘而以深吸為快,多病在腎;喘而夜甚不能平臥,伴咳泡沫痰者,多為水飲射肺;喘因情志誘發,多為肝郁犯肺。

          (四)口渴

          口渴是自覺口干,渴欲飲水的一種自覺癥狀,為內科常見癥狀之一,其基本病機是津液不足或津液不能上潮于口所致。口渴的程度有口干、微渴、大渴、飲不解渴、渴不思飲。臨床時應結合飲水的多少、喜冷飲熱飲、伴發癥如發熱與否、口味異常、小便多少,尤其是舌苔厚薄、舌上津液多少等進行分析。

          口不渴,津液未傷,為寒證或表證;口渴,津液已傷,為熱證或里證。

          渴喜涼飲,為熱盛傷津;渴喜熱飲,舌質淡者,為陽氣虛,氣不化津;渴不喜飲,口粘膩,舌苔膩者,為濕濁阻滯,津液不能上潮。

          發熱而渴者,熱在氣分;大熱大渴大躁,脈洪大,為陽明經證;口渴舌燥,腹滿便秘,為陽明腑實證;發熱口渴,但渴不思飲,舌紅絳者,為熱在營分。

          夜間口渴,多為陰津不足;口渴,但漱水不欲咽,舌上有青紫瘀斑者,為瘀阻,不能上布津液。

          渴而口苦者,多為膽火內熾;渴而口酸者,多為木火傷津;渴而口咸者,多為腎水不足;渴而口甜,舌苔膩者,多為濕熱。

          渴而小便甜或小便濁,或善食易饑者,多為消渴病;煩渴脈數,小便不利,為熱人膀胱,氣化不利。

          (五)腹痛

          腹痛是以腹部疼痛為痛苦的一種自覺癥狀,是內科常見癥狀之一。其基本病機是各種原因導致腹部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或腹部臟腑失于氣血的溫煦濡養,因虛而疼痛。臨床時應結合腹痛的部位、疼痛性質、發作緩急、持續時間、伴發癥狀等進行分析。

          腹痛急發,多屬實證;腹痛慢性發作,多屬虛證。

          腹痛隱隱,多屬虛證;腹痛劇烈,多屬實證。

          腹痛喜溫喜按,痛屬虛寒;腹痛據按,按之痛甚,痛屬實證。腹痛而腹軟,多屬虛證;

          腹痛而腹滿硬,多屬實證。寒凝腹痛,脈必沉遲;熱積腹痛,脈必數大。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為氣滯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錐刺,多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脈沉而緊,苔黃膩者,為大小結胸癥;大腹疼痛,多病太陰;痛連脅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陰;少腹硬滿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臍周陣發劇痛而腹柔軟,或有吐下蛔蟲者,多為蟲痛。

          (六)胸痛

          胸痛是以胸部疼痛為痛苦的一種自覺癥狀,為內科心、肺、肝系疾病的常見癥狀。其基本病機是病邪壅阻心胸血脈,氣血不通而疼痛,一般為實證,病邪有寒、熱、痰、瘀,但也有本虛標實證。臨床時應分析疼痛的性質、牽連部位及伴隨的癥狀等。

          胸痛憋悶,有壓榨感,多為氣滯、痰阻;胸痛如刺,夜間為甚,多為血瘀阻滯。

          胸痛連脘腹,手不可觸者,寒熱結胸;胸痛連脅,病在肝膽;胸痛痛連左手尺側者,為胸痹心痛;胸痛痛引肩背,發熱嘔惡者,為肝膽濕熱;胸痛痛連肩背,脈沉緊者,為寒凝心胸。

          胸痛伴發熱咳嗽,咳則痛甚,為肺熱絡傷;胸痛伴咳吐膿血痰,為肺癰;胸部隱痛,咳嗽無力,多為肺氣虛弱,余邪未盡的肺熱病后期,也可見于肺癆;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續不解,面青肢冷,脈微細者,為心脈閉阻不通,特稱“真心痛”以示危證。

          (七)飲食異常

          飲食異常是指患者的食欲、食量改變的一種癥狀,可見于多種內科疾病,其中尤以脾胃疾病更為常見,其基本病機是脾胃的功能紊亂,運化失常。通過了解飲食情況,可以測知胃功能的強弱,判斷疾病的輕重及預后。臨床除應了解食欲、食量的異常外,還應結合其他癥狀一道分析。

          納呆食少:伴腹脹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為脾胃氣虛。

          納呆脘悶:伴頭身重困,便溏苔膩者,屬濕邪困脾。

          納呆厭食:兼見噯氣酸腐,脘痛脹痛,苔厚膩濁者,為宿食停滯。

          納少厭油:兼惡寒發熱者,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脅肋脹痛,或有黃疸者,屬肝膽濕熱。

          饑不欲食:兼見胃中嘈雜、灼熱,舌紅少苔脈細者,為胃陰不足,虛火內擾,若兼胸脅苦滿或腹滿,心煩喜嘔,脈弦者,為少陽膽熱或肝胃不和。

          多食易饑:兼見口渴心煩者,多為胃火亢盛;兼大便溏瀉者,多為胃強脾弱;若兼見消瘦多尿或尿有甜味者,則為消渴病之征。

          喜食異物者,多為蟲病之兆。

          (八)汗出異常

          汗出異常是指非生理狀態下的出汗或無汗,是內科疾病中較常見的癥狀之一。其基本病機是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通過分析汗出異常的性質,有助于判斷疾病的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和疾病的輕重等。臨床時應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時間、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癥等情況。

          無汗:兼見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脈浮緊者,為外寒束表;若在發熱過程中無汗,兼皮膚干皺無彈性,舌紅絳者,為邪熱人營傷陰;若長期無汗,兼口、眼干燥或關節疼痛者,為燥證。

          自汗:一般指日間汗出,動則益甚,兼見畏寒、神疲、乏力等癥,屬氣虛、陽虛。

          盜汗:是指病人睡時汗出,醒則汗止,常兼潮熱、顴紅等,多為陰虛內熱,陰津被擾所致。

          戰汗:多見于熱病過程中,寒熱戰栗,表情痛苦,幾經掙扎,而后汗出者,常見于正邪交爭之時,為疾病的轉折點。如汗出后熱退脈緩,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轉的表現;如汗出后仍身發高熱,脈來急疾,則是邪盛正衰,疾病惡化的表現。

          汗出不暢:發熱汗出不暢,身熱不揚,汗出粘手,伴脘痞納呆,舌苔黃膩,為濕熱病。

          大汗不已:兼見發熱面赤,口渴飲冷,脈洪大者,為里熱亢盛,蒸津外泄所致;冷汗淋漓,汗出粘手,兼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乃陽氣暴脫,津隨陽泄之亡陽證。

          但頭汗出:即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余處無汗。兼見面赤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者,是上焦邪熱循經上蒸所致;頭面多汗,兼見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苔黃膩者,是中焦濕熱循經上蒸所致;若見頭額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氣喘,脈微者,為虛陽上越,津隨陽泄的危象。

          半身汗出:是指病人僅半側身體有汗,或為左側或為右側或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側則經常無汗,無汗側為患側,多由經絡阻閉,氣血運行不周所致,可見于中風、痿病及截癱等病人。

          手足心汗,是指手足心出汗較多,多為脾胃有病或肝經郁熱累及于脾,脾不主津,津淫于四末。

          (九)頭暈

          頭暈是指病人自感頭部發昏,周圍景物好象在旋轉,人有要跌倒的感覺,輕者閉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稱為眩暈。頭暈可見于外感或內傷疾病,其基本病機是風火痰瘀等病邪侵擾清竅或閉阻腦脈、或正虛腦失所養。臨床時常結合伴隨的癥狀進行分析。

          頭暈耳鳴:兼見面赤、口苦咽干,為肝陽上亢所致;兼見腰膝酸軟,遺精健忘者,為腎精虧虛所致。

          頭暈目眩:兼寒熱、口苦咽干,為外感少陽證;兼面色不華,心悸失眠,為氣血虧虛;多在頭項運動時發作,頸僵肩沉,甚則活動轉側受限,為三陽脈阻之項痹。

          頭暈頭痛:惱怒加重者,為風陽、肝火上擾清竅;外傷所致,或舌有瘀點瘀斑者,為瘀血阻絡。

          頭暈嘔吐:舌苔白膩,或眼球震顫者,為痰濁上蒙。

          (十)乏力

          乏力是指疲乏無力,為多種內科疾病的常見癥狀。其基本病機是氣血虧虛或濕困陽氣,肢體失于溫煦濡養所致。臨床時應結合相伴的癥狀進行分析。

          乏力氣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脈弱者,為氣虛。

          乏力身重:伴納呆脘痞,苔膩脈濡者,為濕困;伴面色萎黃,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脹者,為脾虛夾濕。

          乏力頭暈:伴面色不華,心悸氣短者,為氣血虧虛;伴腰膝酸軟,目眩耳鳴者,為肝腎虧虛。

          乏力身黃:伴納呆嘔惡,腹脹或脅痛,苔黃膩者,為肝膽濕熱。

          (十一)嘔吐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隨胃氣上逆經口而出的一種癥狀,為內科疾病的常見癥狀之一,外感、內傷都可引起,其基本病機是外感或內傷導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病理性質有虛有實。嘔吐也是機體對胃內異物的一種反射性動作,可幫助機體排除胃內的有害物質,但超出正常保護性反應的嘔吐會耗損人體的氣津,加重病情。臨床時應結合嘔吐的病程、嘔吐物的性質氣味、嘔吐的聲勢、伴隨癥狀進行分析。

          急性嘔吐,多屬實證;而慢性嘔吐,則有虛有實,如舌苔膩濁,脈象有力者,一般為實證,如舌淡脈弱無力者,多屬虛證。

          干嘔無物:伴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者,為胃陰不足。

          嘔吐酸水:伴脘脅脹痛,與情志有關者,為肝郁犯胃。

          嘔吐酸腐:伴脘腹脹痛,惡聞食臭,為飲食停滯。

          嘔吐苦水:舌紅苔膩,脈弦者,為膽胃郁熱。

          嘔吐清水痰涎:多為胃氣虛寒或痰飲內阻。

          嘔吐出如陽塵水、赤豆汁樣血性內容物或伴柏油樣黑便者,屬血證吐血的主要癥狀;若見于中風、肺脹的病程中,多屬垂危之兆。

          嘔吐而二便閉者,為關格、癃閉之征。

          噴射狀嘔吐,多為腦病;嘔吐頻作而伴高熱,項強,頭痛劇烈,時有抽搐者,為熱毒燔熾,沖逆陽明,引動肝風。

          (十二)大便異常

          大便異常是指大便的便次、性狀及顏色等方面異于平常,多為脾胃系統方面的癥狀,也能反映疾病的寒熱、機體氣血津液的盛衰。大便異常的基本病機是各種原因導致腸道的傳導失常。臨床時除應了解大便的便次、性狀及顏色氣味外,還應結合其伴隨癥狀一并分析。

          大便秘結:身熱口干者,為熱傷津液;伴腹滿拒按疼痛,苔黃厚干燥,為熱結腑實之證;若不小便又無矢氣,腹滿疼痛嘔吐者,為關格證;若大便干燥難解,伴口干舌紅少津者,為陰虛腸燥;若大便干燥難解,面色不華,心悸舌淡者,為腸道血虛不潤;若大便并不結燥,甚或大便先硬后溏,解便困難者,為氣虛或陽虛通降無力。

          虛坐努責:指無大便而有便意,雖經努力解便而無便可解者,常伴解便后氣短疲乏,為氣虛下陷之兆。

          大便次數增加:便稀如水,為濕盛或脾虛所致之泄瀉;便色黃糜臭穢,為濕熱泄瀉;大便不爽,里急后重,為濕熱壅滯。

          大便完谷不化,多為脾虛運化無力;若大便臭穢,腹脹痛者,為傷食所致。

          大便色白,兼身目發黃,身癢者,為肝膽濕熱阻滯。

          大便膿血,為痢疾之征;大便色黑如柏油樣,為胃腸絡傷之遠血;大便帶色紅鮮血,為肛門近血,多見于熱傷腸絡或瘀血、瘀熱阻腸之痔瘡。

          一般大便次數逐漸減少,由稀轉軟,由黑轉黃,為病順,反之則為病逆。若病重期間,大便突然失禁,排便次數陡增,多是陽氣下陷的表現,當特別注意。

          (十三)小便異常

          小便異常是指小便的次數、量、顏色、氣味及解便感覺等方面異于平常的一種癥狀,其基本病機是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和津液代謝失常。因此,小便變化不僅是腎與膀胱病變的主要癥狀,也是觀察體內津液盈虧及病情順逆的指征。

          小便色黃短少,主熱;小便清長者,主寒;小便色紅,為尿中帶血,多為尿血或血淋的癥狀;小便色白如米泔渾濁者,為膏淋或尿濁。

          尿中有砂石者,為石淋的主要癥狀;尿中有膿者,為重癥淋濁;小便靜置后分層,上層有凝塊如膏脂者,為膏淋。’

          尿有甜味者,為消渴病;尿有臊臭氣味者,為下焦濕熱,氣化不利。

          尿頻:尿急尿痛而每次尿量少者,為淋證;尿頻而不痛,但小便余瀝不凈,尤以夜尿多者,為陽氣虛,膀胱氣化不利;老年男性而尿頻,排尿不暢者,為腎虛瘀阻。

          尿少:水腫病過程中常見尿少。熱性病過程中,發熱口干者,為熱傷津液;若小便量極少,甚至無尿者,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之危象。若水腫病后,尿少或尿閉,伴浮腫、嘔惡,為癃閉之水毒內蓄;尿少而小腹充盈,則為膀胱氣化不利或尿道阻塞所致尿液內蓄,前者屬虛,后者屬實。

          尿多:指全日總尿量增多,若小便清,乏力畏寒者,為陽虛氣化失攝;若伴善食喜飲,身體消瘦者為消渴病的主要癥狀。

          (十四)水腫

          水腫是指體內水濕滯留,泛濫肌膚,引起頭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腫的癥狀,嚴重者還可伴胸水、腹水,其基本病機是肺脾腎三臟對水液的代謝失調。臨床時應了解浮腫的程度,見面目虛浮,手足發脹,但壓無凹陷,稱為潛在性水腫;若僅踝腫,按之凹陷易復,為工度浮腫;較重者,浮腫過膝,按之凹陷沒指,不易恢復,為Ⅱ度浮腫;更重者全身浮腫,腹大胸滿,臥則喘促,為Ⅲ度浮腫。臨床時還應了解水腫的發病經過及伴隨癥狀。

          急性起病,多由外邪所致的陽水;慢性起病,多為內傷所致的陰水。

          身半以上腫甚,其病屬陽;身半以下腫甚,其病屬陰。

          始于頭面,伴惡風或瘡痍者,多為風水相搏,其病在肺;始于下肢,伴面白,身倦畏寒者,為氣不化水,其病在脾腎。

          伴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者,為水濕化熱或濕熱壅盛;伴心悸、唇紫、脈虛數或結代,為水邪凌心,瘀血內阻;伴喘促、汗出、痰多呈泡沫樣、脈虛浮而數,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伴嘔吐不食、脘腹脹滿,是水毒干胃,脾氣不運;若伴身顫動,神昏,是水濕之邪內盛,暗耗肝陰,虛風內動。

          (十五)神昏

          神昏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的癥狀,是內科危重病的臨床表現。在外感發熱、中風、厥脫、水腫、消渴、肺脹等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都可出現,是疾病危重的重要指征。其基本病機是外感時疫、熱毒內攻,內傷陰陽氣血逆亂,導致邪氣蒙擾神竅,神明失司,或元氣敗絕,神明散亂。既往神昏多歸屬于心病,本教材歸屬于心腦病證,因腦為元神之府,為了便于理解,故心腦并稱。

          臨床上按神昏的淺深程度可分四個層次,依次為神識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憒。

          神識恍惚:先見情感淡漠或情緒煩躁,繼而辨知事物不清,恍恍惚惚,但強呼之可應,回答問題已不夠準確。

          神志迷蒙:為嗜睡朦朧狀態,強呼之可醒,旋即昏昏入睡。昏迷:為呼之不應,不省人事,二便不能自制。

          昏憒:即昏迷之甚,不僅呼之不應,對各種刺激也無反應,常伴目正睛圓,口張目合,舌卷囊縮,汗出腳冷,手撒遺尿,鼻鼾喘促或氣息微弱等絕證。

          神昏伴高熱,譫語,煩躁,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紅絳而脈細數,病在心、肪,為熱陷心營。

          神昏而呈似清非清,時清時昏的狀態,伴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苔膩而垢濁,脈濡數,病在心、肺,為痰蒙神竅。

          神昏以譫語煩躁為主,伴日晡潮熱,腹滿疼痛,苔黃燥,脈沉實,為陽明腑實,熱擾神明。

          神昏以譫語如狂為主,伴少腹硬滿急痛,唇爪青紫,舌絳,脈沉細而澀,為瘀熱交阻,熱人血室,病及心、腦。

          神昏以昏迷不醒,或昏而時醒為主,伴黃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脹如鼓,舌絳苔膩,為肝膽濕熱,內陷心營。

          神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為主,伴肢體抽搐,鼾聲痰鳴為特征,為肝陽暴張,引動肝風,上逆蒙擾心、腦,神明不用。

          神昏發生于大失血、大吐瀉過程中,為元氣敗絕,神明散亂。

          (十六)抽搐

          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動,甚則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為特征的癥狀,多見于內科的急重疾病過程中,其基本病機是外感或內傷,構成風、火、痰、虛等病理因素,導致筋脈失養而搐搦,因肢體抽動有風邪善行數變之特征,故病機上常簡稱為生風、動風。臨床上要分析起病的緩急,抽搐的力量與幅度,以及伴隨的癥狀等。

          急起發病,陣陣抽搐,或持續抽搐而有力.,屬實證;緩起發病,抽搐呈手足蠕動,抽搐無力,屬虛證。

          熱病過程中抽搐,伴壯熱,汗大出,渴欲冷飲,神昏譫語者,為熱極生風。

          熱病后期發抽搐,抽搐無力,伴低熱或潮熱,心煩不寧,口干舌燥,脈細數,為陰虛生風。

          吐瀉后發抽搐,抽搐無力,伴疲乏氣短,或畏寒怯冷,舌淡者,為土虛木旺之虛風內動。

          大失血或慢性失血后發抽搐,抽搐無力,伴面色不華,心悸頭昏,舌質淡者,為血虛生風。

          急起抽搐,伴面紅氣粗,頭痛嘔吐,神昏,偏癱者,為肝陽暴張,陽亢化風。

          外感外傷后,陣發性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伴神昏喘促頭痛,為疫毒、風毒引動月干風。

          (十七)出血

          出血是指血不循經,溢于脈外,外出于肌膚口鼻諸竅的癥狀,出血原因很多,其病機屬實者多由于火熱傷絡,屬虛者多由于氣不攝血。臨床時應結合出血的部位、顏色及伴隨癥狀等進行分析。

          齒衄:指血從牙齦處溢出,又稱牙宣、牙衄,病變與胃、腎有關。

          耳衄:指血從耳腔處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稱腦漏,病變與腎、肝有關。

          目衄:指血從目眶或眼球處溢出,出血量大者也稱腦漏,病變與肝、腎、胃有關。

          肌衄:指血從肌膚滲出,又稱紫斑、紫癜,病變與心、脾、肺、腎有關。

          鼻衄:指血從鼻腔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稱鼻洪,病變與肺、胃、肝有關。

          咯血:指血隨咳咯而出,常伴有痰涎,又稱咳血,其病變與肺、腎、肝有關。

          嘔血:指血隨嘔吐而出,常夾有胃內容物,又稱吐血,其病變與脾、胃、肝有關。

          便血色黑者為遠離肛門處的胃腸出血,稱遠血;便下鮮血或先便后血,為近肛門端的腸段出血或痔瘡出血,稱近血。

          尿血:指血從小便中而出的癥狀,病變多在腎與膀胱。

          血色鮮紅,面赤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常發生于熱病過程中,為火熱迫血妄行所致;血色鮮紅,手足心熱,口干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者,為陰虛火旺,灼傷絡脈。

          血色淡紅或暗紅,面色蒼白,體倦乏力,舌淡者,為氣虛氣不攝血。

        【中醫內科疾病癥狀學要點】相關文章:

        內科臨床常見疾病及癥狀03-08

        不同內科常見疾病的癥狀03-08

        內科的常見疾病的診斷要點03-08

        消化內科疾病的護理03-07

        常見內科疾病的防治10-27

        中醫夏季養生要點201703-30

        中醫中醫內科重點知識梳理03-08

        內科疾病的鑒別診斷知識03-09

        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知識03-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