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家族銅鈴舞基本介紹
每一次觀看土家族銅鈴舞表演時,總會被那場面所攝住,那粗獷古樸的舞蹈,讓人既感到歡快,又覺得肅穆。土家族銅鈴舞有什么特點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銅鈴聲叮當,牛角聲嘹亮,跳舞者手持八寶銅鈴,手舞足蹈,模仿喂馬、洗馬、逗馬、上馬等各種動作。
銅鈴舞又名八寶銅鈴舞,是湘西北土家族宗教職業者土老司(土家語稱為“梯瑪”)進行法事活動、給祖先解錢時跳的儀式舞蹈。銅鈴舞起源于唐宋時期,盛行于明清時期。宋代朱熹在《楚辭集注》中說:“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其娛樂歌舞即為梯瑪表演的《梯瑪神歌》。古代梯瑪祭祖時念咒語,手舞足蹈,形成了土家族銅鈴舞。
關于土家族銅鈴舞的來歷,民間傳說為紀念“八部大王”。相傳“八部大王”為遠古時代土家祖先八個部落首領,后來,八位首領戰死。后人為了紀念他們,制作八個銅鈴,并穿八部大王穿過的八幅羅裙,騎著象征祖先騎過的寶馬,手搖銅鈴,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戰歌。因為八個銅鈴代表八個首領,就把這種舞蹈取名為“八寶銅鈴舞”。
按照土家習俗,只有土家人參加八寶銅鈴舞活動,不準外族人參加,有”黃銅不沾鐵,土家不沾客”(客家意指外族人)之說。由于土家、苗家、漢人并肩戰斗,共同對付敵人,結下深厚友誼,土家族掌堂師就把銅鈴送給苗家和漢人各一個。所以,現在的八寶銅鈴只系六個銅鈴。隨著歷史發展,原為土家祭祖儀式的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后又成為象征民族團結的盟誓舞蹈。
八寶銅鈴原是土老司主持祭祀儀式使用的“法具”之一。銅鈴道具安有木柄,長30公分,木柄上刻有馬頭,木柄左、右兩端各安3顆銅鈴。銅鈴道具象征土老司做法事時的一匹寶馬,馬頭頸部系的五色絲帶象征馬的鬃毛。
跳八寶銅鈴舞時,土老司頭戴法帽鳳冠,身穿八幅羅裙,頭裹紅絲帕,腰系短刀,腳穿馬蹄云鞋,左手持八寶銅鈴,右手拿圓形司刀,邊搖鈴邊抖刀邊舞蹈邊念唱《梯瑪神歌》,歌頌土家祖先創業功跡,祈禱先人安寧,祈求后人幸運。土老司翩翩起舞時,八幅羅裙撒開,如同孔雀開屏,優美多姿。間隙中間,吹牛角號,烘托氣氛。其舞模仿表演喂馬、洗馬、逗馬、牽馬、上馬、跨馬、奔馬、跑馬、勒馬、下馬、上天堂、下地獄、過天橋、打秋千和接孩子等動作,再現土家祖先騎馬遷徙、征戰盛況,所以又稱“馬舞”。
銅鈴舞發展成為土家群眾舞蹈以后,變土老司獨舞為集體舞,分為立式銅鈴舞和坐式銅鈴舞。立式銅鈴舞的銅鈴只系七個,要求舞者搖鈴一次,進退各三步后轉體。如此周而復始,不停地行走舞蹈,動作較多。坐式銅鈴舞的銅鈴只系六個,舞蹈動作較少。
跳八寶銅鈴舞時,土老司按“人”字形線路走動,用銅鈴敲擊膝蓋。數名演員以銅鈴響聲為音樂節奏,時而坐凳,時而立步;静椒ビ凶呤植、踩三角、曲膝輾轉、交叉撒步等。銅鈴舞舞姿豐富,基本動作有掃堂搖鈴、左右搖鈴、八字步搖鈴、十字步搖鈴、踩四方搖鈴、跳蓮花搖鈴、踩八卦搖鈴、跳火坑搖鈴、馬步搖鈴、跳馬搖鈴、轉圈搖鈴、勒馬搖鈴等。在舞蹈時,雙膝微曲,順拐搖鈴,顫抖擺扭,粗獷有力。有的動作技巧較高,如“跳火坑”,騰空跳起,雙腿向前,伸右腿跨過左腿,轉身三百六十度。又如“打八鈴”,全蹲,兩腿交替向前伸出,雙手交換不斷敲打小腿、大腿和肩,動作難度較大,風格勁健。
銅鈴舞集歌、舞、樂為一體,講述土家人起源、遷徙、生產、生活,對研究土家歷史淵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新中國建立后,政府組織民族工作者挖掘、整理土家族文化,使銅鈴舞登上民族文藝匯演舞臺,多次獲得省級、國家級獎證,并由一人表演的祀神舞發展成為多人表演的集體舞。由石遠鰲編舞、李卓于作曲的《銅鈴舞》獲得1980年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優良獎,使銅鈴舞在民族文藝百花園中競相開放。
【土家族銅鈴舞基本介紹】相關文章:
土家族特色的“八寶銅鈴舞”介紹09-17
土家族擺手舞的介紹09-02
土家族茅古斯舞的介紹06-05
土家族舞蹈擺手舞介紹07-05
土家族的擺手舞簡介10-11
拉丁舞基本介紹06-22
民族舞基本介紹08-10
民族舞的基本動作介紹08-25
爵士舞的基本動作介紹09-21
現代舞基本特點介紹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