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還在為找參考試題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考試試題及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1
(B) 1.制作全口義齒修復的印模要求達到:
A.解剖式印模; B.功能性印模;
C.加壓式印模; D.減壓式印模;
E.組織受壓均勻的印模。
(B) 2.按照無牙頜組織的結構特點,顴突屬于:
A.主承托區; B.副承托區;
C.緩沖區; D.后堤區;
E.邊緣封閉區。
(E) 3.全口義齒的?力主要集中在:
A.尖牙和雙尖牙區; B. 雙尖牙區;
C. 磨牙區; D.第一磨牙區;
E.第二雙尖牙區和第一磨牙區。
(C) 4.上頜全口義齒后堤區應在:
A.前顫動線之前; B.腭小凹前 2mm;
C.腭小凹與翼上頜切跡連線上; D.前后顫動線之間;
E.前顫動線之上。
(B) 5.全口義齒基托磨光面的處理要求有一定的斜度和外形,是為了:
A.不使食物附著在義齒基托上; B.借助其斜面增加義齒的固位和穩定;
C.使口腔周圍肌肉運動不受影響; D.減少對軟組織的磨擦;
E.便于食物排溢。
(A) 6.全口義齒修復后出現咬腮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A.后牙覆蓋關系過小; B.后牙人工牙過大;
C.上頜結節區基托邊緣過長; D.后牙基托邊緣過厚;
E.下后牙人工牙過小。
(E) 7.影響全口義齒固位的因素哪項是錯誤的:
A.基托面積的大小; B. 基托與粘膜的適合度;
C. 唾液的粘稠度; D.基托邊緣的封閉性;
E. 基托厚度和強度。
(C) 8.全口義齒修復制作?托的目的是:
A.便于排牙; B.確定垂直距離;
C.頜位記錄; D.確定?平面;
E.恢復面部外形。
(B) 9.定位平面斜度是指:
A.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近中頰尖所連的平面與水平面的交角;
B.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遠中頰尖所連的平面與?平面的交角;
C.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遠中頰尖所連的平面與水平面的交角;
D.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近中頰尖所連的平面與?平面的交角;
E.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6│6 近中頰尖所連的平面與水平面的交角。
(B) 10.牙列缺失患者,上下牙槽嵴頂之間的距離稱為:
A.垂直距離; B.頜間距離;
C.頜間高度; D.?間隙;
E.以上都不是。
(C) 11.全口義齒修復,印模完成后,在灌模時,在將石膏包過印模邊緣,其目的是:
A.避免印模損壞; B.保護印模邊緣有一定的形狀;
C.使基托邊緣有一定形狀; D.防止模型斷裂;
E.保持印模邊緣的`清晰度。
(E) 12.全口義齒初戴后,說話時上下人工牙有撞擊聲,其原因是:
A.患者沿未適應該義齒; B. ?關系前伸;
C.因全部用瓷牙; D.義齒因位不良;
E.垂直距離過高。
(D) 13.使用面弓的目的是:
A.固定和轉移上頜牙?托到?架上;B.將下頜對上頜的關系轉移到?架上;
C.將的髁道斜度轉移以?架上; D.顳頜關節的位置關系轉移到?架上;
E.為記錄上下?托的關系。
(D) 14.全口義齒修復確定水平頜位關系的方法中下列哪一項是不確當的?
A.反復做自然開閉動作,在肌力閉合道終點建?;
B.利用吞咽動用建?; C.利用卷舌法建?;
D.用哥特式弓法建?; E.用肌電圖儀建?。
(B) 15.下頜人工尖牙的排位置,下列哪工項是錯誤的?:
A. 3 3 近中鄰面與2 2 遠中鄰面接觸; B.牙尖與?面接觸;
C.牙頸部向遠中傾斜; D.牙頸部向唇側微突;
E.與 32 23 建立的覆蓋為 3cm。
(E) 16.前伸?平衡中,牙尖斜度是指牙尖平衡斜面與:
A.?平面的交角; B.眶耳平面的交角;
C.定位平面的交角; D.各自牙尖底的交角;
E.髁導斜度的交角。
(B) 17.無牙頜患者的垂直距離確定,主要應用:
A.面部外形觀察法; B.息止頜位法;
C.面部三等分法; D.拔牙前記錄法;
E.吞咽咬法。
(C) 18.在下列哪種情況上頜全口他有被動向前的可能?
A.?平面距上頜牙槽嵴近; B.?左右不平,左高右低;
C.?前低后高; D.?平面前高后低;
E. ?平面平分頜間距離。
(D) 19.全口義齒的?平面應平分頜間距離主要是為?
A. 增加基托的吸附力; B. 防止人工牙折斷;
C. 防止?位前伸; D. 增加義齒的平穩和固位;
F. 獲得正確的垂直距離。
(D) 20.牙尖交錯位是:
A.下頜骨的最后位是隨牙齒的變化而有改變的;
B.牙位、功能位是取決于提下頜肌的張力反射;
C.牙位、功能位是隨牙齒的變化而有改變的;
D.下頜骨的最后位受顳頜關節囊和韌帶所限制;
E.韌帶位、鉸鏈位受韌帶限制。
(E) 21.下頜運動軌跡圖(MKG)是記錄:
A.下頜髁狀突運動軌跡; B.下頜關突運動軌跡;
C. 6 6 第一磨牙的運動軌跡; D.下頜尖牙運動軌跡;
E.下頜切點運動軌跡。
(B) 22.當制取上頜全口義齒頰側間隙區的功能必須印模時, 應請病員做什么動作才能取得喙突的壓印?
A.張大口運動; B.吞咽運動;
C.前伸運動; D.側向運動;
E.咬運動。
(B) 23.全口義齒“中立區”排牙的優點是:
A.使人工牙排在牙槽嵴頂上; B.在功能性運動中增強義齒穩定性;
C.為了美觀,與肌肉協調; D.為了有更好的支持作用;
E.為了發音清楚。
(D) 24.全口義齒初戴后,一般經多少時間其咀嚼效能和咀嚼肌收縮力恢復到較高水平:
A.初戴一天; B.初戴后三天;
C.初戴后一周; D.初戴后一月;
E.初戴后三月。
(B) 25.若要檢查患者的事有無早接觸和正中?的穩定性,應采用何種檢測方法?
A.?力測定; B.肌電圖;
C.下頜運動軌跡圖; D.咀嚼效能;
E.肌電圖靜息期。
(B) 26.翼狀頜導板是于:
A.部分上頜骨切除; B.部分下頜骨切除;
C.上頜骨全切除; D.一側后牙缺失;
E.下中?頜位不穩定。
(B) 27.部分上頜骨切除手術前需做哪些矯形治療?
A.翼狀頜導板; B.上頜腭護;
C.軟腭陰塞器; D.上頜?墊;
E.預成可摘局部義齒。
(B) 28. ?學的中心內容是:
A.上下牙列的接觸關系; B.口頜系統整體概念;
C.下頜運動機制; D.顳頜關節的生理解剖;
E.口腔的生理功能。
(E) 29.有利于全口義齒固位的條件,哪一項是錯誤的:
A.牙槽脊高而寬; B.腭高拱;
C.系帶離牙槽脊頂較遠; D.粘膜厚且彈性大;
E.頜間距離大小適中
(E) 30. 頜間距離是指:
A.上下正中? 位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
B.下頜息止位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
C.無牙患者,上下牙槽脊頂之間的距離;
D.下頜息止位時,上下牙槽脊頂之間的距離;
E.無牙患者,下頜于正中? 位時,上下牙槽脊頂之間的距離。
(D) 31.確定垂直距離是為了:
A.使病人恢復年青時的面部形態; B.排牙方便;
C.選擇人工牙; D.較好發揮咀嚼肌的力量;
E達到? 平衡。
(B) 32.基托組織面不應作緩沖的是
A.上頜隆突; B.磨牙后墊;
C.尖牙唇側; D.上頜結節;
E.下頜隆突。
(B) 33.取無牙下頜舌側翼緣區印模時應注意:
A.邊緣充分伸展越深越長越好;
B.邊緣適當伸展不影響該區肌肉活動;
C.模型應局部加壓; D.印模應緩沖;
E.增加邊緣厚度。
(D)34.牙列缺失患者,同一頜弓內常見牙槽骨呈不對稱吸收,其原因是:
A.與咬力大小有關; B.與咀嚼部位有關;
C.與咀嚼習慣有關; D.與失牙原因和時間有關;
E.與患者健康狀況有關。
(C)35.全口取模托盤的選擇要求:
A.托盤應與牙槽骨緊密貼?; B.托盤邊緣應達到移行皺裂;
C.托盤寬于無牙2-3mm ; D.托盤寬于無牙? 5-6mm ;
E.托盤邊緣越短越好。
(E)36.確定全口義齒中線標志,哪項是錯誤的?
A.眉間點 B.鼻尖點;
C.人中溝 D.唇系帶;
E.舌系帶。
(A)37.全口義齒選磨時,正中?一側上頜舌牙尖早期接觸,側向也有早期接觸,應選磨?
A.上頜舌牙尖; B.下頜舌牙尖;
C.上頜頰牙尖; D.下頜頰牙尖;
E.下頜中央窩。
(D)38.全口義齒初戴時,基托不密合的主要原因為?
A.患者牙槽嵴低平; B.人工牙接觸不良;
C.基托邊緣封閉不良; D.基托聚合收縮;
E.基托厚度不夠。
(E)39.以下材料都可以用于全口義齒基托?
A.丙烯酸樹脂; B.聚碳酸樹脂;
C.強化聚碳酸樹脂; D.聚砜樹脂;
E.以上都可以。
(A)40.全口義齒修復時雙重印模是指?
A.功能印模+解剖印模; B.閉口式印模;
C.兩種材料的印模; D.分割式印模;
E.以上都是。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考試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精選試題及答案03-20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修復學精選試題03-20
2017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口腔修復學》應試題及答案02-26
2017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口腔修復學》模擬試題及答案01-23
2017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口腔修復學》試題(附答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