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設計理念
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人類必須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境設計理念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人類必須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中共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把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從忽略環境保護受到自然界懲罰,到最終選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次歷史性重大轉折。
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持續發展,重視協調的原則。
--科教興國,不斷創新的原則。
--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的原則。
--積極參與,廣泛合作的原則。
--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原則。
在中國快速和大規模城市化的今天,城市住區無論外延的擴大,還是內涵的重構都是如此的劇烈和迅猛,大量的城市住區在原野上誕生的同時,城市內部老的與歷史性的住區也在被不斷地蠶食。在全球化與地域多元化共存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城市住區的構成與重構在不同的國家與城市、針對不同的狀況,都需要不同的模式與策略。不可否認的是城市住區的發展還是面臨了許多相同的問題與關注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對可持續城市住區的研究與實踐。
三、城市可居性研究:
城市可居性的研究將可持續城市的理論關注,在城市居住的層面更為具體化。它一方面與可持續城市理論一脈相承,同時與對城市生活質量的研究密切相關。
城市可居性研究,將可持續理論具體化,來關注城市生活質量的問題,從而提供了調整傳統城市和社會模式的策略。S.韋德將城市可居性研究的主要指向概括為:
1.緊湊高效的土地使用:對于現有城市模式,尤其是針對歐美城市對于土地資源的消耗,提出城市增長邊界(UGBS)以及對于建成區土地利用的綠色、安全、吸引力與可居性的提高。
2.更少的汽車使用與更好的到達:主張現行交通系統等級的修正,以促進社區感和能源節省為主導的住區模式。
3.高效的能源使用,減少污染和浪費:從“開放式”轉向“閉合式”能源利用模式,主張建筑與能源的綜合再利用,包括建造過程對于能源消耗的節省。
4.城市自然系統的維護:對于城市中河流等原生和次生的生態系統元素、城市開放空間系統、城市衰敗地區和城市廢棄地的生態系統等的維護。
5.良好的住居環境:針對丑陋、同質、步行不友好的開發,主張住區應使人們易于到達開放空間、聚會場所與公共設施。
6.健康的社會生態:針對無家可歸者、種族問題等間接造成歐美城市內城衰敗的因素,主張關心弱勢,追求城市公共政策對于社會公平的促進。
7.可持續的城市經濟:有三重含義,修復性經濟,幫助修復環境與社會的破壞;以人為中心的經濟;地方主導的經濟,基于當地所有、當地投資、當地資源與當地市場的經濟。
8.社區參與:鼓勵市民對于城市決策的參與。
9.地方性文化的保護:促進傳統手工業、文化實踐、建筑文化遺產以及建造技術的保護。
四、可持續發展意義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從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信息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5.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后勁。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綠色設計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在一定環境中,通過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開發和設計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布局、材料、成本、環境承載力等,綜合這些因素,需要合理的規劃環境,除了要注重設計的美觀性之外,更需要注重在規劃設計中全面考慮各種因素,遵循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理念,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綠色設計理念是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主要內容就是有關環境、能源和污染的問題。主要目標就是要將環境以及藝術有機的融合起來,可以將綠色理念滲透到環境藝術中,進而最大化的發揮出環境的性能,將環境保護、人類生存以及社會發展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消除這三者之間的矛盾,讓人們可以在環保綠色的環境中生活,可以說綠色理念就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綠色設計理念要點
自然性。在綠色設計理念中需要按照自然規律進行環境設計,要和諧的處理好人類生存以及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人類生存是依賴自然環境的,這就需要我們能夠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生存環境更加自然化,盡量減少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之間的矛盾,讓人與自然可以實現和諧相處。
節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工業發展迅速,能源消耗也在不斷增加,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也是環境設計中需要先考慮的問題,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重視節約,且需要在設計環境中將其體現出來,需要最大化的將環境設計內容簡化,將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而環境簡化設計的基礎就是需要展現出設計的主題性及藝術性,然后才可以開始簡化設計。
安全穩定。安全也是綠色設計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原則,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注重保護人類的安全,要將人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在設計中。
真實可靠。在設計過程過程中需要注重綠色設計理念不能太過抽象,而是需要結合實際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情況進行科學的綠色設計。如,整個環境地質情況、歷史風貌、建筑特點、氣候條件等。還需要在設計中通過使用環境藝術設計的語言將當地環境原生的屬性體現出來,讓設計可以有效的和當地環境融在一起。
舒適性。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注重追求生活的舒適性。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綠色設計理念就需要根據人們的實際要求相應的設計出舒適的生活環境。
綠色設計的方法
采用新型建筑結構和形式實現節能環保。綠色設計需要先從建筑開始做起。現代工業不斷發展,也為建筑結構以及設備的革新提供了技術支撐,讓建筑在各方面都可以做到節省能源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如,鋼結構不斷發展出現了可以把巨大屋蓋移動的設計,讓室內和室外可以連成一體;還有設計把外墻當做環境過濾器,通過豎向垂直的綠化,在建筑中設計了空中庭院和屋頂花園,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室內和室外的小氣候進行調節。如,日本1995年建成的超生態樓就是有效的對自然通風以及綠色調節室內環境進行利用的案例,極大的節省了能源。超生態樓是一棟綜合性大樓。其之所以特別就是因為在外墻上使用了階梯式的綠化帶,在上面種上了植物,在都市中形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可以在上面休閑娛樂,就是因為這個都市里的田園,給城市增加了一道新的景觀。且綠化墻還可以調節室內溫度,讓室內的溫度變得穩定、自然,形成了室內小氣候,人們可以舒適的待在里面,極大的節省了能源。
重新發掘傳統建筑形式的“綠色”意義。我國有很多的傳統建筑結構中也體現了節能環保,這些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此,當前在設計建筑以及環境中就可以從中吸取優點。我國傳統建筑結構形式有很多種,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如西北的窯洞建筑、南方的干闌式建筑、北方的四合院、游牧民族的氈包建筑、福建的上樓建筑等。而這些就是人們在不同的環境、文化、民族等因素基礎上進行探索,找到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成果。比如,黃土高原的建筑形式是窯洞,其是當地居民長期以來探索得到的節能環保結果,通過使用當地斷崖或者是陡坡自然地理因素,將其挖掘成洞穴,用來居住,再使用土培體自身的保溫以及隔熱的特點,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冬暖夏涼,適合人們居住。現代就有一些國外的建筑從中吸取了靈感,學會利用當地的自然地形,制造出新的建筑形態,如覆土建筑。
研發和使用新材料減少污染。材料是實現綠色設計的基礎,因此要想確保綠色設計的有效性,就需要注重環保材料的開發。在室內采光以及保溫隔熱上,當前就出現了很多設備,如集熱器、太陽能集熱器、光電板、雙層隔熱玻璃、吸熱百葉等。而在這些新興材料中,納米材料和技術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將其用到建筑裝飾材料中可以獲得很好的功能特性。納米材料是納米技術的基礎,而納米粒子和一些傳統材料復合形成的納米材料是最成熟的,其商品化及產業化程度較高,被廣泛的應用到建筑幕墻中。
運用科學合理的空間設計手法實現室內外環境的共融。空間設計就是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心部分,因此在設計空間中需要融入綠色理念,創建出一個綠色的空間,這也是當前設計師廣泛使用的手法。營造空間就需要設計界面,地面、肌理、色彩、墻面、頂面的材質這些在空間營造中都得非常重要。比如,在設計室內時就需要注重應用自然材質肌理,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到自然材質,有種回到自然及原始的感覺;可以通過繪畫的方法在室內繪制出綠色景觀,這樣可以起到將大自然引到室內的作用,還可以讓室內的藝術氛圍變得更加濃厚。另外,在營造綠色空間中還可以通過室內綠化來實現,這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在設計室內時通過使用有生命的造型藝術,比如插畫、綠化盆栽、水景等,以此來達到移天縮地的對自然的感受。
注重人文環境的營造。環境設計中還需要將地域和歷史的人文環境加入其中,這就需要注重保護人文生態,還需要合理的保護古建筑。如果設計對象是那些有歷史風貌的環境,那么在設計中就需要將歷史景觀的保護考慮進去,要盡力保存和再生傳統民居,通過使用現代技術,讓其能夠和環境實現和諧統一。在設計中需要對古建筑、文物進行保護,將其原有的文明延續下來,讓新的設計可以和其原來的風貌實現統一,在新設計中還需要注重延續人們的生活方式,注重保護鮮活的人文因素。這些都是環境設計中需要遵循的生態原則,注重延續人文精神,讓人們可以在自然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具有人文氣息。
【環境設計理念】相關文章:
環境設計基本知識之環境設計建議04-08
環境設計的原則10-31
盤點環境設計的原則04-19
有關現代環境設計的思考09-19
環境設計的特征及要求介紹08-30
場館的學習特點及其環境設計03-31
環境設計中色彩的配色應用09-11
多媒體教室的光環境設計12-02
醫院環境設計全攻略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