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不語怪力亂神”來自《論語》述而篇,講述了怎么學習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 1
《說苑·辨物》中的一段記載孔子回答學生子貢問話,用“不說”兩個字籠統概括,從而閃爍著他的睿智光芒。這段記載是——
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
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
子貢問孔子:“人死之后有知還是無知?”
孔子回答:“我若說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賢孫會過分厚葬死者而妨礙生者的生活;若我說死者無知,又恐怕不肖子孫丟棄遺體不予安葬,敗壞了道德。所以,我既不能說有知也不能說無知!
孔子之所以“不說”,是因為他考慮得周全,他不僅要照顧到有與無、真與假,還要照顧到好與壞、情與理,他不僅要做出事實判斷,還要做出價值判斷,所以他不肯滿足于一般性的事實陳述,還要考慮事實陳述之后可能引發的`各種各樣接踵而至的后果。
作為圣人,孔子當然不能說謊——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會有流弊?墒,若說出了全部的真相而使人們喪失了敬畏之心,那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權衡再三,孔子選擇了用“不說”來闡述蘊藏的玄機,從而過渡到“沉默”中蟄伏,擱置鬼神問題的討論。
孔子無疑是個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堅決不談鬼神,“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的“不說”是一種高境界。他一方面讓人不要迷信鬼神,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事人”上,另一方面也讓人們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不要狂妄自大、為所欲為。
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 2
孔子注重教化,關注世俗世界的成功和幸福,不愿談論怪異、暴力、叛亂和鬼神的事情等。在這幾點之中,除了“神”以外,其余三個方面都屬于惡的范疇,這與孔子所提倡的仁愛有悖,自然不愿意過多地提及。對神鬼,孔子持“敬而遠之”的態度,也不愿多講。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怪現象。再加上當時科學不發達,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當遇到了無法解釋的現象時,人們也多半將其解釋為怪異之事。所以,那個時候可謂怪事多多。這個話題很刺激,估計有很多人樂于談論。但是,孔子卻不喜歡談論這些事,他這樣做,有其自身的道理。在他看來,雖然有些事情自己解釋不了,只能說明自己還沒有看透其中的玄機。對于這種拿不準的事情,不能妄下定斷,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我們知道,孔子一直都在為恢復禮制而奔走,在政治上他主張以德服人,對于暴力很是排斥,并不希望統治者以勇力服人。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以暴制暴只會引發更大的沖突,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尖銳持久。即便是到了非用暴力不可的時候,也得慎重使用,注意限度。而要徹底解決問題,最終還得靠道德教化。
孔子強調秩序,反對作亂。為了實現社會和諧,他在許多場合講述以德治國,希望靠禮制維護秩序,靠仁德團結大眾。無論在哪個國家和社會,都會有動亂產生,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區別罷了。至于動亂帶來的后果是大還是小,主要還是與執政者的管理水平有關。管理水平高的自然會將社會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切都很平靜;但若管理水平極其有限,在各方之間產生矛盾時,就無法做到息事寧人,發生動亂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對于“亂”而言,孔子更愿意講“治”,從根源上斷了他人“亂”的'念頭。
孔子對待神鬼的態度是“敬而遠之”,強調“敬”,反對褻瀆。對于是否有神鬼存在,孔子的態度是既不否認也不肯定。在孔子看來,“神”代表的應當是一種信仰,孔子相信天命,這個天命與神有某種聯系,但比鬼神更具有客觀性。
孔子的這個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后世的知識精英和統治者都很少談論怪、力、亂、神,他們信仰的是“仁義、道德”,而不是“亂、力、怪、神”,講求的也是實用理性,對于這些玄虛的東西,沒有太大的興趣。
【孔子不語的智慧境界:子不語怪力亂神】相關文章:
管理的智慧:其身正,不令而行12-22
巴菲特關于領導力的智慧07-17
工作的最高境界08-24
老子智慧:向天地學習低調,做人不刻意08-05
稅務籌劃的最高境界09-15
開口的四層境界01-25
孔子的童年:不幸清苦的生活讓孔子更加堅強10-18
淺論君子的四重境界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