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節的由來
冬至節一般指冬至。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下面是冬至節的由來,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節的由來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后,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比藗冋J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從天文上講,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白夜狀態,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具體的日子大概在公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在物候上,我國古代把冬至分為三候,《禮記月令》中說:“蕓始生,荔挺出,蚯蚓結,糜角解,水泉動!眰髡f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見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鹿居于山野,鹿角朝前,為陽;糜,生于沼澤,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五行說,在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日照多而白晝長是為陽,因此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復卦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此日象征太陽死亡,種植全面停止。
大概關系到所謂“一陽生”,陽氣起,冬至又被稱為“一陽節”。加上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了“賀冬節”此一節日。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新年(春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冬至,對于朝官百姓,都是重要的祭奠節日。早在周代,冬至就有國家祀典。《周禮春官》提及:“以冬至日,至天神人鬼。”冬至節則是在漢代開始成為通行節日,并在往后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節俗,排場與風光也漸甚。
《后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東漢王朝對待冬至的情況:“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庇纱丝芍潦菄偃。而歷代帝王亦會以冬至為盛大的國事大典,南郊祭天(取太陽要從冬至后從南回歸線“回歸”),北郊祭地,朝會群臣與鄰國使節等!妒酚浄舛U書》提及:“冬至日,禮天于南郊,迎長日之至!笨梢姰敃r人們視“長日”當做喜福。
魏晉王朝以后,時任朝廷也開始在冬至當日舉行朝會,其盛大僅次于元旦。朝會典禮中有一儀式為朝賀禮,皇帝在當中要接受各國與周邊民族的群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標祝賀。
宋王朝以后,皇帝更專門制定冬至節大朝會的儀衛兵仗,俗稱“掛冬仗”,宮城內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騎兵甲,同時懸掛旌旗、擊鼓、奏樂。而入朝官員則必須穿著制服覲見皇帝,比照祭祀大禮。
明清兩代則在北京南郊天壇祭天。清代皇帝祭天儀式每年都有,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并以發展到極為繁瑣、復雜、隆重:期間,皇帝必須穿祭服、請牌神,太常寺官奏請行禮,典儀官唱贊“燔柴迎帝神”;更在東南煪柴爐生火,西南方懸望燈,樂隊齊鳴。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亦提及:“長至南郊大祀,次日百官進表慶賀,為國大典。”官府亦會在冬至期間允許開放賭場供民眾自由進入。
在民間,冬至是昔時各家庭團聚慶賀的節日,不僅家庭成員間相互互飲“節酒”和吃佳節美食慶賀,更會走訪親友居所慶賀送禮和祭奠祖先與神明,其中河北《柏鄉縣志》就有提及:“是日士民祭祀祖墓!倍癖娨矔䴗蕚湟惶仔乱路郧笤诙馏w面應節,哪怕是節衣縮食儲錢甚至向親友借貸也得購買新衣服。而冬至亦有時值一陽初至“扶陽”的信仰意義及相應習俗,取陽氣于冬至既小又弱,故需扶助使其健旺,例如:“擁護會飲”、吃圓形食品等,雖則扶陽觀念的習俗在20世紀開始式微。
早在商代,民間已有年終祭祀“清祀”的習俗,祭祖兼祭百神。每年農歷十二月,民間會有年終“大蠟”(其中,“蠟”解作“合祭”之意),祭一切神祗鬼靈。這反映了傳統華夏人民善祭的一面——認為眾生皆由眾神靈庇護,且延續著祖先的歷史。
《東京夢華錄》卷十就記載了宋都開封城每逢冬至節到處洋溢的節日氣氛:“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祝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此外開封特別普遍流行“守冬”習俗,乃趁冬至一陽復始之時人如能與大自然息息相應就會獲得新的生命力,表示兒孫添歲、老人延壽。同時因正值冬天及農務閑期,中國北方多在冬至前后有冰上,雪上游戲,例如堆雪獅、雪人、雪山、雪燈、打滑、打雪仗、溜冰、爬犁等,另外還盛行冬獵并攜帶獵物串親訪友,同時盛行閭里饋贈家慶瑞雪豐年。
關于冬至的傳說
冬至傳說之一
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掃墓習俗的由來
有稱:“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為掃墓!钡,當時覺得這條解說并無提供更有權威典籍的資料,所以尚不足信。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笨磥恚瑥闹艽鹁陀卸良漓牖顒印h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肴,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據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陵祭》和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陵寢之祭》記載,對南京皇帝陵寢,明代朝廷有一套定期的祭祀制度,太祖的孝陵是一歲三祭,即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而懿文太子陵寢卻是一歲九祭,分別是正旦、孟春、清明、孟夏、忌辰、孟秋、中元、孟冬、冬至、歲暮。
另據史載,明王朝遷都北京后,山陵建在天壽山,離京城有百里之遙,所以凡是遇清明、中元、冬至三節,一般只是令勛舊大臣至皇陵行禮。
冬至養生,重點在“躲”
1、三十六計“躲”為上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一躲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二躲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躲房事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切不可過思邪淫傷身。
四躲大汗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五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2、保健康補陽氣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后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后腰養陽氣。腰眼為經外奇穴,位于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后,緊按于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復50—100遍。
3、飲食咸傷腎
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咸,過咸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干燥,導致鼻咽干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卜、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4、增強免疫力做艾灸
冬至艾灸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脈: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時候,在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肚臍(神闕穴)最能激發身體陽氣!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功效: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益壽延年。
冬至吃餃子的原因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云:"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么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集醫家之大成,著有《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的習俗活動
古代紀念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后漢書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并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
九九消寒圖
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為紅;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
此外,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說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_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吃什么食物好
1、燕麥:具備降膽固醇和降血脂的作用,這是由于燕麥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種可溶性的燕麥纖維,在其他谷物中找不到。
2、洋蔥:洋蔥含有環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外國人特別愛吃洋蔥,他們經常用洋蔥搭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解油膩。
3、玉米:含豐富的鈣、磷、鎂、鐵、硒等,及維生素a、b1、b2、b6、e和胡蘿卜素等,還富含膳食纖維。常食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并軟化血管。煮玉米,是最簡單的做法。
4、山藥:山藥有“神仙之食”的美譽,其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
5、海藻: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譽,其低熱量、低脂肪的特點令營養學家關注。
6、銀耳: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藥,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冬至節該如何過
1、過好冬至,開心一冬。每年的冬至其實都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份不同,一般固定在12月21日或22日。因其日子不確定,也稱為“活節”。每年冬至各地也有不同的過節方式。
2、家人團聚。冬至作為冬季中的中華民族的一個大節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是最基本的過節習俗。在一個城市的親人都要聚到一起,常常聚到老人家里慶祝。不在一個城市也會往家里打電話問候。
3、吃餃子。這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習俗了,冬至到吃餃子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傳統了。冬至前幾天的超市中,面粉餃子粉什么的也是最暢銷的。
如果家里人多,還會多包幾種餡兒的餃子。小孩子還會希望吃到帶糖果或者其他有趣的餡兒的餃子。
4、祭祀活動。有些老人會在冬至這一天去老家上上墳,不方便回老家的也會在家里,做一個小供桌,擺上一些餃子、酒、水果等,祭奠家中故去的老人。
冬至氣候特點:暴雪、低溫
冬至日的時候,白天日照時長一年中最短,可想大地能吸收和釋放的熱量是極少了,這熱量供源少了,整體溫度和體感就下降了。冬至之后雖然日照時長會慢慢加長,但速度著實緩慢,這熱量遠遠沒法足夠供給保暖。本來沒有足夠的熱源供給就已經感到寒冷了,再加上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不斷侵襲,兩種條件下,這溫度不低都難,在持續的低溫下,較強的降雪天氣便出現了。
從冬至的氣溫方面來看,北方西北較高的地方冬至時氣溫普遍在零度以下了,東北地區冬至的時候平均氣溫應該在零下7度左右;江淮之間到大巴山以北的地區平均氣溫也在零度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7度左右,個別高海拔地區氣溫會普遍偏低,地河谷的地方氣溫會偏高,其中川西南地河谷的冬至時期氣溫在10度以上;和地河谷地區氣溫同樣溫暖的還有華南地區的“無冬區”,尤其是海南地區,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在20度左右,而且即便出現十幾度的氣溫,也維持不到三天,很快便又會升溫回暖。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生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鹿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關于冬至節氣的由來10-26
冬至的由來和習俗12-22
冬至祭祖習俗的由來12-22
冬至吃羊肉習俗的由來12-23
四川冬至習俗吃羊肉的由來12-23
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08-28
婦女節的由來范文06-12
重陽節的由來及習俗10-17
512護士節的由來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