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信公開課收獲及反思
微信是一個服務的平臺,回歸到產品最初的本質,產品就是一個工具,而這個工具的價值就是在于幫助用戶更加高效而舒適的完成任務。關于微信公開課,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公開課上的感念與遺忘反思
1月10日晚上,朋友圈被一堂“微信公開課”刷屏。
我收到3位朋友發來的截屏圖片,他們告訴我,我是他們的第一個微信好友。我們都是要好的朋友或同事,自從加了微信后從沒中斷聯系。
你的微信是哪一天注冊的、第一個朋友是誰、發出第一條朋友圈的時間,只要打開微信公開課pro版的活動鏈接,這些“第一次”都會浮出水面。另外,你還可以查看2015年發表的微信朋友圈的總數量、紅包發送情況、到過的位置、好友數量、獲贊數量、走路步數等。
用一個時髦的詞概括,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你的“人物屬性”。沒錯,通過大數據看人物屬性,已成為當下流行與成功的經典案例。這些數據也被社交工具一一捕獲,這說明你生活的點滴已徹底和網絡社交工具“融合”。
“微信公開課”里展示的數據不算多,但它基本上囊括了網友想秀的“癢點”,所以,輕易形成一次刷屏并不奇怪。以微信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工具,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社交媒體的`崛起,潛移默化強化了人們“曬”與“秀”的沖動和意愿,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者又不自覺地塑造著自己的社交角色。
很多人都有著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生活的習慣。每天刷朋友圈,不難發現“曬”與“秀”的一輪輪競賽,美食、景色、觀點層出不窮!拔⑿殴_課”也算是一次絕好的展示時機。這些數值是你的“人物屬性”,也是你在這個時代的“社交角色”。
如果“微信公開課”呈現的僅僅是一些展示人際關系與個人生活的數據,未必能瞬間在朋友圈“爆棚”。真正讓人感動的恐怕還是那句“你微信的第一個朋友是誰?你還記得嗎?你們現在還聯系嗎?”
你的第一個微信朋友真的是很重要的人嗎?未必。就像我的第一個微信好友,我已經想不起是在什么情況下加的,偶爾他在路過我生活的城市時,會和我打個招呼,僅此而已。但這絲毫不影響那句戳心窩的問候,讓人感懷。
在1月10日晚上,微信公眾平臺“新世相”推送了文章《不再聯系,并不是不再記得》!坝袝r候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生活里:不再聯系的人,恰好是我們最難忘掉的人。不再聯系,并不是不再記得。到最后,我們反倒記住那些不再聯系的人。而那些每天庸常地會面的人,好感與耐心被一點點分攤在日常交往里,結果是,多少個天天聯系的人,比不過一個不再聯系的人”。
感念與遺忘,永遠都能直搗人心深處。
就像所有的“刷屏”事件一樣,那天之后,“微信公開課”有影無蹤。好在,這一堂公開課提醒了我們,“來時的路”總是應該回頭看看。
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傳統的日記本變得陌生。大概從博客年代起,人們都很少再在日記本上寫點什么了。如果要記錄,夜深人靜的晚上,寫博客是最好的方式。微博微信以及手機客戶端的崛起,更方便了人們的記錄。所有緊跟時代的人總是不愿意被落下,每一個新產品面世,如果不嘗試著去體驗它,就難免擔心自己成為“老古董”。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對新產品的體驗都是“進行時”的,它成不了“過去式”。
走在路上低頭看見一片樹葉,或者抬頭看見一朵白云,或者霧霾之后看見久別的藍天,然后發一條朋友圈,這是我們如今已經習慣的存在方式。發完之后,你的分享體驗也就結束了,有多少人會去翻閱幾個月前你在微博里或者朋友圈里發過什么、寫過什么呢?
“現世”的記錄與感受只是改變的一種。當你習慣了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你有沒有發現,選擇讀一本書時,你會下意識地在腦子里閃念:這本書是否適合在朋友圈里展示,能否引起朋友們的共鳴,甚至適不適合維系你線上社交的角色;當你出去旅游或者休閑時,也會下意識地優先選擇適合拍照的、或者符合朋友圈瀏覽習慣的活動。
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改變都是不知不覺的!拔⑿殴_課”上,微信方強調“我們一直在改變,用開放連接,推動生態發展。而有些從沒改變,就像我們剛出發時一樣”。技術改變世界,我們不得不仰仗技術的進步來獲得更好的生活!拔⑿殴_課”刷屏之后的第二天,微信帝國締造者張小龍也刷了屏。微信公眾平臺“博客天下”隨之推送的文章和張小龍有關,摘要很醒目:“1月11日,張小龍首次公開演講,他分享了微信的價值觀,同時表示不希望用戶在微信上浪費太多時間!
哪怕有斷章取義之嫌,我依然喜歡“不希望用戶在微信上浪費太多時間”的提醒;蛟S是時候反思一下了,我們到底有沒有遺忘什么?
【微信公開課收獲及反思】相關文章:
公開課總結和反思12-28
英語公開課教學反思05-04
中學英語公開課教學反思12-27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感受01-17
幼兒園公開課總結反思01-22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范文12-28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總結反思01-22
幼兒園公開課的反思(精選11篇)08-01
5的分解與組合公開課反思(通用12篇)09-26
公開課文具的家教學反思(精選6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