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大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現。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1)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
(2)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傳播;
(4)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可造成傳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
答: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三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發晨成為重癥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歲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有針對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續高熱不退;
(二)精神差、嘔吐、肢體肌陣攣,肢體無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
(五)高血壓或低血壓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時候高發?
答:全年均可發病,一般4—9月是發病高峰。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答:(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食用。
(3)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4)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6)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晨、午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與治療。
(7)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
(8)加強食品與環境衛生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場所傳播。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一般為38℃左右,有皮疹等癥狀,家長該怎么辦?
答:(1)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2)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3)患兒的家庭應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劑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4)小學、托幼機構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長帶小孩去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院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如何做好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預防手足口病工作?
答:1、在學校和托幼機構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廣大學生和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膳食均衡、多鍛煉身體。老師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
2、學校和托幼機構要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和缺課登記制度,發現可疑患兒時,要采取立即送正規醫院就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3、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4、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學校和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6、學校和托幼機構應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7、一旦發現疑似癥狀患者,應迅速送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或者撥打“120”救助電話,并及時向當地衛生院公衛辦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相關文章: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05-12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防治知識07-12
手足口病的癥狀及預防知識201704-27
夏季手足口病的知識及預防措施07-25
手足口病預防措施大全10-28
手足口病如何護理08-28
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識「最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