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的訓練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舞蹈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古典舞的訓練技巧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古典舞定名于上世紀50年代,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古典舞融合了我國傳統戲曲與武術的精華,其中的翻身技巧更是古典舞中的精粹部分。中國古典舞中的翻身動作是極具民族特色的,它的藝術表現力超強,展現力極為復雜,向人們傳遞的不僅是美輪美奐的肢體語言,更有豐富多彩的內涵,在舞臺上極具渲染力,是古典舞學習者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本文基于翻身在古典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從多個角度探析了翻身技巧的訓練與掌握方法,以期傳承并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使其能夠更好的向人們傳達美的感受并發揮更大的藝術價值。
一、翻身的技法與功效
在古典舞教學中,翻身的技法多種多樣,如點步翻身、踏步翻身、串翻身、探海翻身、吸腿翻身、上步翻身、蓋腿翻身,等等。這些翻身技法是古典舞學習的基礎,嚴格來說,只有掌握了翻身技巧,古典舞學習才能取得初步效果。然而,翻身的技法雖然較為復雜,但歸納起來卻只有一種技巧形式,即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快速轉換腳步,保持身體的翻轉,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旁提的形態。在古典舞的表演舞臺上,動作與動作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而翻身即是一種最有價值的銜接動作。在表演過程中,翻身使整套動作連續貫通,且翻身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如探海翻身,以右腿為軸心,左腿提起作后翻轉動作,雙臂自然伸展,連綿圓潤,猶如起伏的波浪;而探海翻身接吸腿翻身,大弧度跨越接身體快速旋轉,更能夠彰顯翻身的藝術魅力,傳遞美的感受。
二、翻身動作的掌握與訓練
。ㄒ唬┓韯幼鞯恼莆找c
翻身動作主要可分解為三個部分,即上身部分、身體中段部分、下身部分,初學者在學習翻身時,需采用分段練習和整體動作練習相結合的方式。
1.上身部分的掌握要點。上身是以腰部為分界,頸部、頭部、手臂都是翻身技巧的練習重點。在表演過程中,處于翻身動作的人體上身部分全部處于傾斜狀態,且連續的翻轉對上身的平衡力要求較高,因此,掌握要點一是手臂的動作,二是頭部對旋轉的適應能力。其中,手臂需保持與翻轉方向的微反向力,以防止身體失去重心,并有效控制速度;而頭部的軸心則起到穩定翻身的作用,并保持身體的傾斜度,增加翻身的美感。
2.身體中段部分的掌握要點。身體中段是指人體的腰、胯部位,這一部位是古典舞翻身力量的主要來源,并且也是翻身動作的主要轉軸,在練習時腰、胯需保持同向運動,翻身動作才能完成。身體中段部分的掌握要點首先在于腰胯的靈活度,其次鍛煉腰胯力量,并練習對腰胯力量的控制能力,只有這樣,翻身動作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而練習者也才能有效避免自身受到損傷。
3.下身部分的掌握要點。腿部是翻身動作的翻轉助力,腿部的力量與靈活度是翻身動作的核心。因此同腰、胯一樣,腿部的掌握要點同樣也是靈活度與力量的控制。
。ǘ┓韯幼鞯挠柧
結合上述翻身技巧需掌握的各項要點,在古典舞教學中,可將訓練劃分為三個階段。
1.初期訓練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需通過練習達到三項條件,其一是身體的柔韌度,其二是腰部的力度,其三是對力量的控制能力。首先,身體的柔韌度是學習翻身動作的基礎,缺乏柔韌度的翻身動作呆滯僵硬,缺乏美感,且各個動作也難以到位;其次,鑒于翻身動作始終保持傾斜狀態,因此需要腰、胯部凝積大量的力量,并在開始動作時釋放出來,因此力量也是初步訓練階段的重點;再次,過度的力量會使人體失去平衡,因此在練習時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控制能力。
2.中期訓練階段。這一階段的訓練主要集中于兩點,其一是增加完整動作的訓練力度,消除由前期分解練習所造成的動作分割現象對學生的影響;其二是適當增加訓練的難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循環漸進的掌握整套動作。在中期訓練階段,教師可考慮讓學生進行負重訓練,并在此基礎上,由單一的翻身技法練習向著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復合型翻身技法練習方面轉化,加強學生對各種技法的熟練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身體的各項能力。
3.后期訓練階段。翻身動作的后期訓練需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熟練學生的已有知識,并加大對學生的意識或認識的教育力度。綜合來說,經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大致已能夠掌握翻身動作的基本技巧,那么,在古典舞中翻身動作所代表的是什么?其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或向觀眾展現了什么?而這些,都需在后期訓練階段反映出來。如果說前、中期的翻身訓練是純技能的訓練,那么后期則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首先,在理論方面,要注重讓學生體會古典舞是傳達著怎樣的信息,而翻身動作在古典舞中又代表了哪些信息,要讓學生用心體會,并通過思維轉化將翻身的內涵表現出來,從而實現形、神的相互融合。其次,在實踐方面,加大復合型翻身組合的訓練力度,采用成套的動作來提升學生對翻身動作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結語
古典舞中的翻身技巧是沿襲了傳統戲曲和武術中的精華,從藝術價值的視角探析,古典舞的翻身動作剔除了戲曲翻身動作中華而不實的雜質,并從創新的角度吸納了武術翻身動作的單調,因此相較而言,古典舞翻身動作更具藝術欣賞價值。在未來的古典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繼續傳承翻身動作這一傳統文化,更要繼承這種創新精神,將古典舞這種藝術形式發揚光大,使其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實現我國非物質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拓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旋轉的種類及特點
(一)旋轉的種類
在舞蹈中,旋轉是指人體圍繞一個點或者一個軸進行的圓周運動。構成舞蹈旋轉技巧的三大要素是舞姿、動力和重心軸;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豐富多彩、變化多端,大致可分為直立轉、舞姿轉、復合轉三種類型。其中直立轉為基礎,舞姿轉為核心重點,復合轉為高難技巧。它們其內部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
(二)旋轉的特點
中國古典舞旋轉的主要特點是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軸面或者說是身體在空間中發生扭轉、交錯的關系,是中國古典舞旋轉的獨具的風格特征。同時中國古典舞也是畫圓的藝術,旋轉連接轉換多在三圓(平圓、立圓、8字圓)中完成。其一以“擰傾”為核心的曲線造型是中國古典舞旋轉的基本體態,也是中國古典舞旋轉的基本特點。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后退側身轉。其二民族舞姿的運用使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的復合型與流動性加強,進一步增大了舞蹈的空間變化。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復合和流動的特點。
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的訓練
(一)旋轉能力基礎訓練
1、培養舞者正確的“站”姿是旋轉的堅實基礎
“站”是一切動作的基礎,是舞蹈訓練的開端。沒有正確的站姿就不會有合理的身體重心及穩定性,也就不會有好的旋轉,因此培養正確的站姿是舞蹈訓練的基本要求。
2、加強半腳尖的“立”是旋轉中最主要的一點
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同一質量的物體,只有接觸面小了,摩擦力才會變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夠用很小的勁,轉得更快,轉的圈更多。練習旋轉初學者應該先著手于人體直立基礎上的旋轉,從“一位”基礎上的立到“二位”基礎上的立;從雙腳支撐的立到單腳支撐的立;從雙手扶把基礎上的立到單手扶把基礎上的立,并貫穿不扶把時不同手位基礎上的立;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身體的控制能力以便于尋找準確的重心。此外我們所要求的“直立”強調身體在垂直方向上的對拉,即半腳掌抓地的牢固(我們俗稱“往下踩”)與頭頂的垂直向上延伸(我們俗稱“往上長”),并要求身體的腹部和腰部收緊,肩下沉以達到“直立”的最佳狀態。
3、“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常說“沒有好的蹲,就沒有好的跳”,其實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好的蹲,也就不會有好的轉”。只有我們把蹲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立”。
4、“開”也是“轉”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也是芭蕾舞中要求的最重要的一點,在“轉”中無論是起法兒,還是旋轉過程中,都要求從下而上的腳踝、膝關節、胯關節的開度。如果都是“關”的,即使能“轉”,舞姿也不會好看。
(二)旋轉能力技巧訓練
1、旋轉的重心訓練
完成任何一種旋轉技巧都離不開重心的掌握,正確的旋轉重心就是旋轉時身體的重心必須落在主力腿的支撐面之內。如直立式掖腿轉,可以作為原地旋轉的基礎動作最早練習。因為對于初學旋轉的同學來說,容易正確地樹立旋轉重心的概念,便于身體各部位肌肉在旋轉中的協調運動,從而正確掌握旋轉技巧的要領。
在多年教學總結中我認為,旋轉的重心訓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對于初學者我們以利用把上的立點練習,使舞者養成一種動作定型,讓舞者了解到什么是旋轉所要求的重心;
第二步,在基本掌握了把上的立點練習之后,舞者們可以在把下練習立點,加強對重心的把握,養成科學使用重心的習慣;
第三步,舞者可以開始旋轉,并在旋轉中感受重心的位置,運用自己的身體體現出對旋轉重心的理解。
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舞姿豐富,各種擰、傾、圓、曲的形態對舞者重心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旁提為主要舞姿的“射燕轉”、以擰、傾、提為主要舞姿的“大掖步轉”、以提、仰、含、沉為主要韻律的“云手轉”,這些動作幅度都幾乎要求達到極限的旋轉,掌握好重心對完成的效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2、旋轉的速度訓練
舞蹈中的速度能力是指舞者身體或身體某個部位快速運動與動作反應時間的總和。它不僅是一名舞者必不可少的能力,更是發展技術技巧的需要。因此,舞者們一定要擁有良好的速度能力,才能掌握和完成技術技巧,而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中的旋轉對于速度的要求也是如此。
我認為,訓練舞者旋轉的速度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在旋轉中,舞者應時刻注意對速度的把握,用高標準的速度練習來加強自身的旋轉能力,其次,想要達到旋轉的速度要求,也需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伴奏音樂來規范動作的節奏和速度,通過提高音樂的速度,迫使練習者加快完成動作的速度。
3、旋轉的全身性協調訓練
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舞者們想要完成旋轉,全身性的協調配合就成為了舞者們需要把握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因此,舞者們想要加強身體協調能力的訓練,就應該時刻注意對它的培養,以及養成在舞蹈方方面面中運用它的習慣。協調能力的培養在旋轉動作的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協調能力首先體現在旋轉動作的“起法兒”當中。中國古典舞旋轉的“起法兒”多種多樣,可以說是身法的延續和夸張.例如在很多舞姿轉中,它的“起法兒”是“起于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指”。它要求在準確的節奏里一瞬間完成動作,只有肌肉表現出高度的協調性,有了正確的發力的方法,重心才能順利到位,旋轉才能順利進行。沒有預備性動作就沒有下一個功能性動作,而功能性動作的效果往往又取決于預備性動作的完成情況。不協調的“起法兒”,會給旋轉造成阻力,使舞姿失去平衡,影響旋轉的速度和質量.掌握動作之后,必須反復練習,不斷強化。
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的運用
舞蹈是一種表情藝術,是從舞者的內心之情外化為具體可見的現象,再通過技術技巧的運用,表達出更深層的情感,使大家在審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鳴。高超的技巧對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欣賞部分,運用這些技巧是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動的來表現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作品內容。因此在舞蹈創作中把握好技與舞有機融合,達到舞中有技,技舞相融的境界,這將充分展示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性和魅力特質。
古典舞男子獨舞作品《風吟》就以格調清雅淡幽,把技巧無形的融合在“隨心而舞、隨風而動”的舞動中,舞蹈以寫意的手法,去展現風中吟唱的心緒。動作設計看似“無意”,但卻表露出編導深厚的功力。該作品在2001年獲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表演一等獎;2002年獲第二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銀獎。這個作品最早的雛形是編導張云峰還是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二年級學生時期創作的!讹L吟》強調的是人體失重的那一瞬間身體做出的反應,在此基礎上尋找動作的變化,而這樣構成的動作就更加的流暢,也更容易表現人體美感的多樣性。比如:斜體空轉這個技巧動作,它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做空轉的變形傾斜,是演員在完全失重的情況下所完成的一種高難度技巧。編導對整個舞蹈動作的設計于“傾——擰——旋”的元素中,對“點和線”交織與融會,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更加順暢和嚴密,充分傳遞舞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風吟》中有關動作力度的運用非常豐富,出現了沒有用力或輕輕用力完成動作的時候,也有突然加速的時候,還有從放松到突然加速再到放松的時候,這樣不同的發力給人一種虛實結合的變化,例如:在作品最后結束之前的一個變形舞姿轉,演員給一個最大的發力,把轉在一瞬間提到最快的速度,然后放松下來,再到最后沒有轉速為止,是一個由大到小、由強到弱、從實到虛、從有形到無形、逐漸弱化的過程。該作品為突出動作“輕盈”的質感,在動作的銜接與處理上都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輕風飛舞”的審美意象。在技術技巧的設計上,編導也為了追求一種輕飄感,例如兼備倒立、復合轉等技巧都在時間上做了處理,在改變動作慣性基礎的同時求得一種輕盈的感覺。
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各異,總的來說是見仁見智的,古典舞中各種旋轉技巧的運用在表達作品的內容以及增加作品的表現力方面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訓練內容和方法也會不斷的發展,盡管如此,每位舞蹈學習者在今后的實踐中要不斷的探索、總結各種訓練經驗,以使旋轉技巧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形成更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古典舞的訓練技巧】相關文章:
古典舞的翻身技巧與訓練10-02
中國古典舞旋轉能力訓練的技巧08-17
中國古典舞旋的轉技巧訓練06-19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08-07
古典舞的訓練特點01-18
古典舞訓練的要求01-20
古典舞的練習技巧02-26
古典舞基本訓練要求10-11
古典舞基本訓練及特點10-23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知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