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核舟記》是明朝魏學洢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朝人張潮《虞初新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核舟記原文及翻譯,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核舟記
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tài)。王叔遠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并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么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lián)。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注釋
1.記:指文體!坝洝边@種體裁出現(xiàn)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此文選作課文時有所刪減。
2.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3.王叔遠:名毅,字叔遠。明代民間微雕藝人。
4.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徑,直徑。
5.為:做,這里指雕刻。
6.器皿:指器具。盤,碗一類的東西。
7.以至:以及。
8.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tài)。罔:無,沒有。罔不:無不,全都。因:就著。象:模仿。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態(tài):神態(tài)。
9.嘗:曾經(jīng)。
10.貽余:贈我。
11.蓋大蘇泛赤壁云: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故事。蓋: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泛,泛舟,坐船游覽。云:句尾語助詞。
12.約:大約。
13.有(yǒu)奇(jī):有余。奇:零數(shù)。
14.高可二黍(shǔ)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大約。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黃米。一說,古代一百粒排列起來的長度是一尺,因此一個黍粒的長度是一分。許,上下,表約數(shù)。
15.中軒敞(chǎng)者為艙:中間高起開敞的部分是船艙。軒:高起。敞:敞開。為:是。
16.箬(ruò)篷: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篛的異形字是“箬”。
17.雕欄相望焉: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望:對著,面對著。
1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后赤壁賦》里的文句。
1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里的文句。清:清涼。徐:緩緩地,慢慢地。興:起。
20.石青糝(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綠色的礦物顏料。糝:涂。
21.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名詞作動詞用。
22.髯(rán):兩腮的胡須。這里泛指胡須。
23.佛。喝嗣莻和尚,蘇軾的朋友。
24.居:位于。
25.魯直: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6.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7.執(zhí):拿著。
28.卷端:指畫卷的右端。
29.卷末:指畫卷的左端。
30.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么話似的。語:說話。
31.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32.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比:靠近。
33.各隱卷底衣褶中: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意思說,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兩膝)。
34.絕類彌勒: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類像。
35.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6.不屬(shǔ):不相類似。
37.臥右膝:臥倒右膝。
38.詘(qū):同“屈”,彎曲。
39.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時用以計數(shù)的成串珠子。
40.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1.歷歷數(shù)也: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42.楫(jí):船槳。劃船用具。
43.舟子:撐船的人,船夫。
44.椎(chuí)髻(jì):梳成椎形發(fā)髻,屬于詞類活用。
45.衡:通“橫”,橫著。
46.攀:扳著。
47.嘯呼:大聲呼叫。
48.其人視端容寂: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
49.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開了沒有的樣子。若……然:相當于“好像……的樣子”。
50.船背稍夷:船的頂部較平。船背,船頂,一說指船底。夷,平。
51.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即1622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52.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王毅字叔遠。虞山,現(xiàn)在江蘇省常熟市西北,這里用來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53.鉤:鉤的形狀。
54.了了:清清楚楚。
55.墨:這里的意思是黑。
56.篆章:篆字圖章。
57.丹:紅色。
58.箬(ruò)篷:用箬葉編的船篷。
59.曾不盈寸:竟然不滿一寸。盈,滿。
60.簡:挑選。同“揀”,挑選。
61.修狹:長而窄。
62.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矣和哉連用有加重驚嘆語氣的作用。
63.游削:揮動、運用刻刀。
64.須麋(mí):胡須眉毛,此處指極小、極細、極短等等。
65.誑:欺騙,瞞哄。以自疑其言,突出“靈怪”。
66.繇(yóu):同由。斯:比。明人避諱“由”(天啟帝名由校,崇禎帝名由檢),代用“繇”。
67.“棘刺”二句:意為在棘刺的末梢上也未必不能夠雕刻一個母猴。母猴:也作“沐猴”!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傳說宋人(又作衛(wèi)人)有一種技能,能在棘刺尖端雕刻一個母猴。
創(chuàng)作背景
中國古代的雕塑工藝發(fā)展到明代已經(jīng)非常精湛,特別是微雕工藝更是如此。明代民間微雕藝人王叔遠,雕刻了這艘核舟,并將之送給作者,作者驚嘆其技藝高超,而作此文。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此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典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作者經(jīng)過細致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jié),然后按一定的空間順序來描寫整個核舟,寫了作者對核舟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家王叔遠技藝高超的贊嘆以及對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贊美之情。
寫作特色
此文通過白描的手法,詳細而有條不紊地記述了他所得到的一個微雕作品——核舟,采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先是概括地介紹王叔遠微雕技藝的“奇巧”以及他技術的全面,既是全文的總提,也為轉入正題蓄勢。文字雖短,作用卻大,不可以沒有。接著詳細介紹核舟所表現(xiàn)的蘇東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從全舟到局部,從船頭到船尾,從陳設到人物,從容寫來,層次分明,絲毫不亂。尤其注重細部的描寫,如雕欄上的對聯(lián),船頭人物的姿勢和神態(tài),舟子的動作,都寫得生動如見,令人既佩服王叔遠雕刻之神,又贊賞魏學洢觀察之細?陶吲c寫者,可謂是相互發(fā)明,相得益彰了。從描寫看,王叔遠不僅有高明的微雕技巧,而且很有見地。他表現(xiàn)東坡赤壁之游,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歷史,而是對歷史事實進行了合理的改造與加工。譬如雕欄上的對聯(lián),右邊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東坡十月寫的《后赤壁賦》,而左邊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則是蘇東坡寫于七月的《前赤壁賦》中的名句。雖然季節(jié)有點不對,但用以揭示東坡泛舟時的月夜之景,卻有不容抹煞的作用。又譬如所刻船頭的三人,神態(tài)逼真,直如圖畫,但卻與歷史事實不符。因為東坡泛舟赤壁時,第一次只有一個客人,第二次有兩個客人,均無姓名,并沒有黃庭堅與佛印參加,現(xiàn)在王叔遠把他們硬扯在一起,當然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寄托。大約以佛印來體現(xiàn)東坡的禪味十足的空靈,而讓黃庭堅這個摯友來安慰他的寂寞吧。
最后對核舟所作的總結性說明,為的是加深讀者對微雕作品所表達的內(nèi)容之巨的印象,同時自然地過渡到作者的議論,再一次表達了作者對于這一微雕作品的贊美。結尾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shù)量和刻字的總數(shù),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用以強調(diào)材料體積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使文章如核舟一樣,顯得精細而完整,令人愛不釋手。
此文語言平實、洗練,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句句都出自作者審視所得,毫無夸飾,逼真而又生動,畫相結合的寫法,不只貌似,而且傳神。例如:寫蘇東坡與黃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扶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令人不只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段,又是極細膩的文筆。寫佛印是“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突出了這個出家人形象的特征,與讀書人蘇、黃神情不屬。讀罷令人有如同親見“大蘇泛赤壁”之感。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陸次云《古今文繪》:“刻核舟者神于技,記核舟者神于文。摩擬人物于纖微,意態(tài)神情畢出,何異道子寫生?君曰:‘技亦靈怪矣哉!’余曰:‘文亦靈怪甚矣!’”
當代作家、教育家秦兆基《〈核舟記〉介評》:“人們一直強調(diào),選課文要選名家作品,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說所有名家的作品都可以入選為課文。魏學洢雖算不得名家,但他的《核舟記》卻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堪為模式”的優(yōu)秀課文!
作者簡介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中國明朝末嘉善(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朝末年的散文作家。是當?shù)赜忻男悴牛彩且淮鞒嘉捍笾械拈L子,其一生短暫,未做過官,好學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是其代表作。
【核舟記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刻舟記原文及翻譯08-31
石鐘山記原文及翻譯12-26
永州八記原文及翻譯09-22
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01-07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06-19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08-29
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08-31
原文及翻譯岳陽樓記08-26
原文及翻譯醉翁亭記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