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的策略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城市規劃策略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樹立規劃的資源意識。
城市規劃不僅是一種重要資源,而且是一種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源。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使用權的取得主要通過有償出讓、轉讓。土地出讓轉讓的關鍵是土地價值問題。盡管影響土地價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體某一塊用地來說,它的價值往往由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情況和城市規劃確定的開發條件來決定。《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服從城市規劃”的規定,明確了城市開發用地的性質、功能和容積率等開發要求由城市規劃來確定,這些開發要求直接左右著開發效益。因此,通過城市規劃的科學測算,合理確定開發商與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為政府籌集大量的建設資金。具體地說,城市建設中容積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層、“破墻開店”等用地性質功能的改變都可以產生很高的級差收益,但這不是項目開發本身產生的,而是政府長期基礎設施投入的結果。這些收益不能全部納入開發商的口袋,而要通過規劃的手段,使政府基礎設施投入產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為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城市規劃直接創造了經濟效益。
其次,要把市場機制引入城市規劃,規劃管理要靠“兩手”。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方式按價值規律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方式,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處于市場關系之中,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產力要素流動和城市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對形成城市土地市場和帶動城市建設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這種運行機制下,如果城市規劃不利用市場調節這只“無形的手”,就無法對城市建設實施有效的調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發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潤,這種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往往會造成對公眾利益的侵害。市場土地供給的有限性與價格的上漲趨勢也往往會導致土地投機活動。市場調節的結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經濟效益高的項目吸引了很多投資者,而維護城市正常功能的綠地、道路交通設施等公益事業仍然難以吸引投資,只能依靠代表社會整體利益的城市規劃的調控來加以解決。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導,市場機制很容易導致城市建設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調。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管理工作既不能單靠行政手段進行控制,也不能僅靠市場調節進行規范,而要靠“兩手”,一是行政法規“有形的手”,二是市場調節“無形的手”。
再次,城市規劃要為城市建設籌集資金。
當前城市建設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建設資金問題。有資金才能改造城市,沒有資金城市就難以發展。所以.城市建設資金問題,是中國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長所關注的問題。沒有建設資金,規劃得再好也沒有用。在國際上,城市建設資金一般有三個來源:
一是稅收,西方國家都是用稅收來搞城市建設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設資金是1 500多億,還說不夠。
二是級差地租,以土地來掙錢,比較典型的是香港。
三是各種收費,增加城市積累。就中國來說,稅收不是我們的辦法,規劃費用也不是辦法,國務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許亂攤派。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級差地租。級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發展;級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會發展。溫州市緊緊抓住這一點,5年內城市改造面達50%,創造了一個新的溫州城。杭州、寧波等城市也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手段,對舊城區進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同時,有的市縣盡管也利用級差地租的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舊城改造,但由于沒有充分發揮規劃部門的作用,缺乏科學的測算,在土地開發過程中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使一個本來可以給城市政府帶來收益的成片開發項目入不敷出
【城市規劃的策略】相關文章:
城市規劃師考試高分策略06-19
2017城市規劃師考試復習策略10-10
2015年城市規劃師考試零基礎備考策略07-08
城市規劃的意義08-11
城市規劃的作用08-24
城市規劃方案08-25
城市規劃的設計06-28
對城市規劃認識10-05
城市規劃師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07-15
城市規劃的引領作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