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泰拳特點招式有哪些
古代泰拳的拳法與招式大約形成于十四世紀或更早一些時期,其實為古暹邏的大城皇朝時代。每有重大節日即有擺擂比武的節目編排,風氣已極盛。那么,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古泰拳特點招式,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泰拳古技
泰拳,在泰語中叫做”摩易泰”,英語為”ThaiBoxing”。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泰拳,一直被世人視為最兇悍殘酷的體育運動。泰國拳擊術是在古代長期戰斗的歷史中演變發展起來的。古典泰拳尚有不少極具藝術性的花形招數,這些招數不單美妙,而且實用性強,茲將其中十式照泰名原意翻譯并配上解釋,以示廣大愛好者。
1.隱士投湖(飛身頭觸)
此招為泰拳中的舍身攻擊法,一旦對方中線暴露出空隙,施技者即可跳躍至于地面平行,用自己的頭部撞擊對方的面部,可達到重創對手的目的。2.天王擲輪(轉身鞭錘)
此招適用情況,是在一拳擊空時,借沖力旋身以另一臂反掃敵人頭、面部,屬于舍身求功招數,接觸點是拳背或前臂部位。在運用上,這種擊法威力極大,并且常令對手在毫無防范的情況下中招,故擊倒能力很高。
3.鱷魚擺尾(反身后蹬)
“鱷魚擺尾”取義于鱷魚兇殘無比,其尾部勁力威猛,揮擺擊人時,有如千斤重錘,很有殺傷力。后擺腿可用于大意疏于戒備情況下,突然發難,令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中招。后擺腿威力,發自施身沖力與腰腿向后方彈擺,合而成為銳利勁力,運足旋身與出腿動作須一氣呵成,腿招才有威力。
4.牡鹿耀角(雙飛踢腿)
其方法為躍身先前足先發出一腿,或虛或實,瞬間覷準敵方守勢,即躍起揮另腿踢其頭部。此式還可以蹬腿作前奏,引敵防衛前調,而乘機躍身發高腿踢之。
5.戰象交齒(雙肘下砸)
此招是極危險肘招,能致人于死命,迎敵時以虛足亂敵意,躍高凌空舉雙肘,下砸其頭頂或前額,借身體下墜之勢,威力倍增,施發時須以身體下壓增勁,動作先起而后落,一氣呵成。
6.轉戰龍門(后抽肘法)
此招就是泰拳有名的反肘,反肘動作舒展漂亮,為歷代泰拳師善用的攻擊技術,反肘的運用,是在實戰時覷準時機,猝然轉身以此招突擊,敵若疏于防范,必受所算。所以反肘技法要旨,是出奇制勝。
7.鯰魚張刺(回手肘法)
當自己被對手夾在腋窩之下,失去身體平衡時,可以運用此招,為了成功運用肘部去攻擊對手,必須將一條腿插入對方雙腿之間,同時轉身用肘部劈擊對手頭部。
8.坐折兇僧(低身破馬)
對付喜歡經常用高掃踢的對手,可以低掃踢牽制其馬步活動,使其不敢輕易用腿,低掃踢是打擊對方用腿信念的有效腿法。9.擊木楔(肘擊對踢)
有經驗的拳師能夠很好的把握時機,在對方以掃腿攻擊時,提肘格擋可達到攻防兼備的目的。由于肘部硬度相對比腿部高,所以成功運用此招不單可以很有效地防御對手的腿攻,甚至可以重創對手。
10.神猴騰空(飛身膝撞)
以高掃踢虛晃對手,一旦對手后仰退避,立即轉身蹬地發動飛膝攻擊對手頭部。有經驗的泰拳師虛實兼備,不會讓對手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一記看似兇猛的攻擊之后往往是真正的殺招。
古泰拳招式
古代泰拳的拳法與招式大約形成于十四世紀或更早一些時期,其實為古暹邏的大城皇朝時代。每有重大節日即有擺擂比武的節目編排,風氣已極盛。最先采用“徒手式”比武,后漸改用以皮條裹拳,稱為“拳甲”式,稍后發展成為“纏麻式”,即以粗麻纏縛拳腕,便拳面更為堅固和粗糙。殺傷力更大。纏麻式拳頭,數百年來,一直是泰拳的代表形象,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引進西方的拳擊手套,稱之為“穿套式”。為泰拳日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古代泰拳的拳法與招式,是后輩拳壇人士根據史料記載及走訪南北眾多名師逐漸整理而成。許多的招式在現代泰拳擂臺比賽中已不復存在。蓋因現代泰拳更注重于力量型及簡練實用的打法。對技術復雜偽招式逐漸放棄不用,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古泰拳的基本技擊動作共有十二式,其泰文譯名及解釋如下:
(1)捆腕 雙臂平胸交旋勢
(2)掄拳 拳成先后交渙上落勢
(3)按耳 提留護面側
(4)攔格 手自外內撥
(5)斜擋 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 雙臂輪流高抬
(7)戴冠 曲臂上提時前沖
(8)雙并肘 兩肘齊架敵腿
(9)踢臀 側舉足后彈勢
(10)耍膝 雙膝連上提
(11)獻蓮 俯首前觸勢
(12)回踢 回族后擺腿
戒備姿勢或稱“拳樁”。身略偏向敵,雙拳先后高與肩平,形如弓箭,兩足微曲并立。擅右擊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后,按左擊為主者則反之。泰拳的馬步名“三官步”,所謂馬步,就是“拳樁”連同步法的整體運行。基本拳步為八方移動步法,循羅盤方位所向的進退及側移步法。三宮步是由于其步型為斜三角,活動時亦常沿著三角形路線為進退基本圖樣。此技可說是泰拳技擊的精華,進可攻退可守,萬變不出其中。在實際運用時,三宮步法有甚獨特的技法,以適應環境和形勢的需求:
點滴步:蹺足欲進,提膝作上下掩護的步式.動作輕巧自然,與虛步同。
蓋步:用點滴步迷惑對方時,虛懸之足下放,或前或后.更能旋身出招。
易勢:利用腳步的移動,突然改變方向,是出奇惑敵化其攻擊的移步法。
三宮步的單吊書馬式,看似虛浮,實則泰拳精妙獨到之處。此式可政可守,敵方攻來時,可施踹腳踏敵前腳遏止其進攻、復后腿擊之,曰“制軍”。若主動進攻,虛足可以蹬敵丹田,隨以拳或腿連續攻擊,謂之“沖殺”。更重要的特點是三宮步發動時,可使精神與氣勁合一增強信念。泰國傳統神話就有將三宮步描繪為拍藍降魔神技。
前代拳師極重視馬步的戰略功效和藝術性。較高深助拳步,有“虎跨步”、“獅踞步”等。著名泰拳宗師變頌察說,在拉瑪六世皇御前一次拳賽,有功夫到家的拳師,剛開始行拳。便把對手嚇得渾身發軟,眼光發慌,未戰已敗。可見一個技高拳師擺出拳樁無懈可擊,移動疾速,現出絕對信念,足以令對手取勝志氣盡潰。相傳古代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羅萬象,奇技、詭招甚多。基本招式有“長兵”與“短兵”之稱。長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謂“虛招”和“詭招”之分,即虛實之用。
頭兩式:前抵、側抵。
拳五式:直擊、側擊、回擊、佯擊、上沖。
腳五式:踢、蹬、釘、回擺、后踹。
肘六式:斫肘、撞肘、拭肘、抽肘、反肘、后肘
膝六式:明膝、暗膝、騰膝、飛膝、小膝、兔膝
有關的基本技擊術語,有以下口訣:
并(相對) 合(進) 取(執)
藏(斷) 佛(撥) 切(入)
沖(撲) 撞(扎) 壓(按)
拖(拉) 擂(迫) 抱(纏)
投(摔) 攻(動) 守(迎)
拆(解) 避(閃) 答(還)
當時拳師所用招數,全無禁忌,不論投摔、反關節、跌撲、地戰、飛擊、頭觸、臀撞等動作,均可應用,最特異的一點,是戳眼、撩陰等毒招亦被允許。拳師造詣,各師各法,名師博技以口訣相授,將實戰招數,按其動作或性質配以名詞,古典優雅,偏以整齊之訓令.一則可助憶誦,二者在打斗時師傅同門,在臺邊提示,拳訣能收隱語之效,對方師承不同,自然不解其意。例如:用肘拳訣有“戰象交齒”或“流星入云”對于屢用飛膝,軍師同門可呼“撒網捕鳥”以提示破解之法。實戰攻防招數,有“母招”與“子招”之分。20年代華裔宗師金成,所傳“母招”與“子招”各十五式,合共三十式,其中包含泰拳術的基本及花樣招數,實用齊全,備受拳壇中人重視,譽為典范,茲將各式照泰拳名原意翻譯,配以簡義列出如下:
母 招
曲折步形 外圍招架
飛鳥投林 內圍招架
依諾挺劍 內圍肘
爪哇標槍 外圍肘
拜須彌山 低拳擊頜(俯身四十五度)
慈僧善目 高拳擊頜(俯身六十度)
蒙民捍衛 蹬腳對拳
擊木楔 肘擊對踢
鱷魚擺尾 腿踢對拳
斷象拔 肘砸腿股
神龍隱尾 封腳膝打腿脛
天王轉化 蹬腳對
古時拳師較藝,有云“不合則矣、一臺即勢如盤龍,連綿不絕,決勝方休。”所謂“盤南”即此意
【古泰拳特點招式有哪些】相關文章:
泰拳致命招式有哪些02-24
自由搏擊與泰拳有哪些淵源05-27
蛙泳有哪些特點07-21
紗麗有哪些特點07-08
茶有哪些種類特點06-11
幼兒舞蹈的特點有哪些06-22
兒童歌唱的特點有哪些05-09
藏族舞有哪些特點09-03
摩卡咖啡有哪些特點07-23
川劇的藝術特點有哪些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