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
《呼蘭河傳》是蕭紅極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讀完之后,大致給我以下幾點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簡要分享:
一、呼蘭河城里的風俗畫
在小說的第六章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呼蘭河城舉行的一些活動,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等。風俗是一個地方自然、社會的產物,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獨特性,反映著人們對于生活的態度,對于世界的認識。
閱讀這些文字,首先,我們可以領略到這里豐富的民俗活動,給當地枯燥無味的生活增添樂趣,在娛神娛鬼的過程中,其實更是娛人。在跳大神的時候,請跳大神的這家就會被圍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鄰街坊們都來看熱鬧,湊紅火,并且以此作為自己開眼界的談資,認為誰要是沒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說的巨大的遺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戲的時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談個沒完,甚至有時候還會吵鬧起來,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幅極富有鄉村生活氣的場景。
其次,仔細閱讀這些文字,觀看這些民情風俗,我們不難發現,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單調,也就僅僅憑借這些活動給瑣碎的生活增添了一絲歡樂。人們在物質、精神生活貧乏的環境中,就只能憑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動來聊以慰藉。在長期因襲重負,與外在現代文明隔絕的狀態下,形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鬼神觀。假如有人生病,寧愿寄托于神靈,通過跳大神的方式來給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時間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們重視生,也重視死,例如在盂蘭盆節要在河里放河燈,希望那些無主孤魂可以托著河燈去早日投胎,當然這也流露出人們的善良之處。對于死后,人們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們在陰間可以過上在陽世難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財力地大肆為死者購置紙折用品。(對于這些,筆者在上一篇文章談談生活中的喪葬風俗中具體談到,這里不做過多分析。)對于生活,他們寄托于神靈,不相信自己掌握著自己的命運,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上祈祥納福,將自己的命運寄予神靈,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靈也將束手無策。
這些描寫都很具有典型性,不僅僅是這里的一個呼蘭河城,更是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個“呼蘭河城”的真實寫照。
二、呼蘭河城里的愚民們
在《呼蘭河傳》里為我們刻畫出這么一幫人,他愚昧、無知,可笑又可氣。最為突出的就是寫小團圓媳婦的一節,我認為把這些特征寫得最為集中和具體,當我看到這一節的時候,可以說是不忍卒讀,最后滿懷著氣憤與同情讀到了最后。
團圓媳婦即是童養媳,童養媳在過去的習俗中很是流行,這也算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團圓媳婦們大多數都是落得個悲慘的命運,而真正獲得幸福的畢竟是極少數。本來還是孩子的年齡就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吃的少干的多,時不時地還會被打被罵。在作品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對她的殘害則更是令人咬牙切齒,為此,筆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孫子媳婦還沒有說完,大娘婆婆就接著說:
“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墒俏乙泊蜻^她,那是我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了一點,可是不狠哪能夠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連喊帶叫的,我是為她著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狠著點了,打昏過去了?墒侵换枇艘淮鼰煹墓し颍陀美渌阉凉策^來了。是打狠了一點,全身也都打青了,也還出了點血?墒橇⒖叹痛蛄穗u蛋青子給她擦上了。也沒有腫得怎樣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這孩子,嘴也是特別硬,我一打她,她就說她要回家。
“我就問她:‘哪兒是你的家?這兒不就是你的家嗎?’她可就偏不這樣說。她說回她的家。我一聽就更生氣。人在氣頭上還管得了這個那個,因此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
這一小段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舊社會婆婆,將對小媳婦的暴力殘害認為是為她好,否則是不中用的。閱讀文本,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僅僅因為小團圓媳婦笑呵呵不害羞,頭一天到家吃飯吃三碗這種本應該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圍那些假仁假義的、充滿人心腸的村人的“幫助”下,小團圓媳婦飽受摧殘,吃盡各種偏方苦頭,最后竟然被開水活活燙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們除了在那里唏噓哀嘆之外,并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地回應。
就像魯迅先生《故鄉》中的閏土,真正令人嘆息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困,精神上的貧乏、不覺醒則更令人感到恐懼。呼蘭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們,他們也僅僅把小團圓媳婦的經歷看做是一場表演,表演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相當于什么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他們懶得去想,也不會去想,只會等著下一次循環回來的這種表演。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個典型的“精細”的愚人。生活本來清苦,省吃儉用,秋天里撿那旁人遺漏的豆子換點小錢,舍不得多養雞鴨,平日里端塊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為媳婦治病方面,卻花了自己的大把積蓄,然而到最后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花費一堆冤枉錢。
但是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個荒唐的社會,荒唐社會下風行的荒唐做法。一個活生生的鮮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雖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著善意羊皮下的其實是一只兇殘無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頭,并且似乎永遠沒有吃飽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們正是這匹惡狼的鋒利爪牙,他們幫助著這匹惡狼來獵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寫道“呼蘭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熱鬧的人就特別多,我不知道中國別的地方是否這樣,但在我的家鄉確實是這樣的!逼鋵,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們不僅是呼蘭河的特產,而更是整個中國的共產。
三、呼蘭河城里的強勁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底層人們生活的一股強勁生命力。其實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憑借和依靠的也就是這股強勁的生命力,指引人們不屈服困難,不放棄生活的信心。
呼蘭河里生活的人們,多數還是處在艱難的生活里,但是他們憑借著對于生活的熱情仍在負重前行,生活雖然清苦但是并不放棄生的希望。對于那些買不起的東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滿意了。馮歪嘴子的生活艱苦,住在簡陋的草房,給剛出生的孩子蓋著面袋子,老婆死后仍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兩個兒子,看著逐漸長大但是也逐漸瘦弱的孩子,也還是會露出對生活滿意的笑容。這是一種生活強勁力量的展示,代表著一股堅韌向上的生命的態度。
四、《呼蘭河傳》中的寫作
拋開文本內容,談談這部小說的寫作。蕭紅不愧是一位優秀、出眾的女作家,在她筆下,我們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對于一些場景的描寫真是細致、細膩,立體感、視覺感十足。對于過去的書寫,勾起讀者對于自己過去生活的回憶,讓人在腦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動、有趣的畫面。
她的這種描寫,不像小說而就像評論家們所稱的呈現出詩化的效果,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而一切舒卷自如,極富有生活氣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畫面,讓人覺得讀起來像是散文一樣。
這種描寫尤以寫“我”和祖父在后花園一節最為突出,最后,就請大家在幾個精彩片段的欣賞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2
蕭紅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人。原名張乃瑩,中國現代女作家,出版了許多有名的作品。這次,我就讀了她寫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主要寫了蕭紅童年在老家的生活,和蕭紅對童年的記憶。
一開始,我讀著似乎沒有什么意思,人物零零碎碎,有一個沒一個的。到了后來,我才感覺到,也不是很沒意思。比如:團圓媳婦、有二伯、王大姐……
團圓媳婦很可憐,才十二歲就被燙死了。有病也不能找醫生,只能跳大神、抽帖……可最后,還是被活活折麼死了。
王大姐也一樣,剛生完兩個孩子就死了,還沒好房子住,還得挨凍。死了以后,兩個孩子都讓馮歪嘴子看著。雖然他的.孩子差了一些,但他很滿足,沒有放棄。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3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有這樣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劇來,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古語說,“女子上不了戰場。”其實不對的,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問一個男子,問他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個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戰場不一定死,也許回來鬧個一官半職的?墒翘秃茈y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節婦坊上為什么沒寫著贊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贊詞?那是修節婦坊的人故意給刪去的`。因為修節婦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個女人。他怕是寫上了,將來他打他女人的時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來一大群孩子可怎么辦?于是一律不寫。只寫,溫文爾雅,孝順公婆……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4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回憶式的長篇小說,作者蕭紅細膩的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城。
在她的描述下,我好像走進了20世紀初的東北,一個衰落的小鎮,村子里只有灰色的大街、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到處都是灰色的'凄涼,如同一副暗灰色的紗布,籠罩這這個小鎮,籠罩這那些愚昧得人。呼蘭河傳的生活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作者刻畫除了一個寂寞的世界。那里的小市民往往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人民的生活除了迷信還是迷信,怪不得有些人說活著還不如早死之類的話。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不能相信迷信,還不能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而要和睦相處。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5
《呼蘭河傳》是民國女作家蕭紅所著。它正如著名作家茅盾所說:“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笔捈t以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和口氣,寫成了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小說。
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講胡家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才十二歲。她的婆婆很會持家,對家里的家禽家畜很是愛惜,對雞鴨豬狗都舍不得打,怕打了豬不長肉,怕打了雞不生蛋。。。。。。唯獨對小團圓媳婦,卻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場罵三場,還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結果,打出病來,也不去大夫那兒治病,迷信地東家要個偏方,西家討個秘方,把團圓媳婦放熱水里熱昏,再用冷水澆醒。如此這般折騰了許多次,活生生地把這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折磨致死,人財兩空。
從這個故事里,我不僅讀到了一個生活在公婆打罵下的童養媳悲慘的命運,更認識到那個時代女子低下的地位。書里說到,當地男人打妻子的時候,都會理直氣壯地說道:“娘娘(廟會上的子孫娘娘)還得害怕老爺(子孫娘娘的丈夫)打呢,何況你一個長舌婦!”可見,男人打妻子,婆婆打媳婦在那個年代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連明媒正娶的女子都難逃脫被打罵的命運,更何況一個地位卑微,甚至可以說半是媳婦,半是傭人的童養媳。
其實,即使小團圓媳婦沒有被折磨死,她也會和那個年代大部分女子一樣,默默地為別人走完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被三從四德綁架了人生觀的女孩子,一生只知道完成三件事:出嫁,生子,持家。她們的一生,僅僅是服從,僅僅是一個附屬品:從父,從夫,從子。即使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也往往沒有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名字。她們的姓就是她們的`標識。父姓上冠以夫姓,便伴隨她們的一生,直至刻在墓碑上,留下一點她們曾經來過的痕跡。 從“xx氏”,我們無從得知她是誰,有著怎樣的音容笑貌,只能看到兩個家族的聯姻。她們代表的不是自己,只是一個代號,一個附屬品,一個婚姻證明。在時代的限制下,她們只知道自己是某某的女兒,是某某的妻子,是某某的母親。她們并不知道她們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我”—— 作為一個“人”的真正自我。 正因為沒有自我意識,她們不知道自身的尊嚴,當然也無法認識自身的價值,只能在打罵歧視下,或痛苦或麻木地走到人生盡頭。書中還提到,有些媳婦不堪忍受婆家的暴力或冷遇,回娘家訴苦,可是母親卻告訴她這是“命”。 這些年紀輕輕的女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悲哀甚至痛苦的“命”。有些人實在不堪忍受,只能輕生以求解脫。所以,生在那個時代的小團圓媳婦,她的命運注定是一場悲劇。
我特別關注這個章節,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到今年年底,我也是十二歲。 幸運的是,我生在一個民主而開明的時代: 男女社會地位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名字,擁有自由的意志,懷有獨特的夢想,所以我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人生而平等。既不應該有地位,職業的歧視,也不應該有性別的歧視。在我們周圍,優秀的男同學和女同學各領風騷;我們放眼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精英各有千秋。性別,本不存在“誰比誰優秀”或“誰比誰差”的問題。無論男女,作為“人”,不僅有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更需要為自己負責。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 同樣十二歲的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大千世界里行萬里路,在夢想成為一名化學家,在夢想著諾貝爾的榮耀。我深深地同情同齡的小團圓媳婦,為她嘆息,為她流淚,也為自己慶幸命運的恩寵。
千年前,《木蘭辭》 用委婉詼諧的方式向男性世界宣告:“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千年后,我們迎來了男女平等的環境。既然有幸降生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名女生,我會更加自信自強,展現自己的風采,發掘自己的潛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努力活出自主的人生!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6
《呼蘭河傳》讓我覺得的,是一種冬天的感覺,一切都是蕭瑟的,正如作者反復用到的詞:“荒涼”。
完全是平易的語句與語調,好像都是不經意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扎人心肺。那就是呼蘭城里人們的合理卻又荒謬的生活邏輯,人是沒有價值的。人不如老母豬,不如小雞仔,甚至不如一塊豆腐。令我震顫的是這種邏輯的“合理性”:人又不像豬,打兩下又不會掉斤兩,因而動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隨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雞蛋,一枚雞蛋可以換三塊豆腐,因而就等于踩碎了三塊豆腐,三塊豆腐值好多錢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頓教訓教訓的。這種生活的邏輯你無法用哲學的人的主體性來反駁,對他們來說,那有什么用,能賠我豬肉來?能換我豆腐來?因為生活的邏輯,就是金錢的邏輯。
也正因為如此,更為令我恐怖的事情是:這種狀況在似乎啟蒙了的今天并未消失掉,甚至并不曾減弱。今天的人們依然用這種邏輯來生活,并且他們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粗鹤永餄M地爬著的臟兮兮的`頑童們,看著母親們追打著因為將一口飯掉在地上的孩子,看著小街上一群一群的大媽大爺們毫不避諱地談著張家長李家短……
我不禁疑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究竟進步在哪里呢?我們與那呼蘭城中的平民百姓們究竟有多少不同呢?“人是目的”,這句話在生活面前是不是永遠蒼白無力呢?渾渾噩噩地生,渾渾噩噩地死,這種狀況要如何才能改變呢?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7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自傳式的長篇小說,描寫她幼年記憶中故鄉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故事。小說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胡同、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托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里的后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直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遍_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小心跌倒,饅頭從箱子里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著那人的背影哀嘆:“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比藗兛偸锹裨固鞖,不埋怨人。
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每逢下雨就變得像煉膠的大鍋,粘過蒼蠅、蜻蜓、燕子,淹死過豬狗貓雞,趕路的馬也陷進去爬不起來,人們過路也得小心翼翼,還有小孩差點被淹死。人們每隔一陣就要抬車抬馬、救人救畜,卻總是不厭其煩,而且沒有任何人說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來,更沒有人這樣做。因為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熱鬧,還可以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豬肉,甚至有馬陷進去被救起來后,人們也傳言馬死了,因為“若不樣說,顯得大泥坑太沒有什么威嚴了”。
“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但這是大自然的威風,與小民們無關……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
由此可以看出呼蘭河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對活著的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在我看來,整個小說一直貫穿著一種“看”的人生觀。
呼蘭河的民間風俗,比如七月十五鬼節,人們紛紛奔赴河邊,看無數河燈漂流的繁華景象,“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或被岸邊的野草掛住了,越往下流,河燈越孤寂越少了。人們看著河燈飄遠,心里從剛才的.歡騰又變為無由來的空虛。人們看河燈漂流,像看著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臺唱野臺子戲時,人們更是從不同地方趕來看戲,分散四處的姐妹、父子都可以借此機會會面。臺上演員唱念做打,臺下百姓胡打瞎鬧?磻蜻^程中,臺上臺下甚至會突然間轉換角色,臺下的人們真吵起架動起手來,而臺上的戲子卻不為所動,依舊自我表演。
老胡家的團圓媳婦,也是在大家集體觀看之下,被認為有鬼附身,以致于最后為了給她驅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后一個人物馮歪嘴子,他也是通過磨房里的窗戶觀看外面的人與被窗外的人觀看。
小說在寫法上主要采取散文式的文字風格和抒情筆調,敘述靈活,生動有趣,而且每個章節的內容相對獨立,在敘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說前后聯系那么緊密。小說中僅有的幾個人物的故事,也幾乎相互獨立,感覺像寫完一個就過一個,讀者也可以看完一個過一個。但我覺得,小說一開始,蕭紅就不斷在“看”,看呼蘭河的每一條街,接著看每一家店鋪,最后又看每一個人,但一直沒變的是那種看的態度,不太近也太遠,好像始終有一種合適的距離,而且總是那么認真,之所以感覺像寫完一個過一個,那是因為蕭紅看完一個就記得一個。
蕭紅寫出來的呼蘭河城那幾個人物,各自的命運都感覺像是被某種力量驅使著,發生在透明身上的事情仿佛瞎鬧一般。這些人物迂腐而純真,無力但不脆弱,他們察覺不出生命應有的那種絕望,反而有著非凡的生命力。就像孩子們逛廟會時會叫大人買的那些不倒翁,“非常靈活,按倒了就爬起來”,而且是很快地爬起來。無論他們身上的故事怎么滑稽怎么喧鬧,但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活終歸是靜的,始終安安靜靜地過著日子,“狗有狗窩,雞有雞架,鳥有鳥籠,一切各得其所”。
蕭紅最愛祖父,她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歲。蕭紅從小喜歡跟著祖父念古詩,但那個時候她還讀不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祖父詳細解釋了,她依舊不懂:“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祖父笑著回答:“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小說中間有一段寫蕭紅與祖父的生活,充滿童真童趣。我最感動的,是蕭紅一個人在后院里玩耍的那段描寫:“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謊花,就開一朵謊花,愿意結一根黃瓜,就結一根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這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正是《呼蘭河傳》的創作緣由。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之后蕭紅離開呼蘭河城開始逃荒。小說完稿于1940年12月12日,距蕭紅逝世僅不到兩年。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8
“東家西舍的也都說馮歪嘴子這回可非完不可了。那些好看熱鬧的人,都在準備著看馮歪嘴子的熱鬧。
可是馮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觀者眼中的那樣絕望,好像他活著還很有把握的樣子似的,他不但沒有感到絕望已經洞穿了他。因為他看見了他的兩個孩子,他反而鎮定下來。
他覺得在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的.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這份能力沒有,他看看別人也都是這樣做的,他覺得也應該這樣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負著他那份責任!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9
早聽媽媽說過,讀完《呼蘭河傳》就像看了一部悲劇結尾的電視劇一樣讓人難以釋懷,總想找人說說,總想找人分擔分擔。
暑假來臨之際,我就迫不及待地閱讀了這本書。文章一開始就寫“嚴冬封鎖了大地”,在這樣的季節里,地皮凍裂了,人手凍裂了,就連小狗也凍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寫,一下就帶我走進了寒冷的呼蘭河小城,在這個小城里生活著一群平凡而又無知的人,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他們總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苦難加注在身上的考驗,風霜雨地,受的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盡管每個人的人生都在禁受著一年四季的考驗,但至少也該有奮斗和抗爭吧,又怎么可能逆來順受呢?可見呼蘭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沒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陽有時顯得特別大,那也是沒有溫暖的。
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溫暖著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個園子里,作者就像那園子里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了。在這里,“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便是作者后來有悲涼凄苦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溫暖著她,支撐著她。
小說最讓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作者雖沒有具體寫她挨打的過程,可是那“不分晝夜,一直哭很久……”可見她禁受了怎樣的摧殘和毒打。到后來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周圍的人也說長道短,說死說活的,只到把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整死。小說中另一個讓我佩服的人物就是馮歪嘴子,他是個敢于追求又敢于抗爭的勇敢者,當不幸降臨,他失去了最愛的妻子還要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鄰右舍都說他這回可非完不可時,他卻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負起他那份責任。他就像是注入呼蘭河小城的一股新鮮血液,讓人振奮,讓人改變,讓人不向命運低頭。
“從前那后花園的,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蔽锸侨朔,人去樓空,好一派荒涼凄慘的景象。這讓我想去李清照詞中的那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庇洃浿心菬o人過問的往事已積滿了灰塵,盡管回憶充滿了苦澀,但也充滿了溫暖,所以作者忘卻不了,難以忘記。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0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重要的代表作。因為《生死場》,人們知道了蕭紅;因為《呼蘭河傳》,人們記住了蕭紅,也記住了東北邊陲那個偏遠卻動人的小鎮。
故事中,蕭紅以自己寫了一件件的事,有美好的,也有殘酷的。故事的第三章,就講了祖父,花園和她的故事。蕭紅的父母對她不是特別好的,祖母對她,也是很兇的,只有祖父對她好。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祖父做什么,蕭紅也做什么!盎ㄩ_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一般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的多么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團圓媳婦那一章了。一個小女孩,才12歲,不過也就12歲,一個天真活潑的年紀啊!和我們差不多大吧!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茁壯成長,而她呢?世界對她來說太不公平了!
她本該和我們一樣,卻被賣到呼蘭河這小城里當童養媳!她才12歲!她的年紀雖然小,卻會做許多事,可以說是人人都想要。】梢驗樗顫,不像媳婦,所以經常受婆婆的毒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一天打8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
后來,這個團圓媳婦生了一種怪病,怎么治也治不好。婆婆請來了大神跳大神,想要治好她,大神說要用燙水燙她三遍,再用被子從上到下裹緊了,一直到天亮,出一身汗。不過要堅持,直到病好。就這樣,團圓媳婦天天被這樣折磨,婆婆卻說,這是為她好。最后,這個笑呵呵,可愛又活潑的小姑娘,被她們就這樣折磨死了,婆婆很傷心,不過不是因為她死了,而是因為她是花錢買來的,就這么死了,還供她吃供她穿,花了不少錢在她身上,婆婆心疼的是錢!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原來相差這么大!作者蕭紅小時候的童年也是悲涼的,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回味這屬于自己的美好童年!作者:閔詩怡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
之前沒有讀過蕭紅的文章。在圖書館躊躕時,看到很多她的書。便選了一本呼蘭河傳來看。
看起來,才發現她的文風干凈利落,且輕快幽默,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蒼涼。既然是一個城的傳記,文章中大街小巷都寫的透徹,大到十字街,小到賣豆腐的串的小巷。細細的描寫卻不覺著瑣碎,比如五個小孩子買麻花,在筐子里挑來揀去,形象憨態可愛。
本來以為作者會主要些十字街道,文中也提到東二街道和西二街道店鋪很少,且“灰禿禿的”,然而她卻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東二街道上的大泥坑,一個普普通通的泥坑也變得趣味橫生。比如 雨后在泥坑沿上走過時情景,如臨大敵,卻又幽默風趣。
對于民生的描寫,寫實的筆觸不帶半分煽情。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天黑了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的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的默默的辦理著”。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天亮了去上班,天黑了下班回家,雖說日子每天有些不同,昨天和前天具體有何不同又說不清楚。生老病死,正常人還是正常的生活,就算為此拖累,世界好像也沒什么變化,照樣太陽升起天亮,太陽落下天黑。照樣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們,別人過的怎么樣,又有誰在乎,自己過的也是麻麻木木,一天一天。不知我們這一天天都奔著去做什么,但時間卻不停息,我們是跑不到它的前面的,只能被拉扯著向前。似乎某天會有個停歇,然而沒有。
看到唱大戲這段,不禁想起小時候,縱使是小村落的大戲也感覺比過年還熱鬧。我們幸運一些,不用遠遠的看。我們可以幸運的坐在小板凳上,仔仔細細的聽,雖然小村子的戲臺簡陋,道具簡到不能再簡,小孩子的興致一點不減。唱到好時,也有不少人喝彩。小孩子就覺著戲里的.故事也是惟妙惟肖,記得看了還魂的戲,我回家還會做噩夢。那片段也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久久沒有離散。
后園的生活大概是蕭紅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了。五歲的時光描寫的的那么清楚,五歲的光輝事跡記錄的如此細致。這都是五歲的小朋友真真正正會做出的事情,比如”拿起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上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比如“把玫瑰花插到祖父的草帽上; 還有在儲藏室里探尋。那么多時光,那么多歡樂都是和她的祖父一起。童年的時光在作者的描寫下躍然紙上,這里的文字不帶一點悲傷,全是嘻嘻哈哈,整天樂呵著。這樣的快樂怎么能不記一輩子,往后的人生苦短,若是沒有這些快樂怎么堅持。正是因為有了那么多快樂無憂無慮的時光,就算作者在那么苦的日子里,寫出文章雖然底子是悲涼,文字確是輕快的。作者沒有把筆墨分給父親,母親,似乎是忽略了,似乎是不存在。童年雖然歡快,但是也寫到自己玩累了在屋檐下睡覺,在蒿草里睡覺,若是父母手里的寶貝,怎么會讓孩子這么做。
團圓媳婦的章節,實在不忍看,從這里開始作者的筆觸開始悲涼了。雖文字里不易察覺。
有二伯也是可愛,可憐,可悲,可嘆。不盡想起孔乙己,雖然完全是相反的人物性格,孔乙己帶著魯迅刻意刻畫的迂腐作態,有二伯卻更貼近生活,更加立體有血有肉,可愛,可憐,可悲,可嘆。
蕭紅說,她最大的悲哀是她是一個女人。然而是女人本沒有錯,只是她生錯了時代。她的離家出走走出了文壇的洛神,不知她那與她矛盾重重的父親又作何感想。雖聽到她的死訊沒有任何表情,但是否背后也有流過幾滴眼淚。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2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土黃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郁的眼晴看著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年齡還小,對于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慢慢長大,再次閱讀蕭紅的時候,卻從她那字里行間讀出了淡然的憂傷!逗艉犹m傳》由幾節故事組成,看似這些故事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線索,但文章始終帶著細膩的抒情。她用一種很散淡的語言來描寫荒涼,“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種筆調就像有人給她寫的傳記中說到的那樣:這個人的手臂里有內傷,傷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給扁鵲看,也已經變色。但是她倒背著雙手。她到門外面去,她說天涼,說風大,說橡樹的紅色葉子落了滿地。
蕭紅的一生是很不幸的,雖然她被魯迅認為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軀幾乎承受了那個動蕩時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難:社會的、民族的和性別的;精神的和肉體的。她在臨終時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都因為我是個女人!绷钊诵乃帷S∠裰惺捈t總是在路上漂泊,在戰火紛飛中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國最南方的城市,她總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過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風景。
但是,作者小時候對于荒涼的記憶像是深深的`烙印,存于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說的基調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寫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凄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起來彷徨。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途的人在夜里拆說著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著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著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在生離死別,萬分地難舍。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樣凄涼的夜!比耸篱g,再多的繁花勝景,終了也難以逃脫最后的凄涼。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哀。那里的人們似乎都過著卑瑣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地過著!薄袄,老了也沒有什么關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吞;走不動了,就癱著!薄安,人吃五糧,誰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場,埋了之后,活著的仍舊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小說描繪的日子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過去是怎么來的,未來又會怎么樣,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規律,該發生的事就那么平靜而自然地發生了,有什么是不該發生的事呢?人們麻木地生活著,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筆下后園的小倭瓜是不是還在年復一年地開著小黃花,但我卻知道,歲月可以流逝,人會變老,而有些記憶卻永遠都不會走遠。于是我開始向往,向往著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時空的流轉,也許,在現在與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永遠都知道,風景向遠方。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3
自從學了課文《火燒云》后,我就一直想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了,因為作者把火燒云的情景片段,寫得如此唯美動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仿佛身臨其境,傍晚時分,我就站在呼蘭河的小鎮上,觀賞著那千變萬化的火燒云……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呼蘭河傳》,再一次被這篇生動而獨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東北小鎮——呼蘭河。
剛開始,作者寫了童年時與祖父在后院的大花園里,一起玩耍,一起學下地干活,還跟著祖父學唐詩,充滿了樂趣,童年過得似乎無憂無慮,但是我看著看著就覺得后園的寂寞與荒涼。當時的人們又是多么的.愚昧和無知,人們順應著命運的安排,過著平凡、卑瑣、落后的生活。
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了一些辦法,可就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最悲慘的人物,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原本活蹦亂跳的十二歲小姑娘,卻當了童養媳,遭到婆婆三天兩頭的打罵,以至于生病,婆婆又用當地的風俗:跳大繩、趕鬼、熱水湯驅鬼的迷信辦法,想挽救她,然而靜靜地迎來的卻是她命歸黃泉路。悲劇一次一次地引發,給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本最好的語文書,它語言富有想像力,細膩的描寫。把每一處景、每一個人,都刻畫的淋漓盡致。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情詩,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著這本書,就像我們在靜靜地聆聽作者敘說著童年那些事,體會到作者對小鎮家鄉深深的懷戀。最后她的祖父死了,后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給我的感覺更加悲傷和凄慘。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4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于故鄉,關于童年。如蕭紅所說,它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有娓娓道來的敘述;沒有纏綿悱惻的情節,而有充滿童真的想象;沒有長篇大論的說理,而有細致入微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而有樸素情感的流露。讀來感覺像偶爾聽到的老人之間聊起家常,瑣碎而又生動;又像看了一部畫質極好的兒童動畫,每一幀都是那么鮮活而富有色彩。起初,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紹著呼蘭河的街道及街道上的一切,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那么一一鋪排開來,好像長鏡頭緩緩地推進。后來,作者介紹著后園及后園的一切、家人及周邊的一切人,也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只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又好像短鏡頭根據需要隨時切換。就在長短鏡頭的交替中,我們得以走進這段回憶。
關于平靜
這回憶,關于平靜。小城并不大,只有兩條街、一個十字街口,街上的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扎彩鋪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人們“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的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生不響的默默的辦理!彼麄兊奈镔|生活并不富足,豆腐和麻花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要是偶爾遇到掉進泥坑淹死的豬,就能吃到便宜豬肉,就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和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也并不貧瘠,每年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娘娘廟大會等,就是精神的盛舉!八麄兩、老、病、死,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沒有什么關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 病,人吃五谷雜糧,誰不生病呢? 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來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埋了之后,那活著的仍舊回家照舊地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薄八麄冞^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的希望著,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無怨無尤的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著!边@座城幾乎沒有時間和悲喜的痕跡,夜以繼日地重復平靜的往昔。
關于溫暖
這回憶,關于溫暖。這里有給了作者最多愛的人——祖父,這里有留下作者最多歡樂的地方——后園。在孩童口吻的生動敘述下,我們仿佛能看到后園的一草一木和四季氣象,仿佛能聽到歡聲笑語和祖孫倆有愛的日常對答,也仿佛能嗅得到滿園的花香、草香和泥土香。在一個小女孩一天都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依樣學樣,裁花、拔草、種菜、鏟地、澆菜,但是搗亂比幫忙多的時候;在她給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澆水往天上潑,大叫下雨了、下雨了的時候;在她踢飛了祖父剛播下的種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雜草的時候.....很多個這樣的時候,都會令我感到無比動容,越是了解蕭紅后來的顛沛流離,越是感動她曾經擁有的短暫溫存。同時,我也總是會對號入座,換了時空與對象,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后又開始瘋狂地想起我和我的祖父、外祖父發生了怎樣溫暖的故事,然后不自覺的紅了眼眶。蕭紅后來說起,“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著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到現在還過著流浪的生活。’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可是從祖父那里,我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關于悲涼
這回憶,也關于悲涼!皾M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奔依飳挿看笪荩耆运銏A滿,作者卻不止一次地說到“我家是荒涼的”,是因為周圍的人吧?租戶們的心很小,因為采到雨天屋頂長出的蘑菇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的心又很大,眼看著房子逐漸傾倒,也能安然的在屋子里睡覺。漏粉的喜歡唱歌,拉磨的夜里通夜的打著梆子,養豬的常常聚在一起唱著秦腔、拉著胡琴,只是“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的愉悅,好像含著眼淚在笑似的。”“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嘆五更,但是并不是繁華的,并不是一往直前的,并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這光明,這些都不是的。他們看不見什么是光明的。”小團圓媳婦被跳大神的活活送了命,馮歪嘴子的女人在詆毀和饑寒中死去,有二伯脾氣怪,對人說怪話卻對地上的磚頭和天上的鳥說正經話......透過作者兒童的視角、懵懂的語言,就算寫的是有趣的事和熱鬧的場面,也讓我們感覺到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活的艱難,艱難的讓人心疼,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某某!八麄儾恢拦饷髟谀睦,可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薄八麄儽桓改干聛,沒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薄澳阏f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實涼薄。蕭紅形容“那粉房里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恰如她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于是蕭紅才會意猶未盡地想起呼蘭河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節日,每一個與自己有過關聯的人,甚至蝴蝶、螞蚱、蜻蜓,甚至黃瓜、倭瓜、櫻桃。人們懷念過去的原因無非兩種,一是時間不夠久,二是現在不夠好!逗籼m河傳》是蕭紅1940年于香港創作的,此時已接近她生命的最后時光,距離她的童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祖父死了,蕭紅的童年也隨之結束了,此后,她經歷了出逃、饑寒、戰爭、背叛,一直到孤單地在異鄉等死。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可惜求而不得。在生命的最后,她心有不甘,卻只能憑著這回憶,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著自己的寂寞,一遍一遍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知道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并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敘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知道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情和那些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里,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這個大花園里笑聲總是在蕩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是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桿,于是祖父便把鋤頭桿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為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是她并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說:“下雨咯。
呼蘭河里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后釘一個紐扣,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只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著抱走一個。據說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著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是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24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21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1-11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07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1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01-1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16
《呼蘭河傳》的優秀讀書筆記10-29
關于《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