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花傳書》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花傳書》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信奉的哲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者亦深諳此道,甚至用心良苦,故而本書得名《教師花傳書》,這算是我對書名的淺顯理解吧,作者想著把遭遇的美妙之花分享給我們,把種花人的故事分享給我們,把花的種子分享給我們,感謝他的一片用心。種花是極其辛苦繁瑣的,亦是極其幸運幸福的,盡管我并不是真正的園丁。
花匠們要精心照料花兒,從種子開始,到種子結束,播種的全程更是不得偷閑。
從師范畢業,我聽的最多的不是花匠,而是教書匠,多數時候,人們還會將“匠”字省略掉,換成一個語氣助詞“的”,一邊介紹或者談論我及我從事的工作。倒不是說他們對我缺少尊重,只是想表述他們長時間以來的一種思緒和判斷:教書的和隔壁修鞋的、剃頭的其實是“一伙”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是“匠”。很長一段時候,我和他們的認知不相上下,只是覺得自己的這個“匠”,僅是“匠”得多了些文化,高級一點的“匠”而已,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當然,在其后的職業生涯中,各種履歷和遭遇的更新,不斷刷新和改變了我的這個初始認知。
就像這本書作者反復闡述的.那樣,心里開滿花兒的匠人不是簡單的匠人,而是同時扮演匠人和專家完美融合之后的樣子,那這個如花般的樣子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呢?
人們眼中的教書匠和修鞋匠、剃頭匠、打鐵匠、木匠一樣,是因為人們覺得這些“匠”只是一種描述職業的主要屬性或者說一種特別的專業技能標識,這些技能實操是可以通過經驗不斷累積而得到的,匠人們在其專門領域看起來具有不可替代性,譬如他們也知道不可能立馬讓我去給別人剃頭,或者讓另外一個打鐵的來代替我上課,難保不會搞個“參差不齊爆炸頭”或是其他什么玩意出來,大家可以想象出那種混亂的場面,這便是人們口中的“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等判斷和定論,要不然教師也就不需要有一個專業資格證書來區別自己不是修鞋的或者打鐵的了,從這個意義上看,各類“匠”在其統領區域,還是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
在一段時間里,我頭腦中總有個“教書匠”和“教書先生”之爭,教書匠在之前的描述中應該給大家留下印象了。教書先生的話,可以聯想成學富五車,著書立說的學者形象,抱歉我這樣偏頗的理解“先生”和接下來要出現的“專家”的概念,為了說明問題,我得把先生解釋為理論研究遠遠高于實踐操作的樣子。
這樣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東頭過來一位教書匠,西頭走來一個教書先生,這二位一碰頭就看彼此不順眼。先生眼中的教書匠人恐怕真和打鐵的、剃頭的沒什么太大的區別,只是一個掌握了一些教學技能的,看起來不那么外行的匠人而已,即便是技術精湛,那還是個“匠”,不入法眼。匠人這邊呢,他們一邊仰視著先生的老花鏡,一邊對其嗤之以鼻,心里默念著一群紙上談兵的“理論派”,只會虛空構想、玩玩自洽而已!
這樣的畫面很爭鋒相對,然而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在這兒。
潛藏在后的疑問是:匠人和專家的屬性為什么不能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專家學者構想之理想國不是匠人一手一腳實踐描繪出來的嗎?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不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嗎?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分割?
《教師花傳書》的作者看到了這樣的分割、對立和不協調,所以在他的著述里面談到了如下觀點:“無論具備多少作為專家的教職與教科書的最先進的知識和理論,如果不具備作為教育“匠人”的教學實踐“技藝”與實踐經驗中生成的智慧,那也無法勝任教師的工作。“反之,“無論積累了多少作為’匠人’的教學實踐技能或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智慧,如果不精通作為’專家’應有的與教職和學科相關的知識和理論,缺乏知性的反省和判斷,教師也會受到傳統教學實踐的束縛而難以解脫!弊髡咧鲝垖⑦@兩種屬性合二為一,即是完美教師的樣子:教師既是通過實踐經驗的累積掌握了高超技術的教書匠,又是精通理論研究擅長知性反思和批判的教書先生。
至此,課堂不再是晦澀無光,而是融為一體,所有人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沉迷于協同學習,沉迷于知性的共同探究無法自拔”、“交流如絲線一樣纖細,協同學習的情景如同’織物’一樣鮮明”,“俯下身來,如同傾聽萬物的聲音”…這樣的場景會是一個擁有極其和諧“氣息(場)”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沒有了教的痕跡而變得渾然天成的世界。
這將是怎樣一個理想境界呀!光是暢享就能讓人感到深深的幸福!
作者還告訴我們這樣的境界并不虛無縹緲,而是可以通過一步一步的修煉逐一達成。
首先我們還是需要重視教師職業定位的問題,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如之前所述,要以專家型教師作為起點和終點,而達成標準是什么,就是看是否形成“反思”、“判斷”等“專業智慧”來支撐的能力,更關鍵是一定要用課堂去校驗,達成途徑也一目了然,實踐-反思批判-實踐,這樣看起來,這是一條永遠在路上的艱辛探索。
其次,課堂實踐中一定要重視傾聽這種教態的養成。作者認為:“在學生能夠真誠地協同學習的課堂上,往往都有一位全心全意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教師“,”虛懷若谷、側耳傾聽兒童的聲音與語言是教師促進協同學習的基礎“。上海師范大學陳靜靜博士也曾提出,“教師要用耳、眼、心去傾聽,聽出學生的困惑,聽出學生內心的需求,聽出組內學生、組間群體的差異等,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安心學習、熱衷學習”,可見,全身心的傾聽是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個“基本功”和一個“常規狀態”,否則就又回到”教師滿堂講滿堂灌“一講到底老路上去了。學會傾聽,即是“世界觀”,亦是“方法論”
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教書的人一定是喜歡讀書的人”,這兒的“讀書”,泛指更寬大意義上的學習,踐行終生學習,在學無止境中成為“學”的專家。
《教師花傳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反復研讀,用以開啟我的深度思考,幫助自己找到那些盛開的花兒。
【《教師花傳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驛站傳書05-01
團隊游戲驛站傳書05-02
驛站傳書 團隊游戲05-01
團隊游戲-驛站傳書04-30
團隊游戲:驛站傳書11-10
驛站傳書拓展項目07-03
驛站傳書 拓展項目07-28
鴻雁傳書的故事11-29
轉正申請自傳書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