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通用2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
一年前我在百度中搜索曾國藩關鍵字時出現一個推送:曾國藩到底有多可怕。其中談到了曾國藩的自律程度,令人感嘆。自此,我開始閱讀曾國藩的相關書籍,《曾國藩家書》是寫給父母兄弟,更是寫給我輩讀書濟世之人,字里行間盡是一位滄桑老人的人生感悟,一位古圣先賢的諄諄教誨。
如今社會的發展迫使我們告別了書信,同時告別的還有紙張獨具的溫情。讀《曾國藩家書》感覺特別親切,它讓我們看到曾國藩的另外一面,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每一句話都感受得到作為父親,兄長濃濃的親情。曾國藩在困苦之境也不忘關心弟妹,是最好的哥哥;繁忙之境也不忘教誨子女,是仁慈的父親;窘迫之境也不忘接濟族人,是最好的親友。
曾國藩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等方面,都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兄弟的學習狀況,從中可以看出曾公對學習的重視。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物質極度發展的今天,文化的匱乏帶來很多社會問題,這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中國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中國更強。文化和教育的發展才是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素質的關鍵。
曾公在一封信中有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為兄弟們設立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詩到經,從讀書到修身,詳細至極。在曾國藩的家書中真正體會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在330多封家屬中,他講求人生道理,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若想成才,必要加強道德修養。我們定當思考一味的追求技能,而不懂何為“孝”,何是“任”,如此何以“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2
家,簡單的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中國古人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而今天我們要感受的一封家書,是清末大師曾國藩。
修身立命,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后的第一感,但又不同于王陽明的機敏勇謀,曾國藩一位書生,也讓我很好奇,他是如何成為最終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家棟梁。這讓我不禁好奇,這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如何讓自己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呢?
全書共167封,覆蓋了曾公人生31歲到57歲的重要時光,曾國藩說,勤則百弊除,并且他很強調一個字“恒”,持之以恒的恒。
另外,在如何讀書,讀好書,方面也令人醒悟許多!霸詾閷W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四個字:“看”“背”“寫”“作”
一看,“生書”即沒有讀過的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課外書,雖然考試不考,但也要多看,快看,不用字字弄的明白,多多這類書可以用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曾國藩認為,看得快才能看得多,并積累多。
二背,“舊書”就是考試要讀的書,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經常要背誦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想考試過關就必須熟讀背誦。如今,我們學生的課本也要熟讀,熟記,因為課本上的知識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
三寫,寫字,指的是寫毛筆字,在古代,讀好書的同時還要練一手好的毛筆字,而毛筆字的練習需要毅力和耐力,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所成效。字寫得如何,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所以有“字如其人”之說!現在孩子學毛筆字的不多,寫的好的更少,原因大多都是不能堅持,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所成就!
四作,“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作就是指寫文章,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甚至是苦思,思考好了再寫。不善于寫文章的人就像啞巴不會說話、不會行走的馬一樣。如今,寫作能力越發顯得重要,有好的口才文采,才會讓一個人更加閃亮。
為學四要事,是曾國藩一生經驗的總結,凝結了他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以后的學習和讀書指出了正確的方法和道路!看生一拓域,溫舊一鞏,;習字一善書,作文一思辨。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3
曾國藩是宋明理學的擁護者,推崇儒學講求經世致用,在現存的330多封家書中包含了對后世、對諸弟的拳拳教誨,內容涉及范圍之廣。
我作為一個大學生讀這本書更是感到受益匪淺。大學是我們在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個過渡區間,我們從這一封封家書中一遍又一遍真切的感受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于當代現實生活的奧秘之處。
下面談談關于書中內容感悟。
修身篇曾國藩身為朝廷重臣,其中官場的風云詭譎暗流涌動稍有不慎都可能跌入萬丈深淵,因此曾國藩諳熟官場的泠酷無情甚至也有過郁悶氣憤心血兩空,所以告誡沅弟遇到任何事情都應該保持冷靜、平時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情況都要保持內心的和平寧靜,如果真的能做到就是有大修養了。我們現在都說養生,更重要的是養心。又好像現代人說的“有多大能力就能忍受多大委屈”一個平和強大的內心是有多重要。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以“誠”待人,有膽有識。我想,這是對社會的每一分子提出的要求。我們或許有繁忙的學業,也或許會遇到一些難題,但是只有以誠待人,營造好氛圍,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作為一名青年人,雖然年輕,或許生活經驗沒有那么豐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與暖心陪伴身邊人,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我相信,只有營造好一個充滿“家園文化”的氛圍,我們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持之以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青年人,我知道,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未來,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從學習高速路知識入手,我們在學習之余,更要牢記解放思想、創新突破,真正將學習和工作,當做持之以恒的任務,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為,起到一名青年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求別人不做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垂范,方能贏得認可。當然,學習之余,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恒,用恒心擊破難題,用恒心改變困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恒心之后,定可以迎來屬于我們的小成績。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一本好書可以捧讀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當然,我們高速路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迎接挑戰和機遇,這就為我們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我曾經經歷過很多困難和磨煉,我曾受遇到過很多挑戰和機遇,正如曾國藩家書帶給我們的震撼,修身齊家,方能迎難而上,未來,我已經做好準備,用家書來指導自己,在未來的新征程上,蓄勢待發,勇敢前行!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4
我向來不喜歡讀文言文,即便是晚清時候已經接近白話文的相對簡單易懂的文言文也不愿讀,所以哪怕這本《曾國藩家書》曾多次出現在各大網站的推薦必讀榜單上,我也始終沒有提起對它的興趣,如果不是這次作業要求,我想我會因為個人喜好而錯過這些通過平常的家書、簡潔的話語而講出不少極富智慧的為人處世準則的箴言。
曾國藩的家書不只是普通的日常書信,而是用書信形式將自己的學問見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至親,也傳遞給百年后翻看這些書信的后世之人。《曾國藩家書》記述了曾國藩在清道光三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長達三十年的從政從軍生涯,近一千五百封,所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家庭生計,大到對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的闡述,是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和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寫照,在平淡的家常中蘊含著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曾國藩一生強調讀書立志,倡導經世致用。他首倡洋務,順應世界潮流,同一眾有識之士揭開中國近代化的序幕;他知人善任,教子有方,留下傳世家書與為政箴言,引起后人的重視與追尋。曾國藩所寫的信中就曾說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彼J為讀書治學的目的應該在于進德和修業。進德指的是培養“孝、悌、仁、義”等品德,使自己思想端正、修身齊家。而修業則指的是提升“詩文作字”的能力,記誦圣人的經典文章,提高自己的學問。他之所以說“只有進德、修業靠得住”,是因為他認為功名富貴是不能強求的,很大程度上要仰仗天命。而進德和修業這兩件事則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的,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得到多少回報。即所謂的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曾國藩反復告誡家人要多讀書,同時也提出了讀書的方法,“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彼f讀書首先要立志,志向遠大,方向明確,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要有識,曾國藩認為人必須擴大眼界增長見識,不能做井底之蛙,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且要在書本之外即現實生活中加以努力。最后是要有恒,意志堅定,不屈不撓,即“但須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曾國藩家書中還有不少為人處世之道,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本“雞湯文學”,是最早的成功學著作。這些看法不無道理,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這本書的見解也有所不同,同樣的,這本書中所謂的至理名言處在不同情境之中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傊瑹o論此時處境如何,都不妨打開此書,在喧鬧中求得一份寧靜,于紛繁中和心靈進行一次對話,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5
封封家書,訴不盡愁緒,道不盡思念,述不盡真理。
延展書信,窺得字里行間滿是深情。從修身、讀書、治家、為官到養生之道,曾國藩苦口婆心,將關心、期許、欣慰和無奈都揉進字里行間,只望兄弟,子孫,后世之人以此為真理,認真踐行,繼而成人成才。曾氏家書又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心世界。由這些書信,可窺斑見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幻和他仕途春風得意背后的感覺。
如果將曾公的一生分為京宦生涯、窘困的團練大使、人生巔峰和余暉殘照四個階段,則每個階段所寫的家書都有相應的時代烙印。既有順境中的心安,又有逆境中的感悟。但即便在不同的階段,其家書的深情仍不斷延續,在內容上也有共通之處。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曾公對治家理念的闡述和詮釋。曾國藩寒窗苦讀數十年,從軍十余載,備受艱辛,深諳名譽、地位、家業的來之不易。在目睹達官顯宦家庭子女的無所事事、困守祖業、揮霍無度、不思上進后,在教育子侄讀書、做人方面可謂費盡心機。他依據封建傳統文化,獨創了一套治家理論和方法,從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言傳身教,諄諄教誨。而這一切,也多虧祖父和母親的教誨,因為他們的以身作則,才為曾國藩的思想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芭d家在勤、敬、和三字”、“早起、有恒、厚重為最要緊之物”、“望家中子弟戒驕戒惰”、“應當專心讀書,不可從軍從官”等家訓無不流露著曾國藩對子孫的殷切期望。其中,“應當專心讀書,不可從軍從官”表現了曾公不同于他人的思想。曾國藩認為榮華富貴都是身外之物,短暫易逝,唯有詩書學識才能永恒。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專”于學識而放棄從軍從官的念頭。這對于現代人而言,或許這還是過于理想化了。若要立足于社會,我們不僅要豐富自己,更要為自己的人生打拼,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于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并且做官從軍并非只為錢財,國家的發展需要有更多人才投身政界和軍事領域從而實現復興,保家衛國。此外,曾國藩一生都在強調弟子們應力戒傲惰,勤勤懇懇。迄今為止,這樣的勸誡仍是我們需要延續的優秀文化傳統。
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齊家之前,最為基礎的還是完善自我。在修身之道方面,曾國藩有著訴不盡的感悟。是遇牢騷愈發之時的反躬自省,是順境時的居安思危,是為人處世的戒驕戒躁,是適意之時的盡心竭力,是治事之外的豁達沖融……一條條訓誡,是曾公歷經世俗磨難的智慧結晶,是曾公對后輩的拳拳深情。
盡管曾國藩離我們的時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的絕學仍不過時,它們仍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來源和處世瑰寶!熬裼枚觯腔塾喽!弊鳛21世紀的弄潮兒,我們理當謹記勸誡,成就更好的自我。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6
閱讀背景: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白衣出身,27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湘軍經多年鏖戰攻滅太平天國。后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曾國藩本人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近代文化建設的開拓者。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一生勤學善思、克己修身、身體力行,是通過不斷自我完善以達成個人成就的不二典范。他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什么這么多人推崇曾國藩?
一、曾國藩著實是個偉大的人,不僅做出過足以影響歷史的貢獻,更難得德行貴重,值得世人欽佩、效仿。
二、曾國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記錄自己的一生所得,并流傳至今。使世人可以通過鉆研作品去學習、效仿。
三、不同于其他國學作品,通篇都是提煉總結好了的結論性的艱深難解的“道”、“理”,曾國藩流傳下來的大量日記、家書,由于不是學術作品,所以不僅有記錄、講述經世道理的部分,還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得出道理、甚至踐行道理的過程。因此參考、學習價值更高。
四、曾國藩在作品中也坦誠記錄了自身的不足,以及與自身不足反復斗爭的坎坷過程,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千古第一完人”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經歷自我斗爭時的意志不堅定、掙扎、挫敗等。這使得研讀他的作品,就好比去探索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自我完善變成偉人的過程,能帶給每一個想要實現自我成長的讀者一些正面激勵。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合輯。
我讀的版本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6年出版的版本,全書據書信主體內容分為“修身”、“治學”、“齊家”、“為政”、“處世”、“治軍”、“用人”、“師友”、“理財”和“養生”十個部分。按內容排版也有好處,但因為打亂了作品本身的時間順序,所以在讀到部分內容時會因缺失前后時間線而不明所以,加上部分注釋稍嫌主觀,所以我不太喜歡這個版本。至于選篇方面,我對曾的作品沒有大量閱讀基礎,不敢妄評。
治學篇的第一篇《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有提及《曾國藩家書》的起源及存因:“予生平倫常中,惟兄弟一倫抱愧尤深。蓋父親以其所知者盡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盡教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嗣后我寫諸弟信,總用此格紙,弟宜留存,每年裝訂成冊。其中好處,萬不可忽略看過。諸弟寫信寄我,亦須用一色格紙,以便裝訂!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曾國藩寫家書的初衷,是因“長兄如父”,要借家書代父分擔履行教育弟弟的職責。我以為這段話后半部分同樣重要:想必正是因為他對書信裝訂、保存的要求,才使書信得以流傳至今,供后世大眾閱讀、學習。精神、文化因其抽象性,在傳承過程中可能相對更容易遺失,因此精準表達、記錄、刻意保存或許是降低遺失概率的不二方法。舉個例子,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光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有價值的理念記錄下來,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所有能夠被后代接受的信息載體,并囑咐子女甚至子女的后代妥善保存、傳承。
我在讀《唐明浩點評曾國藩日記》時,查閱到一篇《曾國藩年表》(《年表》摘自網絡),認為讀這本書時仍有參閱意義。書中每一篇文都有注明時間,對照《年表》參考其生平、年齡、閱歷、資歷,作為閱讀背景,或許對筆者當時的所言所書能有更深刻、準確的理解。
《曾國藩家書》里值得研討、學習的內容很豐富,不僅包含作者直接書寫表達出的觀點、道理,也包含了通過作品可以推斷出的作者本人的特質。我對后者更感興趣,所以借此文嘗試從已讀的篇章里思考、分析曾國藩本人的人物特點。
曾國藩一切成就的起源,我認為都要歸功于“益友”,正如他自己所說,“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志”,眾多益友無異于他成年后自我成長的“開蒙導師”,他在“修身”路上所付出的終生努力,也少不得是因為這一干朋友的相互激勵與督促。他學習、效仿朋友們的長處,同他們交流學術、為人、為官的觀點,既開拓眼界、增長學識,也在朋友們的督促和幫助下不斷完善自己。我想,他的所思、所想、所行也是在交流溝通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并贏得了朋友們的認可和贊許,而這也應該是他事業的鋪墊吧。也是我們如今所說的“人脈”、“圈子”效應了!短泼骱泣c評曾國藩日記》中就有提及,曾雖然夜不出門,但他規定自己白天要去主動去拜訪友人,以去自己“倨傲”的毛病。(所以打卡機這種東西是誰發明的?人家古人雖然車馬不便,但上班時間也可以去串門學習多爽。)
而從結交益友這一點,又可發散出曾國藩的許多過人之處。
曾國藩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家書》中有大量篇幅都是在贊譽朋友:哪位朋友在哪些方面比較杰出,值得他或者家人學習。一個能夠發現別人優點并積極學習的人,也必定是個謙遜的的人;因為謙遜,所以在友人指出他的不足之處時,能虛心接納;虛心接納意見和效仿學習他人優點,驗證了他是個十分受教的人。此外,能將學習、生活中的所思所得積極主動與朋友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在知識上做到互通有無,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頭腦風暴”和“一群人往往比一個人走得更遠!彼朴趶娜粘I睢W習中總結經驗教訓,并付諸實踐,有極強的行動力。好友修身、做日課、練詩文,他認可這件事情,就立即付出實際行動、積極效仿。這些好的習慣經驗,不僅自己踐行,還不厭其煩書寫、分享給家人,有意識把教育弟妹攬為自己職責,主動承擔責任。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恒”了,不懈地、不斷地追求自我完善,積極進取。“恒”卻并非僅來源于他自身,而要回歸到最初提到的朋友之間的相互監督和激勵。
以上各點是較表層的現象,比較容易看出。細想一層,不難發現曾國藩是個非常善于思考的人。從家書看,大多書信內容,可以說都是有“干貨知識點”的,除了朋友處習得,應該大部分出自他自身的所思、所得。其次,他的“日課”內容絕非東施效顰,是建立在一定邏輯關系之上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且粋真正做到“思”與“學”相長相成的人,這可能也是他能把所學變成實踐的基礎吧。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7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小學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容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于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后世譽為“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后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愿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恒”、“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提供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8
因為最近對家庭教育很癡迷,所以見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與一位藝術學院老師同坐班車,聊起這個話題。他喜歡民國的人和事,喜歡中國古代那些關于家風的思想。一席話,讓我感觸很多,所以,班車開到學校以后,我立馬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曾國藩家書》,并把它列入我的讀書清單中。
這本書一開始并不是我喜歡看的書,讀起來比較生澀,沒有白話文那么輕松,但是,靜下來慢慢讀,又覺得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們恩施人吃辣椒一樣,一開始吃覺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蘇,吃什么都食之無味。我生在白話文的時代,所以不會對白話文食之無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讀些古文,靜下來,嚼一嚼,有味。
曾國藩在家書里寫了很多叮囑弟弟的話,受益之處太多,以后慢慢體會,慢慢梳理。對我目前感觸最大的三點:
第一,“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我總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卻是一事無成的感覺。放棄也是一種收獲,專而后才會精。道理都明白,卻很難做到。只能一點一點去改變。
2019年我需要養成的幾個習慣:1—3月,養成每周看一本書,寫一篇300字以上讀后感的習慣。4—6月,養成每天早上5點起床的習慣。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讀者朋友有什么好的習慣,歡迎留言分享,我會認真考慮。)。
第二,“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唯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不喊吶,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亂放一聲,穩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
戰火連天的時刻,靜下來,就能定大局。這是何等的挑戰?但是曾國藩做到了。這就是與眾不同,這就是內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經歷,還有什么痛苦能比戰場上的廝殺更猛烈?還有什么壓力能比手握千軍萬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壓力?
這樣一想,覺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夠努力了。想成為一個認真做事的人,必須還要具備沉穩,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來,須將本房及各親戚家附載詳明,堂上個老人須一一分敘,以煩瑣為貴!
我常年不在老家,從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給父母報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氣。我一直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認可自己的這種做法,我問他怎么看?他說:“我覺得你很有主見,也很堅強。但如果以后我有個女兒,我還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訴我。”這句話,讓我頓時淚流滿面。
當我看到曾國藩家書中的那句“以煩瑣為貴”,頓時感觸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瑣。
也許每個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父母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擔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擔心。
所以,我決定以后要加強與家人的溝通能力,讓他們知道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讓他們看到我的喜怒哀樂,看到我的成長。
這本書,對于現代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只能慢慢讀,但是特別值得細細品味。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9
久聞《曾國藩家書》的大名,卻從未加入自己的讀書清單。有時候,書和人一樣,相遇也需要緣分,相知相伴更是上世修來的福氣。
再想想,書籍或許是對人類而言最平等的'存在了!坝薪虩o類”,就看每個人如何去解讀和利用書籍了。
2016年是我的低谷年,不得不承認,這一年中,我經歷了得到、失去,始終在患得患失之間徘徊,身體狀況也并不理想。老子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幸運的是,去年我讀了一些書,所謂福禍相依,也是這個意思吧。
回到《家書》,最初還有些誤解,以為這是一本講述曾家家規的書,因此,推測全書應該類似于《三字經》或《弟子規》多是一些勸誡的話語。拿到書稍作翻閱后,才發現《家書》其實是曾國藩與家人的書信往來。其實,單說“家書”一詞,是知道含義的,可加了曾國藩三字,卻忽略了他原本的含義了,之前的誤解是我先入為主罷了。
下面以閱讀理解的問答方式,總結下閱后感吧。
1、本書的文體
《家書》是曾國藩自青年至中年給家中長輩、兄弟乃至兒女所寫書信的合集。
2、曾國藩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有過什么樣的遭遇?
曾國藩是一個聰明的勤奮者。于家庭,是一個尊敬長輩的孝者,是時刻牽掛兄弟姐妹的長者。于國家,是兢兢業業的忠者。于朋友,是個熱心周到、愿意共同進步的陪伴者。
他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地主家庭,自幼飽讀詩書,但才華一般。他靠著持續學習的韌勁,逐漸得走出湖南,走向中央。
通過家書,我看到了,曾國藩在事業上,經歷了年輕氣盛時的步步高升,官至高位后,又跌入谷底,歸家修養,蟄伏2年后,東山再起,得到了更高的官位,直到晚年得以善終。在家庭中,經歷了祖父母、父母的離開,弟兄的成長與離開。
他時刻保持著謙虛的態度,在自己身處高位時,也不忘“居安思!,時刻警惕著自己的行為。
他保持著每天學習的習慣,“積跬步,致千里”。
3、曾國藩是如何對待家人朋友?
《家書》中可一看到,曾國藩對祖父母、父母非常孝順和尊敬。雖然自己做官,但家中大小事自己都關心,遇事也主動請長輩指點,不敢有不敬之處。
曾國藩對于兄弟的讀書非常關心,總是分享自己的讀書經驗,指導弟弟們學習要專一,要有恒心。對于讀書作文不是特別有慧根的弟弟,也教他們遵守孝道,在品德上做到位,也可以過好一生。
最讓我佩服的是,曾國藩對于族人的關心和幫助;蛟S是他身居高位,有能力幫助族人遠親;或許正是他有這樣的胸懷和智慧,促使他能越走越遠?吹剿倪@種胸懷,讓我我深感愧疚,深感自己的格局太小,一是能力不夠,二是自己并沒有這樣的意識。
4、對于我的啟發?
要做:勤、儉、孝
要戒:驕、奢、逸/惰
人生是條長路,每個人都會經歷起起落落,時刻保持勤奮、謙卑,幸福自會來敲門。
以下是記錄的文中一些有用的話。
1)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云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做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事無成。
3)勿戲言戲習。
4)書蔬魚豬,一家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
5)家敗,離不得個奢字;
人敗,離不得個逸字;
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6)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
欲去惰字,總以早起為第一義。
7)養生的方法,大約有五個方面:一是睡眠飲食有規律,二是制怒,三是節欲,四是臨睡洗腳,五是兩餐飯后各走三千步。
相關文章: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0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國藩六歲讀書,二十八歲中進士。他一生嚴于治軍、治家、修身、養性,實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視為道德修養的楷模。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生前毀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曾國藩率湘軍鎮壓了太平大國,被清廷稱為同治中興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成為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黨人稱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曾國藩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并親自從《曾國藩家書》中摘錄出許多語錄。
《曾國藩家書》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陽北方圖書城購得一本《曾國藩家書》,利用早晚閑暇時將此書通讀了一遍,雖領略不深,卻也摘錄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作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
4、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驕傲氣習,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
5、謹記進德修業: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馀了一文錢;德業并增,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
6、吾人為學,最要虛心。自滿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當不茍不懈
8、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9、做人須要有恒心,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10、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11、做人要自立自強。
12、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13、學問之道無窮,讀書宜立志有恒。
14、家和萬事興。夫家和則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幫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之有也。
15、家中大小諸事,皆大人躬親之,未免過于勞苦。勤儉本持家之道,而人所處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蔭兒孫,外為族黨鄉里所模范,千金之軀,誠宜珍重!
16、親近良友愈久,獲益愈多。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1
一直很想拜讀《曾國藩家書》,之前由于自己的懶惰也好,忙碌也好,讓自己把這件一直很想做的事給落了下來。由于課程,也是因為興趣。這段時間稍稍讀了些許!秳駥W》篇的內容有那么一些讓我感觸很深。
讓我特別有感悟的話語出現在“勸學篇”里“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恒心”一信中:
“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看完此段,驟然屏息,冷冷靜靜又看兩遍,再冷冷靜靜想想自己,感覺后背跟扎了不少各種尺寸的針頭似的,一沒留神就遭遇了傳說中的如芒在刺。
其實“做事有恒”這個觀點在勸學篇里的很多信件都有闡述,可以說是貫穿始終。比如:“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等等。
做事有恒心,專一,這些東西乍一看你會覺得都是老生常談。但咱也可以好好想想,這些東西為啥那么老了,不同的人說了那么多遍了,但還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在不斷強調呢?
我從來不是一個有恒心的人,在漫漫二十多年的歲月里,我習慣于去嘗試新鮮的東西,但是真正堅持下去的沒幾樣,而且也不是自己百分百的心甘情愿,大多是因為外界所迫。
作為一個大學生,特別還是金院的學生,我們需要扎實熟練的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而這些東西正是需要我們不斷的練習,需要我們花時間,下苦功的,此時此刻,恒心、專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對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自我挑戰。
最后用曾國藩的一段話勉勵自己: “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毫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我沒有資格去評價曾國藩這個人,但是他書信中的文字卻告訴我:做自己,堅持自己,用一顆堅持、專一的心去為自己描繪出一個燦爛的明天。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2
學習完曾國藩的家書,正如曾自己所說:人但有恒,事無不成。 雖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真正做到這點,確并非易事。
家書中曾國藩屢次說道自己的不足跟欠缺,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曾國藩確實是個大家。之所以又這樣的成就,就是在于他能自省。
能夠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批評,并且終其一生,一般的人幾乎做不到,而曾國藩做到了,給了后人一個很好的“恒”的概念。
曾國藩前后三次戒煙,歷時長達10年之久,前兩次大張旗鼓說要戒煙,但都是反反復復,沒有成功。最后一次,在不知不覺中安靜的戒掉,而戒煙結束后,自己寫了日課12條來約束自己。
給自己定個目標,目標不要太高,那樣的話就成了好高騖遠了,聽過這樣一個故事,馬拉松比賽后,記者要對冠軍例行采訪,問奪冠的秘訣。冠軍回答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然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
當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時,并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要達到目標,就像上樓一樣,不用梯子,一樓到十樓是絕對蹦不上去的。必須是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上去。踏踏實實地,每前進一步,達到一個小目標,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而
這種“感覺”將增強自信心,并將推動發揮潛能達到下一個目標。
經常告訴自己這樣一句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了一個好的平臺,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快樂工作。懷揣自己的夢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3
一、多讀書
曾國藩出身于農民世家,天資并不聰穎,如何能夠成為一代鴻儒呢?讀書是一個重要因素。
曾國藩總結出的讀書方法主要有三條,要讀經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要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這三條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鑒。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常自省
曾國藩一生不僅“無一日不讀書”,他修身養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稱道。32歲的曾國藩,寫下了有名的《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謹言;養氣;保身;作字;夜不出門。
最難能可貴的是,自寫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幾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
曾國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經據典,歷數從古至今一些強勢人物的悲慘結局,告誡諸弟加強自身修養而不是與人爭強斗狠。
三、誠交友
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交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著;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我們學習曾國藩,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他身上那種持之以恒讀書、勤勉、謙恭、恒心、堅韌反省、以誠交友的可貴精神。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4
多讀書、讀好書可以讓身處浮躁社會的我們多幾分寧靜,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正是現代人丟失并渴望得到的東西。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幼年、中年、老年,充當三種角色:子女、手足、父母。有這樣一本書,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身份去體味為人處事的道理,以便我們在經歷同樣的階段之時少走彎路。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以兒女的身份去體會如何成為一個孝子,以兄弟的身份體味如何盡到一個做兄長的職責,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用心去讀,這本書所能帶給你的是一個人成長所需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就是《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是孝順的長子。在寫給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瑣為貴”。這幾個字充分體現了一個遠方游子對父母的關心思念之情。當椿萱并茂之時,曾國藩雖身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喪之事,無不是征求過父母之意見,方作出決斷;當父母離開人世之時,雖手中大權在握仍不忘記講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時,仍然不忘記寄書至家中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國藩是負責的兄長。他的家書中,許多是寫給弟弟們的,這足以看出家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奔氉x家書,可知曾氏與子弟們談得最多的莫過于“勤”“謙”二字,勤能補拙,謙可受益。在治學上,他提出:“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彼嬲]弟弟們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賦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條不夠,關鍵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有恒。在治家上,小到弟弟們的生活起居、為人處事,大到他們的職業前程,無不掛在心上。曾國藩認為家運恒通須有三項條,一是兄弟和睦,二是體孝道,三是實行勤儉。在為官上,他從兩方面表明自己的公心,“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后人”。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則人悅”,就是對人要有愛心,你關愛別人,別人也就歡迎你。
曾國藩是仁慈的父親。在他寫給九歲兒子紀鴻的一封家書中,提到了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這句話,百余年廣為傳頌。曾國藩強調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修煉的,他希望兒子要將重點放在德行修養上,這反襯出我們如今的教育太過重視“才”,而忽視了“德”。曾氏的這種家教啟迪了千千萬萬望子成龍的家長:“龍”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愛子女之心,這無可厚非,但“自古奮斗出英雄,從紈绔少偉男。”家長們這樣的做法讓子女難以體會奮斗的艱辛,更不懂得珍惜。今天,重溫曾氏不蓄銀錢給兒孫的話時,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個長者對后輩的真愛大愛。
且不評論曾國藩的歷史功過,他能夠在清代這個封建社會的末期成就一番事業,成為近代洋務運動的先驅就實屬不易。通過閱讀他的家書,足以見到他成功的原因!对鴩視凡⒉皇情L篇大論,也沒有精工巧思,但是處處充滿了樸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細細品讀的好書。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5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實業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誨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吹枚嗔耍柦浭拦剩袝r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心深處的做人修養。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在才越發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6
縱觀中華5000年的浩瀚文化,一個個英雄式的人物不計其數,他們有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的沖鋒陷陣,嚇破敵膽,有的官拜一品,開創盛世等等。而我讀完《曾國藩家書》后,越來越欣賞這位清朝后期的第一名臣。
在讀書方面,作為程朱理學的唯一傳人,他的文章寫得洋洋灑灑,讀起來朗朗上口。在他晚年回憶學習的時候,曾說自己是一個讀書天賦不高的人,但是他特別強調一個“靜”字,每次看書不允許任何人去打擾,說到讀書唯有靜才能真正的領悟書中的真諦,讀透書中的文意。而在現在喧囂的環境和社會氛圍中,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正如諸葛亮所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被外面的繁華所感染,也不要被生活中的誘惑所吸引。
“人若有恒,事無不成”是他一身的寫照,我們看一個人時總是看到他的汗水,卻沒有看見他含著淚水依然在奔跑。曾國藩的堅持是很少人能做到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無一日不讀書”,只有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努力,才造就了他輝煌傳奇的一生。而現實的世界,堅持已經成了少數成功者的專利,能堅持的人已然不多,當自己回首失敗的時候,不妨多從自己身上找突破口,是不是真的付出了這么多呢?是不是半途而廢導致的失敗呢?
在他給九弟曾國荃的一封書信里,他寫到“無愧于兄弟”,其實推而廣之,就是他對待家人的態度,無論是兄弟還是子女都是平等而待,在子女面前,他絕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教育出一位外交家,一位數學家,一位文學家。特別是二子曾紀鴻,為了鼓勵他,他花掉大量的時間和兒子一起學習數學。而現在有很多人以工作忙無暇照顧家庭,或許真的是那樣,但是時間是絕對可以調節的,只要我們用心花時間去做,去思考、去感悟。何愁不成功呢?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7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應該行什么禮節,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就在規范孩子們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有修養、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对鴩視分袑Φ茏拥慕逃彩菑纳钚袨槿胧郑鄣赖屡囵B。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系,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8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对鴩視酚涗浟嗽鴩谇宓拦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推崇備至。時至今日,民間還流傳著“為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而《曾國藩家書》也不僅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還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書。家書一部,修身、齊家、治國,用心良苦!戎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在當今社會,教子成材一直是困擾天下父母的最大難題,很多孩子因為成績不好就會被貼上“笨小孩”的標簽。一百多年前的曾國藩,小時候也被看作是不會讀書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的一個夜晚,有一個14歲的小男孩正在點燈苦讀。此時這戶人家的房梁上趴著一個賊,他就打算等這戶人家的燈都熄了,趁著黑燈瞎火他好下來偷東西。這主意是沒錯,這想法也沒錯,可問題是底下讀書這孩子他特別的笨。他在底下背《岳陽樓記》,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來。倒騰來倒騰去,十幾遍下來小偷都基本上會背了。這個小偷最后實在忍不住了,“噌”的從房梁上跳下去了,劈手把他手里的書奪過來,往那個桌上一扔:“瞧你個笨樣,你說這文章有什么難背的?”小偷一張口,就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說完了袖子一甩滿臉激憤地揚長而去,東西也不偷了。很遺憾,我們不知道這個聰明的賊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們知道這個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當時名字叫曾子城,這個名字大概我們都不熟,但他后來改了個我們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的家書》內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解讀》講述了:正如人生成長的階段不可超越一樣,生活的歷練與世事的洞明是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體悟的煉獄,更是走向人一生通達化境的必要旅程。跟隨曾氏的朝圣之旅,感受一個生命的人生軌跡,參透一種人性的生命智慧,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從中找到你我正在尋覓的思想捷徑。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19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薄KC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皬恼獙W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薄K熳x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孟。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20
我信步于我的書架中,偶然,我發現了一本有些陳舊的《曾國藩家書》,我隨手翻開,不禁投入到了這本書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后一頁,心中卻不禁感慨萬千。
那不過是幾十封普普通通的家書,卻是當年曾國藩萬千智慧的結晶。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無所不有。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边@是曾國藩家書中的原文,曾國藩早已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勝不驕,敗不餒,心靜如止水。讀至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他不愧為晚清重臣爾!
曾國藩,謙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曾國藩的信也是為我們而寫的,他也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提醒。透過家信,看看曾國藩,再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不禁會羞愧萬分,我亦然。
曾國藩,他受過無數委屈,但他毫不聲張,默默忍受。打落牙齒連血吞,好一個硬漢!當今的我呢,卻是一個彈簧,別人一壓,就蹦得老高。那次,一個同學和我發生了點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長的權力把我惡告一通,我聽見了,火冒三丈,沖上去和他爭辯了起來,甚至差點動手,乃至我又多了一個仇人。如果那是曾國藩呢,他也許不會爭辯什么,只是默默忍受罷了。我回想起來,不禁慚愧萬分,中華民族自古以“忍”為上德,我為什么不能忍呢?
曾國藩有著一套獨特的治家之法,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興旺的基本,但是這也留給了我們一個思考,我們是這么做的嗎?縱觀社會,連壁紙都是“豪華、奢侈”的設計理念,“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哪里有節儉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學何處尋?……也許,我們應該汲取一下曾國藩的智慧了。
跟我們一樣,曾國藩身上原來也有許多惡習:居功自傲、出言不遜、待人無禮……甚至比我們更加嚴重。但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努力克服,戰勝缺點,成為了一個謙虛有禮的正人君子。偉人總是有相通之處,富蘭克林生前也是這樣一個能夠克制自己,去除惡習的人。由此,曾國藩也告訴了百年之后的我們一個道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只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會克服惡習。至此,我不禁感嘆:曾國藩成功之道,無過于此!
這本書封面上有二十八個字,其曰:做人處事之典范,修身養性之圭皋,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箴言。我讀完了,不禁感嘆道:“這本書無愧于如此評價了!”
曾國藩,晚清重臣,幾百年前,他留下了這些珍貴的信,今天,當我再次打開那些塵封的家信,我卻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曾國藩的良言,不正是我們遺失的寶藏嗎?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嗎?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21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丛募視惺艿降氖撬亲永锬欠輰胰说臐鉂庥H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前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前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在當今物質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一書中,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淀。所以說,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這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能夠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就應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22
關于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關于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總是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讀書活動,我終于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钡拿烂瓕τ跉v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現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爸翗纺缱x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么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 篇23
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主要體現在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共有330多封,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向來治家極嚴,曾氏家族。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熟讀中國歷史,"從政要學曾國藩。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兒女的好榜樣。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一生勤奮讀書,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通用23篇)】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500字(通用6篇)07-15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10-31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4篇10-24
曾國藩家書中的100句至理名言11-13
初二傅雷家書讀書筆記通用01-25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1-22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心得03-02
《傅雷家書》優秀讀書筆記03-02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范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