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1
西蒙是管理學界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他的理論已經滲透到管理學的不同分支,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石之一,F代企業經濟學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貢獻在于將社會系統理論同心理學、行為科學、系統理論、計算機技術、運籌學結合起來考察人們在決策中的思維過程,并分析了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及其使用的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提出了目標—手段分析法等決策的輔助工具,被人們認為對經理人員的決策有幫助,并為今后對人工智能等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豆芾硇袨椤肥瞧渥钪匾闹髦。
主要內容:
。1)決策制定和管理型組織;
。2)決策的事實要素與價值要素;
(3)管理行為中的理性;
。4)組織的均衡;
(5)權威的角色;
。6)溝通;
。7)效率準則忠誠與組織認同;
。8)組織的剖析。
初讀此書,覺得內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論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動的例子解釋其中的道理,所以讀完此書讓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對于決策的分析,那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決策是本書所論述的中心內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說"決策與管理幾乎是同義的決策行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論的詞匯必須從人類抉擇的邏輯學和心理學中導出"可見一開始西蒙就定下了全書的基調即是管理就是決策。決策在管理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實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個決策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命運。例如:60年代福特汽車的經理愛奧酷卡認為公司新車的發展方向要進軍青年人市場,因此設計符合美國年輕人的風格,從而使公司大獲成功。而與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豐田公司大量召回問題汽車嚴重虧損的案例,是因為之前其經理過度的成本控制決策,雖然前期使公司獲利,但是為車子質量問題埋下了嚴重隱患,導致現在問題爆發。因此可見決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決策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呢?書中提到了很多,我對于其中三個方面很認同而且很受啟發。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這個觀點,對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個著名的"螞蟻"比喻:一只螞蟻在海邊布滿大大小小的石塊的沙灘上爬行,螞蟻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軌跡,絕不表示螞蟻認知能力的復雜性,而只表示著海岸的復雜性。螞蟻因為其視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頭障礙物只能繞行。與之類似的,人們的認知也是帶有局限性的,而且人們永遠無法達到毫無錯誤,十全十美的認知真理的程度,就連獲得多個博士學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認還有很多東西不了解,因此人們的決策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完美。所以我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就不要認為能完美無瑕,而要會取舍選擇最優的方案。而與此同時,人們的知識結構水平越高,所作出的決策就越合理,因此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有助于人們作出合理決策。
其次,第二個方面是提到了作決策時的兩個重要的要素,即事實要素和價值要素。事實要素是對環境及環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種描述。價值要素是關于管理者對某種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對該事物的某種判斷。簡單來說就是價值要素是決策要達到的目標,事實要素是決策的手段。西蒙對這兩要素提出了很新穎的方法論,他多次強調:"不應把決策本身看成不可分解的單位",就是認為決策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應該是有聯系的,即當一個決策的目標達成了可以轉化成下一個決策手段從而為下一個目標的實現服務。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俗話說的好,"一口吃不下一個胖子"當我們遇到很復雜難以決策的問題的時候,不妨劃分為若干小決策,循序漸進一個個逐層攻破。
第三個方面作者提到了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所謂程序性決策就是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決策,經過多次實踐對應于相應的問題形成的解決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經驗。作者認為決策者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程序性決策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時間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自己也舉了親身的例子,他小時候很喜歡下象棋可是之前一直下的不好,后來他有意識的去研究和記了第20步象的幾種不同走法并應用自如屢試不爽,擊敗了眾多高手。像他一樣其實象棋大師腦子里存有數以萬計的棋譜,對手的每一步棋都有相應的對策,讓他們才能在比賽中游刃有余。然而非程序性決策同樣重要,這主要是指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有句話說的好,"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能在沒有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隨機應變做出創造性決策同樣也是對管理者的考驗。因此這兩種決策能力都是平時應注意培養的。
本書對于管理的理論真的非常豐富,我只是選了其中的一些來談了自己微薄的觀點,書中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繼續去學習和研究。不過真的很感謝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讓我知道了"管理就是決策"的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2
《科學管理原理》主要分為兩章,科學管理的原理和科學管理的原則,闡述了科學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目標和基礎;科學管理的重要性與優越性;科學管理原理的具體思想和方法;最后給出科學管理的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
《科學管理原理》是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解決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正如泰勒的定義,這套理論的內在邏輯是,雇員和雇主利益具有一致性,除非實現雇員財富最大化,否則不可能永久地實現雇主的財富最大化,而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因此可以利用這種絕對的一致性來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通過管理人員和工人親密無間的、個人之間的協作,用科學的方法培訓和發掘雇員的技能來提升個人工作效率,達到提高生產率,同時滿足工人的高薪酬,雇主的低產品工時成本這一目標,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這其中包含三個重要的步驟,首先要通過調查研究將動作規則和作業條件進行優化完善,形成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接著管理人員將這套方法傳授給工人,對其進行專業、科學的培訓;管理人員要和工人親密交流、密切合作將科學高效的方法運用在工作當中,用科學的方法替代工人的主觀經驗和臆斷。在這個過程當中管理人員和工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職責,而不是由工人承擔大部分任務,事實上管理人員應當承擔起那些工人無法勝任的任務。
受制于當時的經濟社會背景,科學管理原理的思想和方法雖然很簡單,現在看來有很多局限,比如僅僅運用于個體工人提高效率而缺乏作為企業整體的方法指導,僅僅用利潤來衡量雇主和雇員的利益,但是其解決當時工作效率低下問題的目標無疑是圓滿達成。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3
近期讀了周三多和陳傳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對于企業管理中的創新講述的鞭辟入里,遂頗有感慨的寫下了讀后感。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于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管理的核心職能,甚至把創新視作管理的靈魂。
創新,在企業的管理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由于知識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極大地加速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從而引導著企業組織的創新,影響著企業組織的變革。
一、企業管理創新
創新首先是一種思想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是一種原則以及在這種原則指導下的具體活動,是管理的一種基本職能。企業系統在運行中的創新要涉及許多方面:目標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以及環境創新。要有效地組織系統的創新活動,就必須研究和揭示創新的規律。創新是對舊事物的否定,是對新事物的探索?偨Y眾多成功企業的經驗,成功的創新要經歷“尋找機會、提出構思、迅速行動、忍耐堅持”這樣幾個階段的努力。
企業系統的管理者不僅要根據創新的規律和特點的要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創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組織下屬的創新。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創造促進創新的組織氛圍;再者,需要制定有彈性的計劃,并且正確地對待失敗;最后,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獎酬制度。
二、企業技術創新
與企業生產制造有關的技術創新,其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從生產過程的角度分析,可分為:要素創新、產品創新、要素組合方法的創新。但是無論是何種內容的技術創新,最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
創新源于企業內部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機會。美國學者德魯克把誘發企業創新的所有不同因素歸納成七種不同的創新來源:意外的成功或失敗、企業內外的不協調、工藝過程的需要、產業和市場的改變、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及新知識的產生等。
任何企業都在執行一套符合自己特點的技術創新戰略,而在無意識中形成的技術創新戰略是一系列選擇的綜合結果。這些選擇一般涉及創新的基礎、對象、水平、方式以及創新實現的實際等多個方面。
三、企業組織創新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企業績效取決于其成員的努力。這些成員是在企業活動的不同時空提供這些努力的,要使這些努力轉變為對企業有效的貢獻,必須對他們在企業活動中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整合。
企業組織創新包括了企業制度創新、企業層級結構創新以及企業文化創新。
總之,沒有創新的企業注定是落后的,沒有創新的企業注定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要順應發展趨勢,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在企業或組織形成創新的良好氛圍,促進利潤增長,推進企業發展。
通過對該書的研習,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初步的涉獵,對于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必然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4
讀完謝彥君的《基礎旅游學》,我受益匪淺。
總體來看,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邏輯主線清晰,內在結構嚴謹,內容高度一致。在我看來,大致是沿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樣發展”的結構來編寫的。前三章解釋了旅游是什么,其中,第一章歸納總結了旅游學的學科和研究。
第二章探索了旅游的本質和特征,第三章介紹了旅游活動的構成要素,從這三個方面來讓我們認識和明確旅游是什么。當然,這三個方面也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通過“供求關系”把三個方面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旅游學研究的基本矛盾是供求關系;旅游的本質是由旅游的目的決定的,即旅游體驗,旅游體驗具有巨大的理論衍生能力,可以從供求關系這一角度加以判斷;而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是“供”,旅游者是“求”,而旅游業包含“供求”。第四章解釋了為什么旅游,人們為什么會產生旅游動機,怎么形成旅游需求。第五章到第七章解釋了旅游怎么樣,其中,第五章旅游體驗是從內或者說從旅游本質上講述了旅游怎么樣,第七章旅游效應從外或者說旅游基本特征上講述了旅游怎么樣,第六章旅游流從旅游群體特征證明了旅游怎么樣。在最后一章旅游容量中探索了旅游怎樣發展的問題,告誡我們必須注重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下面我便分別介紹下讀過每一章后的我讀書心得。
在本書的第一章導論中,回歸和總結了旅游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國外的旅游學研究總體呈現從單科獨進的分散研究向跨學科研究綜合發展,重應用研究輕基礎理論研究,對國際旅游的和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過對國內旅游和發達國家的研究;國內的旅游學研究起步晚,水平和國外比較有一定差距,重“應用導向”和“熱點導向”,往往喜歡大做文章,然而,不管是國內和國外的旅游學研究,都具有“功利性”,人們往往喜歡從旅游業的角度來審視旅游現象,或許這是因為研究者大多數習慣從經濟學和統計學角度研究旅游學吧,其實這樣是不利于旅游學的研究和發展的,都說哲學注重研究主要矛盾,抓重點,旅游學研究必須要以研究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及其主導方面為核心,即供求關系。
通過以上探討,即明確了旅游學的研究對象是旅游活動的內在矛盾及其表現。另外,通過學習,我了解了目前旅游學尚是一門不成熟的學科,盡管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成熟的標準,但是旅游學研究獨特的語言系統和體系框架還遠未成熟,總之,旅游學還未實現真正的成熟。此外,本章的最大創新和發展即是透視旅游學跨學科體系的旅游體驗視角,作者認為旅游體驗或許可以作為旅游學研究的主題部分,可以作為一個跨學科的體系架構的研究視角,旅游體驗研究是一個富礦,有廣泛的探索空間,有可以深入挖掘的魅力。而且,在本章中我還了解了一些旅游學的研究方法以及旅游學學科體系,總體上讓我從各個方面了解了旅游學這門學科。
第二章旅游的本質和特征中,首先獨創性的探索了旅游的本質,旅游的本質是由旅游的目的決定的,即是一種愉悅體驗或者說休閑體驗,從旅游本質中,又體現了旅游的三個基本特征,即社會性、消費性和休閑性,社會性是指旅游的社會屬性存在不僅因為審美意識作為旅游的前提條件而社會性地存在,而且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的旅游需要還表現為受時代的強烈社會影響而具有的特征;消費性是指旅游吞噬著旅游者以往的積蓄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即旅游能夠產生消費;休閑性是指旅游的目的表現為借助各種可以娛情悅性的活動而達到的愉悅體驗,旅游是發生在自由閑暇時間當中的行為。正是由于旅游具有以上基本特征,表現在旅游上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異地性和暫時性。旅游的異地性是指旅游活動的發生要以行為主體的空間移動為前提,旅游的暫時性特征是指旅游僅是發生在旅游者人生時間波譜中某一段的行為。旅游所具有的這兩個基本特征,加上旅游在本質上在愉悅的追求,往往誘發旅游者行為變現出超乎尋常的傾向性。
即責任約束松弛和占有意識外顯,主要表現為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和物質攝取,從而產生了外部效應,既有經濟的發展,也有文化的消融和同化,既有道德的敗壞,也有自然文化遺產的破壞。接著對比分析了各種不同的旅游定義,認為大都存在概念泛化的傾向,這種泛化遺留了大量的問題,對旅游學科發展非常不利。于是作者也沒給出一個定義:旅游是個人利用其自由時間并以尋求愉悅為目的而在異地獲得的一種短暫的休閑體驗。這個定義強調了旅游的休閑體驗本質,旅游的暫時性和異地性特征。最后,本章對旅游進行了歷史性考察,以求進一步印證旅游體驗本質的正確性,人們有了閑暇時間,便想到了娛樂,在娛樂和休閑中慢慢產生了審美意識,有了審美意識,便更加向往休閑娛樂,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的本質應是休閑體驗。
第三章旅游活動的構成要素中,運用聯系的觀點解釋和界定了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和旅游業。首先是旅游者,通過對比不同的旅游者定義,作者得出的旅游者定義:旅游者的概念性定義是指利用其閑暇時間并以尋求愉悅為目的的而在異地獲得短暫休閑體驗的人,這和其對于旅游的定義基本相吻合,這樣就認為純粹的探親訪友、商務會議并不能算是旅游者,而僅僅是旅行者,即出于遷徙以外目的而前往異地并在該地做短暫停留的人。旅游者的技術性定義:利用其自由時間并以尋求愉悅為目的的而在異地進行的短暫的休閑體驗不短于24小時、不超過1年的人。因此,對于旅游者的分類,按照旅游者旅游時間的長短劃分,就可以分為過夜旅游者和不過夜日常休閑人員,這與一般的定義又產生了不同,日常休閑人員并不能算作旅游者;同樣的按照其是否跨越國境,可以分為國際旅游者和國內旅游者。
接著討論了旅游資源,目前在旅游學術界,人們始終不能統一對旅游資源的認識。作者對于旅游資源的定義是:旅游資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間并因其對潛在的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閑體驗價值而供旅游業加以開發的潛在財富狀態,這個定義強調了旅游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有用性、欣賞性,旅游資源本體并不能獨自決定其旅游價值或者旅游開發價值,旅游資源可以成為旅游產品。旅游資源具有可體驗性、自在性、潛在性、不可移動性。旅游資源可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循保護性開發原則、社會營銷導向原則和總體規劃原則。接著對旅游產品進行了定義:旅游產品是指為了滿足旅游者的愉悅性體驗需要在一定地域上被生產出來或者開發出來的以供銷售與勞務的總和。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幾層意思,旅游產品是商品,旅游產品供旅游者購買,旅游產品可以使某種現象,旅游產品必須包含人類的勞動投入,此外,這條定義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各種媒介要素(包括飯店、交通設施等各種接待性產業要素)不是獨立的旅游產品,旅游產品不包括旅游購物品,這和其他的一些定義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個人也比較贊同這種觀點。旅游產品包括核心旅游產品和組合旅游產品,資源依托型旅游產品和資源脫離型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具有功能上的可體驗性、空間上的不可轉移性、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割性、時間上的不可儲存性和所有權的不可轉讓性。旅游產品的價值量的構成取決于旅游產品的類型。凡是資源脫離型旅游產品,其價值量的決定取決于全部勞動的投入量,不涉及旅游資源價值的計量問題;而凡是資源依托型旅游產品,都應該充分考慮旅游資源的價值。最后,講到了旅游業,一般來說,旅游業就是生產旅游產品的企業構成的集合,根據旅游產品類型的不同,旅游業有狹義和廣義的區別,狹義旅游業是指生產核心旅游產品的企業所構成的集合,廣義的旅游業是指生產組合周邊旅游產品的企業所構成的集合。另外,旅游業在一個地區能否取得發展,決定因素有資源稟賦、比較成本和旅游需求。
第四章旅游動機和旅游需求中,從發生學角度考察旅游現象的發生過程,探索了旅游發生的原因。筆者認為,旅游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受到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誘發旅游行為的最根本因素,便是個人心理狀態與其所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之間存在的差異。推動旅游活動發生的第一動力,是潛在旅游者心理上的旅游價值與感知環境之間的不協調,這種矛盾狀態會誘發旅游的內驅力。對于個人來說,旅游需要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于人類來說,它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F代社會的某些特征則使得旅游需要的形成更加容易和普遍——旅游的需要開始內在于整個人類的需要系統。與旅游需要相比。有了旅游需要,產生意識反應,由此產生旅游動機,旅游動機是一種更具體的指導旅游行為的內在動力源泉。有了旅游動機,為了解釋心理失衡,便產生了旅游行為,由此形成旅游需求。旅游需求作為一種心理需求、奢侈性需求、聲望性需求,與價格的關系不同于一般的消費品。在一定的臨界點之下,價格上升需求量會隨之增加;而在臨界點上,價格上升需求量則會減少。旅游決策實際上是在眾多的率有機會中進行決策的過程。個體旅游者的旅游決策過程主要由旅游需要識別、旅游信息收集、備選方案評估和形成決策幾個環節組成,群體旅游決策的旅游決策過程主要由個體旅游需要的萌發、共同旅游動機的確認、旅游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共同評價和旅游決策的形成著幾個環節。
第五章旅游體驗是本書的主題,最能體現本書的特點和獨特性。所謂旅游體驗,是指處于旅游世界中旅游者在與其當下情景融合時獲得的一種身心一體的暢爽感受。這種感受是旅游者的內在心理活動和旅游客體所呈現的表面形態和深刻意義之間相互交流或者相互作用后的結果,是借助于觀賞、交往、模仿和消費等活動形式實現的一個序時過程。其中有幾點需要特別強調,旅游體驗是一種心理現象,旅游體驗與當下情景有關,旅游體驗是一個互動過程,體驗深度與旅游者的融入程度相關。旅游體驗包括審美體驗和世俗體驗,所謂旅游審美體驗,是旅游者在欣賞美的自然、藝術品和其他人類產品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沒有利害感的關照中所得到的享受。世俗體驗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獲得的除審美體驗以外的一切體驗。然而,旅游體驗的質量很難測量,主要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可以用旅游滿意度作為衡量指標。旅游觀賞是旅游審美活動的主要形態之一,旅游觀賞是指旅游者在遠離其常住地的地方主要通過視聽感官對外部世界中所展示的美的形態和意味進行欣賞體驗的過程,旨在從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旅游觀賞的心理要素有感知、聯想、情感和理解。旅游觀賞過程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初始階段、高潮階段和效果延續階段。初始階段是旅游者日常意識狀態的中斷,高潮階段是功利性期望的擺脫,效果延續階段是審美效應的形成。旅游交往是一種暫時性的個人間的非正式的平行交往,可分為六個等級,即隔離、潛交、示意、互動、互助和競爭。最后談到了旅游消費,旅游消費和旅游者消費是不同的,旅游者的消費包含旅游消費,旅游消費主要的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旅游者的消費通常包括實物消費和勞務消費,吃住行游購娛的指向性消費。
第六章旅游流從空間關系的角度研究旅游現象。旅游流是指在一個或大或小的區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體性空間移位現象。旅游流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受到旅游需求的近似性所推動。受到旅游供給的區域集中性所拉動。旅游流的特征表現在時間、流量和流向三個維度。從空間上來看,世界范圍內的國際旅游流發生地和接待地呈現高度集中于歐美國家的趨勢;從時間上來看,亞太地區旅游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另外,跨區域的旅游流量并不是特別大。而來華的旅游者流向上明顯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和文化異同等三種因素影響,從入境旅游流運動的時間特征來看,一方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另一方面逗留時間的地區差異區別較大。此外,國內旅游經歷了從涓涓細流到浩浩江水的發展過程,國內旅游流的發源地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十分顯著,觀光度假型旅游者的平均逗留時間比較短。
第七章旅游效應中用了一種規范的觀點來討論旅游效應及其評價的。旅游效應又稱旅游影響,是指旅游活動(包括旅游者活動和旅游產業活動)所引發的種種利害影響。按照旅游效應的內容結構劃分,旅游效應可以分為經濟效應、環境效應和社會文化效應;按照旅游效應的社會價值的性質劃分。旅游效應可以分為積極效應和消極效應;按照旅游效應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分為隱形效應和顯露效應;按照旅游效應的產生時間劃分,旅游效應可以分為即時效應和滯后效應;按照旅游效應的作用來源劃分,可以分為旅游者活動效應和旅游產業活動效應;按照旅游活動的作用范圍劃分,可以分為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在旅游的環境效應測量中,便涉及了環境效應的評估,環境效應的評估時對由于實施某些項目而對地球的生物物理環境和人類的健康及福利產生的各種可能后果進行辨識并在能夠實際影響決策的階段向負責批準該項目的有關人員或者機構傳遞其分析結果的過程。
第八章旅游容量中,以旅游容量的基本概念為基礎,討論的是對旅游活動進行管理的命題。旅游容量是指對某一旅游地而言無害于其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活動量。旅游容量從內容上分有旅游生態、旅游心理、旅游社會、旅游經濟容量,從規范性上分有旅游期望容量和旅游極限容量,從空間尺度上分有旅游景點、旅游景區、旅游地、旅游區域容量,從時間尺度劃分有日旅游、季節旅游、年旅游容量。可以看出旅游容量即是一個客觀值,也是一個心理感受指標;即是一個空間尺度,也是一個隱含時間意義的范疇等等。這反映了旅游容量的豐富內涵和復雜結構,也預示這一概念的巨大應用潛力。旅游容量的測定的重要一步在于要有一個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動相對應的適當的基本時空標準。主要測定方法有旅游資源容量的測定、旅游感知容量的測定、旅游生態容量的測定、旅游經濟發展容量的測定和旅游地容量的測定。繼而通過對于旅游容量的測定提出了可持續發展。
第一,要為可持續旅游發展籌措資金;
第二、重視科學技術在可持續旅游發展戰略中的作用;
第三、加強法規建設;
第四、發揮教育、培訓的功能,提高公眾環境意識;
第五、借助于各種符合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哲學思想的旅游方式;
第六、重視各種利益的均衡,鼓勵旅目的地社區在旅游發展中的積極參與。
正如作者所說,作者的思路是從分析到綜合、從個體到群體、從旅游者活動到旅游產業活動,并主要圍繞旅游者活動而漸次展開的。讀完整本書后,我深覺如此,以后我還會常常拜讀這本書,希望每次我都能得到新的體會,使我對旅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5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精力管理即通過科學的方法,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經常保持最佳表現,全情投入,同時又不損害健康、幸福和對生活的熱情!毒芾怼愤@本書指出,雖然每一天的時間量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我們可用的精力的儲備和質量卻可以改變。書中為我們介紹了精力的四個來源和自我改變的三個步驟,當我們學會更好地管理精力也就擁有了更加輕松的生活方式。作者始終相信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并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精力管理訓練塑造的。
精力的四個來源:精力指的就是做事的能力,它包括體能、情感、思維、意志四個方面。我們常常在時間的管理上下功夫,但是,管理精力才是高效表現的基礎。全情投入就是確保最優表現的最佳精力狀態。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互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我們培養情感、思維和意志能力的方法與體力相同,必須系統性地將自己置于超出慣常極限的壓力當中,并在過后得到充分恢復。
精力管理有四個主要原則:
1、精力金字塔:從低到高四層——體能的、情感的、思維的、意志的。
2、鐘擺式運動:周期性的消耗和補充精力。
3、突破舒適區:讓人感到不適的任何形式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儲備。
4、習慣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個高效率的部分都是習慣使然。
說到精力管理這個詞,就免不了想到時間管理,有節制的人生、自律而規律的生活,或許很快就可以實現逆襲。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普通人將繼續做普通的自己,我們終其一生也未必會有真正的“所謂逆襲”。即便或許我們的一生都注定平凡,那是否意味就著我們再也沒有必要去費心思了解自己的精力狀況,并且對之進行管理?在這個所有商家都在拼命用盡一切方式奪取我們注意力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雞湯與干貨盛行鼓動所有人熱血起來不要平庸的時候,我們才更需要留心去保護我們原本就有限的時間與能量。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各種信息的沖擊中保持自我的知覺與理性的判斷,才能更篤定自己的選擇,才能更信任自己的力量。
生活是一系列沖刺,還是一場馬拉松?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生活當然是一場馬拉松。然而,書中的描述卻與我們的常識認知不同,書中說:“想像一下很多長跑者的樣子:憔悴,面有菜色,身體有點塌下去,感情漠然。然而短跑選手一般看上去強勁有力并且渴望將自己推到極限。這個簡單的現象映射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無論我們所面臨的要求有多高,跑道盡頭100米或200米處的終點線卻是清晰可見的。我們必須學會把我們的生活看成是一段段的短跑——在各個時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后全身心地退出,再重新跳回到沖突中面對任何挑戰之前尋找機會補充精力!边@段話正是本書核心觀點的形象描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通過有效的管理精力,就如鐘擺一樣,使用→恢復→使用→恢復,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不斷補充和使用精力的正向循環,我們就能跑得更快和更遠。
相比時間管理,我認為精力管理更接近人性和事情的本質,更能驅動我們把事情做成做好。另外本書中還傳遞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觀:付諸行動的價值觀就是品德。讓我們都做有品的人!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6
《績效管理》一書是方振邦所著,出版于中國大學出版社?冃Ч芾硎请S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績效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力資源。
在發達國家,績效管理已經發展得相對完善,而我國的績效管理離世界先進水平尚需時日。人力資源無論是對于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冃Ч芾砭褪菫榱俗畲笙薅鹊陌l揮人力資源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本書從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評價、以及如何選擇績效評價方法多個角度講述了績效管理的方法。看罷本書,我也清晰的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對企業而言,做好績效管理能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對國家機構而言,績效管理是提高公務人員辦事效率,減少財政開支,提高辦事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今,我們國家也逐漸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師和醫療行業,對在編制人員都采取績效工資的管理方法。面對外部的變換、市場經濟越來越發展,內部管理成為提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績效管理就是內部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還值得一提的是,方振邦所著的《績效管理》還注重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稱得上是一本具有中國國情的績效管理方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摘抄11-22
《愛的教育》優秀讀書筆記范文(通用5篇)10-23
勵志類書籍的讀后感范文11-13
人力資源管理類書籍推薦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