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從春秋到戰國》讀書筆記
文:彭加勉。本書作者易中天,易教授從廈門大學退休后,潛心寫作中華史,總36冊,本書便是第一步中華根的第五本。從春秋到戰國,五百年間,實是在戰車上前行的。
全書共六章。
第一章,禍起蕭墻。
春秋史以鄭莊公和其親媽、親弟弟翻臉開篇,原因在于鄭莊公的弟弟合謀其母親欲偷襲謀反,奪取政權。鄭莊公作為春秋最早的雄主,也是西周最后一個封國,掌權四十三年,隱忍了二十年,縱容其弟弟不斷招兵買馬,擴大勢力范圍,最終以謀反之罪,使其永無反抗之力。同樣在衛國,莊公的大兒子叔段繼位后,曰恒公,小兒子州吁將橫跋扈,被桓公罷官,后來州吁脫出國都,在外拉幫結派,經過十四年的經營,推翻了桓公的政權,成了衛國的首領。這時候的周天子,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后來州吁在陳國被就地正法,后來衛人另立公子晉為君,為衛宣君。魯國惠公去世后,由魯桓公繼位,因為魯桓公年紀小,由魯桓公的同父異母大哥隱工攝政,攝政數年后,欲還政于魯桓公,卻被該國的羽父設計刺殺。一年多后,宋國國君宋襄公也被華父督殺害,立馮偉國君,為宋莊君。這時候,魯國和宋國內訌和內亂,周平王駕崩后,周桓王繼位,年少氣盛的周桓王,不把鄭國放在眼里,對鄭莊公毫不客氣,出兵攻打鄭國,春秋第一例有天子御駕親征唯一一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摔中軍,攻打鄭國,無奈被鄭國打得落荒而逃,史稱長葛之戰,周王室至此威風掃地,成了戰敗之國。周朝實行邦國制度,產生了天下,國、家,家是大夫的,國是諸侯的,天下是天子的。春秋時期,邦國只有半獨立半主權,而戰國時期則擁有完全獨立主權。在西周,至尊和志強是合一的,在這之下,次尊和次強,則是諸侯。春秋半個世紀,鄭國齊國都兼并了一些小國家,周王朝勢力已經式微,霸主即將誕生。
第二章,五侯爭霸。齊襄公被堂弟公孫無知謀殺后,隨后公孫無知也被謀殺,小白繼位,成為齊桓公,不但不記仇,而且對管仲委以重任,齊國在管仲的改革治理下,迅速強大起來,于是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對迅速擴展的南蠻楚國發起攻擊。當時的中國,既是中央之國,即華夏,東西南北分為南蠻,東夷,西戎,北狄。楚國為當時的霸主,甚至把自己看作與周朝平起平坐,完全不把共主放在眼里,而且楚人五次伐鄭,鄭文公甚至打算向楚國投降。后來齊桓公出手,聯合魯、宋等八國準備攻打楚國,但是楚國與齊國迅速達成結盟,不戰而霸,葵丘之會是齊國稱霸的標志。晉國也因打敗狄軍保護了周文王,迅速成為霸主,宋國原來依附于楚國,三年后改依附晉國。而且在城濮之戰打聲楚國,在踐士之盟中正式成為霸主。秦國的秦穆公由于犯了嚴重錯誤,介于霸主和非霸主之間,可以稱為準霸主。因此,占據世界舞臺中央的,是晉國和楚國。
第三章,南方崛起。楚成王是楚國第三個王,春秋早期參與了各種大型戰爭,無奈卻因為欲另立儲君而被太子商臣殺害。商臣繼位,稱楚穆王,在位十二年開疆拓土,將霸業交給了其兒子楚莊王。楚莊王繼位后,三年驕奢淫逸,不理朝政。但三年之后其猶豫九頭鳥一樣,一鳴驚人,繼續開疆拓土,根本不將周定王放在眼里。齊桓公是不戰而霸,晉文公是一戰而霸,宋襄公是戰而未霸,秦穆公是戰而半霸,楚莊王是屢戰屢霸,血站而霸。讀書筆記·晉國是霸主,文公創霸,晉襄公繼霸,厲公復霸,悼公定霸,伴隨其走完春秋。邲之戰,成為楚國霸主的標志,奠定了晉楚爭霸的局面。吳國在巫臣幫助下迅速崛起,而楚國隨著楚靈王奪位后,驕奢淫逸,裝橫跋扈,國內亂黨射死太子,楚靈王也上吊自殺。楚平王奪位后,楚國繼續動亂。尤其是楚人伍子胥幫助吳國崛起,在吳國的攻擊下楚國幾乎滅國。吳王闔閭稱霸不足十年,因為其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又多次滅越國而沒行動,最后被勾踐殺害。勾踐是第一位越王,勾踐稱霸后,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越國的歷史就是勾踐的歷史,因為勾踐之前越君沒有稱王,勾踐之后,諸王毫無建樹。勾踐滅吳后,范蠡逃離了越國,而文種卻留在越國,被勾踐賜死。
第四章,禮壞樂崩。
春秋的爭霸可以分為兩段,前半段是北方的時代,公元前651年,齊桓公稱霸,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稱霸,公元前594年,秦穆公稱霸,后半段是南方時代,公元前594年,楚莊王稱霸,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稱霸,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稱霸。h后半段南方國家之所以能夠稱霸,在于蠻族初生牛犢不怕死,沒有呢么多清規戒律,所以希臘被馬其頓征服,馬其頓被羅馬征服,羅馬則被日耳曼征服,越王勾踐能夠滅吳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春秋各國中只有晉國是兩周文明、華夏正宗和傳統文化的代表,連接黃河長江文化的,是晉國和楚國,春秋前期一百年間是晉國和楚國輪流坐莊。公元前546年的弭兵大會是黃河流域難移到長江流域的標志。在南方國家崛起的時候,北方也在政變,鄭國的子產改革,魯國的三桓也在政變,對魯昭公毫不客氣,以至于魯昭公居然死在越國。齊國也在發生政變,田陳氏也因為收買人心,被周天子冊封為諸侯,齊國從此不姓姜而姓田或陳。而晉國,則被趙魏韓三家瓜分,晉國滅亡。
第五章,商鞅變法。春秋與戰國之間,隔了好幾十年。戰爭是3春秋和戰國都有的,然而春秋時期的戰爭史榮耀的,也是體面的,是君子的事情,一旦決出勝負,絕不趕盡殺絕,像越王勾踐把吳都一圍三年,為正人君子所不恥。戰國的開始,是從戰爭的不文明開始的,比如屠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為諸侯,也因此,周朝分裂為東周國和西周國,不在稱王,而是叫君,各個諸侯國成為獨立國王,有了獨立主權,從此沒有了天子。戰國初期,最有活力的是魏國。與孟子和莊子同時代的商鞅,本是魏惠王的公孫痤的家臣,公孫痤本想讓商鞅代替自己擔任宰相,無奈魏惠王一言不發。公孫痤說:如果不用商鞅,則一定要將他殺掉。后來在公孫痤病故之后離開魏國,投靠了秦國,魏惠王最終醒悟卻遲了。商鞅到了秦國,秦孝公非常重要商鞅,行霸道,變法度,重新編組,廢領主制,行地主制;廢封建制,行郡縣制;廢世襲制,行任命制,實則是加強中央集權,從此由西部小國秦國逐步強大,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勝出。而商鞅本人因為得罪了秦孝公的太子,即時秦惠王,被車裂而死。商鞅死后五年,張儀入秦,蘇秦擔任六國縱約長,士階層紛紛登場。
第六章,合縱連橫。蘇秦策劃的合縱連橫是當時國際關系的主旋律,合縱,就是六國合作對抗強秦,為此,他不辭勞苦奔走六國之間。而張儀則成為連橫的代表,成為秦相的張儀,依靠騙術說服各國與秦國連橫。戰國時期有四公子,分別是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四人喜歡將社會上的閑人尤其是各國逃犯保養起來,曰養士。商人馮驩在齊國受到孟嘗君的救助,后來利用計謀使得齊王恢復孟嘗君的官職。呂不韋是當時最大的商人,他利用包裝將異人成為秦的國王,呂不韋也因此成為相過,權傾朝野,名重一時。然而新秦王繼位后,被免去相國職務,并被迫服毒自殺。戰國時賭徒的時代,是唯利是圖的時代,是趨勢利的時代,是無德的時代。
后記:士在春秋,是最低一等的貴族,在戰國,是精神貴族。戰國二百年,是充滿矛盾的時代,民眾水深火熱,士人卻備受尊崇,社會動蕩不安,學術空前繁榮;道德普遍滑坡,思想充分自由。中華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動亂時代,變成了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中國走向何處去,儒家代表著文士,墨家代表著武士,法家代表著謀士,紛紛亮出了自己的主張。因為自由,所以是百家,因為活躍,所以要爭鳴。
【易中天的《從春秋到戰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反思12-25
從0到1讀書筆記08-21
關于春秋戰國時的成語故事10-30
簡述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審美教育思想論文09-26
簡述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審美教育思想論文09-26
從洗臉到化妝的步驟10-07
淺析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音樂教育思想論文08-20
街舞從歐美到中國的發展10-19
小升初語文春秋戰國時代作家作品知識點匯總06-15
從平凡到卓越培訓心得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