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1
翻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一下子墜入了夢的世界:夢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各種各樣的鳥雀昆蟲自由自在地生長,何首烏根令人遐想,美女蛇的故事叫人害怕又惦記,冬日捕鳥時高興中又有一絲遺憾……他的童年,如詩如畫。
三味書屋也同樣有趣:后園里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悄悄地捉了蒼蠅喂螞蟻;讀書時有可笑又可愛的先生和畫畫兒的好時機……他的童年,頑皮有趣。
迎神賽會是孩子們除了過年過節以外最盼望的時候了。少年魯迅也不例外。雖然家處偏僻而不能看到最精彩的部分,但他仍然盼望著看到喧闐的賽會:《陶庵夢憶》中的盛舉令他心馳神往,賽會上扮犯人的小孩讓他羨慕不已……他的童年,充滿期望。
這時,“要到東關看五猖會”的消息宛如平地驚雷,承載了他全部的希望。而父親要他背書一事就像在他的頭上狠狠地敲了一記,于是,雷聲頓止,只留下了一眼望不到頭的烏云和冷冰冰的雨。即使成功背出了書中的內容,一路上的風景、五猖會的熱鬧,對于他“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了……他的童年,有失落彷徨。
寵物隱鼠是魯迅童年時的心頭好。它九死一生,被魯迅救起,從此與人為友,像是報答魯迅的救命之恩;它像傳說中的墨猴一樣能舔吃墨汁,填補了少年魯迅心中對墨猴的神往。正因為如此,它的死才會給小魯迅如此大的沖擊,以至于使他“仇貓”、怨恨長媽媽……他的童年,有寂寞懊惱。
魯迅孩童時代最重要的人,就是長媽媽了。她是一個“黃胖而矮”的女人。作為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有許多令小魯迅討厭的習慣:常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時擺成一個“大”字、強迫我遵守煩瑣的'規矩……最無法忍受的是她踩死了小魯迅心愛的隱鼠,卻謊稱是被貓吃了。這使小魯迅無比仇恨她。但事情最終出現了轉機:當小魯迅無意間向她提起對《山海經》的渴望和無處買書的無奈,她竟細心地記在心中,將《山海經》買了回來,做到了別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事,使魯迅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敬意……他的童年,也有深深感激。
在魯迅的筆下,既為我們展示了孩提時代美麗的生活環境,又描繪了童年趣事:或快樂,或失落,或令人向往,或惹人愛憐;不僅記敘了富有靈性的寵物,還描寫了孩童時期不同的人物:有的讓他感激,有的使他無奈……相較于“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義凜然,我讀到的是魯迅幽默、風趣又溫柔的另一面。如果說魯迅是一個極好的畫家,那么他在《朝花夕拾》中對童年的回憶,就是自己最成功的一幅畫卷。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2
夏日的午后,品讀著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的思緒已經隨魯迅先生的文字飄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只,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冻ㄏκ啊,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嵥榈挠洃浽凇冻ㄏκ啊分兄噩F,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3
魯迅先生的這些文章,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又表現了他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我還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當時所謂的一些"名人名教授"的不滿,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他憎恨封建社會。封建禮教不知道戕害了多少兒童,在《二十四孝圖》中,作者魯迅在兒時,很想成為孝子,可是在看了《二十四孝圖》后,"才發現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這多么讓兒童們掃興!其中的"郭巨埋兒"被兒童們見了后,又有幾個不會感到害怕呢?封建社會宣傳"孝"道,又會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呢?孩子們當然也害怕自己的父母,更擔心家景的好壞,甚至"怕看見我的白發的祖母"。"臥冰求鯉"的故事,又會有幾個兒童愿意奉行"孝"道呢?其中的"老萊娛親"最使人反感,"行年七十,言不詐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我覺得老萊子固然有一顆孝心,只是用"詐"的方法逗父母開心。
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愿意聽的是故事,而不是于"詐"相關的事情。他憎恨封建社會。封建迷信不知坑害了多少無辜百姓。在《父親的病》中,"名醫"們用盡各種"靈丹妙藥",可是父親的病依然緊緊纏身,一百塊錢的藥似乎無濟于事。其中一位"名醫"父親病入膏肓時,才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好幾年好幾次的一百塊錢出診費就換來父親更差的身體和一句無能為力……此外,"名醫"們的"靈丹妙藥"都是神秘的`,與眾不同的,價錢自然都是昂貴的,然而藥效卻極為平常。
他想改變社會現狀,在"白話文運動"中,提倡使用白話文,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使中國文學邁上新的階梯,讓中國社會進入新的時代。在在這過程中,魯迅先生遭到當時所謂的"名人名教授"陳西瀅等人的批評和嘲諷。"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如同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會死在他的肚子里。"魯迅先生寫下了憤怒的話。
《朝花夕拾》像一顆明星鑲嵌在中國文化的無垠的天空中,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歲月,展望美好的未來,收獲閱讀興趣和寫作技巧。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4
其中我認為最感人的是《父親的病》這篇文章,《父親的病》追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那段往事,描寫了幾位“名醫”所引用的藥引均是稀奇古怪、一場罕見而又充滿迷信色彩的東西,如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對,經霜三年的蔗,敗鼓皮丸”等。這些“名醫”實質是巫術醫道不分,故弄玄虛,草菅人命。騙取錢財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他們身上,作者清醒地洞穿了醫學醫道的虛假、荒誕乃至罪惡的本質。
作者為了父親的病到處奔走,我想他的父親有他這樣的兒子應該很幸福。提起魯迅先生,腦海里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后,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后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中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于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迅的父親還是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咎于醫學的落后,導致魯迅的父親病程拖延,最終撒手人世間,不禁叫人潸然淚下。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面對我們自己的家人,要孝順還有關心;面對那樣子的庸醫,我們要能識別;面對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我們不能相信。我們要像孫悟空一樣,擁有火眼金睛,看清所有事物的正反兩面,不要心急看病,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清晨,花香拂過,花瓣兒迎著晨風輕輕展開。凝脂般的心形花瓣上,閃爍著點點晃動的淚水。花朵是如此嬌小,遠看頗有一種“細看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意境。只可嘆此時已不再是蘇軾筆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時令,而是輕愁洗淚的暮秋了。
“雖早已無花可摘,但如果有,我還是愿意在黃昏中將她摘下。雖無那冰涼的滋潤,可看見殘花映著斜陽,此般不是更有意義嗎?”
寫這段話的紙片一直夾在發黃的書里。朝花夕拾雖然沒有晨曦的那份豐滿,可落花卻有古老,淡雅的美,就像西邊浣紗的西子;ㄩ_是生命的開始,花落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又一次延續。
黃昏時凋零,我同李易安那樣“東籬把酒后”雖無“暗香盈釉”卻依然能感覺似乎有陣隱隱的春風,如同那陣風夾雜著片片的花瓣“拂了一身還滿!
朝花夕拾,拾來的是安逸,是無心,是如水般平靜的傳說。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5
《朝花夕拾》這一書是魯迅先生對童年的回憶。這本書生動的描繪了童年的趣事,把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而且文章運用精彩的故事來描繪童年的色彩。
這本書的第一篇就是《狗。貓。老鼠》。魯迅小時候養了一只隱鼠,得知它的死跟貓有關,就開始主動攻擊貓,對它們恨之入骨,見一回就痛打一回,后來得知不是貓的錯的時候,又對其很后悔,但又有一只貓傷害了兔子,對此,又很憤怒,對貓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他把對貓的憎恨嫁接到自己身上,認為其實貓也很可憐,能夠換位思考。
其實,對照看自己的童年,可能比魯迅更幼稚,更不善于思考,更不可能容下別人,想著他人,只會對自己的東西較之愛護,對自己討厭的東西視而不見,并且,現在的父母都不怎么樣理解自己的孩子,聆聽不到他們的心聲,特別是城鎮里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空間,比這孩子上什么補習班,去參加“奧數”,童年是很美妙的',但是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卻剝奪了孩子一生的快樂時光,這樣的孩子的到的只是痛苦,不是快樂,如像魯迅那樣的童年多好,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是真正的天真無邪,盡情的享受自己的人生,不像現在的孩子,像一只關在籠中的鳥,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想飛的欲望雖高,卻奈何不了,自己喜歡的動物不能養,從小就缺少了愛的情感。
魯迅小時候,有一個保姆,被稱之為“長媽媽”或“啊長”,魯迅對她剛開始很厭惡,她總是切切察察,睡相也不好,呈一個“大”字形。隨后,“長媽媽”又教給魯迅一些道理或習俗,魯迅對她的態度開始發聲轉表,魯迅是一個極愛讀書的人,當他聽說一些很離譜的事時,他對這些書竟是萬般的鐘愛,雖算不上茶飯不思,但內心很急切!伴L媽媽”出乎意料地買了四本書給他,從此,魯迅覺得“長媽媽”很可敬,似乎有著很大的神力。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家人,母親去世了,父親娶了繼母,繼母對女兒很好,之后,繼母生了個兒子,隨后,父親也逝世了,從此,繼母對女兒很嚴厲、苛刻,女兒很憎恨她,女兒大了,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以后也沒回過家。有一天,他看見了那個兒子,問起家里的情況,繼母也不在了,他拿了一本日記給女孩,上面寫道:“我之所以對她那么嚴厲,是因為我怕放松了她,我的心也很痛啊……”女兒落下了悔恨的淚,但是,一切都晚了,我們要理解身邊的人。
就拿我來說吧,爸爸在外打工,只能接電話尋思,每次說的,重重復復就是那幾句話,隨然嘮叨,但也是出于他的愛呀,我們要懂得他們的心。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6
假期的日落時分,就應該泡上一杯茶,帶上一本書,來到陽臺,享受此刻的寧靜與心靈的洗禮。
好書如此多,從其中挑出一本來也絕非難事,在書架上翻檢的時候,目光不由的被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而引,信手拈來,這個明媚的午后就由它陪我了。
大概了翻看了這本集子,文章不多,僅十篇。讀完小引之后,便決定順著文章的目錄一片一片的讀下去。
第一篇的題目叫做《狗·貓·鼠》。魯迅現在的文章是極有思想的,這題中的貓鼠狗自然也絕非是去寫那貓鼠狗的各種秉性,而是借貓鼠狗這三個動物來借喻時下的人們的生活意識形態。雖說本文的題目為《狗·貓·鼠》,而先生的眾多筆墨都用來寫自己的“仇貓”。
先生仇貓有許多的理由,貓的秉性和一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實則暗藏著“妖氣”;先生還是既不喜歡貓的叫嚷聲的,聽到貓的叫嚷先生總要嫌煩,而這個貓則是更像及了那些與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貓的;還有一條也是先生仇貓的緣故,但凡貓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這卻是和當時一些人的做法無二的,一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會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自己享受著其中的“樂趣”。這是何等病態的一種社會形態,笑人無妒人有,那確實是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哀。
先生仇貓委實不是口頭革命,先生對付貓自有一套辦法。開始只是從家中養的一只花貓下手,逐個推廣,以致后來貓都從來不接近先生了。文章至此,先生的態度已是明確至極了,而此時,先生筆鋒一轉,又引至了一只他收留的小隱鼠,隱鼠與那些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的大鼠是決然不同的,而先生的這個小隱鼠似乎也是葬身于貓之口中,隨后來得知是長媽媽所謂,但是,先生和貓之間的矛盾委實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細細品味,先生所言的狗鼠貓,其實就是代表了先生所生活的時代的三類人。先生用極其細膩的筆法描繪了這三個階層,先生正是以筆為槍,抨擊了那個時代的“名人”,表達了自己對于那些生活在底層的弱者的同情和支持,而那些“名人”各種媚態,對弱者的各種折磨,先生也嗤之以鼻!
先生的文章或許我還讀不懂其中的真味,但是卻能深切的感受到先生對那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斗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
向先生致敬!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7
暑假中,我讀了一本頗有趣味的散文——《朝花夕拾》,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一個似曾相識的老友。
《朝花夕拾》,聽名字就有一種很深奧的感覺。“朝花”,“夕拾”,分開來讀,“朝”對“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來,又反復的去讀,一遍又一遍,好像漸漸明白了,這寫的是作者年輕時候的一些事情。從“朝”到“夕”,寫出了時間的遷移。
初讀《朝花夕拾》,只是對其表面有所感觸,細讀品味,便覺得另有一番風味。這本書主要寫了作者魯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從字面上就覺得有一股仙氣,能夠讓人浮想聯翩,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深刻的。
百草園是作者魯迅家的一個園子,不過早已賣給朱文公的后代了,但這可是作者小時候的樂園,充滿了童趣,你看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葚,無一不是鄉下的田園風光,這或許就是作者所羨慕的一種生活吧,就像閏土那樣可以捕鳥的生活。
三味書屋,聽名字讓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兇猛”,它是作者學習的書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書先生,嚴厲的好像隨時就要噴三昧真火一樣,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想必正是這樣,才成就了魯迅這個偉人吧。
三味書屋中的“仁遠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芽橘柚”這些煩躁無味的`古文使人感覺到了封建社會的那種私塾的嚴肅和教書先生對孩子們的嚴厲,在那里似乎沒有一點樂趣,這完全是一個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沒人能想到像作者這么一個讓人感到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這也許就是毅力吧。
在百草園中還有一個人大家仿佛也會記得,誰呢?長媽媽。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說的美女蛇,那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葫蘆娃》中的蛇精,是不是和她一樣美呢?
說起長媽媽,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經》了,它可是作者的寶書。你能想象的到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然能買來書?恐怕連記住名字都很困難!也難怪她把《山海經》記成了“三哼經”,這也可見長媽媽對作者真摯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為什么人們稱魯迅為文學巨匠,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這本書來說,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也暗寫了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這本書真實反映了作者在用筆和敵人作斗爭的過程,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能有這種勇氣的人也真是難得,他擁有最強大的力量——一種能夠傷人于無形的力量,他就是魯迅,人們心中永遠的文學巨匠。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8
翻開了這本書——《朝花夕拾》,我第一次感受到魯迅文章中的那股向往自由的熱情和對事物的新鮮感。
我最喜歡《朝花夕拾》里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這篇文章,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文章中流露出的幼稚天真歡樂都會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說讀這篇文章,不如說是在看一幅畫: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蛘咭部梢哉f是在看一部話。河万仍谶@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
在三味書屋里,魯迅和小伙伴們一起折臘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的畫面,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在一個老師家學習的時光。
上三年級前的.那個暑假,我被母親送去了一個退休老師的家里。老師姓來,come的那個來。老師家不大,但是有一個小院子,里面種了許多花花草草。每天早上,我都會從來老師家門口的醬香餅店買兩塊錢的餅,然后坐在院子里面吃。每天有五節課,上午三節,下午兩節。一天中,我最喜歡的時間,就是吃完中飯之后那短短的二十分鐘休息。許多同學都會出來,在小院子里玩。院子里,最受歡迎的是含羞草。每當看到它葉子舒展開來,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去碰它。含羞草也會像個妙齡少女一樣害羞的“捂起了臉”。
來老師也是格外的嚴格。每當我們在上課時,說悄悄話,就會把我們拉到一邊,下課之后再把我們叫到院子里去“聊天”。哪個同學忘了削鉛筆,忘了帶書,也會被她罵幾句。來老師也猶如我們的母親。有一次吃午飯時,因為飯菜太燙,我沒有拿穩,湯汁撒了一地。我以為她會把我罵一頓,但是跑過來是先看我有沒有被燙傷。發現我的手腕被燙到之后,就拽著我往洗手間走,用冷水慢慢地沖著我的手腕。從此,我對她的印象徹底改變了,態度也變了。
隔天,她教我們寫作文。開始動筆后,我半個小時沒有憋出來一個字,連標題都沒寫。她靜靜走到我旁邊,在本子上寫上了西瓜兩字,然后對我說:“現在你再來寫寫看。”或者是某種魔力,我寫了滿滿兩頁。
那一刻我堅信,第一行的那兩個字,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字了。
來老師對我,就像壽鏡吾先生對魯迅一樣。壽鏡吾告訴魯迅要懂得時時早事事早,來老師也告訴我一件事要發展下去,就要先有個開頭。
答應我好嗎?去去看看魯迅的《朝花夕拾》,也去感受一下魯迅筆下歡樂的兒童世界和影響一生的良師。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9
《朝花夕拾》,早晨的花兒,到晚上再去拾起,很有詩意的書名;同樣,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使得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啊!
初讀這本書,說實話,我也不是很讀得懂。就連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也是學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覺得:魯迅的這些文章,看起來簡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么名著?
后來多讀了幾遍,我明白了,不要把這樣的名著當作佳作,其實,這本書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魯迅先生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樸實,甚至比較口語化,但為什么卻能夠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為這樣的樸實,讓人感覺很親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訴說著什么似的,“說”到興奮處,文字又會變得非常熱烈,這就讓人能夠從中品味和感受魯迅先生的點點滴滴。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后,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笔堑,這個特點在《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表現得一覽無遺。一開頭,便以“尋咒”從側面點出中心,接下來便訴說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
其實,魯迅先生是話中有話啊,他借著說童年看《二十四孝圖》的事情,其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熟視無睹,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然而現在的孩子們別說愛讀書,他們連根本不想讀書,不思學習。再看看那時侯的孩子們,他們渴望讀書卻沒有書讀,而現在我們有書讀卻不愿讀,這難道不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嗎?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為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松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個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樣。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
的確,對于這個婦女,魯迅先生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丑,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先生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杀娜税!
直到我寫完了這篇讀后感,“感”到了這么多,我認為我才算是真正地讀懂了《朝花夕拾》這一本名著!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優秀讀書筆記05-25
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優秀04-07
《朝花夕拾》優秀讀書筆記12-15
朝花夕拾優秀讀書筆記12-07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07-13
(優秀)《朝花夕拾》讀后感07-14
(優秀)《朝花夕拾》讀后感07-18
《朝花夕拾》讀后感(優秀)07-12
優秀的朝花夕拾讀后感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