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1
讀《朝花夕拾》,我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啟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而向往美好的心靈,并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當他回憶起故鄉的舊事與童年的樂園,哪怕是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
魯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諸多作品,《吶喊》《野草》《故事新編》等,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難以釋懷。在如今物欲橫流的塵世中,人們夜以繼日地為名利而奔波勞累,為情感而困惑煩惱,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記了花草的芬芳,鳥兒的啁啾,忘卻了人始終是來自自然而又歸于自然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規律呢?
在喧囂嘈雜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情變得平靜而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在長大以后,把自己小時候的瑣屑一點點拼湊起來。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事,因為有了愛,魯迅做的最好。
迅的名字,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文學巨匠,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覺到好象在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2
王安憶說:“生命不過一場記憶。”誰又不是活在記憶中呢?《朝花夕拾》是魯迅兒時與青年時的回憶。
在《藤野先生》中,我從魯迅為了防蚊子用被子蓋住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看出了魯迅的吃苦耐勞。從中,我回想到了夏天,我在房間內睡覺,因一只小蚊子而抓狂,無法入睡。而魯迅當時在客廳中,那么多蚊子還能想出辦法,安心睡覺,為此,我對魯迅敬佩不已。魯迅一生有過這么多老師,但是在其中,授課時間最短的藤野先生卻是魯迅認為在心中第一的老師。這可看出魯迅是多么感謝藤野先生啊!在日本學生欺負魯迅的時候,藤野先生卻站在魯迅這一邊。分別時,藤野先生把照片當做禮物送給魯迅,當時照片可是十分珍貴的。我知道了在一個人遇到困難時,當別人給予他幫助,那個人就會終身難忘。
《瑣記》的城中,衍太太十分令我厭惡,他庇護小孩,看似令小孩十分喜歡,卻是在害小孩。就比如:魯迅十多歲時,與幾個小孩子比賽打旋子,看誰旋地多,衍太太就從邊上計數,讓小孩轉。一個小孩摔倒了,他的嬸母又剛好走來,衍太太馬上換了一張臉,說:“你看,不是跌了么?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可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這令我十分不爽,竟然有這么不要臉的人,表面一張臉,令小孩子喜愛,里頭又是一張臉,令人討厭。
在《父親的病》中,魯迅執筆為武器打擊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迷信思想。我從中也看出了魯迅的艱難,一個小孩,面對一個故弄玄虛的庸醫,在父親去世的壓力下被欺騙,看出了魯迅當時的無限心酸。
拾起朝花,就是拾起了魯迅童年的回憶。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3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計劃,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冊子中讀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讀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圖》。
先生的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后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一篇讀后感的讀后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先生是新白話運動的領軍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于白話運動的立場。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通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本在網上找出,加以瀏覽,讓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袄先R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是這些所謂的“孝”實在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謂至孝,家里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此拼笮,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翱棠臼掠H”、“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4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晚年的時候,回憶過去寫的一本書。從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再把它拾起來。多么美妙的名字!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不求語言華麗,只求能抨擊人心。在朝花夕拾這篇文章中,《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令我感觸很深。一開始,我并不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是后來經過魯迅先生的描寫,我深刻的體會到藤野先生的為人,他和其他日本人包括有些中國留學生不一樣。他并沒有嘲笑或者看不起中國人,而是很認真的教每一個學生,他教學很認真嚴謹,哪怕是魯迅先生的一個血管圖畫的不準確,他都要親自告訴魯迅。因此我很佩服藤野先生。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愿,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斗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魯迅說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該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努力完成作為一名學生的使命——好好學習!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5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閑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迸c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么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里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說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說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只“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初中朝花夕拾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初中讀后感07-29
《朝花夕拾》初中讀后感08-09
朝花夕拾讀后感初中12-21
《朝花夕拾》初中讀后感10-30
《朝花夕拾》初中的讀后感01-22
《朝花夕拾》讀后感初中01-22
《朝花夕拾》的初中讀后感01-18
朝花夕拾的初中讀后感01-29
初中《朝花夕拾》讀后感12-26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初中12-09